iPLOP
  • 馬六甲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IPLOP's Friends

  • Suyuu
  • ucun estutum
  • ili 河
  • Scarborough 黃岩
  • Spratly Island
  • 馬厩 儺淄
  • TV Plus
  • 楊薇
  • 有格 台
  • Jambatan Tamparuli
  • Cheung Po Tsai Cave
  • 水牆 繪
  • Ratna Man Tirwa
  • 字詞過度
  • se.gamat

Gifts Received

Gift

iPLOP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iPLOP's Page

Latest Activity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气韵、神韵

"在地媒体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October 18, 2011 at 11:26pm…"
yesterday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气韵、神韵

"21世紀華教需具備4要素·陳友信:包括走向國際化…"
Sunday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风度

"Jeeridyne:砂拉越自家电视台 强势登场!(古晋12日讯)砂拉越首家本土电视台-砂拉越电视台(TV…"
May 9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风度

"Massive List of MOOC Platforms Around the World in 2023Comprehensive list of online course platforms worldwide, offer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ourses.愛墾慕課鏈接"
Apr 11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气韵、神韵

"把STEM這4個學科放在一起的概念由來已久。最早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提出,經歷多方重視與討論,定名為STEM。2011年總統歐巴馬在國情咨文提出創新與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接著發布《總統2012預算要求和中小學教育改革藍圖法案》,推動STEM課程,2014年更投入31億美元在STEM教育。 於是,STEM從眾所關註的概念,轉為具體的國家發展與教育政策。 幾年下來,美國無論公私領域都在談STEM。「STEM在教育界已經變成一個家喻戶曉的日常用詞,」在美國從事課程設計與教學多年,與紐約政府合辦教師會…"
Mar 22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风度

"陸坡《鐵拳飛踢真功夫》整代香港功夫片簡史…"
Mar 21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7)

4.2 研究啟示相對於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豐富的研究成果,國內的研究仍然較為缺乏。本文試圖拋磚引玉,通過介紹國外這一研究領域的相關理論和進展,以期對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選題和視角有所裨益。圍繞研究綜述的內容,結合中國獨特的社會情境,試圖從身份、多尺度性和流動性這3個方面進行進一步討論,同時期待更多基於本土實踐的相關研究,能夠在國際平臺進行學術對話,進一步推動「家」的理論進展。(1) 家與身份的互動。從「家」的概念和內涵可以看出,它不僅指向居住空間,更重要的是情感和意義。然而目前國內地理學研究側重於對城市住房發展或住房形態的探討,以定量的空間分析為主,對人的情感和地方意義的關注較少。情感和地方意義與身份密切相關,是分析情感和意義的重要視角。在國外文獻中,階層、性別、性取向、種族等身份是研究的核心。在中國當前社會情境下,以城市/農村、本地/移民以及富裕/貧困為基礎的二元結構更能反映和影響「家」的體驗。(2) 家的多尺度性。家的歸屬可以發生在或建構於不同尺度之下。在中國語境下,從「家庭」、…See More
Mar 4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6)

上述一系列關注後工業化城市無家可歸者的研究,其研究視角主要聚焦於大尺度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環境以及相應的城市政策,探討無家可歸者在不同國家的生產、變遷和空間影響,更多地關注社會和城市的決策者和全球及地方性的力量;而另一部分文獻則更注重流浪者本身,他們的日常生活、地方情感和家的意義。Hodgetts等(2008)指出,與傳統的「流浪漢之家」或「收容所」相比,公共圖書館的優越性在於這一公共空間能夠促進流浪漢和有房可居者的共處和互動,弱化流浪漢無家可歸者的身份。 因此,他反對媒體話語鼓吹的對公共空間的「過濾」和「凈化」,強調公共圖書館對於流浪漢「家」的構建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另一案例通過參與式觀察的方法,深入探討了流浪漢對歷史文化廣場的情感依戀,以及他們致力於將這一公共空間構建為自己的「家」和工作場所的實踐(Sheehan,2010)。對無家可歸者而言,在公共場所構建「家」的過程往往滲透了對主流空間排斥話語的鬥爭和抵抗(Del Casino et al, 2008; Casey et al, 2008)。 4 結論和啟示4.1…See More
Mar 1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5)

3.2.2 跨界移民和家的重構全球範圍內的移民速度、跨國頻率和總量不斷上升,已深深地影響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Urry,2002)。在全球化和移居生活背景之下,家的觀念顯得更為重要。對跨界移民而言,家的感知和構建實踐既涉及新的目的地,又涉及來源地,同時還包括了跨界經歷,因此難以從固定和有界的視角去理解跨界移民家的概念。學者們普遍認為,家不是一個固定的位置,而是一系列的社會網絡,是不固定和流動的概念(Su, 2012)。 例如,Nowicka(2007)深入研究了在跨國機構工作的專業人士,雖然這類人群長期處於流動之中,但是他們家的構建並不困難,因此「家」是建立在將特定社會關係地方化的動態過程,而並非依賴特定的地方。在北京工作的新加坡人則通過慶祝節日、維持傳統實踐、聚會、閱讀家鄉的報紙等儀式化的方式來重新生產家鄉的文化,這一過程創建了異同的邊界,生產出所謂的「小新加坡」,加強了新加坡人的身份認同,重新生產並維持了「家」的感覺(Kong, 1999)。…See More
Feb 21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4)

3.2「家」的地理學研究話題3.2.1 身份與家的內在聯系家是生產身份的重要場所。不管是物質意義上的家,還是符號意義上的家,總是與階層、性別、性取向和種族等身份相互交織。物質和符號的家均產生和定義了身份,體現了身份的不平等性,同時,身份也影響了家的意義(Blunt et al, 2004)。本論文將重點綜述階層和性別與家的內在聯系。 (1) 階層關係隨著房屋所有權的出現,住房成為了消費品,是價值和住房者的身份的反映。Gregson等(1995)指出,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中產階級女性被比喻成「天使」,是創造「天堂式」家的人,而工人階層女性則僅僅是家庭勞動力;在當代英國社會,中產階層社會再生產是以家為基礎的空間生產,反之,日常的社會再生產也是「家」的重要構成部分。階層的地方生產不僅僅是通過家的歸屬感定義,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家園外面更大範圍的世界(不管是真實的外界還是想像中的外界)對立而定義(Clarke, 2001)。…See More
Feb 19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3)

3「家」的地理研究進展3.1 發表論文分析 本文的數據來源於引文數據庫(Web of sci-ence),包括《科學引文索引》(SCI-Expanded),《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藝術與人文科學索引》(A&HCI)三大引文數據庫,其中地理類別(GEOGRAPHY)收錄了44種人文地理學期刊 ① ,幾乎涵蓋了所有國際權威和高影響力的期刊(王賢文等,2009)。本文以「home」為主題詞,搜索到發表在地理類別刊物上的文章共 1216 篇 ② ,被引頻次總計8334次,施引文獻6404篇。各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被引頻次見圖1-2。由圖 1 可以看出,地理學自 1999 年開始關注「家」這一話題,此後呈大規模增長的趨勢,從最初的年均2篇論文增至2012年的186篇。Domosh於1998年在《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發表的論文被認為是人文地理學在這一研究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引自Blunt,…See More
Feb 17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2)

2「家」的概念和內涵「家」並不僅僅意味著房子那樣的物理空間,「遮風擋雨的庇護所,或者裝滿家具等物體的容器」,更是個人和社會意義根植的地方(Papastergiadis, 1998)。因此,家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空間,飽含「意義、情感、經歷和社會關係,是人類生活的中心」(Blunt et al, 2004)。 「家」這一術語最初來源於德語的「Heimat」, 意味著團結、統一、記憶和渴望等強烈的感情(Morley et al, 1993)。因此,20世紀70年代人文地理學家對家的理解總是與理想空間、私密、親密和舒適等相關,家是一個溫暖、愉悅和安全的場所, 「大量的人畢其一生精力尋找家園,挣扎在現實和理想家園的縫隙里」(Tucker, 1994)。這種對家的理解深受當時人文主義地理學思潮的影響。然而近年來,這種天堂式的觀念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批評。首先,家的感知不能一概而論,不同性質和不同經歷的人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對某些人而言,家是放松、歸屬和親密的空間;而對另一群人而言,家可能變成了充滿暴力和恐懼的場所。例如,有學者研究指出,柬埔寨的婦女在家里遭受到了嚴重暴力(Brickell,…See More
Feb 15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1)

(原載:第34卷 第7期2015年7月《地理科學進展》;本文作者封 丹,華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文化產業與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廣州 510631;李鹏,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廣州 510631)摘 要: 「家」是西方地理學近年研究一個豐富且重要的新話題。國外對「家」的地理學研究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現已成為文化地理學的研究熱點之一。本文首先厘清了「家」的概念和內涵,發現人文地理學者對「家」的理解經歷了由積極意義到批判的過程,本文據此闡述了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主要從身份與「家」的內在關係展開,並梳理了當前研究的兩大熱點話題 — —跨國移民和無家可歸者。 「家」是理解社會和空間的關鍵場所,而當前國內仍缺乏相應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期對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有所裨益。 1…See More
Feb 13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艾米麗‧托馬斯·著 吳萬偉·譯:哲學與視頻遊戲地圖的魅力(下)

人們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論來解釋視頻遊戲為何討人喜歡。遊戲滿足了我們掌控、自主和相互關聯等最基本的心理需要。遊戲能讓你處於流動狀態,一種你完全沈浸在活動中的感覺。遊戲能提供一種身在共同體中和被人接納的感受。我認為人們也容易受到遊戲地圖的吸引。在整個歷史上,人們一直渴望在地圖上找到空白空間。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說《黑暗之心》中的人物描述「地球上的空白空間」似乎多麼「招人喜歡」,他是多麼渴望參觀「最大、最空的空間」。歷史地圖在字面意義上是印上「未知之地」(Terra Incognita)文字的,這些字攪動人們的想象力。大片白紙區域和微弱線條有某種深刻的誘惑力,暗示海岸線可能就在那裏。我們的星球仍然包含了很多人類尚未探索的地方:我們仍然在繪製新的洞穴系統圖,我們還沒有深入探索大海。正如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See More
Feb 6
iPLOP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我求

"謝子凡:〈凝視,這動作本身就帶有力量:讀《絕冷一課》〉 作者羅貝托.卡薩提(Roberto…"
Feb 3
iPLOP posted a blog post

艾米麗‧托馬斯·著 吳萬偉·譯:哲學與視頻遊戲地圖的魅力(上)

本文談論探索未知空間的巨大威力。視頻遊戲艾爾登法環(Elden Ring)開頭幾分鐘裏,呈現在玩家面前的是一張「地圖」。你站在薄霧籠罩著的綠棕色廣場上,移離被攝體鏡頭縮小後,你會發現該廣場是個位於黑色虛空中的小島。地圖的邊緣標誌著你的已知世界邊界。很多作家已經反思過這些越來越精美的地圖的魅力,如認為它們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漂亮。我想試圖利用地圖哲學提供一種新答案:視頻遊戲地圖擁有個與眾不同的獨有特征來凸顯探索的樂趣:它們最初是混沌一片。地圖哲學早在1989年,布賴恩·哈利(Brian…See More
Jan 30

iPLOP'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IPLOP's Blog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6)

Posted on March 1, 2023 at 8:49am 0 Comments

上述一系列關注後工業化城市無家可歸者的研究,其研究視角主要聚焦於大尺度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環境以及相應的城市政策,探討無家可歸者在不同國家的生產、變遷和空間影響,更多地關注社會和城市的決策者和全球及地方性的力量;而另一部分文獻則更注重流浪者本身,他們的日常生活、地方情感和家的意義。Hodgetts(2008)指出,與傳統的「流浪漢之家」或「收容所」相比,公共圖書館的優越性在於這一公共空間能夠促進流浪漢和有房可居者的共處和互動,弱化流浪漢無家可歸者的身份。



因此,他反對媒體話語鼓吹的對公共空間的「過濾」和「凈化」,強調公共圖書館對於流浪漢「家」的構建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另一案例通過參與式觀察的方法,深入探討了流浪漢對歷史文化廣場的情感依戀,以及他們致力於將這一公共空間構建為自己的「家」和工作場所的實踐…

Continue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7)

Posted on February 12, 2023 at 4:10pm 0 Comments

4.2 研究啟示

相對於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豐富的研究成果,國內的研究仍然較為缺乏。本文試圖拋磚引玉,通過介紹國外這一研究領域的相關理論和進展,以期對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研究選題和視角有所裨益。圍繞研究綜述的內容,結合中國獨特的社會情境,試圖從身份、多尺度性和流動性這3個方面進行進一步討論,同時期待更多基於本土實踐的相關研究,能夠在國際平臺進行學術對話,進一步推動「家」的理論進展。

(1)…

Continue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5)

Posted on February 8, 2023 at 3:30pm 0 Comments

3.2.2 跨界移民和家的重構

全球範圍內的移民速度、跨國頻率和總量不斷上升,已深深地影響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Urry,2002)。在全球化和移居生活背景之下,家的觀念顯得更為重要。對跨界移民而言,家的感知和構建實踐既涉及新的目的地,又涉及來源地,同時還包括了跨界經歷,因此難以從固定和有界的視角去理解跨界移民家的概念。學者們普遍認為,家不是一個固定的位置,而是一系列的社會網絡,是不固定和流動的概念(Su, 2012)



例如,…

Continue

封 丹·李鵬·朱竑〈國外「家」的地理學研究進展及啟示〉(4)

Posted on February 5, 2023 at 9:30am 0 Comments

3.2「家」的地理學研究話題

3.2.1 身份與家的內在聯系

家是生產身份的重要場所。不管是物質意義上的家,還是符號意義上的家,總是與階層、性別、性取向和種族等身份相互交織。物質和符號的家均產生和定義了身份,體現了身份的不平等性,同時,身份也影響了家的意義(Blunt et al, 2004)。本論文將重點綜述階層和性別與家的內在聯系。



(1)…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