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正绿
  • 後港
  • Singapo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葉子正绿'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ili 河
  • Passion for Form
  • 李蕙佳
  • A'Lessy
  • idée créative
  • Suan Lab
  • Priyatamā
  • Le Destin
  • 妲姬 格格
  • 哆啦A夢 在沙巴
  • 柚子帶點酸
  • Ra Zola
  • 美索 布達米亞
  • 來自沙巴的沙邦

Gifts Received

Gift

葉子正绿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葉子正绿's Page

Latest Activity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導論 1

在影響近代人類思想發展甚鉅的德國古典哲學中,存在著兩條相當不同的思路。一條是「從康德到黑格爾」的觀念論思路,它從統覺的自我意識與自律的道德主體性出發,走向對於理念之客觀化體現達到全面自覺的絕對精神,與團結所有個體的總體性國家;另一條則是「從赫德到洪堡特」的語言哲學思路,他們透過世界理解與人類理性的語言性,開闢一條邁向溝通共同體的道路,以凸顯出人類文化生活與民主體制的核心價值所在。在前一條道路中,嚴格的理性自律與絕對精神的一體籠罩,遭到社會生活的矛盾鬥爭、潛意識的欲望衝動與個體權力意志的反叛。從「康德到黑格爾」的德國觀念論,因而接著走上「從黑格爾到尼采」這一段顛簸崎嶇的道路;但從「赫德到洪堡特」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卻接著透過「從馮特到米德」的溝通共同體思路,承認在情緒衝動的姿態表達中,即存在有身體性的意義建構活動,主張惟有透過在社會互動中,角色扮演的相互承認,人類社會的團結整合才能賦予個人自由的實現。在哲學史的發展中重新發現「從赫德到米德」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使我們能將哲學從在意識領域中的先驗自我或絕對精神,轉移到以語言的溝通共同體作為哲學思考的基點。這不僅能建構出以人文社會科學…See More
Jul 16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自序下

當一個觀念愈能得到常識之明證性的支持,就愈可能會使我們自陷於某種權威論述之偏見的籠罩而不自知。在此惟有透過思想之歷史演進的自覺批判,才能使我們脫離各種主流思想之理所當然的假象。重新追尋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思路,正可以有助於批判那些已經被當代語言哲學視為理所當然的前提;三是,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發展,同時具有開創與過渡的性質,它將康德的先驗觀念論轉向當代的語用學、詮釋學、解構主義與溝通行動理論。讀者若能通貫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發展,那麼對於當代語言哲學的來龍去脈,就自有理路可尋。本書因而無需選擇個別學派的語言哲學觀點,來為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做出系統的建構,反而更想致力於保留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未竟發展的思想潛能,以能為當前東、西方語言哲學之賡續發展,提供源泉不絕的思想來源。寫作本書讓我在德國人的故紙堆裡翻滾很久,鎮日與被大家視為已經落伍而遺忘的理論為伍。今日若還有人會對哈曼的語言上帝起源論、馮特的民族心理學或米德的社會心理學有興趣,那麼他們大概都會被看成是不知學術發展現況,以至於會把敝帚當成珍寶的外行人。然而,豈容青史盡成灰,對於能從18、19世紀的歷史文獻中,發掘出人類思想的瑰寶,我是樂此而不疲的…See More
Jul 11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自序 上

本書以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傳統作為研究的對象,我所謂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涵蓋從18世紀末探討語言起源論的赫德(J. G. Herder)到20世紀初為社會心理學建立符號互動論基礎的米德(G. H. Mead)。這中間還包括主張語言上帝起源論以反對啟蒙的哈曼(J. G. Hamann)、創立普通語言學的洪堡特(W. von Humboldt)、設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且開創民族心理學研究的馮特(W. Wundt),與嘗試以文化哲學取代先驗觀念論的卡西勒(E.…See More
Jun 27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關子尹序 下

整體而言,洪堡特語言哲學顯然是林著的一大理論樞紐。事實上,看林書的結構,洪堡特就正好像分水嶺一般把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即可再分為「從赫德到洪堡特」,和「從馮特到米德」。其中前者乃循洪堡特回溯其理論之濫觴與訴求,而後者則順洪堡特以觀其理論的後續影響及發展。其間先後論及赫德的「語言起源論」、哈曼對康德及啟蒙理性的「語文學後設批判」、馮特的「語言身體姿態起源論」、卡西勒的「符號形式哲學」、米德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提出的「姿態會話」學說和「符號互動論」等。…See More
Jun 25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自序中

我在這本書中,試圖完成西方學界這一段尚未完的工作。在本書劃分六章與一個附錄的架構中,我的研究工作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I)包含前三章,在這裡我要說明,在赫德與哈曼關於語言起源論的爭議中,一種不同於亞里士多德語言工具觀的語言哲學觀點如何產生出來。以及這種觀點如何影響了洪堡特,以至於他會主張作為建構思想的器官,語言不應是成品而是活動。洪堡特最後透過語言的交談結構,解釋在語言世界觀之意義多元主義下,吾人的世界理解如何具有客觀性,這開創了語用學之溝通向度的討論。 包括第四至六章的第二部分(II),探討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在20世紀初期的發展過程。它始於馮特的研究,因為在青年語法學派將歷史比較語言學轉向語言心理學的研究之後,馮特首先針對語音之語意表達的普遍可理解性問題,深入研究了人類的語言如何能從動物的身體姿態表達,轉化成以表意符號進行溝通互動。而一旦人類的思想活動惟有透過語言符號才成為可能,那麼對於思想機能的心理學研究,就應進一步建立在形構語言之民族精神的交互主體性之上。…See More
Jun 21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關子尹序 上

哲學中「語言轉向」的別支自從美國學者羅蒂提出哲學中有所謂的「語言轉向」後,哲學界便必須回答一個問題:語言的論述在哪一意義下可有助於哲學問題的懸解!就這一議題,學界一般認為「語言轉向」指的是英美分析哲學傳統對哲學語言的使用做出批判與重審的「治療模式」。 但筆者向來認為,由於語言的關鍵作用,近世除了分析哲學以外,我們於許多其他哲學傳統中其實也可以找到「語言轉向」的另類模式:例如首先有現象學傳統藉意向性分析(胡塞爾)或身體理論(梅露龐蒂)而展開的「意義建構模式」;有德里達為首的,力求揭露哲學語言包含著各種帶壓抑意味的對立的「解構模式」;有伽達默爾為首的,強調不同界域與傳統之間的辯證調和的「詮釋學模式」;有以哈伯瑪斯為代表的,強調社會不同持份者之間的溝通行動的「超驗實用模式」;而在這些模式之外,我向來最重視和認為更根本的,其實還有由洪堡特締建,並特別重視人能仗語言之習得與積極操作以開顯一世界觀的「育成模式」。…See More
Jun 18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摘要

摘要:以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傳統作為研究的對象,涵蓋從18世紀末探討語言起源論的赫德(J. G. Herder),到20世紀初為社會心理學建立符號互動論基礎的米德(G. H. Mead)語言的作用將不再局限於標指事物與傳遞訊息,而在於更深層地開顯世界與協調行動思維也將不再離開語言,而得以將一種先於語言邏各斯存在的先驗主體歷史—社會脈絡化地落實在一種,交互主體性的溝通共同體中。…See More
Jun 13
葉子正绿 commented on 葉子正绿's blog post 陳明發《2019新冠肺炎 觀察紀事》
"2020年4月:後疫情時代線上經濟的機遇與挑戰—1.中國互聯網普及率61.2%;網民規模9.54億;2.連中石化等傳統行業的巨頭也橫跨賽道加入賣菜行列;3.2003年SARS變相推動了互聯網商品與人的連接;4.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互聯網解決了禁足市民買藥、買菜與看病等大事;5.消費往網絡模式轉變,…"
May 24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東晉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飲酒·結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創作的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飲酒至醉之後,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之中,采菊東籬,遙望南山。全詩情味深永,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不可分割。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厭惡,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贊嘆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作品原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詞句注釋 結廬:建造住宅,這裡指居住的意思。 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爾:為什麼能這樣。 爾:如此、這樣。 悠然:自得的樣子。 見:看見,動詞。 南山:泛指山峰,一說指廬山。 日夕:傍晚。 相與還:結伴而歸。相與:相交,結伴。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See More
Apr 14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中國兩會前瞻:文化議題料加溫

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中國多地景區門票售罄、電影票房刷新紀錄、博物館排起長龍、廟會人潮湧動。文旅消費「火起來」,傳統文化「活起來」,共同構成濃濃年味。可以預料,在即將啟幕的全國兩會上,火熱的文化議題將持續加溫。讓「流量」變「留量」從淄博燒烤,到貴州「村超」,再到冰雪旅游「頂流」哈爾濱,過去一年,文旅產業的「流量密碼」始終是高熱度話題。春節期間,中國文旅市場以沸騰之勢開場,出游人次和總花費等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潑天的富貴」讓各地文旅部門紛紛「卷起來」,喊話明星回家代言、拍土味視頻造梗等營銷方式層出不窮。但有的地方盲目跟風追求「流量」,甚至「用力過猛」導致變味走偏,此類現象迅速引發反思。基於地方特色、文化底蘊打造的差異化文旅產品才是核心競爭力,持續性的公共服務能力才能讓「流量」真正留下來,這些成為業界共識。在今年省級兩會上,提升文旅產業的公共服務能力,見諸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作為「流量新貴」,黑龍江提出加強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山東要求開展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傳統旅游大省海南則強調要嚴厲打擊旅游市場違法犯罪。不難看出,讓「流量」變「留量」正在成為各地努力方向,更多良方妙法有望在全國兩會上得…See More
Mar 3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Concept Paper 2024 ASEAN-China Year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 BackgroundChina and ASEAN are close neighbors sharing mountains and rivers. People-to-peopl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not only bond China and ASEAN together, but als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growth of bilateral ties and the creation of an even better future for both sides.Over the past decade since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the building of a closer ASEAN-Chi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the two sides have enjoyed deepen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ourism, education, culture,…See More
Mar 2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侯豔琪大使就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開幕發表署名文章

2月2日,中國和東盟國家在福州以一場高規格、高水平的開幕式,為2024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拉開了帷幕。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中國與東盟在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歷史中,共同創造了多元燦爛的亞洲文明,書寫了文明交融的壯麗詩篇。今天,推進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深入發展,增進彼此相知相親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雙方一致決定將2024年確定為人文交流年,目的就是要為新形勢下中國東盟關系發展拉緊文化紐帶、夯實民意基礎、提供持久動能。今年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在「增強聯通與韌性」主題下,將「發揮文化藝術在促進包容和可持續方面的作用」作為優先事項,正與此不謀而合。在人文交流年框架下,雙方將在青年、婦女、教育、文化、旅游、體育、科技、媒體、地方等領域開展一系列交流合作活動。中國東盟青年營、教育交流周、文化論壇、東博會旅游展、武術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都已被排上日程,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我們期待有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被納入人文交流年成果清單,並期待有更多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民眾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因為我們相信,加強中國東盟人文交流,最澎湃動力來自民間,它所帶來的最實際收益也將為廣大民眾所享有。以旅游為例,2023年,…See More
Feb 27
葉子正绿 commented on 葉子正绿's blog post 陳明發《2019新冠肺炎 觀察紀事》
Feb 25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2024年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概念文件

一、背景情況中國和東盟山水相連,隔海相望,命運相系。千年來,綿延不絕的舟舶繼路、商使交屬綻放出亞洲文化兼收並蓄、萬物並育的獨特氣質,連接起亞洲人民開放包容、倡導和平的共同價值,凝結出中國和東盟攜手合作、共行現代化之路的精神追求。人文交流不僅是中國和東盟各國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更是跨越歷史長河,沉淀出中國和東盟面向未來、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10年來,中國和東盟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命運與共的意識不斷深入人心。10年來,中國—東盟人文交流葳蕤春華,碩果盈枝,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0年來,雙方人員往來密切,留學生數量不斷增多,青年交流友誼佳話頻傳,地方務實合作成果層出不窮,旅游、教育、文化、智庫、媒體、體育、婦女等領域交流合作持續深化。中國和東盟各國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民意基礎不斷夯實。當前,中國與東盟國家著力推動疫後復蘇,人文交往正加快恢復。中國和東盟一致同意,將2024年確定為「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助力雙方人文相交、民心相通,促進文明交流互鑑,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攜手建設和平、安寧、繁榮、美…See More
Feb 24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劉旭光:作為交感反思的「審美的觀看」— 對現象學「審美觀看」理論的反思與推進 11

現在我們需要對建立在康德美學基礎上的反思判斷的審美,與建立在現象學之上的直觀的審美進行比較:在反思判斷理論中,沒有感知與體驗!沒有感知的判斷必然造成隔離與漠視;在現象學的審美觀看理論中,沒有判斷,沒有判斷的感知是沈醉與盲從。前者會趨向概念化,後者會趨向技術化。觀看代替不了判斷,審美觀看論如果沒有判斷環節,就會喪失審美對於意義與價值的呈現與反思,從而把審美降格為直觀行為,而反思判斷理論沒有體驗與感受的環節,這會造成對對象的漠視。審美的觀看,應當是這樣一種狀態,一方面,它在是直觀中實現的中性變樣,以及由此引發的體驗,通過這種方式,對象自身被呈現出來,對象自身的存在論性質與構成特性被尊重,被關注,在之中,對象以其自身來感動我們;另一方面,審美作為反思判斷,把審美理念頒布給對象,在主觀的合目的性中讓審美成為意義與價值的呈現。這兩個方面的融合,本質上是一種「交感反思」,源自直觀的感受與感動,以及想像力的自由,與來自反思判斷的反思愉悅,共同構成我們的美感。交感反思這個命題應當是我們研究審美的起點,而不是理論的終點。注釋:[1]關於「審美」一詞之內涵的歷史變遷,參閱劉旭光:《審美的「歷程」與審美的「…See More
Nov 19, 2023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劉旭光:作為交感反思的「審美的觀看」— 對現象學「審美觀看」理論的反思與推進 10

杜夫海納實際上承認了審美經驗中判斷的存在:首先是通過規定判斷,達到對對象自身的認識,然後通過反思判斷,讓主體介入到對對象的思考中,把自己開放。通過這兩種判斷,「對象」和「我」之間實現相通,並且這種相通可以被感受到。杜夫海納把這兩種判斷相融合的狀態稱之為「思考」,也就是他所說的依附性思考。通過這種思考,主體認識到對象中的「必然性」,進入到對象自身,也進入到主體自身,實現二者之間的交融,這就是「交感思考」這個概念的內涵。「這種思考竭力從內部而不是從外部去把握作品,因而是竭力理解那些已經被理解的東西,分開在感覺被整個地給予的東西。它提出的問題只是在感覺的鼓動下才提出的。這些問題僅僅用來說明感覺的深度。所以我們以前有理由說,交感思考無疑已經受到感覺的啟示。因為感覺正是通過交感思考才確信自己,致力於闡釋自己、傳達自己,同時還證實自己。如果說思考仍然通過注意來顯示,那麼這種注意也不再是轉向感覺、轉向引起這種感覺的對象的注意。思考絲毫不丟失在它之前得到的、過渡到部分是肉體知識的狀態的東西。」[23]在交感思考中,感受、想像、體驗與判斷被結合在一起,主客體結合在一起,這才是審美經驗的真實過程,在這一過…See More
Nov 16, 2023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劉旭光:作為交感反思的「審美的觀看」— 對現象學「審美觀看」理論的反思與推進 9

這種準主體的觀念應當是海德格爾在《藝術作品的本源》一文中相關思想的歷史回響,也是現象學對待「物」的基本態度。在這樣一種思考中,不再從作品之外的因素中去思考作品的意義,不去追問意圖、動機、對象所凝聚的歷史與傳統、對象所反映的現實與問題。幾乎所有的現象學家們都有這種傾向——回到作品自身!回到對象本身,無論海德格爾還是英伽登。同時,現象學在研究對象之時,不是把對象歸給一個外在於它的動因,而是相信事物處在一個自動發生與發展的過程中,真正的問題是事物如何成其為自身的,而不是追問「使作品產生的是什麼」。問題是,怎麼能夠知道對象是如何成其為自身的?這種認識不是主體性的判斷所能完成的,杜夫海納提出:「只有通過參與。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與對象相同一,才能在我們身上重新找到對象據以成為自身的那種運動。因此,把他人當作他人來理解時便需要:(一)我與他某種程度上共同存在,而絕非像物質對象那樣與我全然無關;(二)我感到自己與這種認識有關,我與他的關係要密切到足以使我能感到我與他的親緣關係。」[16]這又是海德格爾關於「此在在世界中的基礎存在論」的回響,這樣一種依附性的思考,使得主體和對象,從感性層次上就可以融合…See More
Nov 13, 2023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劉旭光:作為交感反思的「審美的觀看」— 對現象學「審美觀看」理論的反思與推進 8

在審美領域中,直觀最根本的缺點在於,凡通過直觀可獲得的,在審美中都是膚淺的,形式和意義,都有其深度。隱藏在感性表象背後的自由、德性與理想和形式的創新,是我們想在審美中給予呈現的。在審美判斷中,我們在主觀的合目的性與客觀的合規律性之間尋求溝通,這種溝通不是「觀看」這個詞所能承擔的。如果說審美觀看有其特殊性,或許這一特殊性不在於它是現象學直觀,不在於它是中性變樣,更重要的是,它包含著判斷與反思,對審美這種觀看方式的研究,真正的重點應當是觀看與反思是怎麼結合起來的,或者說,觀看為反思提供了什麼,而不是用觀看取代反思,因此,必須站立在現象學的審美觀看理論上,回到「反思判斷」去,把反思判斷與審美觀看結合起來。在審美領域中,有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判斷永遠統領著直觀,否則意義無從發生。從現象學的理論體系來說,由於它的重點在於感知對象,在於描述關於對象的經驗,因此它對於「判斷」這一行為並不重視。但審美行為無可辯駁地建立在「判斷」這一行為之上,判斷總是把個別與一般結合起來,個別往往成為一般的象征與譬喻,問題是,在審美觀看中,對對象的感知與對對象的判斷是不是應當和可以結合在一起?在「審美的觀看」這種理論中…See More
Nov 9, 2023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劉旭光:作為交感反思的「審美的觀看」— 對現象學「審美觀看」理論的反思與推進 7

在審美經驗中,理解力是發生作用的。理解力,也就是康德所說的知性,可以統一諸外觀、使諸對象結合成為一個可理解的自然的紐帶。理解力是統一統覺的工具,它給外觀的湧現打上必然性的印記,把實際經驗引起的各種聯想的偶然統一轉變成必然統一。理解力能夠控制想像力的自發性,必要時還能夠加以抑制。如果理解力的作用不能忽視,那麼判斷力就必須在審美經驗中被肯定,因為,理解的發生作為「一般與個別的相結合」,實際上是規定判斷和反思判斷的功勞。杜夫海納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且指出兩種判斷力是相輔相成的:歸入要求思考,思考產生自問。「通過思考,人們確信對象存在於世界,它在與已經制訂的、有關認識的要素相一致並肯定有認識的一個完整體系的可能的這種希望時成為可理解的東西。總之,思考就是對決定判斷力的可能性進行的思考。」[10]但是,杜夫海納馬上宣布,對於審美經驗的研究無需走康德之路:「我們不必遵循在康德思想中這種思考所走的道路,因為它走上了先驗的途徑:在思考中,主體參照的是他自身,是他具有頒布自然規律的可能性,是他感到或以前感到過的能這樣做的愉快。在這里我們描述的是與自己感知的對象打交道的主體,是對該對象進行思考而不是對自身進…See More
Nov 7, 2023
葉子正绿 posted a blog post

劉旭光:作為交感反思的「審美的觀看」— 對現象學「審美觀看」理論的反思與推進 6

由審美意識與審美區分所指引的「審美的觀看」標示的不僅僅是一種認識方式,而是一種存在論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主體直接和對象的存在打交道,審美的觀看意味著,觀看不是把對象匆匆與所觀看的事物與某個普遍性的東西、已知的意義、已設立的目的結合在一起,它並不通向某個「具體的普遍性」,因此,審美的觀看,或者說審美體驗是直接與對象的「本身」打交道的,在審美體驗中,我們通過感性,甚至是感覺,與對象自身產生直接的交流,對象「自身」在審美體驗中是直接呈現出來的。但審美體驗同時作為意向性構成活動,最終導向某個普遍性,即便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感覺總是從普遍性的角度去看感官給予我們的個別的東西,即使每個感覺都有其特殊的範圍,但感官給予我們的每一次特殊感知,實際上都是一種抽象,因此主體的存在在感知這個層面,是被確證的,或者說,在這個層面就顯現了出來。在這種存在論狀態中,對象的存在直接呈現出來,而主體的存在也以最實在的方式顯現,因而,「審美的觀看」這個術語標示著對象與主體在存在論上的特殊狀態,用海德格爾的術語,可以用「本真」、「澄明」或者「無蔽」來言說。這種存在論狀態使得審美的觀看成為一種本真的認知狀態,成為一種意義生成…See More
Nov 4, 2023

葉子正绿'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葉子正绿's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

葉子正绿's Blog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導論 1

Posted on June 9, 2024 at 4:30pm 0 Comments

在影響近代人類思想發展甚鉅的德國古典哲學中,存在著兩條相當不同的思路。一條是「從康德到黑格爾」的觀念論思路,它從統覺的自我意識與自律的道德主體性出發,走向對於理念之客觀化體現達到全面自覺的絕對精神,與團結所有個體的總體性國家;另一條則是「從赫德到洪堡特」的語言哲學思路,他們透過世界理解與人類理性的語言性,開闢一條邁向溝通共同體的道路,以凸顯出人類文化生活與民主體制的核心價值所在。…



Continue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摘要

Posted on June 8, 2024 at 7:30pm 0 Comments

摘要:以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傳統作為研究的對象,涵蓋從18世紀末探討語言起源論的赫德(J. G. Herder),到20世紀初為社會心理學建立符號互動論基礎的米德(G. H. Mead)語言的作用將不再局限於標指事物與傳遞訊息,而在於更深層地開顯世界與協調行動思維也將不再離開語言,而得以將一種先於語言邏各斯存在的先驗主體歷史—社會脈絡化地落實在一種,交互主體性的溝通共同體中。



林遠澤在本書《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一方面從「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路線(第一至三章),論述從赫德(Herder)到洪堡特…

Continue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自序下

Posted on June 7, 2024 at 6:30pm 0 Comments

當一個觀念愈能得到常識之明證性的支持,就愈可能會使我們自陷於某種權威論述之偏見的籠罩而不自知。在此惟有透過思想之歷史演進的自覺批判,才能使我們脫離各種主流思想之理所當然的假象。重新追尋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思路,正可以有助於批判那些已經被當代語言哲學視為理所當然的前提;三是,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發展,同時具有開創與過渡的性質,它將康德的先驗觀念論轉向當代的語用學、詮釋學、解構主義與溝通行動理論。讀者若能通貫德國古典語言哲學的發展,那麼對於當代語言哲學的來龍去脈,就自有理路可尋。本書因而無需選擇個別學派的語言哲學觀點,來為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做出系統的建構,反而更想致力於保留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未竟發展的思想潛能,以能為當前東、西方語言哲學之賡續發展,提供源泉不絕的思想來源。…

Continue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自序中

Posted on June 4, 2024 at 6:30pm 0 Comments

我在這本書中,試圖完成西方學界這一段尚未完的工作。在本書劃分六章與一個附錄的架構中,我的研究工作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I)包含前三章,在這裡我要說明,在赫德與哈曼關於語言起源論的爭議中,一種不同於亞里士多德語言工具觀的語言哲學觀點如何產生出來。以及這種觀點如何影響了洪堡特,以至於他會主張作為建構思想的器官,語言不應是成品而是活動。洪堡特最後透過語言的交談結構,解釋在語言世界觀之意義多元主義下,吾人的世界理解如何具有客觀性,這開創了語用學之溝通向度的討論。



包括第四至六章的第二部分(II),探討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在20世紀初期的發展過程。它始於馮特的研究,因為在青年語法學派將歷史比較語言學轉向語言心理學的研究之後,馮特首先針對語音之語意表達的普遍可理解性問題,深入研究了人類的語言如何能從動物的身體姿態表達,轉化成以表意符號進行溝通互動。而一旦人類的思想活動惟有透過語言符號才成為可能,那麼對於思想機能的心理學研究,就應進一步建立在形構語言之民族精神的交互主體性之上。…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