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體驗」這個詞的鑄造顯然喚起了對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的批判,這種批判從盧梭開始就使生命概念發揮了效用。這可能就是盧梭對德國古典文學時期的影響,這個影響使「所經歷存在」(Erlebtsein)這個標準生效,而且由此也使「體驗」一詞的形成有了可能。但是,生命概念也構成德國唯心論思辨思維的形上學背景,並且像在黑格爾那裡一樣,在費希特那裡,甚而在施萊爾馬赫那裡也起了一個根本的作用。相對於知性的抽象,正如相對於感覺或想像的個別性一樣,生命這個概念就暗含對整體、對無限的關係,這一點在體驗一詞迄今所有的特徵中是顯然可見的。
施萊爾馬赫為反對啟蒙運動的冷漠的理性主義,而援引富有生命氣息的情感,謝林為反對社會機械論而呼籲審美自由,黑格爾用生命(後期是用精神)反抗「實證性」(Positivität),這一切都是對現代工業社會抗議的先聲,這種抗議在本世紀初就使體驗和經歷這兩個詞發展成為幾乎具有宗教色彩的神聖語詞。反對資產階級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青年運動就是在這種影響下產生的。弗里德里希·尼釆和亨利·柏格森的影響也是在這方面發生的。而且就連某種「精神運動」,例如圍繞斯忒芬·喬治的運動,以及喬治·西默爾用以對這種過程作出哲學反應的地震儀似的敏感性,都同樣表明了這一點。所以,當代的生命哲學乃是繼承其浪漫主義的先驅。對當代廣大群眾生活的機械化的反抗,在今天還是以這樣一種理所當然性強調這個詞,以致這個詞的真正概念性內涵仍還隱蔽著。
因而,我們必須從體驗這個詞的浪漫主義的前期歷史去理解狄爾泰對這個詞的概念鑄造,並且將記住狄爾泰是施萊爾馬赫的傳記家。當然,在施萊爾馬赫那裡還沒有出現「體驗」這個詞,甚至連「經歷」這個詞似乎也未出現過,但是,在施萊爾馬赫那裡並不缺乏與體驗具有同一意義範圍的同義詞(如生命行為、共同存在的行為、環節、自身的情感、感覺、影響、作為情緒自身的自由規定的激動等等),並且泛神論的背景始終是明顯可見的。每一種行為作為一種生命要素,仍然是與在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生命無限性相關聯。一切有限事物都是無限事物的表達或表現。
事實上,我們在狄爾泰的《施萊爾馬赫傳》對宗教觀點的描述中,發現了對「體驗」這詞的特別意味深長的運用,這個運用已指明這樣的概念內涵:「施萊爾馬赫的每一個自為存在著的體驗(Erlebnisse),都是一個被分離了的,從鯴釋性關係里抽離出來的宇宙形象。」(2018/11/06 來源:哲學100問 / 伽達默爾著,洪漢鼎譯|選自《真理與方法》,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來自暴風驟雨公眾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