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小曦〈單小曦論五要素文學活動範式的建構〉(2)

此處需要指出兩點:第一,文學傳媒自文學誕生之日起就是文學活動中的重要因素,不過由於傳統社會中的信息傳播媒介不發達,使它的地位沒有被彰顯出來。在信息傳播媒介高度發達的現代傳媒時代特別是新近的電子傳媒時代,傳媒對文化、文學活動的製約力量日益增強,使我們形成了對文學現象的新的「發現」,這才使我們逐漸認識到了文學傳媒在文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很顯然,以上四種傳媒形態並不為文學所獨有,它們也可以成為新聞、科學、歷史、哲學、宗教等各種信息的承載形式。鑒於此種情況,有人認為文學傳媒的概念並不成立。這種看法之所以錯誤,原因在於沒有理解文學傳媒是文學活動中的功能性要素。實際上,傳統文學四要素中的世界、作家、讀者都有功能性要素的意味。也就是說,世界、作家、讀者都不為文學活動所獨有,在文學活動之外的情境中,它們既可能是也可以是科學文本、哲學文本、歷史文本、宗教文本等的創作源泉、創作主體和接受者。而只有在文學活動中,為文學作品提供創作源泉的世界、從事文學話語生產的寫作者、閱讀文學作品的讀者,才構成文學活動要素的世界、作家、讀者。文學傳媒也是如此,它是對進入文學活動領域、發揮著承載傳遞文學信息功能的諸級、諸種媒介形式的指稱,這里的關鍵之點是「進入文學活動領域、發揮著承載傳遞文學信息功能」,就像只有進入文學活動中的世界、創作主體、接受主體才成其為文學世界、文學家、文學讀者一樣。

更為重要的是,在文學活動中文學傳媒還是與其他四要素具有同等地位的本體性構成要素。要對這一問題形成深刻認識,首先需要明確,這里所說的「本體」並非西方傳統形而上學中的本源、始基、本質等意義上的概念。傳統形而上學本體論秉承的是一種實體本體觀,本體論的任務是尋找唯一的、特殊的、終極或最後的存在者即「本體」作為解釋事物為什麽存在的依據。在柏拉圖哪里它就是理式。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就是所謂的「實是之所以為實是」, [5]開始亞氏把它理解為質料與形式,但本體應該具有唯一性的思維方式要求他在質料與形式中做出的選擇,最後他選擇了形式。黑格爾的這個唯一和絕對的本體就是他的絕對理念。受這種傳統本體論思維模式的製約,傳統文學本體論必然要在文學諸要素中選出一個最後的處於本源地位的要素作為文學的本體範疇。影響深遠的模仿說(包括其變種再現說和反映論)認為,文學的本體就是「世界」,這個世界有時被表述為超驗的精神世界,有時被表述為客觀的自然世界,有時被表述為現實社會生活。廣義的浪漫主義文論則在「作家」環節中尋找文學本體,認為文學本體即作家的心靈、情感或主觀精神,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是深藏於作家潛意識深處的原始本能,原型批評則進一步走向人類種族記憶深處的集體無意識。廣義的形式主義文論認為,「作品」才是文學的本體,標榜開展「本體論文學理論」研究的「新批評」派的一些理論家認為,文學作品自身才是一切文學意義產生的本源,文學本體即「詩本身」。韋勒克、沃倫明確表示:「藝術品似乎是一種獨特的可以認識的對象,它有特別的本體論地位。」 [6]而在接受美學等讀者中心論的文論流派看來,「讀者」才是文學意義最後的完成者和實現者,文學本體應屬於讀者範疇。如此看來,西方兩千多年文學本體範疇的演進史不過就是依次在世界、作家、作品、讀者四個要素中轉換和選擇的歷史。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研究中曾經提出過幾十種關於文學本體論的看法, [7]實際上大多數並沒有溢出在四要素中轉換和選擇的框架之外。而不同看法之間的激烈爭鳴,也可以看作是傳統本體論思想作祟的結果。

[5]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吳壽彭譯,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56頁。

[6]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劉象愚等譯,生活·讀書·知新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164頁。

[7]參見劉大楓:《新時期文學本體論思潮》,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原載《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第1期 );《新華文摘》2009年10期摘編,《文藝理論》2009年8期轉載)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