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gabat
  • Male
  • Kopet Dag Mountain
  • Turkmenistan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Ashgabat's Friends

  • Bayrut Alhabib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Gwadar 瓜達爾
  • 比雷艾弗斯
  • Taklamakan
  • Zenkov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Macclesfield
  • Kaki Bukit
  • Virunga
  • TV Plus
  • 楊薇
  • 水牆 繪

Gifts Received

Gift

Ashgabat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Ashgabat's Page

Latest Activity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李志民·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文化與文明兩個詞語含義相近,但所指不同。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具有褒義概念。文化指一種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文明,但沒有文化並不意味是野蠻。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具體內容指人類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道德規範,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文化分爲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哲學思想(包括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文化具有民族性特征,是人類群族內的一切社會現象與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文化涵括人類群族從過去到未來的過程,是群族基于自然基礎上的所有活動內容,是群族所有物質表象與精神內在的整體。文化是使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它時時表現著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文化是由于耳儒目染而形成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氣質,讓妳很自然地表現出與異族不同的特色。文化與傳統有關,各個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對不同族裔的文化表現出抗拒或借鑒傾向。文化是動態的不間斷發展過程,存在于人類生存的始終。文化還表現一個較大人群,包括地域,民族等共同的生活方式。典型的例子,一個人用…See More
Jan 11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下

[17]參閱周策縱:《棄園詩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第150-185頁。明人謝榛說得更為明確:「自然妙者為上,精工者次之。此著力不著力之分,學之者不必專一而逼真也。」(謝榛:《四溟詩話》卷四)金聖嘆對直尋理解 得十分直白。他在《選批唐詩》中評溫庭筠《經李征君故居》「一院落花無客 醉,五更殘月有鶯啼」一聯時指出:「逐字皆人手邊筆底尋常慣用之字,而合來便成先生妙詩。」[18]顧隨:《中國古典詩詞感發》,前揭,第215頁。《詩品•序》:「若乃經 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思 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詛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 美國小說理論家韋恩·布斯(Wayne C.Booth)甚至認為小說也得如此:「很多批評家提出,小說家若要站得住,就必須『展示』(showing)而不是『講述』(telling)故事,以便讓讀者作出所有的判斷。」[韋恩·布斯:《隱含作者的復活:為何要操心?》,佩吉·費倫(Peggy…See More
Nov 1,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中

注釋:[1]龔鵬程說:「先秦諸子及大小戴記中充滿著這樣的問答形式:『何謂x?』『所謂x者,謂……』或『所謂x者,y也。x謂之y者,以……』問題 是,x不只是y,它更常是a、b、c、d、e……」但這並不意味著直觀特性的被破壞,恰好相反,是對直觀原則的維護,因為連龔氏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問答方式表面上是「以字解字」,但實質是以事釋字,而事必將被直觀洞見(龔鵬程:《漢代思潮》,前揭,第112頁)。[2]盧卡奇:《小說理論》,燕宏遠等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19頁。[3]鄭毓瑜堪稱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傳統思維乃是一種引譬連類的思維,亦即通過越界、跨類的方式,在類分事物的基礎上聯結物/我、情/景、身/心、言/意的一套生活知識、理解框架和價值體系,由此形成迥異於西方以邏輯推演為主要認識方式的「關聯式」、整體性的宇宙觀、世界觀和思維方式。為此,鄭毓瑜不惜用煌煌大著《引譬連類:文學研究關鍵詞》(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展開了詳細論述。[4]《論語·衛靈公》。[5]《管子·五行》。[6]參閱李澤厚:《歷史本體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第…See More
Oct 31,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上

祖傳的農耕經驗隨身攜帶著無法被掩飾的直觀特性,它清澈、質樸[1],恰如盧卡奇(Georg Lukács)所說:「星空就是可走和要走的諸條道路之地圖,那些道路亦為星光所照亮。」[2]按其本義(或本意),直觀特性更傾向於強調人與各類情、事、物藹然相雜處,更願意全方位委身於人所遭逢的各種物、事、情。而所有的激情和詩意,還有從一開始就必須配備的人倫物理,向來只存乎於情、人、物、事的藹然相雜處,不內在於也不外在於有緣和人相遭逢的一切物、事、情,當然,還包括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各色人等[3]。所謂道器不二,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4], 所謂「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5],都建立在這個數千年來堅不可摧,後來卻慘遭崩解的基礎之上[6]。這樣一種植根於泥土樸素觀念,這樣一種出自於谷物的清澈念想,更願意歡喜於「心傳目擊之妙」[7],傾情於「目擊道存」[8]所表征的境界,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See More
Oct 29,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5)

藝術家要擁有自己觀看世界的“取景器”孫嘉:是否有很多從事媒體藝術、生物藝術的藝術家會與科學家進行合作?在您看來,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合作通常是怎樣的?您也曾提到過,許多藝術家也會自己編程、做硬件。在您看來,這是否算作“跨界”?在媒體藝術等領域,是否諸如編程這樣的技能已成爲一種必需品?張尕:我經常打這樣一個比喻,那就是當你使用一個135畫幅或120畫幅相機的時候,不管是數字的還是膠片的,你看世界的視角是已經被預先設定的,被相機的設計所固定,即一個是135的長方形,另一個是120的正方形。但世界既不是一個長方形也不是一個正方形。所以,如果麥克盧漢所謂“媒介就是信息”還有效的話,藝術家有必要首先創造自己的“相機”,擁有其自己觀看世界的取景器。也因此,對許多媒體藝術家來説,不依賴現成的技術,而去創造技術,critical technology,artistic…See More
Aug 30,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4)

我在“媒體藝術21—2000年以來全球媒體藝術實踐與反思,及其教學探索”的後人類章節的序言里提到過,“後人類狀況”其實始於後現代。而後現代則是被遮蔽的後人類。最簡單的原因即:如果説人類中心論是現代性立足之本,像海德格爾所説:“我們所謂的現代時期,是由人類成爲存在的核心和標準這一事實來界定的。而人就是一切存在的基底,用現代的話來説,就是一切客觀性和表現的基底。”( [德]…See More
Aug 29,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3)

我們認爲,近二十年來,在日益顯著的人類世印記中,媒體從是人的延展這一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的經典論斷,演變爲媒體與人共生的新的生態狀況;從媒體是人的機器外延,到人與機器的互爲關聯。也因此,後人類主義成爲一種主導媒體藝術走向的趨勢。就當代藝術更廣泛的大語境來説,從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對後人類話題非命名式的關注開始,到今年(2022)威尼斯雙年展以後人類作爲橫貫主題展的框架來看,全球藝術界對於人類紀以及後人類話題已形成普遍的共識。這個項目正是以“後人類”(Posthuman)、“生態”(Ecology)和“共同體”(The…See More
Aug 24,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2)

孫嘉:我們比較熟知的紐約Bitforms Gallery、Bryce Wolkowitz Gallery,以及德國ZKM媒體藝術館等都是專門展示媒體藝術的畫廊,又或者像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也在日本東京創立了數字藝術博物館。這些畫廊或博物館與展出傳統形式藝術的場館是否存在區別?張尕:Postmasters在1996年展出了“Can you digit?”(看你如何搞數字),可以説是紐約藝術圈關注媒體藝術較早的畫廊。我和這些畫廊都熟,也是看着他們一路過來。Bryce Wolkwitz和Postmasters一樣,開始的展覽主要是媒體,目前也代理一些媒體藝術家,但整體上已不再專注特定的媒介。就紐約來看,Bitforms恐怕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專門代理媒體藝術家的畫廊了。歐洲有些後來出現的主打媒體藝術的畫廊,但規模都不大。就經營模式來講,我以爲,專注媒體藝術的畫廊和其他畫廊應該説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事實上,目前很多畫廊代理的藝術家都直接或間接地越來越介入技術媒介。很顯著的一個例子就是由不少藍籌畫廊代理的法國藝術家皮埃爾·於熱(Pierre…See More
Aug 22,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1)

內容摘要: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科技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張尕,多年來關注並持續討論藝術領域中對技術媒介的應用、後人類主義、新藝術中的生態平等等問題。本文介紹了媒體藝術的定義、歷史、收藏和展出機構,以及與媒體藝術相關的教學及項目實踐,媒體與人的關係,從媒體是人的延展演變爲媒體與人共生;從媒體是人的機器外延,到人與機器的互爲關聯。因此,後人類主義成爲一種主導媒體藝術走向的趨勢。另外,張尕分析了建立在廣義生態論基礎上的生物和生態藝術,以及具有自身發展邏輯的機器與人的關係,並對元宇宙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媒體藝術有其不可替代的當代性和在場性孫嘉(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本刊特約記者):張老師好,《美術觀察》近期策劃“科技融匯藝術”選題,邀請您加入討論。首先請您談談媒體藝術、新媒體藝術、網絡藝術的定義,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聯系與差異。張尕(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科技藝術研究院副院長):2011年,“藝術論壇”…See More
Aug 11,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曹鏡明:詩歌、文學與文明(下)

綜述,在上述內容中便解決了首要的兩個問題:一是怎麼看待詩歌?詩歌無非就是「表現」內在的情感,或是「再現」外來的印象的一種以「文字」為藝術的表現形式;二是詩歌與文學的關係?最早的文學形式就是「詩歌」,也就是說任何以「文字」為形式的藝術作品,都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從「詩歌」衍生出去的;最後一個問題:詩歌對人類文明產生什麼影響?與其說「詩歌」對「人類文明」產生什麼影響,倒不如說是「文學」對「人類文明」產生什麼影響;因為「詩歌」本身就是「文學」的源頭,現今任何由「文學」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影響,都可以歸列為「詩歌」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影響;由於文學作品以及人類文明的複制性,筆者再次就不在展開對於人類文明的影響了,僅作為「形上」意味上的探討: 1)詩歌(文學)是人類文明的載體;顧名思義,任何一種人類文明都是建立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上的,不管是以地域為劃分的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臘文明、埃及文明;還是以文化劃分的佛教文明、儒家文明、道家文明等等,這些文明的建立都是在叢林法則和弱肉強食的動物法則程度對立面,標誌著人類徹底擺脫了野蠻生活;——是人類發展的跟要!可是這些文明最直接的載體就是人…See More
Feb 2,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曹鏡明:詩歌、文學與文明(上)

筆者以為,凡知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若想要對「詩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詩歌」是什麼?與「文學」有什麼關係?如此對「人類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是什麼?朱光潛在《詩論》中談到:「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筆者深以為然,並作出如下分析: 從歷史和考古學來分析:詩是最早以文字為形式的藝術種類,尤其是在初民時代,詩更像是一種形式,將人類遇到值得留傳的人物事跡或是學問經驗,以詩的形式寫下來,其中帶有藝術性質的文字,如原始歌謠,隨著人類文明的演變,最終發展成詩歌; 上述觀點是,目前全世界學界共同認可的基本理念; 然而在詩的具體演變、創作上,由於地域文化的影響,產生了一定分歧; 首先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 《詩丶大序》(亦稱《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其中,朱熹在《詩序》中也有進行補充:人生來就有情感,有情感便需要表達,有表達就有詩歌,最恰當的語言節奏和內在節奏,是最自然的下意識行為;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See More
Jan 28, 2023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摘錄 下)

第二,深化研究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西方很多人習慣於把中國看作西方現代化理論視野中的近現代民族國家,沒有從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來看中國,這樣就難以真正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 要把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同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等重大問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See More
Oct 24, 2022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摘錄 上)

今天,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內容是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安排這次學習,目的是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推動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反復強調,要尊崇歷史、研究歷史,確立歷史思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央政治局安排過多次有關中國歷史文化方面的集體學習,2020年9月就曾安排了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的題目,今天再安排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題目。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馬克思說,「凡是民族作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為人類社會而做的事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See More
Oct 20, 2022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何畏:加快構建國際傳播的中國敘事體系(下)

廣泛宣介中國方案。習近平指出,「要善於運用各種生動感人的事例,說明中國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比如,針對人類發展難題,中國提供了「一帶一路」的解決方案。從方案倡議到實際建構,「一帶一路」的發展成就有力駁斥了一些國家別有用心的「唱衰」和攻擊汙蔑。事實證明,「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獨奏曲」,而是沿線國家的「交響樂」;不是某一方的「獨家小路」,而是攜手共進的「陽光大道」。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表示,「一帶一路」為歐亞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考和新方向,在不確定因素日漸增多的國際環境下為世界穩定與繁榮開創了良好前景。廣泛宣介中國方案,是貢獻中國智慧力量,推動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應有之舉。三、真切揭示中國道理蘊涵的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眾多國際國內場合闡述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內涵和外延,持續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動力,不斷為世界形勢向好發展提振信心。表達處理利益關係兼容共贏的中國倫理。利益是國際關係的核心。公平、公正地處理國家與國家、國家與人類的利益關係,才能實現和平與發展。中國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See More
Oct 17, 2022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何畏:加快構建國際傳播的中國敘事體系(中)

已經連續舉辦了十九屆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本屆共收到3670部海內外參展作品,由英國著名導演柯文思執導,反映中國偉大脫貧成就的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摘得本屆「優秀國際傳播中國紀錄片」大獎,是國際友人講好中國故事的典型代表。三是利用好民間外交優勢,大力開展國際友好城市工作,促進中外地方交流,為推動國際合作穿針引線。四是更好發揮高層次專家作用,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臺和渠道發聲。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最廣泛地爭取國際社會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二、深刻闡明中國故事蘊含的中國道理習近平指出,「要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See More
Oct 14, 2022
Ashgabat posted a blog post

何畏:加快構建國際傳播的中國敘事體系(上)

習近平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上取得巨大成效,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要讓世界人民認識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最為基礎的工作是在國際傳播中加快構建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話語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道理,抒發中國情感,揭示共同價值,努力塑造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一、全面講述中國人民奮鬥的真實故事習近平多次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See More
Oct 12, 2022

Ashgabat's Blog

李志民·文化與文明的區別

Posted on December 24, 2023 at 1:00am 0 Comments

文化與文明兩個詞語含義相近,但所指不同。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具有褒義概念。

文化指一種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文明,但沒有文化並不意味是野蠻。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具體內容指人類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道德規範,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文化分爲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哲學思想(包括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

Continue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下

Posted on October 31, 2023 at 5:30pm 0 Comments

[17]參閱周策縱:《棄園詩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年,第150-185頁。明人謝榛說得更為明確:「自然妙者為上,精工者次之。此著力不著力之分,學之者不必專一而逼真也。」(謝榛:《四溟詩話》卷四)金聖嘆對直尋理解 得十分直白。他在《選批唐詩》中評溫庭筠《經李征君故居》「一院落花無客 醉,五更殘月有鶯啼」一聯時指出:「逐字皆人手邊筆底尋常慣用之字,而合來便成先生妙詩。」

[18]顧隨:《中國古典詩詞感發》,前揭,第215頁。《詩品•序》:「若乃經 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思 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詛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 美國小說理論家韋恩·布斯(Wayne…

Continue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中

Posted on October 23, 2023 at 10:30am 0 Comments

注釋:

[1]龔鵬程說:「先秦諸子及大小戴記中充滿著這樣的問答形式:『何謂x?』『所謂x者,謂……』或『所謂x者,y也。x謂之y者,以……』問題 是,x不只是y,它更常是a、b、c、d、e……」但這並不意味著直觀特性的被破壞,恰好相反,是對直觀原則的維護,因為連龔氏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問答方式表面上是「以字解字」,但實質是以事釋字,而事必將被直觀洞見(龔鵬程:《漢代思潮》,前揭,第112頁)。

[2]盧卡奇:《小說理論》,燕宏遠等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19頁。…

Continue

敬文東:漢語的農耕經驗 上

Posted on October 18, 2023 at 7:00pm 0 Comments

祖傳的農耕經驗隨身攜帶著無法被掩飾的直觀特性,它清澈、質樸[1],恰如盧卡奇(Georg Lukács)所說:「星空就是可走和要走的諸條道路之地圖,那些道路亦為星光所照亮。」[2]按其本義(或本意),直觀特性更傾向於強調人與各類情、事、物藹然相雜處,更願意全方位委身於人所遭逢的各種物、事、情。而所有的激情和詩意,還有從一開始就必須配備的人倫物理,向來只存乎於情、人、物、事的藹然相雜處,不內在於也不外在於有緣和人相遭逢的一切物、事、情,當然,還包括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各色人等[3]。所謂道器不二,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4], 所謂「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5],都建立在這個數千年來堅不可摧,後來卻慘遭崩解的基礎之上[6]。這樣一種植根於泥土樸素觀念,這樣一種出自於谷物的清澈念想,更願意歡喜於「心傳目擊之妙」[7],傾情於「目擊道存」[8]所表征的境界,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