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神學詩人在創建社會的過程中,所展現的是“英雄心靈”,由於擁有這種心靈故始終抱持要著追尋崇高事物,包括對上帝進行理解以追求最高真理,展現心靈活動的最高價值,以及對人類內在神聖本質的和掌握,以展現德性並追求超越個人的社會福祉。事實上Vico也指出了追求崇高事物的過程中:

......這英雄氣質將充盈著上帝,變化你的內心和意志,去達或你學習中所要追求的事物,并且洗滌和純淨所有現世的欲望,以巨人之姿,嘗試闊步邁向擬將實現去的事。(Vico,1980:231)

[14]引文中可以看出,心靈“充盈著上帝”,意即“掌握了最高真理”;“也就是說,擁有英雄心靈者乃是能夠掌握最高真理之人;而掌握了最高真理才能讓自改變己氣質、變化意志、純化精神,而獲得宏偉與升達的胸襟。當擁有這種崇高的英雄氣質後,將會從內在散發出一股恢弘的正氣,進而轉化成行動力,展現出自崇高己的德性用以去實踐社會理想(吳靖國,20082。然而,Vico在對英雄心靈的論進中,雖然強調超越個人、為天下蒼生謀福祉崇高的心靈,但其中卻蘊合濃厚著的功利色彩;而且他提及的“想像”與“創作”概念也同樣藉含有功利性。因為“詩性”本身是一種本能的傾向,雖然它具有豐富的美感要素一一但想像卻都是從自身出發的,想像甚至“詩性智慧”的產生,也以自身為前提,原因是這種功利性質是人類社會起源過程中不避免可的要素,尤其面對天神意旨透過自然徵兆所帶來壓迫之感時,更因為內生恐懼從而會思省與改變自身行為,來符應自己猜想的天神意旨。所以,Vico欠缺的是“詩”所蘊含的一種”超脫“的美學內涵,有關“無所為[15]而為”的超脫心靈,在Vico的作著中難以看到。

 

綜合上述有關Vico賦予詩性智慧、英雄心靈與詩的關係。進一步以「詩性心靈」來涵蓋,之可以歸納出下列三個主要特質:

第一、從人的內在特質出發,人往往會對不確定事物產生高度的想像和臆測,並容易對無法掌控之事物產生恐懼。而為了獲得安全感乃對那些神聖不可侵犯的奧秘現象,進行各種聯想和組成予以生命化與神格化,並進而衍化出虔敬態度,從中改變了自我認知與行為,也因而創造出新的事物來。這可以說是一種“詩化”的作為,乃是在本能與神聖之間找尋自我的去路,展現一種在衝突困境或中尋獲心靈安適的轉化能力,所以“詩性心靈”正是內在所蘊含的一種“詩化”歷程。

第二、從人的行動表現出發,在宗教的導引下,人們始終在追求最高的真理,而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必須不斷領略天意,調節自身的欲望,超越動物本能的侷限,而得以讓心靈獲得自由。這是人們獲得智慧的過程。而這個自我省思和自我創化的過程,乃是在實際行動中之產生的。在領略道理中實踐了道理,所以“詩性心靈”含有人們內在的一種“實踐”動力。

第三、從人的終極理想出發,人們(尤其是領導者)因為瞭解造物者合納萬物、被澤萬物、滋長萬物的特質,以及感受到自身蘊合著如造物者這般的特質。因而在自我的心靈逐漸中滋長出關懷意識,以善意為出發點,並拓展為服務人群、改造社會、實踐崇高理想的胸襟;故能為人類社會帶來福祉。所以“詩性心靈”正是內在所蕴含的一種“關懷”氣質。[16]

參、從“詩”的藝術性質到教學藝術

一、“詩”的三種藝術性質

其實Vico“詩人就是創作者“的主張,不但在Aristotle(1961)的《詩論》(Poefcy)中做過同樣的表示,Plato在〈宴饗篇》中,也藉由Socrates與Diotima的對話過程,由Diotima所說的話中指出:

和所創造物或從非存到在存在的轉移,就是著作或創作,而且所有藝術(或稱“技術”)的進行就是創造,而這些精通藝術(技術)的人,則被稱為詩人或創作者。(Plato,1956:372)這段引文不但指出了“詩的要主意含一一從無到有的創造,同時也將創造過程中的藝術成分凸顯出來。在此所指稱的“詩之藝術特質涵蓋了藝術的層兩意涵:一是對存有的彰顯(從非存在到存在的轉移);另一是精湛的技術表現。然而,這兩層藝術意含的描寫,也出現在Vico相關著作的論述中。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