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這種能夠創生出另一種事件次序,以及事件之間的另類連結形式的時刻力量,在現代有了一種矛盾的宿命。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傳統將其當作「壞的時間」:短暫時刻的時間、想像未來的時間,對比於以歷史歷程的知識為基礎的行動時間性。另一方面,時間尺度中的斷裂成為另一種革命的原則,亦即被稱為文學的虛構藝術之現代革命。這種革命非常準確地質疑了亞里斯多德式的對立,即時間延續與因果連結之間的對立。這讓我想到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一篇名為〈現代虛構〉(Modern…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3,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多元文化經歷對創造性的影響,集中體現在文化學習(cultural learning)可以有效提升一個人的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和認知複雜性(cognitive complexity)。當一個人長期生活於某一特定文化環境時,其創造力通常會被這一文化的日常環境所限製。相反,當某人接觸新的文化時,其慣性思維則可能會被打破或重塑。…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August 3,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在現代社會的視覺文化轉型的大背景下 , 現代懷舊形式化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視覺形式化 。我們知道, 相對於文字表達而言 , 圖像表達首先是直觀和簡化的 。因為語言是人類理性的產物, 是高度抽象的,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文字意義和文學情境的體認必須要靠想象, 因此, 在現實意識中復活過去的可能性和程度就要取決於讀者的人生閱歷 、生活經驗 、知識背景等多種因素。而具體形象則可以快捷地把過去和現實粘合在一起, 在輕鬆觀看圖像的同時 , 觀者無須經過想象就可以體會…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3, 2022 at 11:20am — No Comments
在以往的懷舊體驗中 , 懷舊主體是懷舊情感的全部承擔者, 或口頭上直接抒發、或形諸書面文字 、或在某個運動或某種思潮史上奉之為一種理念 , 懷舊與主體之間是沒有距離的 , 懷舊感的表達主要是一種“心動”的過程 。而在現代社會里, 隨著印刷文化和電子文化的高度發展 , 我們的世界也越來越趨向於對象化 。同樣是對故鄉和過去的一種挪用和占有, 但現代人卻越來越貧於依靠自我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來實現之 , 就像詹明信所深刻認識到的,…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3, 2022 at 11:20am — No Comments
索朗·蓋農:您曾寫道:“藝術的聲音和憤怒源自愚蠢(idiocy),也源自一種借由常規生活意義和嘲弄虛無來擱置進程和節奏的特殊方式。”我可以假裝理解您說的“愚蠢”是什麽意思,但我不喜歡那麽做,或許您可以解釋一下這個術語。
雅克·朗西埃:我參考庫斯圖裏卡的《黑貓白貓》(Black Cat,White Cat,1998)寫下了這些話,更明白地講,這與一種已然的後現代主義美學式嘲弄相關,這種嘲弄卑微地利用著莎士比亞的“人生如同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這種語體。而這種美學僅會為增加嘲弄方式和從屬於當下主導的想象以及媒體、廣告的普通話語提供所謂的“消遣”(relaxation)服務。我想通過藝術所特有的精簡程序和懸置意義來反對一些公式化的沒有價值的東西。福樓拜講“名著是愚蠢的”(Masterpieces are…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3, 2022 at 9:16am — No Comments
藝術的鑑賞或評價固然關乎品味,但在布爾迪厄看來,即連室內裝飾、買家具的地點、喜愛的服飾風格、讚賞的友人類型,乃至喜歡用以招待朋友的菜色等,凡此種種也都涉及品味──而一切品味的形成與運作,其實都屬於主體在社會中的實踐。布爾迪厄論品味與社會建制之關係的最重要著作《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La Distinction.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 1979;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其副標題已透露出對康德《判斷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 1790;Critique of …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2,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尼采論藝術,之所以先以“藝術家現象”和藝術家的生命存在入手,而不是從一般而言的“藝術”入手,目的是要凸現他的這一原則性思路:必須從創造者生產者而不是從接受者欣賞者的角度來理解藝術。他曾經毫不含糊地說:“迄今為止,我們的所謂美學,始終是一種‘婦人的美學’,因為只有藝術的接受者在那里一個勁地闡述‘美是什麽’。到目前為止,在全部哲學中,藝術家都失蹤了……”尼采也同意藝術哲學即“美學”,但是它認為必須是“男人的美學”而不能變成“婦人的美學”。藝術問題應該是作為生產者創造者的藝術家的問題;只有藝術家認為美是什麽才能為美學提供立論的基石。
讓我們再回到797則:“‘藝術家’現象是迄今為止最透明的……”如果我們著眼於藝術的本質,把這句話放在論述權力意志的上下文中揣摩,就能立即尋繹出尼采關於藝術兩點本質性的說法:…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2, 2022 at 3:39pm — No Comments
洪席耶認為,藝術生產出來的被解放的主體不是個體化意義上的主體,而是一個集體意義上的歧感共同體,這也是作為“倫理-審美”革命實踐的藝術的目標。但就像他對“人民”所作的理解那樣,這一歧感共同體是空間性的而非主體意義上的,因為“打從一開始,現代政治動物便是一種文學動物,而處於一個文學回圈之中。這個回圈松動了那決定每個人位置的詞語秩序和身體秩序的關係。政治主體化便是這些多重斷裂線的產物”23。這種理解,顯然受到了他的老師阿爾都塞的影響。阿爾都塞認為歷史和現實不是時間意義上的,而是結構和空間意義上的,“這是一個地形學的形式,也就是說,是一個空間結構的形式,它在空間上為給定的現實指出了它們各自的地位。”24也就是說,阿爾都塞認為歷史是一個沒有主體的過程,它是一個空間,在空間中沒有主體,只有無數的當事人,這些當事人“只有一些位置,人們可以在那里結成各種關係”…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2, 2022 at 3:38pm — No Comments
在《無產階級之夜》(Proletarian Nights)一書中,我分析了高尼以這種方式建構出來的那幾個小時,我呈現了思想運動與身體運動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在新奴役的時間性與獲得自由的時間性兩者鴻溝之間建立起複雜邏輯:佔據同一時間空間(space of time)的兩種時間性形式。但復甦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將定義上被排除在敘事次序之外時間重新置入敘事,那是一種除了再生產之外沒有其他事情發生的時間,意即時間的切分。這位木匠不是重新敘述他的工作天,而是打造了一段虛構敘事:他將那些就定義上來說沒有任何新事情發生的時間,翻轉為一種在每個時刻裡發生許多種微型事件的時間。9…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 2022 at 3:30pm — No Comments
這段史料中,可知蘭芳公司本來並沒有限制固定地域的人,來接掌蘭芳公司。只因發
生了侵吞財產的事件,才導致了蘭芳公司必須由嘉應地區人士,才能擔任領袖的規矩,但是認定同鄉同屬之人,必定能夠信任的想法,和中國傳統所依存的親緣關係,可能仍具有影響力。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軍隊組織的設立,華人在西婆羅洲的處境並非太平安樂,苛索無度的蘇丹,和達雅克人都是華人的危機。華人是相當勤勉乖順的民族,對於與蘇丹訂立的…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2, 2022 at 3:18pm — No Comments
創造力——企業成功的關鍵
創造力(creativity),即產生新穎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愈發被認為是企業和個人成功的關鍵。IBM公司2010年對來自60多個國家、33個不同行業的1500多名CEO的調查結果顯示,「創造力」排在「人品正直」和「全球化思維」之前,被列為最重要的領導品質。當創造力、勞動力、資本三者結合為一體時,創新(innovation)便成為可能。在充滿未知和挑戰的環境中,創新可以幫助企業得以生存、發展。
而同樣與創造力密切相關的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則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的驅動力。美國經濟學家鮑莫爾(Baumol)認為,與其它類型的經濟活動相比,創業精神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其「非正統思維、獨創性和想象力」。…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August 2, 202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赫斯蒙德夫認為,文化產業研究方法基本上是批判的政治經濟學的改寫,因此它仍然有不足,最重要的缺少對文化產業組織內部所發生的事情的實證性關注,也很少關注文本分析和文化的意義。這就是說,政治經濟學關注到文化產業的政治方面,但沒有研究文化企業組織和文化產業的產品。
對於前一個不足,赫斯蒙德夫建議用文化社會學來補充,文化社會學所取的“文化生產”視角可以豐富我們對“創意”概念的理解。對於後一個方面,赫斯蒙德夫建議吸收“文化研究”的成果。文化研究有很多分歧和斷裂之處,但是其核心卻是通過考慮文化與社會權力的關係來試圖對文化進行考察和反思。主流文化經濟學、批判的政治經濟學等都對文化研究表示敵意,從事文化研究的學者也否定政治經濟學等方法,但赫斯蒙德夫認為:“在其最佳狀態下,文化研究的方法的確能夠提供得更多,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意義和文化價值,並彌補文化產業研究方法的缺陷。”[17]…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2, 202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這五點就是懷舊的主要內涵。我們之所以能夠對懷舊的各色詮釋形成一種心照不宣的感覺 ,大概正是因為它們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這些內涵 ,並且與其相關的諸多事物(也即外延)已然構成了一個無限深廣的生活世界, 它與我們的生命體驗息息相關 ,對任何一個經歷過歲月荏苒的人來說都不陌生。顯然 ,懷舊已經成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
從這個意義上講 ,懷舊也必定是一種普遍的或普適的、無時代無階級的人類現象 。…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2, 202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攝影就是 「這個存在過」 讀羅蘭 · 巴特的《明室》 攝影真諦的說法應該是:「這個存在過」,一點不能通融。在拉丁文裏,可能會用 "interfuit" 這個字來說,意思是:我看到的這個東西曾經在那裏、在無限與那個人(攝影師或看照相的人)之間的地方存在過;它曾經在那裏存在過,但很快就被隔開了;它絕對存在過,不容置疑地存在過。 ——羅蘭 · 巴特:攝影的本質
攝影是什麼?一種記錄?一種捕捉?一種藝術?一種機械的技能? 羅蘭·巴特說,攝影的本質是「新奇」。每一張照片本質上都在向我們傳達一個最簡單的信息:「是這樣的!」「這個存在過!」除此以外沒有更多的「語言」。照片想要表達、並且借以獲得價值的東西也是「奇特性」,沒有奇特性的照片則讓人「不覺得它們有存在的必要」。
用他的話說,被攝的物體「附著」在了照片上,並且變得不可分離——我們永遠無法清楚地分開照片中的物體本身和這張照片裏的它,就像你看到某人的照片,第一反應是忍不住說:這是某人,而不會說,這是照片裏的某人,或者這是某人的照片。…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1,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海德格爾《詩人何為》一文,以他素所推崇的德國詩人荷爾德林及其追隨者里爾克的詩為例,闡明了詩性精神是向存在和語言的冒險突圍這一哲學真理。筆者試圖通過分析這一冒險突圍的歷程,來追隨海德格爾的思想,並作出粗略的評述。
一
首先一個問題是:詩性精神的這一冒險突圍的動力是什麽?或者不如說:為什麽會有詩人?這是“詩人何為”這一總問題的最基本的層次,它還沒有通達語言的問題。但我們將會看到,語言的問題最後也會回到這個問題上來,從而構成一個首尾一貫的圓圈。…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布爾迪厄對康德的美學進行了「通俗批判」,他以社會學方法駁斥了無關乎利害等美學思想,主張品味的形塑與社會的構成有高度關係,而個體透過「幻化-遊戲感」在社會場域中實踐。但在洪席耶看來,布爾迪厄的理論將主體的品味與自主性限縮在社會框架裡,忽視了人在事物前得以「懸置」,在「警治」內得以「政治」的「自由遊玩」的美學可能性。兩人看法的差異,涉及結構觀點與行動視角的多重辯證,也有哲學美學與社會學美學不同側重的角力。本文試圖釐清兩者的主張,並透過「幻化遊戲」及「懸置遊玩」這組概念,與三種層次的自主性去解釋他們進路的差異。
一、前言
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對康德(Immanuel Kant, 1724-…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1,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在麥肯錫對全球1400多位企業領導者的調查中,65%的領導者表示他們缺乏激發員工創造力的自信與手段。多元文化經歷能有效提升創造力,企業如果希望更大程度地提升員工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是為他們營造一個多元文化的工作環境。
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2016年,蘋果在全球科技公司中各方面表現都力壓群雄:收入最高(2330億美元)、利潤最高(530億美元)、資產最多(2390億美元)、市值最高(5860億美元)。《福布斯》雜誌連續六年將蘋果評為全球品牌價值最高的公司(2016年高達1541億美元),遠遠超過排在其後的谷歌(825億美元)和微軟(752億美元)。
眾所周知,蘋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簡單優雅的設計理念。但鮮為人知的是,這種設計理念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多元文化經歷:…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August 1, 2022 at 2:30pm — No Comments
門檻裏流淌出預言之水
培密索爾,公主的帽子上長出一棵草
以愛情的名義,誰會在意
深夜的一杯酒,灌醉了星星
城堡裏住著一個童話。女巫,在懸崖
張開魔法的翅膀,所有的鐘聲
次第鳴響,城中心,十二門徒…
Continue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少數主義與女性主義
德勒茲認為,文學與書籍或文學研究無關,它使我們去思考一種將語言拓展到其自身極限的方式,文學所做的是去拆解道德論的限定立場,文學拓展了知覺,使其超越道德判斷的固定視角。
德勒茲將文學劃分為多數主義與少數主義,多數主義模式將對立呈現為業已給定的東西和建立在優先性和本源性之上的東西。而少數主義的差異模式並不將這種區分建立在具有優先性的術語之上,它並不將這種區分看作為一種已然給定的秩序。…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 2022 at 9:38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鮮拿哥 on August 1, 2022 at 12:22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