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t&Ciweek解讀《技術與時間》の 死亡與遺忘 上

解讀《技術與時間》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區分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框架。信息技術是工業技術的反向技術,因此具有革命性。一般人對此難以置信。不信,就來看思想家怎麼想同類問題。

在海德格爾之前,西方人對技術的看法是外在的,看到的只是技術的中介性質,即所謂代具性。認為技術異化反對人本身的原因,在於技術外在於人的本質。這種觀念的代表是盧梭(老子、莊子也是這樣認為),他把人的本質理解為與技術對立的自然性,因此從根子上就與人本身不相容。而斯蒂格勒反對這種說辭。認為技術也是人的內在本質的一個方面。換算成盧梭的話語,相當於認為,人有技術(反自然)與自然雙重本質,技術異化不是技術從人的外部反對人的本質,而是人的本質自身就存在技術性與自然性這一對矛盾,技術異化是人自身的矛盾,是人自身內部反自然的那一面在反對自然的那一面。

斯蒂格勒將同質性、異質性的含義區分引入了對技術本質的分析,說明技術代表人類本質中本身具有的兩種相反性質。他用時間性來刻畫人類本質,「時間性的意義不僅僅取決於死亡,而且取決於來自性的差異的繁殖。」死亡隱喻的是基於同質性的理性,而繁殖隱喻的是基於異質性(如「性的差異」)的人性。

普羅米修斯原則是理性(物)的原則,用男人隱喻,隱喻的是專業化這種技術(以同質性為本的技術)。斯蒂格勒解釋說:「所謂理性,是因為技術的運用遵循因果關係這一理性原則,它既改造現實又屬於現實。」愛比米修斯原則是人性(心)的原則,可以用女人隱喻,隱喻的是多樣化這種「技術」(以異質性為本的技術),代表的是多樣化、異質性、不確定性、非決定性(自由意志)、情感、性……等

技術只是效率,是中性的。它的代具性、中介性本身,並不天然構成異化,也不天然傾向復歸;它並不天然構成專業化效果,也不天然傾向多樣化效果,它是中性的。如此,則回答某種技術本身對全要素生產率有什麼改變時,不能只考慮同質性這一邊,還要考慮異質性這一邊。不光有「改了沒改同質性技術」這一問,而還要問「改了沒改異質性技術」這一問,才全面。

斯蒂格勒用了一對特有術語「死亡」與「遺忘」,標稱人自身的兩種相反本質,及所外化為的兩種技術相反相成的特征。他從西方神與人的分立開始剖析這對關係。神是不死的,人是有死的。死在這裡代表的是(心物二元的)理性。物是不「死」的,人是有死的。人在活而有死的狀態追求不死——相當於在不確定性中追求確定性,在異質性中追求同質性——構成了人的第一重自我矛盾,從中產生了追求普羅米修斯技術(專業化技術)的原初動機。

原來心物一體的人希望物化的初始動因,是要追求與心相反的特征,物是不死的,將這個特征神化,就變成了神這個隱喻。它代表的是理性的確定性、存在的同質性。這概括了「什麼」與空間、男人、專業化的內在聯系。這是從心物二元的物化技術觀看到的東西。

遺忘則是一個相反過程。人類技術還有相反的一面,即遺忘的一面。表面上,愛比米修斯遺忘給人類分派專門化的技能,只是一種個人行為,但經過斯蒂格勒的重新闡釋,變得了一種人類的選擇。遺忘的對象是工具理性(即死亡,或者說是對生與死的分別的自覺),用中國古話說,叫坐忘。坐忘是一種進入澄明(誠明)狀態的冥想,要進入的是心物一元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遺忘的是對死亡的恐懼,要去除心物之別,不再在意有死的人與沒有死的物之間的區別。也可以理解為,人類一旦遺忘理性與物化的好處,就會回歸心性狀態(時間、女人、多樣化技術)。

愛比米修斯就代表人類本質與技術的另一面,如差異、多樣化、異質性、不確定性、非決定性(自由意志)、情感、性……斯蒂格勒沒有想到,但可以順著邏輯得出的一個推論是:從愛比米修斯這一面中,可以導出另一種技術,即以信息技術與生命技術為代表的異質性技術,或提高多樣化效率的技術。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