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梅·風笑天:文創青年:「去内捲化」的實踐邏輯 7

由此,封閉的個體空間變換為一種半開放的公共空間。如從事綠植文創的白芸,將一套住宅小區租住房裝修、佈置為綠植空間,並親自動手培育、裝點綠植。她在訪談中特別提及:「在這裡,很容易就沉浸到自己的創作中,安安靜靜地做做綠植插畫、日曆、手作品,之後把這個空間和作品發到微博、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沒想到吸引了不少小伙伴前來拍照打卡,還舉辦過一些聚會沙龍……。」另一方面,文創青年經常發起或參與文創主題派對、市集和分享會等公共空間的生活、活動,其間出現了公共空間轉向個體空間的彈性。在這些公共空間,文創青年不僅展示、售賣自己制作精美的文創產品,還進行現場制作、演示,即把「別處」的個人、封閉性空間的生產創作轉移到「此地」公共空間的展示、體驗。例如,從事木藝手作的易陽,將材料、工具帶到市集,或打磨、或黏貼,繼續制作未完成的文創作品,吸引不少圍觀者。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的生存方式愈發原子化,人際關係愈發疏離,相對來說,其中公共空間的生活更體現文創青年「去内捲化」的理想價值、目標。更為重要的是,一種審美化、娛樂化的「景觀」在向公共空間轉向中悄然形成,即德波所謂的「通過圖像的中介而建立」起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係」[25]。例如,主題派對一般由文創青年自發組織,他們選擇一個相對封閉的文化空間進行,如租用文創園區、商場樓宇等室內空場地,並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活動區;這些活動區閃爍著時下青年流行語,飄蕩著動感音樂;文創青年往往依據活動主題和產品個性,穿戴特定的服飾參與活動,對於他們而言,在這裡售賣文創產品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徜徉其間獲得視聽審美、精神愉悅,表達建立著一種群體間情感聯系。而文創市集則采取自發組織、平台聯盟和政府合作等方式,大多在商場、文創街區的室外、公共空間舉辦;每場市集擬定特定的主題,如「TIMEBOX時光盒子」「冬日·戀物有賞」和「星際

迷航」等,文創青年配合主題、風格精細佈置場地、陳列產品;市集中還有樂隊演唱、游戲互動,文創青年在售賣空余自拍、發朋友圈,或者與其他文創青年、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交流,參與市集文娛活動。

可見,這些空間彈性的生活方式消解了刻板、機械的工作與玩樂的對立、界限,共同完成一個個審美、娛樂「景觀」。「景觀」也就成為了文創青年生活方式的表征,強化關注符號、影像的呈現及其帶來的娛樂意義,然而文創青年所生產、售賣的文創產品本身的功用、價值相對居於次要地位,甚至遮蔽了其背後漫長的興趣養成、艱辛的技能訓練和收入微薄等現實境況。


結語

青年「内捲化」成為當下社會熱點議題,從學生的績點競爭、白領的「996」工作制、大廠青年的KPI考核,到外賣小哥的算法支配、帶貨主播的流量牢籠等,如何才能逃離這樣的「囚徒困境」,停止「内捲化」及其產生的相互傾軋、高度競爭呢?除了對制度、模式、文化等宏觀社會結構的思考,青年群體愈發「從單一發展到多元化自主模式」,並「不斷釋放自我力量」[26],已經自覺反省、實踐「去内捲化」。換言之,文創青年的主體實踐為「去内捲化」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即他們身處高度競爭、發展固化的文化產業系統之內,卻回歸、探索自己的興趣、技能,開展邊緣化、多樣化的自主創業;通過非「復制」、反「類型」和祛「異化」的創造性勞動,建立平等、合作、互動的勞動關係和工作模式,積極從「工具人」的異化中蛻變出來;最終試圖實現理想生活方式的目標建構,其間盡管不斷地滋生新的困境、衝突,但這也昭示著未來青年與社會發展的新趨勢。

[25]居伊·德波:《景觀社會》,王昭鳳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4頁。

[26]吳小英:《再論青年與青年研究:從概念變遷到范式轉換》,載《青年研究》,2019年第6期。

Views: 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