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頭
  • Male
  • 雪蘭莪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陳老頭's Friends

  • Sindumin
  • 罗刹蜃楼
  • Passion for Style
  • Host Workshop
  • VR
  • Kolkata Bachcha
  • INGENIUM
  • Malacca 皇京港
  • Jemaluang 三板頭·
  • Crna Gor
  • Copil
  • Bir Tanem
  • Syota ElNido
  • Paetiyo
  • Bayrut Alhabib

Gifts Received

Gift

陳老頭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陳老頭's Page

Latest Activity

超人偶爾飛 commented on 陳老頭's photo
Thumbnail

夢迴新加坡女皇镇 3

"[愛墾研創]新加坡·流行音樂:Taylor Swift 2024年新加坡演唱會為當地帶來巨大文創價值。她的「Eras Tour」吸引全球粉絲湧入,促進旅遊、住宿與零售業發展,同時提升新加坡在國際流行文化舞台的能見度。演唱會也刺激本地音樂與活動產業創新,成為推動城市文化經濟的重要案例。…"
12 hours ago
美索 布達米亞 commented on 陳老頭's photo
Thumbnail

我們這樣走過歷史

"[愛墾研創]新加坡·流行音樂:Taylor Swift 2024年新加坡演唱會為當地帶來巨大文創價值。她的「Eras Tour」吸引全球粉絲湧入,促進旅遊、住宿與零售業發展,同時提升新加坡在國際流行文化舞台的能見度。演唱會也刺激本地音樂與活動產業創新,成為推動城市文化經濟的重要案例。…"
12 hours ago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三、學界定位與延續性 雖然 Scarry 早於「情感轉向」,但她的研究對其有深遠影響。在學界論述中,她常被稱為: 「A precursor to the affective turn」(情感轉向的先驅之一) 具體來說:她為後來的情感理論提供了關鍵問題意識:身體感受如何在語言、倫理與政治中被壓制或轉譯。她的「痛苦毀語」理論影響了 Sara Ahmed、Judith Butler…"
yesterday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斯卡瑞(Elaine Scarry)與情動轉折 這裏来談談理論史上的「情感轉向」(affective turn)與斯卡瑞在身體、痛苦與感知理論中的定位。 關鍵問題意識一、什麼是「Affective Turn」(情感轉向) 「情感轉向」(affective turn)大約興起於 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與「語言轉向」(linguistic turn)和「文化轉向」(cultural…"
yesterday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斯卡瑞的主張:疼痛與語言的張力 在 The Body in Pa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World(《疼痛之身》, 1985)一書中,斯卡瑞( Elaine Scarry,1942)強調:身體之痛(physical pain)對語言具有「破壞性」 的力量。她寫道: “Physical pain does not simply resist language but actively destroys it ……"
Tuesday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卡撒茲納霍凱與伯恩哈德:中歐語境中的荒涼修辭與思想連續性 在當代歐洲文學版圖中,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László Krasznahorkai)與托瑪斯・伯恩哈德(Thomas…"
Monday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陳楨〈情動的裂痕: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撒旦的探戈》與〈神經病痛與情動轉折〉的哲學詩學對話〉 一、引言:在崩壞之中感覺——文學與情動的相遇 世界在瓦解的時刻,語言仍在活動。但它說出的,不再是連貫的意義,而是一種持續的顫動。…"
Monday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二、情動的哲學地景:從斯賓諾莎到德勒茲的強度思想 要理解「情動轉折」如何讓我們重新閱讀《撒旦的探戈》,必須先回望它的哲學地景——那條從斯賓諾莎通向德勒茲與馬蘇米的思想脈絡。 1.斯賓諾莎:身體的力量與感受的秩序 在斯賓諾莎的宇宙觀裡,一切存在都是「神的屬性」的展現。身體與心靈不是二元對立,而是同一實體的兩種表現。…"
Oct 19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三、病痛與語言的極限〈神經病痛與情動轉折〉的跨學科呼喚 疼痛,或許是人類經驗中最具「非語言性」的一種狀態。在疼痛之中,語言不再能精確指稱,理智的敘述與修辭崩塌。這正是〈神經病痛與情動轉折〉一文試圖打開的裂口:當科學與哲學都無法充分說明「感覺」時,唯有情動能夠作為一種「跨學科的連接」。 文中所謂「情動轉折」(affective…"
Oct 18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四、末日的節奏:〈撒旦的探戈〉作為情動事件 《撒旦的探戈》的書寫與閱讀,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事件」;事件并非發生於故事中,而是發生於讀者身上。 它的節奏緩慢而壓抑,像雨滴打在窗上,持續、單調,卻充滿強度。這種強度正是德勒茲所謂「affect…"
Oct 17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五、共振與裂痕:文學的感受場與病痛的身體政治 如果說〈神經病痛與情動轉折〉揭示了身體作為感受場的可能性,那麼《撒旦的探戈》則將這個感受場推向極端:它讓世界本身變成一具病痛的身體。 這部小說中,村落不再是一個具體的地點,而是一個持續發炎的有機體——泥濘如血液的循環,腐爛的氣味如同組織壞死,時間則像神經反射的遲緩。…"
Oct 17
陳老頭 commented on Dokusō-tekina aidea's photo
Thumbnail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Dreams & Dreaming〉20

"這種閱讀經驗,挑戰了資本主義時間的邏輯——在快感與消費之外,文學創造了一個「感覺的抵抗場」。 情動在這裡成為一種政治能量:它不以口號或意識形態為形,而是以「感覺的調頻」進行對抗。 馬蘇米指出,政治的真正基礎不是思想,而是「affective attunement」(情動的調音)。人如何被觸動、被喚醒、被麻痺——這些都是權力運作的情動層。 而卡撒茲納霍凱的小說,正以美學的方式揭示了這個層面。…"
Oct 16
陳老頭 commented on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s photo
Thumbnail

全馬最古老的華文小學:古達樂育

"嫣然·漩渦視覺意象 漩渦中有無數彩線縈繞,仿佛星辰碎片在流轉,既柔軟又帶著吞噬的貪婪。 漩渦既是黑洞,又是映照五臟六腑的萬花筒,將所有色彩、意象、質地與情緒一併吞入,然後再吐出新的觸感。 有了色彩有了線條,便有萬千朵流螢,在旋轉裡掠過、掠過。留下瞬息的光痕,如同一個冷僻的比喻一瞬即逝。 色彩在黑暗中交融顯得格外耀眼,猶如情人眼神的催眠儀式,一圈圈牽引著感官往深處探尋。 如同一隻野獸的靈魂,在風暴中心翻轉、喘息,把光與影一起吞噬又反芻。…"
Oct 15
Paris En mémoire commented on 陳老頭's photo
Thumbnail

沙巴海丝馆

"嫣然·華人在望加錫(Makassar)的歷史角色 這裏把近期與權威的學術來源,拉來核實並把關鍵發現列成要點:下面列出的每一項主張都對應具體文獻。優先引用了對「華族/華人(Tionghoa)在望加錫/Makassar 的角色」負擔最重的五個來源。 結論(要點摘要) 作為海上與區域貿易的中介與市場參與者(17世紀起) —…"
Oct 14
陳老頭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文創抗疫·抗疫文創

"陳明發雅和蔡鎮鴻微鏡頭攝影 露珠說~做自己要及時,遲了一切都蒸發了 所以我選擇在晨葉上練習泅泳 一滴水,是一個沒有盡頭的大海 浪流濤光是最好的筆墨 迴響七重洋萬籟的沉默 (22.10.2013 陳明發)"
Oct 10
美索 布達米亞 commented on 陳老頭's photo
Thumbnail

我們這樣走過歷史

"UNESCO Global Report on Cultural Policies – Culture: The missing SDG Short Summary〈Culture for a Sustainable…"
Oct 9

陳老頭'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陳老頭's Blog

疫後衝振興,文旅創生新村20大

Posted on December 22, 2020 at 4:00pm 2 Comments



【新村文化魅力无穷】




全马20新村将重点开发转型成旅游区 · 柔佛州7新村榜上有名。

马来西亚文化色彩独特鲜明,全国上下有不少新村各有特色,待被世人知晓!

根据…

Continue

疫後振興: 地方敘事競爭力

Posted on November 28, 2020 at 11:33pm 0 Comments

(日本女星新珠三千代(Michiyo Aratama)在小泉八雲同名小說改編,名导小林正樹於1965年導演的電影《怪談》中,演出《黑髮》一劇)





日本靈異小說作家小泉八雲…

Continue

陳明發博士說故事 《北婆羅洲長鼻猴》

Posted on August 14, 2020 at 4:30pm 0 Comments

馬来西亚海丝會創會長

陳明發博士說故事

《北婆羅洲長鼻猴》

這是北婆羅洲長鼻猴。如果你非族歧視不可的話,可以叫它“鬼佬”(洋人)。



這不是我說的,是一位在沙巴開計程車的朋友教壞我的。每一回,在酒店前面有人攔

他的車,說要上沼澤地帶紅樹林看長鼻猴,他就笑嘻嘻問他們:“去探望你們的兄弟啊?”旅行的人心情好,什麼看了聽了都覺得有趣。所以,他的語言至今還沒給他惹來麻煩。…


Continue

Evocative Objects:Things We Think With

Posted on June 6, 2020 at 1:30pm 2 Comments

Edited by Sherry Turkle



Autobiographical essays, framed by two interpretive essays by the editor, describe the power of an object to evoke emotion and provoke thought: reflections on a cello, a laptop computer, a 1964 Ford Falcon, an apple, a mummy in a museum, and other…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