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acca Light
  • Male
  • Jasin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Malacca Light's Friends

  • VR
  • Kolkata Bachcha
  • Malacca 皇京港
  • Copil
  • Paetiyo
  • Kehtay Dream
  • Almaty 蘋果
  • 中砂礁群
  • 李蕙佳
  • 字詞過度
  • se.gamat
  • quién soy
  • Spílaio skiá
  • Poèmes lieu
  • 梭羅河畔

Gifts Received

Gift

Malacca Light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Malacca Light's Page

Latest Activity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7

西田在晚年回顧自己的哲學歷程時曾說:「當我們意識到我們自己的存在深處有深刻的矛盾時,以及自覺到我們自己是矛盾的存在時,我們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成為問題。人生的悲哀、自我矛盾云云雖然是前人重復無數遍的套語,但許多人並沒有深刻地體悟到這一事實。一旦我們去直面這一事實就意味著宗教的問題的誕生(哲學的問題也是由此而生)」[21]。正是從這一立場出發,西田在《哲學概論》(1927)中將哲學定義為追求「心」即精神與肉體相統一的全生命的本質的學問。在他的哲學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無的邏輯」就與佛教禪宗的「『無』字公案」以及西田本人的參禪體驗有著密切關係。中村的哲學思索也與宗教分不開。如他在論述「南型之知」與「北型之知」的區別時,就通過新教的質樸禁欲的教會與天主教的絢麗豪華的教堂的對比,說明其代表的文化風格的不同。在分析日本文化的知的類型時,認為「南型之知」在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文化中居於主流,甚至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但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通過學習接受「北型之知」,至少在表面上成為「北型之知」的典範。但「南型之知」仍然潛存在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的確,「南型之知」所代表的人與宇宙的一體、人與環境共生的理念…See More
Nov 16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6

中村的「場所哲學」繼承了西田哲學對生命的關注的主題,這從他對人的無意識、人的身體的場所性的論述中可以看出。與西田一樣,中村也吸收了榮格的心理學思想,對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的「自己」做了區分,強調了「無意識」作為人的存在根據的重要性。但中村的「場所哲學」又對西田哲學做出了重大修正,那就是他沒有像西田那樣把「場所」限定為一種心理事實,而是進一步擴展為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習俗等宏大的背景。這就是固有環境、社會共同體與象征空間的「場所」所表達的意義。日本當代的許多哲學家也力圖從本土的神話傳說、民俗和宗教中發現日本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日本人的民族心理結構,對日本人的生命有更準確的觀照。可見,對人的存在根據的關注和追尋是日本現代哲學的共同主題。與這一主題相關聯的是日本哲學對現代性的批判姿態。早在20世紀40年代,日本哲學界和知識界就有過對現代性的反思與批判,西田幾多郎的門下西谷啟治與下村寅太郎是這次所謂「現代的超克」[20]思潮的重要論客。前者認為西歐的現代性問題在於「知」的分解,解決的途徑在於「主體的無的自覺」;而後者則認為現代性問題在於人的身心關係的失衡,要克服這一弊端,需…See More
Nov 12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5

中村的「場所哲學」的另一個主題就是對「臨床之知」的論述。維柯對笛卡爾「批判法」的批判,從知識論的角度看,就是對「批判法」所追求的「科學之知」的霸權地位的批判,也就是說,維柯主張通過「論題法」追求處理生活的具體問題的「實踐之知」。維柯為了說明「實踐之知」的特征,還對近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差異進行了分析,指出傳統醫學治療的現場性、醫生與患者的互動性等集中體現了「實踐之知」的特征。如維柯在《我們時代的方法》中說:「今天我們是從那被發現的唯一真理,來推演我們的物理學論證的,然而症狀與診斷都是真似物,是經過長期的觀察得出來的。因此,正如培根所指出的,蓋侖醫學不可能靠三段論證來正確地推斷病因,我也可以說,新近的醫學根據連鎖推理來探究同樣也不行」[16]。受維柯的啟示,中村在「科學之知」之外提出了「臨床之知」。此處的「臨床」概念不是一個醫學概念,而是指一種現場性、與認知對象的互動性。中村提出「臨床之知」就是要在更廣的範圍內探索新知、構築新的知識論模式。在中村看來,「科學之知」有三個特征即普遍性、邏輯性和客觀性。現代人觀察和思考現實(包括人自身)時都是通過「科學之知」的模式來進行的。但現實是否就是科學觀…See More
Nov 11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4

中村雄二郎[13]的哲學研究起步很早,而其思想的成熟當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這一時期出版的《共同感覺論》、《場所論》、《西田幾多郎》以及《什麽是『臨床之知』?》等集中體現了其哲學思想的基本特征,也奠定了他作為日本當代著名哲學家的地位。正如《共同感覺論》、《場所論》的書名所示,中村的「場所哲學」與西方哲學中的「論題法」有著思想上的直接關係。在《場所論》中,中村對自古希臘以來的「論題法」從辯論術的概念發展到近代哲學的一種「方法」的演變軌跡做了梳理,並且將自亞里士多德、西塞羅、維柯所說的「論題、論點的場所」也納入到他的「場所論」中,成為其理論的組成部分。中村「場所哲學」的另一個理論來源則是西田幾多郎的所謂「場所哲學」。西田哲學是日本近代哲學發展的一個高峰,可以說,日本任何哲學思想的提出都繞不開西田哲學,都需要對西田哲學提出的問題給予回應。中村從自己的問題意識出發,對西田哲學做了批判性考察,並在構築自己的思想體系時對其思想要素有所吸收和利用,這集中體現在《西田幾多郎》[14]一書中。中村的「場所哲學」首先對「場所」概念做了擴大的解釋,即「場所」不限於辯論術或修辭學意義上的論點、論題,而…See More
Nov 9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3

培根雖然在「批判法」之外,給了「論題法」一定位置,但此「論題法」畢竟是附屬性質的,也就是說,只有在它服務於對自然的研究時它才是有意義的。說到底,培根與笛卡爾一樣推崇自然之「知」而輕視人文之「知」,推崇理論真理而貶斥實踐真理。維柯的思想並不是從外部,即人文主義的立場對17世紀的「科學革命」做出反駁,而是在充分認識到「科學革命」的成就和意義基礎上,對其局限性做出的敏銳洞察和分析。具體而言,維柯擔憂的是將幾何學的方法和規則簡單地導入自然學領域,以及由此導致的將數學的世界與自然的世界相混同的危險。幾何學的方法是數學家建立起來的,只能適合於數學的世界,而自然學領域則必須有自然學獨自的方法。如果無視這一點,將幾何學的方法機械地運用於自然領域,就會把兩者視為同質的存在。幾何學的方法只是將已經能夠發現的東西進行正確的排序,而發現則必須依賴創意的能力。維柯本身並沒有要建立一套哲學體系的企圖。包括其為抗衡笛卡爾的「批判的方法」而提出的「論題法」,也只是作為一種辯論術或修辭學的概念而展開論述的。即使他強調「論題法」的在先性,也是在人們學習或掌握各種學問的次序等意義上來立論的。但如果我們考慮到維柯對古老的「論…See More
Nov 2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2

對此,維柯提出,笛卡爾的真理觀,也即普遍的、超越時空的真理觀只是一種妄想。為了尋找學問的正當性的依據,我們必須探明其歷史的由來。例如,基於演繹的數學方法確實是可靠的。但其中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即我們能夠對數學命題進行論證,是因為它們是我們人類創造出來的東西。即我們能夠正確把握的東西只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東西。這就是維柯的著名命題「真理即創造之物,創造之物即真理」(Verum et factum…See More
Nov 1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1

維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是生活於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意大利哲學家[1]。維柯之所以在哲學史上留下痕跡、並在20世紀重新引起哲學界的注目,是因為在科學理性開始獲得思想界霸權地位的當時,他強調歷史、政治、法律、哲學等人文學科的價值,在研究方法上強調古希臘以來的「論題(topica)法」的意義,反對將笛卡爾的「批判(critica)法」運用於一切學科和領域。在真理觀上,他提出「真理-創造物說」,即人只能認知人創造的東西,或者說只有人創造的東西才是可認知的。19世紀60年代後,隨著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在歐美出現了維柯研究熱。維柯作為近代歷史哲學之祖和精神科學原理奠基者的地位逐漸為人們所認識。…See More
Oct 30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吉狄馬加·神話的詩性光輝 4

各位朋友,各位同仁,其實神話從未離開過我們。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給我們完整地論述過,在人類的生命和歷史記憶中,集體無意識的存在。同樣,無論是東方的神話,還是西方的神話,作為人類最古老的原生記憶,毫無疑問它至今依然存活在我們不同民族的文化基因中。說到這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東方神話里,特別是在古老的中國各民族神話價值體系中,一直倡導著一種樸素的哲學思想,那就是對自然的尊崇,對神靈和英雄的敬畏以及對不同個體生命的熱愛。 而當我們今天再一次閱讀或者傾聽這些來自久遠的神奇故事時,我們會驚奇地發現,似乎這些神話早就預言著什麽。人類作為這個地球上的物種之一,他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生物的生命延續都是相互依存的,這一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許多古老的神話都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要善待別的生命和物種,而只有這樣,人類和地球的未來才充滿著希望。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隨處可見,這對於處於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See More
Oct 19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吉狄馬加·神話的詩性光輝 3

人們為什麽不能失去神話呢?因為神話講述的世界,是一個自由廣闊的、充滿活力和夢想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人性與神性共生共存並且可以相互溝通和影響。因為自然的事物豐富而多變,所以生活的顏色是五彩的;因為神靈的護佑古老而莊嚴,所以生存的意義是崇高的;因為天空和大地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所以萬物的存在和諧而富有情趣。在神話世界,時間的悠遠和空間的廣大產生於自然的道理之中,時空相互開放而交融,人與神靈、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而失去神話,就意味著失去了萬物和我們自身存在的理由。顯然,並不是只有民間才需要神話。在城市、在當代的文化主流中,神話的意義仍然根深蒂固,神話的價值仍然不可取代。人類社會的秩序是由理性創造的,而人類社會的價值屬於詩,屬於激情和想像力,也可以說,屬於神話。德國的詩人哲學家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一書中這樣說:「每一種文化只要它失去了神話,則同時它也將失去其自然而健康的創造力。只有一種環抱神話的眼界才能統一其文化。……一種文化沒有任何固定且被奉獻的發源地,它注定了要喪失其所有可能性,茍延殘喘地寄生於任何陽光底下的文化。」當今世界經濟的一體化,正在推動各種經濟體制、經濟模式、經濟生產方式的解…See More
Oct 13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吉狄馬加·神話的詩性光輝 2

縱觀歷史,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中,神話也許是我們最容易溝通、最容易相互理解的文化語言,因為人類童年的語言如此相似,這種相似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們也許不曾共同經歷過文藝復興或者工業革命,但是我們一定共同經歷了萬物的誕生以及洪水朝天。那麽我們這個國際論壇,目的就是為了在遠古文明的交流和對話中,尋找並且確定我們今天在這個世界上共同生存、共同繁榮的理由。一個更為和平、歡樂、共享的開放與和諧的世界,是我們的遠古神靈和祖先曾經在時空源頭達成的默契。我們的確迎來了神話復興的時代。二十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的發展驚心動魄,人類戰爭與和平的浪潮驚心動魄,人與自然的衝突和分裂驚心動魄。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神話研究方興未艾。學者們從眾多的角度和途徑走向神話,用充滿魔力的話語,為我們打開了一重又一重時空的大門,而我們曾經以為這些大門早已關閉或者迷失。這不是一種偶然,也不是一種時代的悖論,它是值得深思的啟示。因為自然科學在揭開一層自然之謎的同時,它又觸及了另一層秘密的皮膚。換句話說,自然科學在對這個世界「祛魅」的同時,卻在不斷地迎接著更加深層的、更加光怪陸離的世界,並且為人類神秘文化提供嶄新的支持和寬…See More
Oct 11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吉狄馬加·神話的詩性光輝 1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們今天聚在一起,是為了探討一個生動而多元的話題。這個話題屬於幻想的孩子,屬於慈愛的母親,屬於通靈的祭司,也屬於宇宙萬物,因為它是神話。這個話題屬於在座的各位,因為你們是人類古老文明領域的探索者,是人類神聖精神祭壇的現代守護者。所以在這里,我首先要向各位專家學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對大家來到青藏高原,來到東方神殿昆侖山的故鄉青海,表示熱忱的歡迎!在地球最為浩大的造山運動中,誕生了青藏高原和她的驕子昆侖山;在人類最為光輝的造神運動中,誕生了叱咤風雲的昆侖諸神,他們引領東方世界走出混沌,走向文明。所以我相信,今天,各位文明的使者從世界各地來到這里,不僅僅是接受了一個學術論壇的邀請,更是響應了一種悠遠神秘的召喚;你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理性智慧的學術思想,也帶來了世界各地偉大的遠古創造力和各民族不朽的熱情。那麽,也許我可以說,這是一個眾神的聚會。…See More
Oct 6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方圓譯·普羅特尼科娃:一個女人的夜晚

關上房門,薇拉契卡自豪地搖了搖頭,精神抖擻地朝車站走去。“都結束了。”她想,“終於分道揚鑣了……而且,不是他離開我,卻是我離他而去。在我們這個時代,這還有點兒意義呢。我自豪地走了——只拎著一隻皮箱。現在我可以自做主張了:高興的話,可以去看戲,來了情緒呢,可以去看電影,誰都不會礙我的事兒……”她一刻不停地朝前走。“再不會有人追在我屁股後頭一個勁兒地問:‘上哪去?’……”她凝神諦聽了片刻。前面沒有腳步聲,兩旁也沒有……可背後似乎有聲音,盡管這聲音並不很響……薇拉契卡把皮箱換到另一隻手里。不知什麽地方有隻烏鴉在“哇哇”怪叫,薇拉契卡趕忙加快了腳步。“我順小道走,不會碰到人的。手里這隻皮箱雖說不大,可是誰都能看出來它挺沈,我拎著它夠費勁兒的。再說,要是碰上壞人劫道,也沒人保護我呀。最好碰到的是只野獸,一頭熊,或者是一隻狼,而我的丈夫,現在已經不是丈夫了,他一定知道我險遭不幸。沒準兒,他還會後悔當初沒留下我,或是後悔沒有悄悄跟在我後面呢……也許,我還會天天晚上去和他會面,久久地凝視著他,沒有一句責備的話,盡管這事兒沒什麽可說的。可我現在走了,孤單單的。盡管誰都不來追趕我。誰都不來,誰都不想來………See More
May 14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彭虹·一腳

〔總想刺探父母當年的“清宮秘史”。媽媽守口如瓶,爸爸的“瓶子”密封欠嚴,終於泄露了下面的故事。〕 小橋。流水。人家。…See More
May 13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張又寧譯 卡拉·瑞德:一顆善良的心(下)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莉莉來請巴科斯特共進早餐,巴科斯特以有許多事要做,草率地拒絕了她。他關門時,看到莉莉臉上難堪的神色,他突然感到自己很猥瑣。過了會兒,敲門聲又響了。“對不起,再次打攪了,巴科斯特先生。這小家夥遇到了麻煩。我想這可是你職責範圍內的事。”莉莉說著,低頭看了看身邊大約五歲的小女孩。“發生了什麽事?”他急切地問道。“我找不到家了,”小女孩怯生生地說,“我剛才一直跟著一隻小花貓,跑到這兒就迷路了。我要找媽媽,可媽媽見到我,肯定會罵我。”說著,兩行淚水嘩嘩地從她的雙頰流淌下來。巴科斯特彎下腰,輕經地撫摩著小女孩因抽泣而顫抖的小肩膀說:“小寶貝,不要怕,我們會幫你找媽媽。你叫什麽名字?”“凱……凱瑟琳·本森。”小女孩抽泣著說。“好了,凱瑟琳,我叫巴科斯特,這位奶奶叫莉莉。我們先進屋。我們一定會為你找到媽媽,你媽媽見到你不會罵你,只會高興地擁抱你。”他又對莉莉說:“你陪著她,找媽媽的事就交給我了。”巴科斯特給他在警察局里的朋友掛了電話。幾分鐘後,小女孩的住址就找到了。他倆駕車把小女孩送回了家。回來的路上,兩人奇怪地沈默不語。車進了街區,巴科斯特把車停了下來,轉過臉來,正巧碰上了莉莉含情…See More
May 8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Apr 30
Malacca Light posted a blog post

劉孝存·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下)

〔渙,為離散、散開。〕三十一一個講信用、有責任感的男人,就必須能夠節制自身的欲望。〔節,為節制、節約。〕三十男人本來就說“出去走一走”,結果他果真又回到女人和孩子身邊。這叫說話算話,講信用。他的回歸,叫女人信服。〔中孚,為內里或對內講信用,也可說令人內心信服。中,為“內”、“里”。孚,為信用、為人所信服。〕三十二講信用,有責任感,並且能夠節制自己欲望,實際上是一種超越。〔小過,為較小的超越。過,為走過、經過、勝過、超越。〕三十三一個能夠有所超越的人,可以度過人生的險灘,能夠成就較大的事業。〔既濟,為已經過河。既,為完了、終了、已經。濟,為過河、渡、成。〕三十四然而生活是沒有止境的,過了一關又一關。舊的去了,新的又來。宇宙萬物,人生諸事,無窮無盡。一個人,只要活著,他就不可能達到那個“完成式”的彼岸。〔未濟,為沒有完成,即事無止境。〕後記破譯《周易》下經三十四卦,可見這四十二個字,實際上是寫於遠古時代的我國第一篇“紀實文學”。這篇“紀實文學”,是我國母系氏族社會末期的一個男人的生活寫照。同時,這也是一個很有“典型意義”的男人的生活經歷及其心態描述,並且包含著對他的評價。這一篇極其有意義的…See More
Apr 26

Malacca Light's Blog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7

Posted on November 2, 2023 at 11:00pm 0 Comments

西田在晚年回顧自己的哲學歷程時曾說:「當我們意識到我們自己的存在深處有深刻的矛盾時,以及自覺到我們自己是矛盾的存在時,我們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成為問題。人生的悲哀、自我矛盾云云雖然是前人重復無數遍的套語,但許多人並沒有深刻地體悟到這一事實。一旦我們去直面這一事實就意味著宗教的問題的誕生(哲學的問題也是由此而生)」[21]。正是從這一立場出發,西田在《哲學概論》(1927)中將哲學定義為追求「心」即精神與肉體相統一的全生命的本質的學問。在他的哲學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無的邏輯」就與佛教禪宗的「『無』字公案」以及西田本人的參禪體驗有著密切關係。…

Continue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6

Posted on November 2, 2023 at 10:00pm 0 Comments

中村的「場所哲學」繼承了西田哲學對生命的關注的主題,這從他對人的無意識、人的身體的場所性的論述中可以看出。與西田一樣,中村也吸收了榮格的心理學思想,對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的「自己」做了區分,強調了「無意識」作為人的存在根據的重要性。但中村的「場所哲學」又對西田哲學做出了重大修正,那就是他沒有像西田那樣把「場所」限定為一種心理事實,而是進一步擴展為社會、歷史、文化、傳統、習俗等宏大的背景。這就是固有環境、社會共同體與象征空間的「場所」所表達的意義。日本當代的許多哲學家也力圖從本土的神話傳說、民俗和宗教中發現日本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日本人的民族心理結構,對日本人的生命有更準確的觀照。可見,對人的存在根據的關注和追尋是日本現代哲學的共同主題。…

Continue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5

Posted on October 29, 2023 at 10:09pm 0 Comments

中村的「場所哲學」的另一個主題就是對「臨床之知」的論述。維柯對笛卡爾「批判法」的批判,從知識論的角度看,就是對「批判法」所追求的「科學之知」的霸權地位的批判,也就是說,維柯主張通過「論題法」追求處理生活的具體問題的「實踐之知」。維柯為了說明「實踐之知」的特征,還對近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差異進行了分析,指出傳統醫學治療的現場性、醫生與患者的互動性等集中體現了「實踐之知」的特征。如維柯在《我們時代的方法》中說:「今天我們是從那被發現的唯一真理,來推演我們的物理學論證的,然而症狀與診斷都是真似物,是經過長期的觀察得出來的。因此,正如培根所指出的,蓋侖醫學不可能靠三段論證來正確地推斷病因,我也可以說,新近的醫學根據連鎖推理來探究同樣也不行」[16]。…

Continue

張文良·維柯與日本當代哲學——以中村雄二郎的「場所哲學」為中心 4

Posted on October 26, 2023 at 10:00pm 0 Comments

中村雄二郎[13]的哲學研究起步很早,而其思想的成熟當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這一時期出版的《共同感覺論》、《場所論》、《西田幾多郎》以及《什麽是『臨床之知』?》等集中體現了其哲學思想的基本特征,也奠定了他作為日本當代著名哲學家的地位。…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