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時間維度下的「數字親密」——基於青年群體互聯網實踐的質性研究(3)

如果說,對於「量化時間」來說,「事件在時間中」; 那麽,對於「質的時間」來說,「時間是在事件中」[16]。事實上,受存在主義、現象學等理論影響及常人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的經驗總結,一種基於個人或群體的體驗而建立的「質的時間」一直廣為存在。

英國學者哈薩德反對僅僅把時間看作一種「量」的描述或測量,而認為時間具有「質」的特性,是一種「質」的體驗。在他看來,雖然勞動中時間的秩序往往是由勞動部門先行規定的,但雇員們作為體驗時間的「主體」通過非正式的活動發現了時間的意義[17]。哈薩德指出,長期以來,社會學家重視對時間的「量」的研究,卻忽視了對時間的「質」的呈現。這種以實在論為出發點的觀點「窄化」了時間研究的視野,也制約了對更多時間內涵的呈現。事實上,即便是在宏觀維度,「質」的意義上的時間也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符號、標誌、事件、活動或儀式構成一個連貫的整體,並且通過其自身的節奏而體現著社會組織的象征性的結構[18]

 

3.個體時間

 

在現代社會中,理性且有效率的現代人被認為應該做好個人的時間管理,能夠純熟且自覺地運用各種手段和技巧掌握自己的時間。通過對時間有效的、合理的分配,讓時間能夠有用、有成效,甚至帶來收益。在這種均質化的時間中,時間成為抽象化、沒有意義的時間[19]

然而,「人生在世」的個體時間經驗和體悟也是行動者自我審視的重要主題,是構成個體對其生存狀態、行動邏輯、意義生成的重要實踐過程。除了將時間與自我分離、將自我放在時間軸上觀察、記錄、衡量和評價之外,按照梅洛·龐蒂的觀點,每一個身體都有其周期和節奏; 每一個身體都有它自己的時間。通過運動和行為,身體將這種時間性和時間感擴散到它周圍的知覺場中。時間是個體行動和體驗中生成的感受,蘊含在生命過程中,正所謂「時間是生命的方向」[20]。事實上,從「人生在世」的個體時間體驗和感悟看,我們的時間經驗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於事件定時定位的標度時間的體驗,這些標度時間往往是具體的、客觀的; 另一類則是對時間之流變的感悟[21],比如感嘆「人生短促,來日並不方長」,它往往是整體的、感性的。在具有公共時間標準和價值的社會時間之下,個體時間的體驗可能是模糊的,主觀的,甚至是有錯覺的,但它真實存在。感知和體驗時間的能力不完全是人的自然本能,而且是與其社會化、組織化的發展過程相關的,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直接結果。更為重要的是,個體時間不是完全純個體的經驗或實踐。事實上,個體時間不僅與大的歷史時代相關,而且與社會結構等諸多方面緊密相聯。對「個體時間」的研究不僅能夠在微觀層面細微捕捉行動及意義建構的過程,而且亦能呈現宏觀社會背景之下的諸多結構性問題。

[16][美]彼得·什托姆普卡.社會變遷的社會學[M].林栗任,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42-42.

[17]約翰·哈薩德,郜濟川.勞動時間的質的範式[J].國際社會科學雜誌,1989(4):95-108.

[18]吳國璋.西方社會學對社會時間的研究[J].學術界,1996(2):56-57.

[19][德]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M].孫周興,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22.

[20]Merleau-Ponty M.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M]. Taylor &Francis eLibrary,2005:385.

[21]吳國盛.時間的觀念[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8.


(本文作者:王昕: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本文刊發於《中國青年研究》2019年第10期,P6-11,經本公眾號重新排版, 引用請上中國知網下載原文。[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移動互聯時代性教育問題的社會學研究」(項目編號:14CSH030)的階段性成果])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