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 庫
  • Male
  • Tekka
  • Singapore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思潮 庫'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Jemaluang 三板頭·
  • Syota ElNido
  • Paetiyo
  • Chiron人馬
  • 厚數據才厲害
  • Baghdad Janim
  • Suyuu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KyrGyz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Almaty 蘋果

Gifts Received

Gift

思潮 庫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思潮 庫's Page

Latest Activity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愛墾學術:情動·微知覺·螢火蟲把~~「微知覺(microperception)」帶進來吧,這能讓我們在「情動轉折」的框架裡更深入地理解《螢火蟲之墓》:因為這部電影的核心,不僅僅是大悲劇的敘事,而是在影像、聲音、時間褶皺中觸發觀眾身體性的細微反應。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還沒「想清楚」或「判斷清楚」時,身體已經先被影像調度,產生了情動上的迴響。 下面讓我們先簡單鋪陳「微知覺」與「情動文學」的關係,再把它套入「情動轉折」視角下的日本動漫電影《螢火蟲之墓》。 微知覺與情動文學…"
yesterday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駱頴佳: 問馬克思,情感為何物 對於左翼宗師馬克思而言,情感又是甚麼呢?駱頴佳說,研究這個問題會發現學術界有不同觀點,對情感在馬克思的理論位置存有分歧。美國社會學家Stjepan Meštrović在其著作《後情感社會》(Postemotional…"
Tuesday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鄉頻道欄目標志

"愛墾APP:維柯與語言、藝術創藝 At each developmental stage, the new language contains the previous stage: the Language of the Gods remains within the language of heroes; the Language of Heroes remains within Plebeian language. Therefore, contemporary utterance…"
Monday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駱頴佳: 流行文化快感 回到法蘭克福學派(The Frankfurt School)的傳統,流行文化工業所產生的快感一直是其批判所在。阿多諾在(Theodor W. Adorno)《美學理論》(Aesthetic…"
Aug 30
思潮 庫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討論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虚構個案,雖然以個人經驗為基礎,語氣坦率、甚至尖銳,但也引發一連串有關學術倫理與…See More
Aug 14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愛墾APP:文學批評與真理~~ 1.耶魯大學英語教授克拉姆尼克(Jonathan Brody Kramnick)在其2023年著作《Criticism & Truth》中為批評辯護,他證明其價值的基礎是:「文學研究學科特別理解自己相對於其前身地位,和我們現在稱為 STEM…"
Aug 9
思潮 庫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恩斯特·馬赫心理學與文創産業

要探索「恩斯特·馬赫的學說對文創(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在『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脈絡下有何助益」,我們需要結合三個核心層面:馬赫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情動轉折對文創的影響馬赫思想如何成為文創實踐與設計思維的哲學基礎一、馬赫思想的核心──感官經驗、非形上學、身體感知馬赫提倡:所有知識均基於直接感官經驗否定抽象本體論,關注知覺、身體與心理過程自我非固定實體,而是感官與記憶流變的結果這些觀點為「以感覺為中心」的設計與創作邏輯鋪路——即從「如何讓人感受到什麼」出發,而非「表達什麼理論」出發。二、情動轉折下文創關注什麼?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讓學術與創意領域關注:情緒、感覺如何構成知識與文化身體、感官經驗如何產生意義創作不再以符號解碼為核心,而是以情感生成與感知共鳴為重點文創產品(如電影、展覽、遊戲、設計、品牌)因此朝向:感官沉浸(immersive experience)情感設計(affective design)敘事與感知交互(embodied storytelling)三、馬赫思想如何成為文創的深層資源?1.…See More
Aug 5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愛墾APP:馬赫对“情動轉折”的啓示~~奧地利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科學史學家與哲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提倡「經驗唯實論」(empirio-criticism),主張所有知識應基於直接感官經驗,而非抽象的形上學推論。他的學說,對“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下的認知心理學有何貢獻? 恩斯特·馬赫(Ernst…"
Jul 29
思潮 庫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性愛高潮」與羣眾運動

是否有理論將「性愛高潮」這種情動強度的節奏性、臨界性,與政治群眾運動中的身體感、集體感、節奏感作出類比?答案是:有,而且在「情動轉折」以來的若干前沿理論中,這種類比不僅存在,還被視為理解「群眾如何被觸動並行動」的核心關鍵。關鍵理論視角:將「高潮」作為群體情動臨界轉變的比喻以下是幾位學者與理論,直接或間接地提出了這樣的比擬: Brian Massumi:強度、閾值與「臨界轉變」重點概念:感覺的「強度閾值 crossing of thresholds of intensity」 應用場景:社會運動中的群體感覺、衝動與行動之間的裂隙:Massumi 在探討9/11事件後的「群體恐懼」與「感覺政治」(politics of affect)時,指出情動並非一個穩定的內容,而是一種預感中的、臨界的、不穩定但有方向性的強度移動。這與性高潮中的情動強度積累、轉向與身體反應的突發性相似。類比摘要:群眾運動的爆發就像情動的高潮——它不是理性決策的產物,而是強度在身體間傳導、累積至臨界值,然後轉化為集體行動的「能量爆發」 《《《《《《《《《《《《《《《《《《《《《《《 Judith…See More
Jul 24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愛墾APP: 德勒茲「混沌宇宙」~~德勒茲(Gilles Deleuze)筆下的「混沌宇宙」(Chaosmos)是一個極富詩意且哲學性極強的概念,它源自他與瓜達里(Félix Guattari)在《千高原》(A Thousand Plateaus)與《何謂哲学》(What is Philosophy?)中的思想。這個詞本身就是由「混沌」(chaos)與「宇宙」(cosmos)融合而來,首次出現在詹姆斯·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Finnegans…"
Jul 20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愛墾APP:[唐]皎然論“詩式”所謂「似斷而復續」,指的是詩句之間看似斷裂、不連貫,但其實內在情感、意境、語勢是相連的,形成一種若即若離、含蓄跳脫的美感。這種技法常見於唐詩中,尤其在情感細膩或意境綿遠的作品裡。以下舉數個例子說明: ❶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Jul 13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陳明發《造句簿04》 1 文友創作,有感字詞不足,故打古人主意。古人稱古,當因早已作古,書齋無門無牆,藏書任君或取或借。文友醉古不能自拔,帶抄連貼,終成微信分享作品一份。 2 閱畢,我戲言:向古人借貸字詞,利息不菲矣。 3 何故?首因朗讀不慎咬著舌頭;次因,人望一眼猶懼自己不才出醜,遠遠繞道而去,叁因,有勞有心者查經考據,傷身累目,誠不經濟。 4 此文不文不白,乃顧及醉古者不宜忽地給予平淡無味之物,引致反胃招疾。(4.3.2017 臉書)"
Jun 28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評陳明發《造句簿3》 社媒上充斥陳腔濫調,陳明發文創哲學正視這個矛盾,並嘗試以詩性的文創語言格式尋求解決方法~~ •甲說a •乙說b,看似不同,但其實根源來自對c的不同詮釋 •揭示其語義模糊,把它定位為一個有待解決的矛盾 •這矛盾得解決,因為他約定俗成的結果,關係文化創造力的發展 我的探討沒興趣說明歷史,而是渴盼創造未來的起點。 以下短句早說明我的立場~~ 陳明發《造句簿3》 1 錯過不是過錯,知道錯過已經很不錯;是過錯不知過錯,才是大錯。 2…"
Jun 25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為何你的董事部需要一位首席哲學長 在現今企業高層中,已有首席顧客長(Chief Customer Officer)、首席倫理長(Chief Ethics Officer)和首席幸福長(Chief Happiness Officer)等職位。那麼,下一個董事會必備的職位會是首席哲學長(Chief Philosophy Officer, CPO)嗎?法國奧丹西亞商學院(Audencia Business School)企業社會責任副教授 Christian Voegtlin…"
Jun 22
思潮 庫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思潮篇

"矽谷對哲學的興趣可追溯到史丹佛大學於 1986 年推出的符號系統(Symbolic Systems)課程,該課程旨在培養下一代科技領袖,分析電腦與人類之間的溝通,涵蓋神經科學、當代哲學家、心理學和邏輯學。Yahoo 前執行長 Marissa Mayer、LinkedIn 創辦人 Reid Hoffman 和 Instagram 聯合創辦人 Mike Krieger 都是該課程的校友。(Forbes) 這些問題與商業有何關聯? Voegtlin…"
Jun 21
思潮 庫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恩斯特·馬赫心理學與情動轉折

愛墾APP: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1838-1916,奥地利)的哲學立場——特別是他的「經驗唯實論」(empirio-criticism)——雖源於19世紀科學與哲學的背景,但其對20與21世紀某些知識轉向(如“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下的認知心理學確實產生了深遠的間接影響。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從幾個面向來分析馬赫學說對情動轉折認知心理學的貢獻:一、馬赫的「感覺元素」理論與知覺的主體性馬赫主張所有知識都應建立於直接感官經驗,而不是假設性的形上學概念(如「物自體」、「靈魂」或「自我」)。他將知識的基礎視為由感覺元素(Elemente)組成的「經驗場域」。這一理論在當時對傳統唯物論與笛卡兒式主客二分構成挑戰。對情動轉折的貢獻:情動轉折關注的是身體化(embodiment)、感覺性(sensibility)、與主觀經驗(subjective…See More
Jun 19

思潮 庫's Blog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討論

Posted on August 5, 2025 at 11:30pm 0 Comments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虚構個案,雖然以個人經驗為基礎,語氣坦率、甚至尖銳,但也引發一連串有關…

Continue

愛墾APP:恩斯特·馬赫心理學與文創産業

Posted on July 26, 2025 at 1:00am 0 Comments

要探索「恩斯特·馬赫的學說對文創(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在『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脈絡下有何助益」,我們需要結合三個核心層面:

  1. 馬赫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

  2. 情動轉折對文創的影響

  3. 馬赫思想如何成為文創實踐與設計思維的哲學基礎

一、馬赫思想的核心──感官經驗、非形上學、身體感知

馬赫提倡:…

Continue

愛墾APP:「性愛高潮」與羣眾運動

Posted on July 18, 2025 at 2:30am 0 Comments

是否有理論將「性愛高潮」這種情動強度的節奏性、臨界性,與政治群眾運動中的身體感、集體感、節奏感作出類比?答案是:有,而且在「情動轉折」以來的若干前沿理論中,這種類比不僅存在,還被視為理解「群眾如何被觸動並行動」的核心關鍵。

關鍵理論視角:將「高潮」作為群體情動臨界轉變的比喻

以下是幾位學者與理論,直接或間接地提出了這樣的比擬:



Brian Massumi:強度、閾值與「臨界轉變」

重點概念:感覺的「強度閾值…

Continue

愛墾APP:恩斯特·馬赫心理學與情動轉折

Posted on June 16, 2025 at 9:52pm 0 Comments

愛墾APP: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1838-1916,奥地利)的哲學立場——特別是他的「經驗唯實論」(empirio-criticism)——雖源於19世紀科學與哲學的背景,但其對20與21世紀某些知識轉向(如“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下的認知心理學確實產生了深遠的間接影響。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從幾個面向來分析馬赫學說對情動轉折認知心理學的貢獻:

一、馬赫的「感覺元素」理論與知覺的主體性…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