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當我們沉浸在海德格爾對詩的這種美好的、崇高的描述之中的時候,再回過頭去看,現實的場面是否還有如此這般的詩情詩意呢?連海德格爾都在哀傷:「詩歌或者被當作玩物喪志的矯情和不著邊際的空想而遭到否棄,被當作遁世的夢幻而遭到否定;或者人們就把詩當作文學的一部分。」但不用著急,一切偉大的思想家所創建的地平線都遠在天際間,要真正地、全面地認識它們,一定需要時間,甚至需要幾代人的時間。下面我們就做這個充滿欣喜,但也不要抱著滿載而歸的想法的眺望。
約翰·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Hölderlin ,1770—1843),是一名德國浪漫派詩人。他將古典希臘詩文移植到德語中。其作品在20世紀才被重視。被認為是世界文學領域里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pril 29,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與個體相類似,文學作為以生命為基質的表現,也應當是拒絕闡釋的。這的確是狄爾泰的觀點,是其水到渠成的結論。既然文學作品是生命的表達,那麼文學就一定是拒絕概念、拒絕闡釋的,是「說不盡的莎士比亞」或者「詩無達詁」。狄爾泰一直將生命及其表現與邏輯、理性、概念對立起來:例如稱「在所有的理解中都存在著一種非理性的東西,就如生命本身即存在著這種東西一樣,這種非理性不能經由邏輯運作的公式而呈現出來」;再如說「人性在哪裡都不完整,但又無處不在。
它從來不會經由概念被窮盡」。這意謂著,唯有概念才是完整的,而人性總有逃脫概念之完整性的一面。狄爾泰還說:「一個不折不扣的、體魄強健的人的生命感受,以及他被給予的世界的內涵,不會在一門普遍有效的科學的邏輯關系中被消耗殆盡。個別的經驗內容,它們在起源上彼此相同,不會借助思維相互轉換。任何試圖展示現實中的一個體系而非一個邏輯體系的努力,都不過是為著內容而丟棄了科學的形式。」…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pril 28,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不要試圖去證明你的價值而把你自己貶為商品。記住:人生最偉大的經驗並不是透過你所做的,而是透過愛和透過靜心。
老子跟他的門徒去旅行,他們去到一個森林,在那裡有很多人在伐木,整個森林幾乎都被砍光了,只剩下一棵大樹,上面長著無數的樹枝,名非常大,足夠一萬個人坐在那棵樹的樹蔭底下。
老子叫他的門徒去問說為什麼這棵樹沒有被砍伐,門徒們走過去問柴夫,他們回答說:「這棵樹完全沒有用,你無法由名做出任何東西,因為每一根樹枝上都有很多結,非常不直,同時你也不能把它用來當柴燒,因為它所發出來的煙會傷害眼睛。這棵樹完全沒有用,所以我們不砍它。]…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pril 28,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pril 28,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李嘉欣稱頌劉德華體形KEEP得好FIT,腹肌堅實、勻稱,如一排朱古力。
腹肌如一排朱古力,當然可觀,質感亦強,遠勝肚滿腸肥的"腩"。
但這排朱古力,應該有顏色上質地上的要求,必須是啡色朱古力,千萬不能是白色朱古力——很多男士也有"朱古力",但那是嶙峋的骨排,又少見陽光,蒼白灰敗,十分文藝,可以當作琵琶彈奏。正如一排含奶油量過多的白朱古力,發出哀怨的哭音。
現代人愛把CHOCOLATE唸作"朱古力",其實唸"巧格力"更為動聽。…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April 28,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例如,1993年,美國《外交事務》雜誌刊登了哈佛教授亨廷頓的警世之作--《文明的衝突》,在《文明的衝突》中,他突出地強調文化因素在塑造全球政治格局中的核心作用,認為一些作為" 文化實體"的文明正在取代冷戰集團而成為全球政治的主要活動者和行為者,他預言全球政治的未來是:不同文明的族群之間的文明間的衝突,尤其是三大文明即西方文明、中華文明、 伊斯蘭文明之間的衝突。 這無疑是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文化間交流與對話的模式--衝突模式。 而且,1999年的科索沃危機、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以及之後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也都是這一衝突模式的注腳和印證。
可是,更多的學者卻認為,當今世界還應該存在一個截然不同的文化發展的模式--和諧模式,不同文化之間,必須平等、雙向、互惠、互補。 否則,世界的現代化就不能說是成功的。…
Continue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April 28,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它既聽命於我,亦命令於我。由於語言的外在性,生命的言說就一定是言不稱意或言不暢欲(欲求、欲望)的。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總會摻入外在的、陌生的、異質的東西,它們在協助我的同時也在拆解我、毀滅我,使我從本己的河床上漂浮起來,幻化為一個想象和觀念的建構物。自我是無法被談論的客體,一經言說便不再是其自身。
於是,所謂自我其實總已是非我;如果說有自我存在,那它只能以「前自我」的方式存在,即作為一種有待建構為自我的原始質料。這就是眾多具有後現代取向的哲學家不相信原初自我或單子式自我的主要原因。費希特的錯誤在於,不是「自我」設定「非我」,而是「非我」孕育和生產了「自我」。…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pril 28, 2024 at 2:00pm — No Comments
當然,如果這些命題提供一個「好」故事的某些標準,那這些命題本身的價值取向也預設了他們的適用範圍。現象學一向強調主觀經驗的詮釋,所以依這些命題說的故事,自然長於敘述人物經驗、或呈現特定經驗角度感知的事和物。結合此一特色與不同形式的媒介敘事,這些命題的功能不在提供新的敘事概念或技巧,也非適用於所有類型故事,而是當敘事主題為人物經驗時,不論媒介的形式為平面文字,聲音,或影像,都可參考這些命題,作為再現經驗與描述行動的原則。以下本文首先討論相關現象學概念,接著應用這些概念提出命題,並輔以實例說明應用,最後提出討論與結論。
貳、相關現象學概念
一、意向活動…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April 28,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認知心理學大致可以分為基本加工過程、知識的表征和組織、信息的使用和操作以及認知的個體和情景差異等四大部分。通常具有操作性的認知方法大致如下:
(1)符號表征的認知規律。
符號表征的認知規律即語言的智能處理。語言處理是語言的原則和心理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包括生成和理解話語的內部過程,也包括學習運用的過程、策略和范疇化、隱喻、轉喻和轉指等認知規律。 [3]
(2)認知圖式。…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28,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以上內容是我在《愛比米修斯的錯失》[14]一書中試圖探討的問題。只有在闡釋(interprétation)或者說判斷(judgement)存在的前提下,即krinein,由技術(因為技術是武器)引發的戰爭才有可能轉化成和平的政治斗爭,這也就是說法律(droit)的框架賦予我們權利(在法語中,droit既有法律的意思,又有權利的意思)。
我在《迷失方向》[15]一書中就仔細地討論過,所謂「我們」這個概念的構建條件——是如何存在於記憶術中的。記憶術是一門特殊的技術,它使得法律能夠被准確地書寫下來,成為法律條文, 並打開我們——作為res publica的我們——的公共空間。而赫爾墨斯就是掌管這門技術的神靈,我把這門技術稱作「(我們)共同記憶的文字綜合」,(la synthèse littérale de la mémoire du…
Continue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27, 2024 at 8:00pm — No Comments
[摘 要]本文立足於小型文化體系,提出了微觀生態符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 —地方性,將其作為考察地方文化和生態系統的一個基礎單位。由於符號活動的語境性和生命與環境之間密不可分的意義關係,地方性作為生態符號學研究的一個可能起點,具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和高度的可操作性。 並且,這種強調符號主體的地方性、語境性的概念,為解構自然與文化的二元對立將起到重要作用。
(原題:地方性:生態符號學的一個基礎概念① [愛沙尼亞] 蒂莫·馬倫文著 湯 黎譯,見:鄱陽湖學刊,2014年第三期,37頁—43頁)[關鍵詞] 地方性;語境性;生態符號學;環境;符號主體)
[作者簡介] 蒂莫·馬倫(Timo Maran),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符號學系高級研究員,主要從事生態符號學研究和自然文學研究。
[譯者簡介] 湯 黎(1982—),女,四川內江人,西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西方文論研究。(四川成都…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27,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並且,狄爾泰專門指認說,正是在這種現實的實踐變革基礎之上,科學的進步才歷史性地徹底擊敗了形而上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的進展「推翻了一神教形而上學」;當哥白尼將太陽置於宇宙的中心時,傳統的神學世界觀就必然發生巨大改變。在科學思想影響下,形而上學本身越來越成了思想家個人的東西,這證明了「形而上學體系具有的相對性」,進而,形而上學就會慢慢走向自己的盡頭,「安然去世」。(30) 形而上學之死是歷史的必然。
我覺得,這才是孔德拒斥思辨的形而上學的真正現實緣起,形而上學時代沒落之後,才會有全新的科學實證時代。科學的實證主義在工業現代性基礎上歷史地成為新的霸權,「人們已經把因果關係方面的研究和法則,從自然科學之中轉移到精神科學的研究之中來了」。(31) 這就是狄爾泰此時面對的學術場域之勢。…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pril 27,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海德格爾無疑是二十世紀人類偉大的思想家。在他的思想大廈中,有四根頂梁柱:人的存在、人的思想、語言、詩歌。詩歌作為一個哲學主題來研究,這是前所未有的。
海德格爾最推崇詩人荷爾德林,認為他是詩人中的詩人。他在論述荷爾德林的詩歌的時候,他曾這樣說:「詩從來不是把語言當成一種現成的材料來接受,相反,詩本身才使語言成為可能。詩乃是一個歷史性民族的原語言。」這是他對於詩歌是原語言的一個有名結論的出處。詩人保羅·策蘭十分崇拜海德格爾,他有感於海德格爾對詩歌語言的論述,寫下過這樣的話:「詩歌:處於未成形狀態的語言。也就是被解放的語言。」(鍾文語)
(本文摘自《光與岸:鍾文詩論集》譯林出版社,2020-12,孫曉婭 編;作者:鍾文…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pril 27,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編者按: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格局和不斷更迭的時代風潮,人類社會如何良性發展,人類如何迎接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未來,是每個人都應關注的時代命題。2022年11月9日至13日,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舉辦「2022年國際藝術理論研究學術論壇」,以「藝術與人類未來」為主題,邀請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6個國家的58位學者進行對話交流。現將學者的精彩觀點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致辭:…
Added by Ashgabat on April 26,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提醒你不要糾纏在心靈現象、過度喜樂、和奇蹟當中。不要認為那就是你到達的指標。沒有什麼地方要去到達,只要成為平凡的,並享受那個平凡。
這是有關臨濟禪師的故事。
他的門徒在跟另外一位師父的門徒講話,那個門徒說:「我們的師父是一位會顯奇蹟的人,他能夠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我曾經看過他所做的很多奇蹟,都是我親自目睹的。你的師父有什麼偉大的事情?他能夠做出什麼樣的奇蹟?」
臨濟禪師的門徒說:「 我師父所能做的最大奇蹟並不是他能做出什麼奇蹟。」
靜心冥想它:「我師父所能做的最大奇蹟並不是他能做出什麼奇蹟。」…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pril 26,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摘要:文章從錢學森的大科學觀的角度,闡述了科學與藝術的關係。科學與藝術既有區別,又是相通的。科學知識及科學思維(量智)與文藝知識及藝術思維(性智),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是湧現大成智慧與創新思維的基本要義。
1 引言
年高德劭的錢老一貫強調, 人一方面要有文化藝術修養, 另一方面又要有科學技術知識。他說:「人的智慧是兩大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此為『大成智慧學』, 是辯證唯物主義的。」1這裡的「量智」主要就是指科學知識、科學思維, 這裡的「性智」主要就是指文藝知識、藝術思維, 因此, 可以說科學與藝術共同構成「大成智慧學」[1]的重要內容。
所謂「大成智慧學」簡要而通俗地說,…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pril 26,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何況,認為澳門是"東方拉斯維加斯"、"東方蒙地卡羅",其實也充其量只是一種因為隔岸觀火而必然產生的欲望投射。 由於距離的間隔,澳門也就成了大部分的來澳門旅遊的欲望投射的想像空間。 因為是為賭博而來或者是慕賭博的名而來,他們所看到的,當然也就只是澳門能夠滿足自己欲望的那個方面,至於真實的澳門,作為遊客的他們,則是完全不屑一顧的。 可是,作為澳門的研究者,卻無論如何都不能如此輕率而且任意。
於是,又有人將目光轉向了遙遠的過去。
400多年前,澳門並不以"賭城"名世,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海洋中國的出發點。 綿延18000公里的海岸線和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海洋國土面積,為澳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舞臺,由此啟航, "…
Continue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April 26,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摘要:本文採現象學立場,視說故事為再現經驗、描述行動,聽故事為建構經驗、領會行動,並借用舒茲的社會現象學概念,提出幾個命題—以內在聯想與外在聯想概念說明任何故事對象可能包含的豐富主題性,以時間性概念規範故事結構與邏輯性,以理解概念介紹感情的表達方法,以及建議以特定經驗角度賦予事物或現象意義—希望能協助說故事者開拓敘事觀點的視野,組織敘事內容,建立故事結構,以及在感情表達層面引起共鳴。
_____________
壹、介紹…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pril 25,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讓你生活中的每一個情況來教你
當偉大的蘇菲宗派神秘家哈山正在垂死,有人問他:「哈山,你的師父是誰?」
他說:「我有千千萬萬個師父,光是要念出他們的名字就需要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了,但是有三個師父我一定要告訴你 。」
其中一個是賊,有一次我在沙漠中迷路,當我去到一個村子,那時候已經很晚了,每一樣東西都關了,但是最後我找到一個人,他試圖在一個人家的牆壁上挖洞,我問他說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過夜,他說:「現在夜已經這麼深了,要找地方很難,但是你可以跟我待在一起--如果你能夠跟一個賊待在一起的話。」
「…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pril 24,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1905年以後,狄爾泰在論證精神科學的客觀有效性時,專門討論了知識的結構關聯,他的論述,無論是在方法上,還是在術語上,都顯然帶有胡塞爾《邏輯研究》的烙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狄爾泰在這時把胡塞爾關於行為的客觀化思想視為他自己努力探索的結構研究的基礎,並且還想把胡塞爾的方法更廣泛地應用在感覺和欲求現象的研究上。由此來看,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似乎可以滿足狄爾泰研究的要求,對他而言,這些方法是現成的,既然可以信手拈來,何樂而不為。所以,他在後來撰寫《精神科學中的歷史世界的建構》時再次應用了現象學的方法。…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pril 24,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