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中國古籍中神秘遙遠的婆羅洲,如今被印尼、馬來西亞、文萊三國共有。南部為印尼國土,稱為加里曼丹。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遍佈著茂密的熱帶雨林,生長著無數奇特的動植物,而在內陸地區,棲息著獵頭族達雅克人。雖然口口相傳的傳聞為這片土地抹上粗獷甚至血腥的色彩,我卻本著經驗主義固執地相信我會再次交到純樸熱情得出乎想象的當地朋友,體驗一段艱辛而美妙的旅行。於是在大年初一的清晨,放棄了懶覺與美食,我乘上大鳥,與兩位被我的花言巧語所蠱惑的美眉,一起飛向了婆羅洲的懷抱。
初到馬辰
馬辰(Banjarmasin)是我踏足加里曼丹的第一站。這是一個海濱小鎮,…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6,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洪席耶指出,布爾迪厄將康德主張不屬於知識判斷的審美判斷,再次轉換為知識判斷,從而不證自明地應驗了社會學的諸種預設。這裡的意思是,若依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可知審美判斷絕非知識判斷,而是主體對形式本身做出的純粹判斷──因為美的對象不涉及內容,是以主體可對形式保持純粹判斷──而這正是布爾迪厄所質疑的。在這樣的理解下,洪席耶繼續指出,由於布爾迪厄偷天換日地將審美判斷置換為知識判斷,因而在他收集的問卷裡,農民和工人們多勾選「古典音樂不適合像我們這樣的人」,而社經地位較高的階層則多青睞「我對一切好音樂都感興趣」。洪席耶認為,這說穿了只是「考試」的情境──在這種情況下,大學學者將能獲得最好的「分數」,而農工階層只能被問卷調查給貼上「音樂鑑賞力低落」的標籤。在洪席耶看來,這不是源於被調查者的音樂鑑賞力,而是來自於問卷所予以預設,和得以被建構於其中的社會法則(Rancière 2004: 186-87)。…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6,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64.小的挫折讓你生氣,大的挫折讓你嘆息。
65.每個人活著各不相同,死去卻是一樣的。
66.壞的東西與好的東西在一起時就不那麽壞了。
67.沒有人會面對星空感到膽怯。
68.有些東西需要閉上眼睛才能看見。
69.一顆真實的心從不乞求。
70.在一次孤獨的旅行中,我活著並且死去。…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August 6,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4.藝術是對虛無主義最卓越的反抗。
……藝術,特別是狹義的藝術,就是對感官、對假象、對“非真實的世界”大膽地說是,或者正如尼采挑明得那樣,是對非“真理”的東西說是。……
尼采還說:
“我早年把藝術和真理的關係問題看得很嚴肅,即使到了現在,它們之間已經如此不協調了,我對那種似乎是不容懷疑的聯系,還是敬若神明,輕易不敢冒犯。我第一本書論述的就是這個問題。《悲劇的誕生》是在另一種信念的背景下信任藝術的——這另一種信念就是:和真理生活在一起是不可能的;‘真理意志’簡直就是退化的象征。”…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6, 2022 at 11:52am — No Comments
前言 西加里曼丹省位於婆羅州島西部,(婆羅州島是印尼最大島、世界第二大島)簡稱為西加省。面積約146,807平方公里。占印尼領土面積的7,53%。大部分地區為沼澤,沿海平原和內地山脈,原始森林密布。兩個主要城市:首府坤甸和山口洋。有印尼最長河:卡布雅斯河、全長1.143公里。現在是印尼的農業大省。
印尼的西加省是華人最集中的地區,西加所有的市鎮里住著的幾乎全是華人,全省的經濟活動也全由華人操控,各行各業里都有華人參與。其原因是華人在西加的歷史久遠,華人到來時西加還是人煙稀少的原始大森林和沼澤地。西加是華人冒著熱帶傳染病流行的風險,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披荊斬棘的拚搏甚至獻出生命才開發出來的,西加有今天的樣子,華人是功不可沒的。…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6,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魚骨在哈特拉斯淩波而行。
還有其他跡象。
表明死神在追逐我們,從水路,從陸路
追逐我們:在松林裏
一條盤曲在苔蘚上的棉口蛇,直挺,
聳立,在敗壞的空氣裏。
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我知道。我也曾在那兒留下一層皮。
Added by 鮮拿哥 on August 6, 2022 at 8:28am — No Comments
三、洪席耶對布爾迪厄的批評
布爾迪厄對康德美學進行了強烈的攻擊,而洪席耶對布爾迪厄的論點也予以反駁。在洪席耶的比喻裡,布爾迪厄想強調「對藝術作品、葡萄酒和餐桌禮儀進行判斷者,是同樣的品味」(Rancière 2004: 185)。洪席耶認為,布爾迪厄反對康德的方式,是去證成每個階層的品味,都受其所處的習性及生存心態(ethos)支配;而對美的無關乎利害判斷,則是哲學的假相──事實上恰是因為具有某種文化資本、身處某種特定階層,才得以想像品味判斷的法則能無關乎利害(Rancière 2006: 2)。
換句話說,洪席耶認為布爾迪厄的「通俗批判」,在於指出康德的理論只是某種特定階層才會有的美學空想(洪席耶2012:…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6, 2022 at 8:00am — No Comments
絕對的冒險和一般被拋入的冒險(如自然任由眾生在“陰沈之趣”中冒險)不同,正如“求意志的意志”(derWillezumWillen)與一般的意志(意願)不同一樣。這就是人和一切動植物的本質區別。然而,里爾克(以及尼采)仍然只是在傳統形而上學的意義上來思考自然、存在和意志,所以“這一意志的本質依然蔽而不顯”。海德格爾說:“里爾克的這首詩根本沒有直接道說存在者的基礎,也即沒有直接道說作為絕對冒險的存在”,它只是“通過談論被冒險者而間接地告訴我們有關冒險的一些事”…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6, 2022 at 8: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6, 2022 at 8:00am — No Comments
當藝術審美體制打破了等級分明的再現體制後,藝術作品的功能出現了明顯的轉變,「一種被稱作藝術的經驗層面,與被稱作人民的主體,這兩者之間建立了聯繫」 11。藝術又是如何與人民和歷史相互聯結的呢?洪席耶在溫克爾曼和黑格爾那裏找到了答案。一直以來,溫克爾曼撰寫的《古代藝術史》被視為稱讚古希臘羅馬藝術「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的代表作,但洪席耶在《赫拉克勒斯的殘軀》一節中發現了與新古典主義傳統不同的裂隙。描繪赫拉克勒斯升列眾神的這座古希臘雕像失去了頭部、雙臂和雙腿,但溫克爾曼認為這意外造成的缺損成為了這座雕像最重要的特點,它打破了阿波羅太陽神平靜美的極致,也完全不同於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狂放——它的肌肉線條的交匯融合宛如海中的波浪,明明呈現的是愉快的回想與沉思的靜止狀態,它卻仿佛永遠處在運動之中,自然運用它神秘的漠然之力把各種元素重組又讓它們永歸於平靜。它沒有多餘的肌理和姿態,一切都是恰到好處、自給自足。…
Continue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ugust 5, 2022 at 8:00am — No Comments
砂旅遊業陷發展瓶頸,犀鳥如何展翅高飛?(上)
旅遊業今日的遊客,不僅僅是到來觀光旅遊、吃風吧了,作為州內最大旅遊組織的砂拉越旅遊協會聯合總會會長黃鴻聖受訪時強調,旅遊業已發展到無所不在,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要創造旅遊業的榮景,該如何把此領域推廣成全民行業是至要關鍵。
●砂拉越有好山好水好自然和生態,是開拓旅遊業的最大本錢。
2007大馬旅遊年列車已開到半程了,盡管燒到各州的旅遊業是紅紅火火的盛況,這邊廂的砂拉越仍舊是旅遊熱不起來的之處境。…
Added by 旅遊 庫 on August 5, 2022 at 7:00am — No Comments
在翻閱這張尼加拉瓜起義的照片時,巴特頓悟了:照片的價值在於「同時顯現兩種毫無關聯的要素」。 Koen Wessing, Nicaragua, 1979 照片中,修女和士兵走在同一條街上——修女代表著純潔、平靜、生的希望,士兵則恰好相反。兩個世界裏的東西碰撞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張讓人想要好好看一會兒的照片。
布列松(Bresson)在定義他著名的「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時也說,"[But] inside movement there is one moment at which the elements in motion are in balance. Photography…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4,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他還認為,真正有才能的詩人不僅不以音律為窒礙,由於熟能生巧,反而可以從熟練運用中激發詩情,因律促情,獲得新意。
總之,黑格爾為詩的音律作了有力的辯護。當然,他也反對詩的格律過於形式化,認為內容的意義還是首要的。他對音韻的作用集中到一點來說就是:
通過相同或相似的音質在一定位置上的往復出現,讓創作主體聽出自己的“心聲”,讓聚精會神、靜觀內省的創作主體意識到自己的精神性和感情的律動,而獲得審美心理的滿足。
結構和構思
黑格爾認為,詩的結構和構思的特點是由主體和客體這兩者的關係所造成的。如他所說:…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August 4,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然而,到底是什麽促使詩人“走遍大地”去尋找諸神的蹤跡呢? 那“導向蹤跡的蹤跡會是什麽”,而且“這樣一種蹤跡如何向我們顯示出來”(第280頁)呢? 海德格爾認為,要解答這一問題,可以從里爾克的詩中尋找答案。但里爾克的詩只是一個過渡,是“通往深淵的小徑上的一些標志”;它們“還沒有達到荷爾德林的位置和起點”,因為它們只是展示了“存在者之真理”(而不是“存在之真理”),只是達到了尼采的“形而上學之完成”的階段,即揭示存在者整體的無蔽狀態(第280頁)的階段。並且,即使這一點,里爾克也只是逐漸認識到的。如他在《致俄爾甫斯的十四行詩》中唱道:
盡管世界變化匆匆…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4,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由文化經濟學引申開來的方法論啟示是,在文化產業研究中,我們既要充分使用、又要高度警惕量化方法。赫爾曼·格雷(Herman S. Gray)的一個觀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
盡管技術發展使實證測量方法的精確性不斷提高,但是我們社會依舊有一些難以言表的像疾病一樣的痕跡.它產生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感上感覺其存在的、意識中意識到其存在的東西。[19]
這“痕跡”不只是指美學上、政治上的,也包括知識上的。當代科學哲學家邁克·波蘭尼(Michael Polanyi)有關“默會知識”(tacit knowing, tacit knowledge)的研究,已經指出“明確知識”(explicit…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4, 2022 at 4:00pm — No Comments
對布爾迪厄而言,品味正是一種階級的標誌,對資產階級與平民階級進行分類,在「區辨」的過程中,透過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的多重交換,使特定階級得以「秀異」,乃至「秀出象徵權力的優異」
(劉維公2008: 170)。品味的區辨及秀異,表現為生活風格(life style)的形成、事物的區分和選擇、習性的形塑與複製等各種層面(石計生2006:
446;周新富2005: 38)。布爾迪厄認為文化消費、生活趣味等,無異於階層鬥爭的場域──品味的區辨是社會身分的競爭,也是一種象徵性的鬥爭,通常是微妙而不受注意的,而鬥爭的目的則關乎實踐的合法性
(朋尼維茲2002: …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4, 2022 at 10:21am — No Comments
語言
黑格爾認為,詩的語言應該是不同於日常說話的由詩的心情產生的語言,它是形象的,自然流露的,精煉的和獨創的。
關於形象的,他指出,由於詩的想像性特征,詩不僅一方面要防止表現形式降落到平凡猥瑣的散文領域,另一方面要避免宗教信仰和科學思考的語調。
詩尤其要避免可以破壞形象鮮明性的憑知性的生硬的割裂和聯系,以及下判斷作結論之類哲學形式,因為這類形式會立即把我們從想像領域搬到另一個領域裏去。…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August 4,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55.沒有一種疼痛不可以呻吟。
56.我的肉體不再疼痛的時候,我的靈魂反倒開始疼痛了。
57.年輕人依戀的是青春,老年人依戀的是時間。
58.什麽都有了,你會失去一切的。
59.愛得太深了以至於無法表現出來。
60.美麗的事物經常打斷我的夢想。
61.永恒可以在瞬間被摧毀。…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August 4,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現在,尼采要闡明的是藝術一詞更早更寬泛的含義。美術在這種藝術概念中不過是其他多種藝術之中的一個類型。在尼采看來,一切其他的藝術的“帶出”、“顯現”和“產生”,同藝術家所獻身的美的藝術,都是一致的。“藝術家只是一個初始階段”說的是那種狹隘意義上的藝術家,即僅僅“帶出”美的藝術作品的那一類藝術家。基於這些論述,我們現在可以得出尼采關於藝術的第三種說法:
3.根據廣義的藝術家概念,藝術是所有的存在者的出場方式;就存在者的存在來說,一切存在者都是自己創造自己的創造者。
我們知道,權力意志本質上既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毀滅。藝術作為一切存在者出場的方式,因此就不是別的什麽東西,而就是權力意志。…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4, 2022 at 9:24am — No Comments
什麼是秘密會社?根據 Simmel 的解釋,「一個秘密會社是一個群體,其存在也許
是公開的,但其宗旨、禮儀、結構卻秘而不宣。」
85若依照這個定義,蘭芳公司可以視
為秘密會社,因為其中成員的加入儀式,是不公開的。因著這個原因西婆羅洲的華人
公司,在過去的研究中通常將其視為天地會的分支,而根據筆者的研究,從兩個方向
可證明西婆羅洲的兩大公司蘭芳公司和大港公司,與新馬地區的會黨公司的天地會型…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4, 2022 at 9:23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