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182)

王嘉新:意識生命的本質與還原:從狄爾泰到胡塞爾(6)

三、現象學的超越論

在思想史的意義上,胡塞爾與狄爾泰的思想對話並未隨狄爾泰的離世而終結。胡塞爾20年代後期的《現象學心理學》講稿充分肯定了狄爾泰的貢獻。在導言中,胡塞爾指出,正當人們盲目期待心理學也可以像自然科學那樣走上精確的方法論道路時,狄爾泰的柏林講座《論描述-分聯的心理學的觀念》出現了。狄爾泰的描述心理學批評了哲學中的自然主義傾向,反對將整個精神生命徹底解釋為自然生命,胡塞爾完全贊同這一立場。(cf.Husserl,1962,S.5-6)可以說,胡塞爾關於意識意向性的本質學與狄爾泰的生命範疇學,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辯護了精神對象的自立性…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29,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泰戈爾《再次集》庫帕伊河

我在心里望著帕德瑪河流入迷濛的地極——

帕德瑪河此岸的沙灘不抱奢望,安於清貧,因而無畏。

彼岸有青翠的竹林、芒果園、蒼老的榕樹、粗壯的榴蓮樹,不和諧地混雜其間的一堵斷壁。池塘畔是黃燦燦的油菜地,路旁生長一叢叢荊棘。一百五十年前靛藍主建造的房屋已破敗不堪,庭院里一株闊葉樹終日沙沙地哀鳴。

拉賈種姓人的村莊那龜裂的土地上,躑躅著他們的山羊。離集市不遠有一爿糧店。懼怕無情的河水的村莊總讓人感到在瑟瑟戰栗。…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January 29,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文心講壇: 體驗的詩學——狄爾泰與理解的科學性問題

文心講壇是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哲學與藝術史研究中心的常設活動,秉持「用心為文」的初衷,旨在加強國內文學藝術研究領域的交流。2021623日上午,第二期文心講壇「體驗的詩學——狄爾泰與理解的科學性問題」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本次報告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負責人李修建研究員主持,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黃雨倫主講,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方維規教授和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哲學與藝術史研究中心張穎研究員評議。

報告人黃雨倫以「狄爾泰詩學理解的科學性」為主題,將如今時常被視為「過渡時代哲學家」的狄爾泰還原至19世紀德國「科學」…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29, 2023 at 10:40am — No Comments

江飛·隱喻與轉喻:雅各布森文化符號學的兩種基本模式(6)

精神分析學說成為可能。在《字符的代理作用》(1957)中,他將這一象征性的修辭結構與弗洛伊德釋夢邏輯中的凝縮和移置關聯起來,即凝縮等同於隱喻,用於掩飾,移置等同於轉喻,用於揭示,雖然他對雅各布森的觀點有所修正,①但不可否認,拉康正是因為置身於弗洛伊德和雅各布森之間,正是因為與雅各布森在 1950 年代的親密交往,才使得他同樣選擇了這種跨學科的比較研究,重新解釋弗洛伊德模式和無意識,並最終得出「無意識也具有語言結構」的著名結論。②



三…

Continue

Added by 罗刹蜃楼 on January 29,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2)

一、符號的互文性



1967 年,克里斯蒂娃在法國《批評》雜誌上發表題為《巴赫金:詞語、對話與小說》的論文,首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intertextualité)。 她宣稱:「『文學詞語』是文本界面的交匯,它是一個面,而非一個點(擁有固定的意義)。 它是幾種話語之間的對話:作者的話語、讀者的話語、作品中人物的話語以及當代和以前的文化文本……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語的鑲嵌品構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



互文性的概念代替了主體間性,詩學語言至少可以進行雙聲閱讀。 」[1](P145-146)…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anuary 29,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一臺六分儀·簡評段義孚《戀地情結》(上)

著名地理學家段義孚(TuanYi-Fu)的代表作《戀地情結》(Topophilia),簡體中文版已經在2018年由商務印書館發行,這一著作的合作譯者是志丞、劉蘇兩位老師。

國內地理學界對段義孚不會陌生,他是人文主義地理學(Humanistic Geography)的重要代表人物。段義孚早年學習地貌學,但很快便將學術興趣轉向人地關係與人文主義地理學。他將地理學、現象學、符號學、生理學、歷史學等多門學科融會貫通,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地理學研究。《戀地情結》就是這樣一本代表了他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水準的學術著作。這本書由…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anuary 29,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杜麗特爾詩選·道路神

脆硬的沙土碎裂,

一粒粒沙子

像酒一樣閃光。

 

遠遠的,遠在幾里路外,

在寬廣的海岸上嬉戲,

堆起一座座小山嶺,…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January 29, 2023 at 9:58a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曆》鳥之夢(下)

黑夜里,當你在針葉樹林中,知道在你的頭頂上睡著巨鳥——那大生物時代的最後遺物——的時候,針葉樹林變成個什麼樣子,真是難以言傳的。所謂睡覺,其實並不那麼安靜,不是這兒微微一動,就是那兒在搔癢,再不然就是另一個地方發出嚓嚓聲……我夜間獨個兒在這里,不僅不覺得恐懼,反而好像是來親戚家做客過新年。



只可惜太潮濕了,天氣又冷,要不然我就會在這里和松雞一起進入甜蜜的夢鄉。近旁什麼地方有一個水窪,水珠從高高的大樹樹枝上均勻地滴進這個水窪里,那樹枝有高的,也有低的,那水滴也就有大的,有小的,我細細體味著這種聲音,一待領悟過來,一切都成了美妙無比的音樂,替代了我曾經為之陶醉不已的那種優美的平凡的音樂。而正當樹林中的整個夜景和水滴的旋律配合得恰到好處的時候,忽然傳來了大殺風景的鼾聲……
 …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29, 2023 at 9:58am — No Comments

曼德爾施塔姆詩選·我很冷。透明的春天

我很冷。透明的春天

彼得堡身披綠色的絨毛,

但是,涅瓦河的波浪,海蜇般,

引起我輕微的憎惡。

沿著河流的右岸

汽車的螢火蟲在奔馳,

鋼鐵的蜻蜓和甲蟲在飛舞,

星辰的金色扣針閃爍光芒,…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anuary 29, 2023 at 9:56am — No Comments

蔡秀敏:以「馬來世界」作為方法,看到「華人離散」中的殖民性 (黃凱薈整理)上

編按:2021年12月13日,由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主辦、台聯大暨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協辦講座,邀請到了密西根大學歷史與人類學博士蔡秀敏,以「成為馬來世界的華人:殖民、移民與新加坡歷史」進行演講,談及對於「華人離散」論述的質疑與反思,以及以「馬來世界」作為方法的研究路徑,探討華裔移民在馬來世界的身份建構中、所涉及的充滿動態與互動的歷史。

 

| 講者簡介 |  

蔡秀敏(Sai Siew…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January 29,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Philosophy the key to good business By Tim Dean (Part 2/2)

Philip Wright St James Ethics Centre in Sydney

Higher purpose

According to Philip Wright, who works with the St James Ethics Centre in Sydney, misaligning a mission statement with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a business is a common trap.

“Whenever I ask people about purpose they usually come back with a mission statement. But we’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higher than a mission statement. What is the higher purpose?”

A mission statement…

Continue

Added by No Agency on January 29, 2023 at 3:00am — No Comments

歐用生·詩性智慧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啟示(9)

由此觀之,詩性智慧的課程典範為課程研究,提供了非常深遠而且有價值的視野和角度,尤其是開創了後現代課程研究的方法和理論。如 Webber 和 Reynolds(2004)借用 Deleuze游牧的想法說,靈性或詩性智慧的思考打開了有建設性的逃逸路線。

Deleuze 認為,理論建構要來自於非居住的空間,才能說沒有說過的話,游牧者發現知識和感情是非結構的,模糊的、共同地方的,游牧不佔主體的地方,只是暫時性的拜訪,以獲得豐富理解的洞見。



游牧研究強調重新定位(dis/position),尋找逃逸路線…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29,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索爾維格·馮·紹爾茨詩選〈鳥 兒〉

最初我只聽到了嗓音

你的和我的

相互圍繞交織在一起

某些詞語在我們身後墜落。

後來我聽到了鳥兒

在薄霧中編織它們的

雨線之巢。

羽翅在我們身後

被擊落…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January 29,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下)

「體驗」這個詞的鑄造顯然喚起了對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的批判,這種批判從盧梭開始就使生命概念發揮了效用。這可能就是盧梭對德國古典文學時期的影響,這個影響使「所經歷存在」(Erlebtsein)這個標準生效,而且由此也使「體驗」一詞的形成有了可能。但是,生命概念也構成德國唯心論思辨思維的形上學背景,並且像在黑格爾那裡一樣,在費希特那裡,甚而在施萊爾馬赫那裡也起了一個根本的作用。相對於知性的抽象,正如相對於感覺或想像的個別性一樣,生命這個概念就暗含對整體、對無限的關係,這一點在體驗一詞迄今所有的特徵中是顯然可見的。

施萊爾馬赫為反對啟蒙運動的冷漠的理性主義,而援引富有生命氣息的情感,謝林為反對社會機械論而呼籲審美自由,黑格爾用生命(後期是用精神)反抗「實證性」…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29, 2023 at 12:20am — No Comments

劉 蘇·段義孚《戀地情結》理念論思想探析(2)

在十幾章的內容中,僅僅只有兩章是直接涉及這個概念的,而在其他地方幾乎鮮有提及……所以我現在才明白,《戀地情結》這本書用來傳達其最重要思想的方法就是少說,或者不說」[1]。或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才致使許多學者在涉及地方情感問題的研究時,常提及「戀地情結」的概念,或作為修飾語來用,但其實與段義孚所指的「戀地情結」本質關係並不大。那麼,「戀地情結」的本質到底為何?另一位針對該書的評論者道格拉斯·坡科克 (Douglas Pocock) 說道:「段義孚為了探索戀地情結的主題,采取了廣泛的哲學視野」…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anuary 28,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oetry: A not so elusive link by Naveed Yazdani , Hasan S. Murad and Rana Zamin Abbas (4)

The poem is highly metaphorical reflecting the imagination of a rejected lover who is viewing his beloved’s

honeymoon with someone else. The rejected lover is

viewing the honeymoon as a kind of ‘post-mortem’. The

key metaphorical words are ‘bread’, ‘platter’, ‘knife’, ‘flesh’

and ‘hunger’. Bread is the frigid and unwilling beloved,

whose flesh is cut across by the maleness (knife) of her

husband. Hunger is the reflection of carnal desires of her …

Continue

Add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anuary 28,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于海·城市呼喚人文空間(2)

「認同一個地方是因為使用一個地方。」這又是一個很多搞規劃和建築的人容易遺忘的樸素真理。通常,他們只想把建築變成一種展示、炫耀,給人一種震撼的效果。但他們卻忽視了,城市,作為一種與人們朝夕相伴的日常的空間,需要的恰恰是一種親切的效果。沒有人會認同一個抽象的、叫做「地區」的地方。我們之所以會認同一個地方,往往是因為我們通過使用這個地方或者在這個地方四處走動,對這個地方產生了親切感、信賴感。因為周圍很多不同、有趣、方便且有用的東西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們。所以,認同一個地方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使用,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而不是為了展示。人文空間並非一個跟我們無關的純凈空間,而恰恰是一個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日常使用關係最密切、最親近的一個空間,是一個充滿了意義的人文世界。…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也斯《不同語氣的對話》──與黃仁達談攝影

介紹藝術作品的文字總傾向為藝術家定位、作一判斷、把他放在塑像的臺階上或摔在腳下踐踏。我想作一些別的事:看看仍然活著、仍有可能的人們在做甚麼,為甚麼這樣做。讓我們交談,通過作品。結論嗎?遲一點吧。

那天晚上黃仁達不是坐在我的上首或下首,而是對面。我忽然想起,就問:你巴黎的那組照片,拍攝人們的背部,給予我一種沉鬱的感覺,好像跟我認識的你有點不同。他回答說是那環境的關係,在巴黎,在那種天氣和雲層之下,光線是如此柔和,他想捕捉那種氣氛。他認為光線是重要的。至於整輯照片選擇背部,他是著意的,想從背部也能表達出那表情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