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傑:藝術的洞察—結構與解構 中

現在複雜,這個純文本的符號世界,使得人對自然的認識不僅是結構的問題,更提供了解構的無限可能性,意思是說,宇宙是由諸多元素組成的,是可以拆開來的。這些元素的任意組合,並不破壞宇宙自然的法則,就像自然科學中,從機械論到原子論的飛躍,意義非同小可。至少在藝術家複雜,它使得藝術創作空間更大,創作更為主動,使得藝術創作不僅僅是對自然的模仿,更是對心靈的闡述和發掘。人類第一次獲得和上帝一樣平起平坐的地位。藝術創作公然成為一種真正意義的心靈的探險。

從固有的結構中找出其中的真理,打破這種結構,從心靈中另造一個新的結構,而不違反自然結構的基本原理。這個過程便是解構。解構從哪里來,只能從真理和心靈中來,只能從自然和人的互動中來,只能從藝術中來。

二、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的關係

凡事一上升到主義,問題就來了。結構與解構這兩層意義,本來很明晰,但是一經成為主義,反而憑空多出些歧義和爭拗。所謂主義,本來是從哲學那里引入的字眼,所以,藝術家並不在乎什麼主義。結構主義作為一種人對自然的互動的認識方式,體現在藝術創作方法上,總是試圖以動態的審美追求平衡、靜態的穩定結構。不管有意無意,歷史證明這是極其成功的,從希臘雕塑到羅丹,創造了無以數計的經典作品。但是,結構主義有一個天然的悖論,即人與自然的互動是無限循環並構成無限層次的結構。

結構主義之前的一切藝術,被法國結構主義先驅霍克斯一語囊括,他說:「結構主義基本上是關於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在這一思維方式中,事物的真正本質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我們在各種事物之間感覺到的那種關係。」除此以外,別無他物。換言之,這是一種現存秩序至上的信仰。它尊重的是「事物系統的諸要素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組織方式、或聯結方式」。即把人的存在看作是上帝創造的宇宙秩序中的固定不變的一個角色。

當結構主義營造的這個世界結構成為一個除此以外別無他物的穩定不變的信仰結構後,結構主義無疑陷入到自我矛盾之中,自己把自己解構了。因此,從「結構主義」存在的意義上說,正是它自己創造了自己的掘墓人——解構主義。這就是結構主義必然被解構主義所解構的宿命。

這條悖論的個人體驗可以這樣表述,當藝術家(哲學家)並沒有意識結構主義的時候,他的創作或表述充滿了結構主義的光輝,一旦他意識到結構主義在左右自己的創作或表述時,他的一切作品立即被摧毀,或者被解構。而解構本身將成為一種新的結構,成為現存秩序的一部分。

正確理解摧毀(destruction)或解構(deconstruction)這兩個概念,正是解構主義大師德里達苦心孤詣的獨特建樹。區別兩者,解構主義才真正在與結構主義的對立統一中脫穎而出,自成體系。於是,解構主義並非結構主義的反義詞,與結構主義反義的是摧毀,而解構主義成為結構主義的升華。

Views: 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