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古老而又美麗的地方,都能如鳳凰那般,出沈從文和黃永玉那樣的大家來,以文字和書畫的形式,在外人還未抵達之前,就把那片地方,渲染成人人心底眷念的故鄉。

盡管,鎮遠離鳳凰並不遠。盡管,鎮遠和鳳凰的風情民俗很相似。沒有文人事先的文字做深入鋪墊,人們喜歡它,只是聽說它很古老,很美。不能如會鳳凰那樣,心里藏著土匪的故事,藏著田三怒那樣的遊俠,藏著幺幺,翠翠那樣的姑娘。

我對鎮遠的了解,就是這樣。聽說很美。去鎮遠的火車,穿過湘西大地時,一直想著鎮遠和鳳凰的不同。並不是說好與不好。這如同人的命運,各有各的軌跡。想或者比較,只是為了更好地走近鎮遠。就像去認識不相熟的人之前,想想他和他人之間的交往,也是一種了解。

去古城,和參觀自然景觀不同,既要有自然風景,還要有人文風景。 城市里造就的生活,機械,匆忙而沒有體溫。人們千里迢迢趕去,是去尋找並親近那失落的古老生活氣息。這,和人的童年生活有關。或者幹脆說,人們尋覓古老的地方,其實是尋覓自己的童年。

我的經歷有些特殊,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向往鎮遠,其實是向往奶奶的菜壇和蒲扇,爺爺的煙鬥和扁擔……

進入貴州腹地後,山越來越高,越來越密,人煙相對來說也越稀少。民居形式,大多和城市接軌。水泥、石灰、鋁合金和玻璃結合成的小洋樓,在綠色山林間凸起的姿勢很突兀,引我一直想著「和諧」這個詞。


山里的房子,就該是石料和木頭合成。它們有時間的積累,做成的房子可以站成一棵樹,在時間里活著,與山川共莊嚴,與大地同色調。既是傳承祖先遺留的古樸和生機,也是給世界貢獻美。

我曾經想過一個話題:世界的美,一直被房屋破壞著。原因是,房屋沒有與自然和諧。這里的和諧,有兩層意思。要麽和自然渾然一體。 要麽超越於自然之上,自成風格。這種自成風格,是藝術的,獨立的,但又在終極意義上和自然和諧。

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

我不是排斥現代化,只是認為不必照搬,在保留自身優勢的基礎上適度選擇。城市里的房子呈現的是批發模式,已不能按意願選擇或者創造。鄉村有,但鄉村自己卻放棄了。這是遺憾的事情。

我其實想表達的是,現代和古老並不矛盾。改善生活條件,可以方方面面。哲人說,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套用這句話說,不作思考的照搬,要不得。細想很多旅舍或者公共衛生間,大都裝坐便器。如不認真清洗,又破破爛爛,那就不是方便,不是現代,不是舒適,反而給人造成困擾,讓人尷尬。

說起房屋和自然的和諧,眼前跳出來一個畫面,武俠小說里的黑衣蒙面人翻墻入室。神秘莫測的動機,窸窸窣窣的聲音,就是場與景的和諧,故事與人物的和諧。在鄉下,住瓦房。半夜,蟲鳴,狗吠,房頂上有細碎的聲音傳來,你一邊猜想是人,一邊猜想是貓。有些害怕,但不能不說,那種和諧之美,特別動人。

當汽車轉彎,遠遠地看見橋和河流時,鎮遠古城到了。深閨藏佳人,遺世而獨立。美。是我對鎮遠的第一印象。米碼頭站下車。這名字,煙火味足。人人不能少飯,家家不能缺米。山城人家的炊煙,曾經從這里出發。

我問自己,是不是來得太晚?我的另一個自己說,一點兒也不晚。人和人之間的相遇,是呼喚。人和地方之間,也如此。呼喚得越深切,與之見面時,碰撞也就越多。這似乎是說,之所以來得這麽晚,是我一直在準備,準備自己配得上這份等待。

我不知道,古城和水,是不是宿命的相依。只能說,自己去過的古地方,都環繞著河流。人們搗衣洗菜,打開後門,就是埠頭。這個鏡頭,讓我心酸。我的童年,在江漢平原度過。那里並不少水,河流卻可望而不可即。屋前屋後的幾眼池塘,水是死的,且只在盛夏雨季那幾天充沛飽滿。其它時間,浣洗衣物,總感混濁和局促。吃喝的水,更難,要去遠地方挑。這對於我,是噩夢。那年月,放學後第一件事情,趕緊拿扁擔,挑水去。(陳艷萍:陳艷萍,湖北天門人,現居武漢。從生命的原香出發,與美同行,抒寫生活,鄉愁,詩情以及遠方。已出版散文集《故鄉的女兒》。)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