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其次,若視作者選擇的事件為組成整體故事的單位元素,那基於結構所產生的事件間,亦將呈現合理的邏輯性。換句話說,事件的發展,基於結構,且可延續結構,將結構關係不斷地複製於下面的事件中。重複再製的結構關係可為母題(motif)的一種形式,當一故事的歷時發展有明顯母題時,讀者可以輕鬆掌握故事脈絡,依對母題的記憶預期未來發展。有句名言謂:好的編劇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即故事事件間,存有合理的邏輯關係。意料之外,則多是在故事的主結構下,另有隱性結構,在故事尾聲浮現。意外但合理。所以故事整體的結構性與事件間的邏輯性,係由故事內容是否呈現清楚合理的歷時性而定。在學生的紀錄片中,甚至在專業作品上,常可看到故事缺乏明確結構,事件零散前後關係不明,欠缺母題,無…
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y 7, 2024 at 3:00pm — No Comments
在他的非学术写作中,他试图将“欲望(desire)”的概念进行再阐释。欲望是某种渴求,是消费的基础。国家和资本为了控制人类的消费欲望,通过各种媒体中的记忆术(mnemotechnics)在人类记忆和意识的各个层面创造特定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为了激发特定的消费欲望而生产出来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因为这种欲望是不真实的,所以会导致自己的意义消失,进而毁坏欲望本身的存在意义,让欲望无法再被生产和形成,这一进程也会彻底破坏资本主义运作的本身逻辑。
这一切正如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所说,资本主义必须依靠欲望才能存在,但是对于欲望的依赖会最终毁灭资本主义本身。…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y 7,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羅斯對人類三個多世紀的生命政治實踐有更細致的劃分,他認為18-19世紀生命政治是一種事關生命支配權、族群治理模式的「健康政治」,體現了君主對被統治者的「權力意志」;20世紀生命政治更關注民族國家治理的規範化與體制化,強調柔性的規章制度、組織關係和文化習俗對人的生命意志的控制、規訓與重塑,因此是一種「種族治理」和「權力規訓」。21世紀生命政治則是福柯和阿甘本之外的「第三種政治」,它關注人類通過技術手段探尋生命機能與潛力,改善生命的生存條件並借此處理與其他智慧物種的關係,因此是一種「跨/泛智慧」物種的「後人類」生命「倫理政治」。[23](P.3)
早先的生命政治實踐在三百年來的科幻文藝中都依托於這種「人類中心主義」的敘事倫理而被建構起來,但是「後人類主義」及其話語範式在1970年代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狀況。…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7,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以我的理解,就義理來說,上述殘篇中的中間三項即「解釋」「超善惡」「鏡子」是關鍵所在,其中傳達出來的恰好是尼采的形而上學批判的思想姿態,即「後哲學」「後宗教」「後種族主義」的立場。這是尼采關於「未來哲學」的三個前提的設定。我在拙著《未來哲學序曲》「結語」中作了幾點闡述,這里還有必要加以重述和發揮:
第一,未來哲學首先是一種科學批判,也是一種哲學批判和宗教批判。…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y 7, 2024 at 9:00am — No Comments
狄爾泰不乏這樣的思想,他並不比這些極端論者溫和,除上文引述之外,他甚至宣稱過在精神科學中只能是「生命在此把握生命」(Leben erfaßt hier Leben),把「概念演繹」棄置一邊而拾取「內知」(Innewerden),似乎唯此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生命或感知才能言說文學和歷史的本真存在。但需要強調的是,狄爾泰的觀點同時接納了文本的不可闡釋性與可闡釋性,他雖然並未超越二者,卻一並涵括了二者。進而言之,即便有人因此批評他沒有將二者完美地協調、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嚴密的體系,而是讓二者的矛盾醒目地留存在那兒,對於本文擬論證的意義與生命的聯系,他也已經說得足夠多了。某種程度上,恰恰是由於他揭示了文本的不可闡釋性與可闡釋性之間不可須臾調和的矛盾,我們才能發現生命乃意義之永不枯竭的源泉。
結語…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y 7, 2024 at 9:00am — No Comments
他說完就匆忙走開了。大學生一直盯著他的背影,似乎想把他叫回來,但是他又後悔起來,便改變了主意,回家去了。
他回到家里立即換上日常衣衫,跑出去尋找那些失落的手稿。他在馬路上、廣場上和樹叢里到處尋找。他闖進了人家的庭院,甚至跑到了郊外,可是他連一頁都未能尋找到。
他找了幾個小時之後,肚子餓極了,不得不去吃晚飯,但是在餐館里又碰到了那個老留級大學生。那一個走了過來,詢問他對那本書的看法。“唔,我今天晚上登門拜訪,再談談這本書,”他搪塞說道。他在完全肯定手稿無法尋找回來之前,不肯承認自己把手稿弄丟了。對方一聽臉變得刷白。“記住,要是寫得不行,你就乾脆把手稿燒掉好了,”他說完轉身就走。這個可憐的人兒現在完全肯定了,大學生對他寫的那部書很不滿意。…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May 7, 2024 at 9:00am — No Comments
1 詩是創造性的,詩人是創造者。
那麼,詩人究竟創造了什麼呢?它創造的是感情嗎?似乎不是,因為情感是詩激發起來的,也是自在的;它創造了真實生活嗎?似乎也不是,因為詩僅僅談到生活,而不是創造了生活,生活在被詩談到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詩歌所能創造的,只能是構成詩歌幻象的結構、技法和語言組合,也就是獨特的藝術形式。生活提供的是真,情感提供的是善,但它們還都不是美,要想把真和善升華為美,統一為美,就必須有表現形式的創造。…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May 7, 2024 at 9:00am — No Comments
澳門建城450多年,曾經創造了輝煌,那麼,下一個450多年如何再造輝煌? 澳門回歸也已經二十年,也曾經殺出一條血路,那麼,未來的歲月如何闖出一條新路?
立足未來,恰恰是澳門城市定位的最佳角度。
作為未來之城,對於澳門,這實在是一次歷史的契機!
歷史,把澳門推到了一個命運的制高點上。
澳門,置身於未來的晨曦,屬於美好的未來,無疑應該先行、先試,率先進入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以人類未來的追求為追求,以人類未來的目標為目標,以人類未來的生活為生活,成為人類的未來日不落產業的孵化器,日不落美好生活的孵化器。…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y 7, 2024 at 2:00am — No Comments
環境規定了生命體的一些代表性特征,由此,作為主體的生命體可以對環境因素賦予自身物種特有的意義。在其他環境因素的情況下,整個意義系統就會有所不同———它們和符號載體相互關聯。主體及其環境之間的關係也為符號過程產生的次現象作出了很好的定義:經驗(從之前的符號過程中積累而來),記憶(使得之前的經驗可以被辨認出來), 物種層面上的累積以及在進化過程中得到部分發展的特征(後者可以被稱為符號選擇)。
主體及其環境之間的每一個以反應為基礎的交流模式都可以被作為結構方式進行檢驗,這種結構方式允許了主體及其環境之間一致性的發展,或者說允許了適應。或許最廣為人知、被引用最多的就是烏克斯庫爾的功能圈模式,主體在其間通過感覺和行為與對象發生關聯。(見前圖)
在烏克斯庫爾的功能圈模式中,主體和對象經由感知世界…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y 6, 2024 at 8:00pm — No Comments
自笛卡爾之後,經百科全書學派、聖西門、孔德、柏格森、巴什拉、科瓦雷、康吉蘭,到福柯、德勒茲、利奧塔,法國科學史傳統可以說佔據法國思想的半壁江山。在法蘭西學院,福柯擔任的是思想史講席。他認為,在當代法國哲學中,以巴什拉、柯瓦雷和康吉蘭為代表的「知識的、理性的、觀念的哲學」形成了與「經驗的、感覺的、主體的哲學」分庭抗禮的局面,後者的代表是薩特、梅洛-龐蒂。[2]
法國是社會學誕生的重要源頭。聖西門和孔德對於社會學創建居功至偉,後者1838年首次在《實證哲學教程》中提出「社會學」這一名稱,並建立起社會學的基本框架。之後,迪爾凱姆、布爾迪厄和拉圖爾的社會學均赫赫有名。聖西門對技術與工業的研究投入許多精力,其後科學、技術與知識一直是法國社會學研究的重要主題,以拉圖爾為代表的SSK「巴黎學派」崛起便是明證。…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May 6,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狄爾泰認為,由各種事件組成的流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流淌著,而組成這種社會的那些具體個體即在生命的發展階段上出現,之後又從社會中消失。(48) 他已經意識到,生命存在是某種「具有時間性的東西」,生命的特征「就是存在於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係」。(49) 人從出生到死亡,構成每個生命個體的生命歷程。在後來的卡塞爾講座中,狄爾泰已明確指認出「把死亡作為一種可能性」來面對,人總是「趨前跑向它」。(50) 而海德格爾將其更准確地描述為「有死者」。「個體雖然都是來來往往、生生死死的,但是,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個體都既是社會—歷史實在的這種無限結構的承載者,也是這種結構的共同發展者。」(51)
第二個問題更複雜。在狄爾泰看來,一切歷史的研究者同時也是歷史的創造者,所以對於歷史過程,「個人不僅從外部思考它,而且他們本身就交織其中」。(52) 馬克思的話為,在歷史過程之中,我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里克曼形象地將其稱為主位和客位的「雙焦原理」,(53)…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y 6,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2019年6月22日,趙汀陽先生和法國著名人類學家阿蘭·樂比雄在北京大學的北大書店進行了一場跨文化的交流對談。他們所談離不開《一神論的影子》一書中的十封信的內容,他們又進一步地思考“文化之間什麼方面最有可能找到聚點”。
趙汀陽:我想先介紹我的老朋友,阿蘭·樂比雄先生。他是法國人類學家,歐洲跨文化研究院的主席,他大概在40年前開啟了一場跨文化的思想冒險,並與意大利作家、哲學家翁貝托·艾科創建了跨文化研究院,艾科是跨文化學術委員會主席,已經去世。我與阿蘭的結識是在上世紀的90年代末,由中國最好的人類學家王銘銘教授引薦的,他說,來認識個想法與眾不同的人吧。阿蘭提出的“互觀人類學”(reciprocal…
Added by Virunga on May 6,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是誰?是誰?是誰?
他敲著流水的小鼓,他敲著鋼刀的鋒刃
他敲著朋友那如紙的臉皮
是誰?是誰?是誰?
他敲著所有風中最簡單的風
他敲著自己的雙眼
他敲著天空的肋骨……
他敲著跌落的牙齒,他敲著失掉的鞋…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y 5,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本文的主題是: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所作的議論難免與我自己此前的討論有一些重合之處。但這一回,我希望趁機把自己關於「未來哲學」的思考作一次盡可能系統化的表達。我想說的是,主要由尼采所開啟的「未來哲學」至少有四重可能的特性或規定性,即:世界性、個體性、技術性和藝術性。這四項的意義並不是完全顯赫的,且有不少歧義(比如所謂的「技術性」),故需要作一番解釋。
一、晚期尼采的「未來哲學」概念
我們看到,前期和中期的尼采並未使用過「未來哲學」概念,這個概念屬於《權力意志》時期的晚期尼采。在《權力意志》時期的遺稿中,尼采有一則筆記提到「未來哲學」,它看起來是一本名為《快樂的科學》(Gai…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y 5,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紅樓夢》中各種人物能夠被寫得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感人至深, 並成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這與作者曹雪芹的經歷和社會關係分不開。從他的曾祖父起, 三代世襲江寧織造, 祖父的兩個女兒被選作王妃, 康熙六次南巡, 有五次以他家為行宮, 後因其父獲罪落職, 家產抄沒, 一敗涂地。如果他沒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和客觀環境, 是寫不出《紅樓夢》的。
藝術源於生活, 又高於生活。生活是極為復雜的, 它與現實的自然、社會以至整個世界密切相關, 一位藝術家要對人民有個正確的認識和引導, 就必須對人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有所認識, 而要認識現實世界就需要廣博的知識, 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以至正確的哲學等。也還需要豐富的閱歷和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親身體驗。有了這樣的科學素質, 創造出的藝術品不僅具有鮮明的個性, 而且有可能閃現出真理的普遍性。
可見,…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與文學的情況十分接近,歷史與概念的關系也是對立和對抗的。關於歷史,狄爾泰亦曾毫不猶豫地斷言:「它是一個整體,但從來不會完成。」因為歷史只在時間的流動和流逝中展現自身,沒有終點,甚至可能連起點都沒有,所以歷史不能形成一個整體。平素所謂整體者,不過是歷史學家在意識層面提升生命實在的結果而已。整體是意識的虛構,是哲學對實在的限定性規劃。在狄爾泰,歷史是不可整體闡釋的。說到底,這是因為歷史是生命的外化和活動,與概念本質上不屬於一類。…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現在已經是停止積極尋找答案的時候了,完全將你自己掏空,變得對整個存在具有接受性,只要放鬆、等待、好好享受。
有一個哲學教授去到南音禪師那裡,他問他開於神和靜心的事,同時又問了很多其他的事。師父靜靜地聽他講,然後說:「你看起來已經疲倦了,你爬上了這麼高的山,你來自一個很遠的地方,讓我先泡一壺茶給你。」
那個教授在那裡等著,他頭腦裡面的問題還在沸騰,但是當那個茶壺在唱歌,茶香開始四溢,師父告訴他說:「等一等!不必那麼急,誰知道?甚至就在喝茶的當中,你的問題或許就會被回答。」
那個教授開始懷疑他這整個旅程是否是一個浪費。「這個人似乎是瘋了,藉著喝茶,我那開於神的問題怎麼能夠被回答?」…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小貓養久了,非常"戀主",一天到晚纏著主人鉆入她的被窩。若主人夜返,等得好不焦灼。"久別重逢",還嗚咽抱怨。主人外遊,怕家務助理欠親和,便把自己穿過的衣服放進貓藍中,它嗅到熟悉的氣味,"衣在人在"——小貓果然"受騙",見不到人,在籃中也睡的香甜。
一位忙碌的媽媽,職業婦女當然得早出晚歸,但女兒同她很親昵,經常擁抱,還時刻擁吻(響吻)。女兒8歲了,原來有個嗜好,睡醒一剎,常稚氣地找媽媽的睡衣,感覺媽媽留下的氣味。
人同人之間,相處親密,一切已相互適應,最不能以清潔劑"一噴一抹"去掉的,是習慣了的氣味。…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摘要】未來哲學將是何種哲學?哲學如何取得其未來性?文章從尼采晚期的「未來哲學」概念出發,對未來哲學作一種基於歷史反思的展望,認為未來哲學具有世界性、個體性、技術性、藝術性四大特性和規定性。所謂「世界性」,是指未來哲學的人間-大地-生活-世界性,未來哲學是一種基於境域語境的關聯性哲思;所謂「個體性」,是指未來哲學將接續現代實存主義/實存哲學的思想成果,以個體之思與言為己任,以個體自由的主張和維護為目標;所謂「技術性」,是指未來哲學將直面技術統治模式,成為一種受技術規定又力圖超越技術的命運性思考;所謂「藝術性」,是指未來哲學將與未來藝術在「奇異性」意義上構成共生互構的關係,未來哲學將是一種藝術化的哲思,正如未來藝術是一種哲學化的創造。…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網絡科幻小說的「游牧身體」揭示了「後人類」近乎無限的生命機能與身體經驗的多重可能。它不僅是人類身體的技術延伸,也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在可然與或然相統一的生存空間的無限延宕,即身體主體性建構永遠處於未完成狀態。網絡科幻小說建構的各類「游牧身體」讓每一具身體都能衍生出無限多的「分身」或「子體」,一種生命可以體驗無數種身體經驗。它讓生命體驗不再局限物理—生理—心理機理共同決定的面目、結構和功效,獲得可以自由形塑、賦義和創構生成豐富多樣生命體驗、生活形態和生存狀況的潛力,單一有限的人生體驗在語義表征中被注入了無限之「多」的審美價值追求。
網絡科幻小說的「游牧身體」也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元身體」…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5, 2024 at 2:00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