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二部分 南巴哇、坤甸、東萬律和萬那地區的華人
與三發土王開采金礦的同時,大量的潮州人和梅縣客家人漂洋過海來到西加,他們不到三發、山口洋地區。而是來卡布雅斯河口的坤甸地區,坤甸是馬來人王國的中心城市。有碼頭海船可直接停泊,到西加的華人多在這里上岸。他們來自潮州和、揭陽、潮陽、梅縣、揭西(河婆)等地區,也有來自福建和廣東其它地方,但以客家人和潮州人最多。他們從坤甸為中心向周圍地區分散出去,有的沿卡布雅斯河向內陸尋找工作,以後定居在這條大河的兩岸,和有支流的交叉口,長達一千多公里,全是客家人潮州人。從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中(印尼獨立)為止,華人人數一直增加,但不穩定,來來回回的往返,賺到錢就回去,錢用完了就再回來來。…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16, 2022 at 9:42am — No Comments
五、打馬庚鎮的發展
砂隆河流域人口日繁之後,砂隆縣乃以砂隆河劃分為下砂隆縣與上砂隆縣。下砂隆縣的 縣政府設在砂隆河河口的實文然鎮(Simunjan);而上砂隆縣的縣政府在1920年代設於 打馬庚鎮。縣政府公署建於加央河灣的一座山丘上。公署有行政官,設有警察署、監獄 、郵局、財政部等行政機構。到了1930年代,西連鎮興起,縣政府由打馬庚遷往西連。 不過,打馬庚的縣公署仍然保有原來的機構,繼續操作,直到1980年代以後。
羅馬天主教會於1927年開始在打馬庚傳教,1928年在打馬庚設立聖德麗莎學校。縣政府 遷往西連以後,該校也於1935年遷往該處。…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16, 2022 at 9:41am — No Comments
砂拉越每年来了多少旅客?(上)
每月每年,砂拉越到底來了多少名遊客?
環顧四周,你我他對這問題毫無概念,即使是專搞市場促銷和宣傳工作的旅遊業前線尖兵,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直以來,本州總依據逐年成長的訪客人次數據,解讀為遊客量,旅客人次年年增長雖是事實,但若要從中找出來砂觀光旅遊的純遊客人數、源自何處、以及可分類為進行何種旅遊活動層次者,仍舊是稽查不出。
自20多年前開始至今,本州都沿著這種無清楚劃分出純遊客和出入境搭客的公報路線圖來跑。…
Added by 旅遊 庫 on August 16, 2022 at 9:41am — No Comments
通過這種處理和傳達關於政府、法律和風俗習慣的判斷的方法,維柯避免了另一種權威學說或自然權利學派的諸多假定,避免了我們提到過的抽象化和反歷史主義的假定。抽象化和反歷史主義導致了居於實際法律之上的自然法觀念的產生,因此,一種永恒的法典、一個完美的立法方案建立起來了,盡管它不完全符合實際,但是它可以被現實化,立法方案的輪廓在自然權利學派的著作中透過他們的學說和哲學的面紗清晰地呈現出來。然而,這種永恒的法典從本質上來說是偶然的、暫時的法典;至少,它提倡了一種與這些作家、政治家(他們不是哲學家)的改革和革命傾向相一致的法典。…
ContinueAdded by Uta no kabe on August 16, 2022 at 9:40am — No Comments
從吉爾茲以上觀點看 , 地方性知識有三個重要的特征 :
(1) 地方性知識總是與西方知識形成對照 , 雖然 , 這里並沒有直接說明西方知識是普遍的 , 但是這種分類就是把西方以外的知識與西方知識作為知識的兩極 : 一端是西方知識 , 另一方是西方以外的其他地方性知識。
① 安托尼 ·B. 坎寧安.《應用民族植物學》. 裴盛基 , 淮虎銀編譯. 昆明 : 雲南科技出版社 , 2004. 246. 當前對於民族植物學的這個定義 , 事實上已經反映了學術界對於地方性知識看法的轉變 , 特別是對以西方作為主流知識形態的知識也具有地方性 , 或者反過來 , 土著的地方性知識具有科學特性的看法也已出現。…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August 16, 2022 at 9:40am — No Comments
這個小地方盛產過燕窩、胡椒和樹膠,是名副其實的土產之鄉,在興盛時期,帶旺了經濟活動,風光一時。
然而曾幾何時,打馬庚所享有美好的一切,都已成了過去式,現在她猶如被拋出發展列車外,呈現的是一副冷冷清清窮鄉僻壤的模樣。也如被打入冷宮的嬪妃,久久也沒有獲得皇上(政府)應有的關心及過問。
在古晉東南方位置的打馬庚,壓根兒就是處於夾心餅的「險要」地理形勢。在她之前,有個人氣旺盛的西連繁榮縣鎮,之後又有個砂印邊陲小鎮--打必祿。
建坡慢上打馬庚數十載的西連,在後進並迅速崛起後,打馬庚的原有地位已不保,新興的打必祿又形成新勢力,打馬庚勢單力薄,樣樣條件不如下,沒落的小鎮,已然是閑置在深山少人知。…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16, 2022 at 9:35am — No Comments
其三,文本是政治和意識形態鬥爭的場所。它所蘊含的社會政治內容不是單一的、完整的,而多元矛盾的、相互沖突的。對霍爾等人說,文化是統治集團和從屬集團之間、統治集團自上而下地強加的與從屬集團自下而地的抵制之間鬥爭與協商的場所。不同法蘭克福學派在文化工業/受眾之間的關係建立為控制/順從的關係,當代主流文化政治把一種積極的、具有希望的關係帶進文化領域。
對另外一些論者來說,大眾產品確實在生產著支配性意識形態,但它同時也含有烏托邦的契機。美國後現代批評家詹姆遜(Fredric Jameson)認為,文化研究需要一種同時關注意識形態和烏托邦的雙重闡釋:“大眾文化的作品必須同時含蓄或明顯地是烏托邦的,否則它們不可能是意識形態的:它們不可能進行操縱,除非它們向即將被這樣操縱的公眾提供某些真正的內容作為幻想的誘餌。…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6, 2022 at 5: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6, 2022 at 4:30am — No Comments
雖然跨文化的友誼與戀情由於文化差異可能會產生矛盾與沖突,但是我們不應回避它們,因為這些文化差異恰好是文化學習(cultural learning)以及提升創造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應該敞開心扉,主動尋求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共事、交流的機會。在積極建立跨文化關係的同時,我們應側重於跨文化關係的深度,而非廣度。如果只是停留在和外國友人說「Hi」這種膚淺的程度,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思維、習慣、價值。而尚未有機會出國生活的人,在國內仍可以通過文化交流的活動建立有意義的跨文化關係。當年馬雲在西湖邊創辦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吸引了各路中外友人,而如今這樣的機會就更多了。
對企業的啟示:營造多文化工作環境筆者認為,一個企業如果希望更大程度地提升員工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是為他們營造一個多文化的工作環境。…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August 16, 2022 at 4:00am — No Comments
艾柯明確反對「過度闡釋」。一如無花果的故事所示,他指責當代有些批評理論斷定文本唯一可靠的閱讀就是誤讀,文本唯一的存在方式是由它所引出的一系列反應所給定,就像托多洛夫所說的那樣,文本不過是一次野餐,作者帶語詞,讀者帶意義。他反駁說,即便真是這樣,作者帶來的語詞,也是一大堆叫人犯難的物質證據,讀者是不能躲避過去的,無論他保持沈默也好,吵吵鬧鬧也好。艾柯說:
要是我沒有記錯,就是在英國這個地方,多年以前,有人提示言辭可以用來行事。闡釋文本,就是去解釋這些語詞為什麽通過它們被闡釋的方式,能夠來做各種各樣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事情)。⑥
艾柯這里指的應是分析哲學劍橋學派的約翰·奧斯丁。奧斯丁出版的一本小書《論言有所為》…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16, 2022 at 3:00am — No Comments
五、結語
布爾迪厄對社會、階級、藝術,與品味的實況考察,構成了極為雄辯的社會學美學(sociology aesthetics)(Herrero and Inglis 2009)。就思想史的角度來看,他理論的非凡意義在於明確地指出藝術品味與審美經驗的歷史條件及現實構成,並且駁斥那種獨立於社會實況的康德式判斷力;其理論姿態恰如一位獵殺純粹美學神話的社會學家(Elias 2007: 55- 78)。
企圖調和客觀主義(objectivism)和主觀主義(subjectivism)的衝突
(劉維公1998: 4-5;鄭祖邦2003: …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15, 2022 at 1:30am — No Comments
認知的心靈經歷了從沒有注意的感覺到伴隨著被干擾和混淆的理解能力的注意,再到明晰心靈的反思幾個階段,與此類似,意志的心靈經歷了從自然狀態到實踐的確定性,再到實踐真理幾個階段。在相互聯系著的經驗科學中,人類社會大概都從蠻荒過渡到英雄或野蠻狀態,再從野蠻過渡到文明,所有的生活現象都相應於這三種社會形態,這樣就有了三種特征,三種行為方式和風俗、習俗,三種法律,因此,也就有了三種國家,三種語言和書寫方式,三種權威、理性和正義以及歷史的三種分法。盡管維柯在確定這些紛繁複雜的相似之處時,可能是含混不清,有時候是自相矛盾的,但是他的總體思想是簡單易懂的。…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August 14, 2022 at 7:23pm — No Comments
91.我們心靈的養料來源於童年。
92.我剛殺死一隻昆蟲,天哪!它流出的血像一片大海。
93.人需要呼吸新鮮的空氣,只是為了證實自己還活著,因為人需要證實自己還活著。
94.假如沒有花朵、星星和匕首,活著是多麽無趣啊!
95.你剛做了一個美夢,僅此一點你感到了滿足。
96.獨身生活的人最依戀這片土地。…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August 14, 2022 at 5:00pm — No Comments
第三個兼有學術和廣闊文化背景的是 , 後現代思潮的興起。而對科學實踐哲學的地方性知識概念形成有較為直接影響的學術背景是在這種思潮下SSK的實踐研究的興起。事實上 , 關於普遍性知識的本性問題 , 在科學知識中曾經被視為不容置疑的問題。人類學中雖然有了地方性知識的湧現 , 也帶來了對於科學知識的普遍性本性的質疑。但是 , 這種質疑在人類學中是不能完成的。至多使人們意識到 , 伴隨著西方現代化過程、殖民化過程在全世界展開 , 也同樣有一種代表了西方知識的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對於其他民族自然知識的征服過程。所以需要在科學內部產生這種對於普遍性知識本性的質疑活動和實踐。而 SSK 後期中對於科學實驗室研究的關注 , 極大地推動了科學實踐的研究 , 而每一個實驗室的獨特性 , 科學實踐作為活動的特征 , 使得科學家在上手的世界(海德格爾語) 的實踐操作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分析工具和闡釋力量 , 形成了除人類學、民族誌的文化研究之外的另一種力量 ,…
ContinueAdded by 文創 庫 on August 14, 2022 at 4:52pm — No Comments
四、打馬庚鎮的建立
十九世紀中葉由西婆羅洲移居到砂拉越的客家礦工,其中一批是經打必祿而來到打馬庚 。後來,一部份客家人又沿河而下,遷往西連等地。所以,客家人在上砂隆河(Upper Sadong)地區的發展,最早是在打必祿,其次是在打馬庚,然後才是西連及其附近地方 。
打馬庚地方,重巒疊嶂,河道縱橫,土質膏腴。蘇夫河由打必祿流向東北,與西南流向 的拉布河在打馬庚鎮匯流後,稱為加央河,再與另一條向北流的格都河匯合,稱為砂隆 河,流向東北,注入南中國海。它是砂拉越的重要河道之一。…
Added by 史識 庫 on August 14, 2022 at 1:11pm — No Comments
砂拉越旅遊為何打不响名堂?(下)
白人拉者王朝統治砂拉越期間(1841—1941),其首任拉者詹姆士布洛克便是最先受不了「犀鳥之鄉」之誘惑的外來人。
偏愛寫作的這名統領,其實也是英國著名的探險家。他經常將遊玩婆羅洲的所見所聞記載下來,並寄給遠在英倫的報章刊登,無形中為砂拉越作出宣傳,尤其描述「犀鳥之鄉」尋幽探密與奇趣錄式的內容,更吸引不少西方作家的興趣,紛紛好奇的千里迢迢乘船到來。
正因砂州源於屬英殖民地的背景,早期的遊客十之八九為老外,來自中華語系地區的遊客,可說是少之又少。
…
ContinueAdded by 旅遊 庫 on August 14, 2022 at 1:09pm — No Comments
照片:光的保險箱
有這麼一個挺有趣的說法: 蒙娜麗莎看著你,看到的只是你的上皮組織。 蒙娜麗莎看著你,看到的這是你的上皮組織。 (Marcel Duchamp, L.H.O.O.Q., 1919) 它揭示了一種常被我們忽視的「表面性」。與蒙娜麗莎的註視類似,攝影所能留存的,也只是物或人的「皮」。
為了方便,在我們看到一個人時,會說「我看到某人了」,而不會說「我看到某人的上皮組織了」,看到某物時,不會說「我看到某物的表面」了,但這種「表面性」是切實存在的。(當然,我們所看到的「皮」,其形態等仍有裏面所包裹的更復雜的結構所決定,在這種意義上說,當我們看到確定的某一張「皮」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內裏包藏的其他東西。——郭力尼安註) …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13,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然而大清早公然「偷拍」眾人洗澡這種行徑終究讓我頗有些不好意思,想不到鏡頭中的男女老少個個笑逐顏開,對我這種不文明行為歡迎得緊:大眼睛的少女露出羞赧的微笑;圍著細花布沙籠的少婦回眸淺笑風情萬種;赤腳的孩子嘻笑著沿著小橋追趕鏡頭;抹著香楝粉的大嬸熱情地道早安;一位正在趕牛的大叔興奮地向我們連連揮手,生怕我的鏡頭錯過了他的存在。這些快樂的笑臉與環境的艱辛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然也有對鏡頭泰然自若的,比如忙著煮早飯的大嬸、比如一只彈跳在舊式藤椅間的貓……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鎮平靜生活的誤闖者,用好奇的眼睛觀察著他們貧苦單純簡單快樂的人生;而在運河人家的眼中,我們或許是自己送上門的西洋鏡。在回程途中,一些小青年已經早早準備好手機為我們拍照,於是雙方的角色立即完全調換。…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13, 2022 at 1:30am — No Comments
接續這樣的理解,我們來看洪席耶對席勒的詮釋。對於席勒提及的一段法國大革命時期對工人的描寫,洪席耶延伸談論了某種審美自主性
(即審美意義上的漠然〔indifference〕)。故事是這樣的:一位細木工人, 在為富裕的老闆鋪設家屋地板時,感覺自己彷彿處在自家中,進而喜歡並欣賞起這個房間的擺設──這位工人能充分享受這個空間與對外的視野,其欣賞與享受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屋子的真正主人。洪席耶認為,這段描述裡的工人無涉藝術或政治,但是他具有將自己從被剝削的工作狀態中主動抽離的可能性;這倒不是說主體與政經現實「毫無關係」,而是說主體得以主動「游離」於被給定的政治和經濟分配(Rancière 2009)。
洪席耶說:「席勒有趣地形容此狀態為『無活動性』(inactivity)的時刻,或說活躍與被動趨同的時刻。此無活動性的狀態,被古代女神雕像的頭部面容所表徵,而無涉任何關注與意欲。⋯⋯如同細木工人『暫時停下他的手臂』,『不做任何事』的懸置時刻, 可以想成是審美經驗的核心」(洪席耶2012: 347-48)。17 …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12,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里爾克把這種內心空間的超時空性與“死”的思想聯系在一起,認為這才是人的最合適的庇護之所,因為它正是人在外部世界(和死亡)的“規律”的威脅面前所看到的人自身內部世界中的安身立命的“基礎”。不過,里爾克的這種思維的模式仍然是把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對立起來的模式。“即便是里爾克,也沒有對世界內在空間的空間性作更深的思考,甚至也沒有追問,給予世界之在場以居留之所的世界內在空間究竟是否隨著這種在場而建基於一種時間性,這種時間性的本質性的時間與本質性的空間一起構成了那種時—空的原始統一體,而存在本身就是作為這種時—空成其本質的。”(第313頁)這就是里爾克的(以及以尼采為最後代表的)形而上學主體哲學的缺陷。
四…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2,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