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62)

西貝侯·沖是一條野狗

沖出現在村子裏時,爺爺正編糞筐,父親劈柴禾,我在菜地裏掐南瓜花。

沖的出現給村子裏帶來一陣恐慌。要知道,我們村藏匿在大山深處,幾里開外沒有人煙,也很少有陌生人出現,何況一條野狗。如果沖是一隻豹子,就反倒不足為奇了。沖的出現是一個謎。

在村民和牲畜的注視下,沖表現出極不適應和緊張,最終夾著尾巴縮著身子躲進我家院裏。全村十戶人家,唯獨我家沒養狗,倘若沖出現在養狗人家,其境遇可想而知。…

Continue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October 20,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吳靖國·維柯:詩性教學 5

也就是說,神學詩人在創建社會的過程中,所展現的是“英雄心靈”,由於擁有這種心靈故始終抱持要著追尋崇高事物,包括對上帝進行理解以追求最高真理,展現心靈活動的最高價值,以及對人類內在神聖本質的和掌握,以展現德性並追求超越個人的社會福祉。事實上Vico也指出了追求崇高事物的過程中:

......這英雄氣質將充盈著上帝,變化你的內心和意志,去達或你學習中所要追求的事物,并且洗滌和純淨所有現世的欲望,以巨人之姿,嘗試闊步邁向擬將實現去的事。(Vico,1980:231)…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19,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陳艷萍:鎮遠 1

不是每個古老而又美麗的地方,都能如鳳凰那般,出沈從文和黃永玉那樣的大家來,以文字和書畫的形式,在外人還未抵達之前,就把那片地方,渲染成人人心底眷念的故鄉。

盡管,鎮遠離鳳凰並不遠。盡管,鎮遠和鳳凰的風情民俗很相似。沒有文人事先的文字做深入鋪墊,人們喜歡它,只是聽說它很古老,很美。不能如會鳳凰那樣,心里藏著土匪的故事,藏著田三怒那樣的遊俠,藏著幺幺,翠翠那樣的姑娘。

我對鎮遠的了解,就是這樣。聽說很美。去鎮遠的火車,穿過湘西大地時,一直想著鎮遠和鳳凰的不同。並不是說好與不好。這如同人的命運,各有各的軌跡。想或者比較,只是為了更好地走近鎮遠。就像去認識不相熟的人之前,想想他和他人之間的交往,也是一種了解。…

Continue

Added by Easy Tree on October 19,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2

拉斐爾在《無偏旁觀者: 亞當·斯密的道德哲學》一書中對此做了充分的闡釋。拉斐爾指出, 在哈奇森、休謨、斯密三人的道德哲學中, 「旁觀者」在道德贊同和判斷中都有其或輕或重的影響。哈奇森以「道德感」 (moral sense) 作為道德贊同與否的重要標準, 認為「道德感」是當我們發現仁愛那種無涉利益的動機時產生的一種無涉利益的贊同情感。



當哈奇森盡力去強調道德贊同的無涉利益時, 他就不得不聚焦於旁觀者的反應了, 因為「行為人自己對仁愛的贊同很大可能是一種關涉利益的贊同 (interested approval) , 而受惠者則幾乎總是一種關涉利益的贊同」[]。如此, 哈奇森就必須常常以「旁觀者」或「觀察者」來解釋他的德性論了。在《道德善惡研究、美和德性觀念起源研究》中, 哈奇森就曾闡釋過旁觀者在情感反應中的作用。…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October 19,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鄧剛·生命進化與宇宙意識——柏格森的生命哲學 3

在區分了無機物和生命體,從而也就是區分了物質與生命之後,柏格森接着証明,存在着一種超越個體的普遍生命( la vie en général)。“這種生命之流,穿過逐個逐個形成的軀體,從一代傳到另一代,分散成各個物種,分散在各個個體之中,但絲毫不散失其自身的力量,並隨着自身的前進而不斷強化”。在柏格森看來,生命體一方面自身形成爲一個系統,一個個體(…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October 19,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李一默:獨留大風落長城 5

2016年,金山嶺長城開始推行長城安全保護網格化管理製度,聘請了30名長城保護員,負責轄區內長城本體監測、日常巡邏、森林防火、衛生保潔,以及日常遊客秩序維護等工作。

1965年出生的蘇國遠正是其中一名長城保護員。

每天,蘇國遠早早登上長城,巡走在近10公裏的長城沿線上,仔細檢查磚石有沒有松動、移位、脫落,墻體是否有酥裂、下沈,敵樓、馬道是否滲漏、積水。有時候還要割除野草,撿各種塑料袋和煙頭,勸阻遊客不要進入未辟為參觀遊覽區的長城段落,不要在墻磚上刻字。

蘇國遠皮膚黝黑,鬢邊已有白發,整張臉笑盈盈的,顯得神采奕奕。…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19,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JOHN HERRMAN·玩转世界这回靠TikTok 4

字節跳動的網站稱:「字節跳動的內容平臺使人們能夠享受由人工智能技術提供的內容。」它的願景是「建立全球創作與交流平臺」。字節跳動廣受歡迎的新聞和娛樂門戶網站「今日頭條」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人工智能——而不是人工編輯,也不是用戶自己選擇的賬戶源——來管理和創建定製的信息流,這些信息流主要是用戶和合作夥伴製造的內容,並為每位讀者量身定製。…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October 19,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吳子林·「畢達哥拉斯文體」——維特根斯坦與錢鍾書的對話 8

早期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寫得「像水晶一樣清晰」,形式也很特別:每一章有一個總題,然後給出一系列擴充和論證;一句句格言式語句用號碼排列,表示各個命題的主從關係;所有詞項都像是術語。《邏輯哲學論》的段落以各個層次的阿拉伯字母編號,似乎象征著它是一個嚴密的邏輯結構,文句的口氣也頗為獨斷。

後期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關注兩個主要論題,即語言哲學和哲學心理學。維特根斯坦處理這些論題的方式,完全不同於其他哲學家:

首先,形式上沒有通常用於指明論題的章節標題,只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693條獨立標號的評論組成,篇幅由一行到數段參差不齊;第二部分共14節,每一小節由未作編號的分散評論構成,有的半頁,有的長達36頁。…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October 19,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3

在采訪罷工的工人時,他發現,往前他在學校學習的那些革命理論,在這里完全不適用,工人們的罷工沒有黨派領導,更重要的是,在缺乏黨派領導時,工人們並沒有顯現得無序化和無政府化,按照巴迪歐的說法,「他們已經徹底重建了鄉村的社會生活,他們建立起一種新的大眾體制。他們甚至發行了一種新鈔。」[1]罷工工人們的自發的組織已經說服了年輕的巴迪歐,從此,他不再信任任何現有的既成理論可以用於指導革命的實踐,相反,真正的理論只能在革命的過程中形成。

這里已經醞釀了阿蘭·巴迪歐同阿爾都塞決裂的種子,其根本在於,阿爾都塞過於重視理論鬥爭,重視科學知識在革命中的作用。相反,巴迪歐的態度是鮮明的,在其…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19,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奥修·亢達里尼瑜伽:歸根復源 4

通過普羅拿亞馬,你裏面的這種潛在的能量被有系統有步驟地喚醒。也可以用阿色那(asana)——瑜伽體位法來輕輕地拍打,因為你的身體的每一點都和能量的本源連在一起。所以,每一種體位在能量的本體那裏都有一個相應的效果。

佛陀所使用的體位叫做缽特摩生——蓮花體位。它是對能量需求最少的體位之一。如果你筆直地坐著,坐是一種十分平衡的體位,你可以跟大地協調一致。沒有地心引力。如果你的手和腳所安放的位置能夠形成一個封閉的環,生命的電能就會在環裏面流動。佛陀的體位是一種圓形的體位。能量開始迴圈;它沒有被拋棄。

能量總是從手指或者腳指流出去。但是通過一個圓形,能量就流不出去了。所以女人的抗病力比男人強,她們也比男人更加長壽。身體越圓,能量的外流就越少。…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October 18,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瑪格麗特·杜拉斯《物質生活》房屋 2

很多女人對這種混亂狀況不能妥善處理,所謂家庭糾紛成為居家一大問題也得不到解決。操持一家有難以相信的困難,女人是知道的,可是她們無法勝任。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都無濟於事。



這些女人對這種混亂只能在家里從這一個房間轉移到另一個房間,換一個地方,把混亂隱藏到地下室去,或者掩藏在鎖上的房間里,或者投入箱籠櫥櫃深藏密斂,在她們自己的住家中,像這樣,竟還弄出一些加鎖封閉的地方,這些地方鎖好之後再不打開,即使面對家人也不怕招來恥笑。



她們當中大多用心良好。也很天真,以為混亂問題“以後”總會解決,哪里知道她們叫做“以後”的那個時間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出現。等那個以後真的到來,為時已晚,來不及了。所謂混亂,是指財產積累,采取財產分有的辦法解決起來也困難重重。我相信任何女人都為不能割舍、分有而感到痛苦。有一些人家,保持一處大房產,小孩呀,伯爵先生呀,村長呀,裙衫呀,玩具呀,居然保留了三百年。…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October 18,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張正萍·情感正義論: 從詩性正義回到蘇格蘭啟蒙 1

在《詩性正義: 文學想像與公共生活》一書中, 瑪莎·努斯鮑姆將文學想像和詩歌理解中的人類情感運用於司法審判和公共生活, 認為一個優秀的裁判若要達到「完全的理性」, 「必須同樣有能力進行暢想和同情」, 「他們不僅僅必須培養技術能力, 而且也應該培養包容人性的能力」, 如果缺少這種能力, 「他們的公正就將是遲鈍的, 他們的正義就將是盲目的」[1]171



努斯鮑姆的「詩性正義」繼承了蘇格蘭啟蒙運動中兩位思想家大衛·休謨和亞當·斯密的旁觀者理論。在他們的理論中, 明智的旁觀者通過與各方情感的同情共感進而對事物做出審慎的裁判, 正義———經濟的、政治的、法律的正義———在人們各種情感反復溝通與認同的基礎上實現。努斯鮑姆正是將文學和情感注入明智的旁觀者, 進而提出了她所謂的「詩性正義」, 但這種基於文學想像和情感認同的正義論,似乎總令人有些懷疑其適用性和準確性。比如中譯本序言中的質疑:「既然文學和情感也並不一定是安全的,…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October 18,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劉春詩選·風塵

最初我沒有注意到她的存在,只是內心

突然覺得有點不適

那氣味或許過於濃郁了

路燈下,一個西裝革履的男人

用衣袖優雅地掩住了面部

 

很長一段時間,這樣的狀況

讓我無法理解。當風起時…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October 18,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上

祖傳的農耕經驗隨身攜帶著無法被掩飾的直觀特性,它清澈、質樸[1],恰如盧卡奇(Georg Lukács)所說:「星空就是可走和要走的諸條道路之地圖,那些道路亦為星光所照亮。」[2]按其本義(或本意),直觀特性更傾向於強調人與各類情、事、物藹然相雜處,更願意全方位委身於人所遭逢的各種物、事、情。而所有的激情和詩意,還有從一開始就必須配備的人倫物理,向來只存乎於情、人、物、事的藹然相雜處,不內在於也不外在於有緣和人相遭逢的一切物、事、情,當然,還包括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各色人等[3]。所謂道器不二,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4], 所謂「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5],都建立在這個數千年來堅不可摧,後來卻慘遭崩解的基礎之上[6]。這樣一種植根於泥土樸素觀念,這樣一種出自於谷物的清澈念想,更願意歡喜於「心傳目擊之妙」[7],傾情於「目擊道存」[8]所表征的境界,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October 18,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秦三澍:遊之詩,載回山水來文身 3

這種「越軌鍛煉」不僅體現於物象在心象映射下的切換與交疊,更重要的是在複雜現實頻道之間的跨界與互相溝通(想想蔣浩的詩句吧:「頻道加密 / 至親密」),而跨界、「漫遊」的中介則是詩人用以關聯事項的心智(包括意志、感官知覺、想像力等)和掌握詞語的腕力。就像張爾在詩中布局「以夢為驢」「美人澗」「剽竊曹雪芹」那樣,蔣浩堪稱將自然之物與人造物、「詩性」語言與社會性的言語單位加以並置並舉——譬如上引的第四首《遊仙詩》,以及「轉播迅雷的天線也解剖 / 倒長的松鱗」之類的詩句——的修辭大師:某種「神與物遊」的可能性常常在「身與物遊」的基礎上展開,具身性的素材不僅作為對象物出場,更反饋了「載回山水來文身」這樣概括性的詩學追求。更妙的是,政治經濟領域的日常生活詞匯、時下流行的網絡用語(如「見光死」「臥槽」…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October 18,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馮冬:米克•巴爾與精神分析詩學 中

正是在精神分析與廣義詩學(文學理論、符號意指法則)的結合方式亟待重新思考的趨勢下,當代荷蘭文論家米克•巴爾(Mieke Bal)展開了對精神分析詩學 (Psychopoetics)的一系列討論。1984年,米克•巴爾受邀為英國著名的《詩學》雜志…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October 18,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鄧剛·生命進化與宇宙意識——柏格森的生命哲學 2

另一方面,又不同於人的心理過程和思想活動(這些構成人的精神生命)。也就是説,生理生命處於物質和精神生命之間。不過,生理生命並不與精神生命完全分離,相反,生理生命對於精神生命而言,既爲其提供基礎,又構成其限制。而柏格森的方法在於,始終基於這種限制,基於這種生理生命的基礎來考察精神生命。另一個問題在於,爲何在一個物質世界之中,會有某一部分或者某些部分,可以同時既是物質,又同時某種超越物質的東西(即生命)?而且,「生命現象不同於物質,生命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形式,其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不可預見性的過程,生命去到哪裡,哪裡就體現出自由、新奇和創造」。

在1901年所作的上述思考,是與柏格森之前的研究一脈相承的。在1896年發表的《物質與記憶》一書的結論之中,柏格森冩道:“在意識和科學的旁邊,還有生命......個體意識被賦予以通過行動來表現自身的能力( le…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October 18,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蔣浩的詩·在冬季 9~12

9  11月23日,下午,陳

 

一個人是否將給我帶來命運

隔著一張小圓桌,小心地談論著

像兩束火苗,並不需要黑暗

而是在尋找合適的心靈

 

10 深夜穿過建築工地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October 18,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阿蘭·巴迪歐:語言,思想,詩歌 2

就這一點說,詩歌是語言朝向自身的優美;它是對語言資源的美妙輕觸。然而,正如馬拉美所評論的,無論從哪方面看,對於優美,我們這個時代是陌生人。在這里我引用他的話:「他們的舉止少見優美,噴瀉而出,在吵鬧的尋歡作樂中,那正是人類理解力匱乏的巨大擴張」。

因此,我們可以說詩歌就是語言本身在它孤獨的呈現中,作為噪音——它篡奪了理解力的地位——的一個例外。

那麼,我們如何談論詩歌思考什麼?詩歌是它自己的沈默音樂家。它是語言的優美守護者。可是,對於思想它擔有何種使命?詩歌的思想存在嗎,一個詩歌-思想?

我說的是「思想」而不是「知識」。為什麼?…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October 18,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王敖:詩的神經與文明的孩子 3

艾略特不解釋他的詩,或者反對流行的對他的詩的文化闡釋,其根源就在於此。他的詩不是針對任何文化危機進行的,那種有學問的意象圖解。他告訴讀者,即使你不懂,這些詩也已經在跟你交流。艾略特最具創造力的詩,是他在精神崩潰的時刻見證的那些炸得粉身碎骨的意象,以及它們在神經反應的海洋里,重新變幻組合的現場過程(在他脫軌走偏的時候,龐德替他扳回)——它要直接表達的就是這個激發性的運動,而不是什麼歷史意識,他傳達的內容擁有意義也積極地涵蓋了歷史,但更重要的是他模擬了意義重新生成的過程,把它轉譯成神學語言就是拯救與復活。…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8,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