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372)

李碧華《橘子不要哭》為了八千幀照片

曾看過一則新聞:男人與妻子三十年婚姻破裂,正式離婚,女兒亦已返美繼續讀書——但男人興訟。

二人有關財產分配問題,已一一在庭外解決,應該不是為了錢。

他是為了"回憶"。

男人自中學時代已愛上攝影,到目前為止仍是他唯一沈迷的嗜好,積蓄都花在攝影和買器材上。過去三十年,他為自己建立的家庭拍下至少八千幀照片,記錄了歷史和珍貴的回憶片段,如婚禮、外遊、女兒成長過程、生日派對、學校生活、比賽——總之是生活的一點一滴,喜怒哀樂,——他的前半生!…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14,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從「錢學森之問」到科研「民粹主義」

科研成果不是靠包裝和炒作就有「革命性突破」的,科技創新不可能因為各類機構的評比和媒體鼓吹就能「引領世界」。只有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真正仰望星空,摒棄拜金主義,靜心篤志,心無旁騖,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才能依靠「數十年磨一劍」的苦功夫,贏得科技強國的明天。

針對一些媒體報道科學成果時偏好用「重磅」「諾獎級成果」「革命性突破」等詞句,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剛尖銳指出,此類新聞吸引眼球卻不符合實際,除了誤導公眾,編造盲目樂觀情緒,與科研工作應有的腳踏實地、求真務實氛圍不匹配,還可能破壞學術風氣和科學發展的正常秩序,助長浮躁風氣。…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May 14,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3

錢學森最早定名「靈境技術」(virtual reality 虛擬現實),精准地預測: 在人類的第五次產業革命———信息革命中,靈境技術是一項關鍵性的技術突破。下圖是錢學森繪制的靈境技術將給人類社會帶來震撼的科學和文化變革設計圖。今天,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各國爭先發展的頂尖科技。



20世紀60年代,錢學森以「激光」翻譯英文…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May 14,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蘇長和:為世界提供來自中國的新概念、新表述、新範疇 中

十年前中國在國際上提出“和諧世界”這個概念的時候,西方輿論普遍的反應就是這個概念又大又空,是中國特色,聽不懂。純粹從學術研究來說,“和諧”是一個很好的概念,如果說“和諧”概念很空很大,那麼西方幾個世紀精心打造的西式“自由”“民主”概念則更空更大,歧義紛繁。讀者會有規律地發現,我們現在提“新型大國關係”“親、誠、惠、容”“命運共同體”等,英語學術界和輿論界往往也會說很空很大、沒有操作性,而且還通過五花八門的解釋將這些核心概念的含義稀釋掉,有的時候甚至對其進行汙名化。總之,你的概念、術語表達再好,就是不規範、聽不懂。這種話語肢解戰略是有規律的,對此學者必須要有基本的學術和文化鑒別能力。話語政治還有很多種操作和規訓手法,限於篇幅,在此不表。此外,關於話語學,在福柯之前,中國古代的名學其實早就探討了這個問題。

在話語競爭格局下,往往有不同的應對辦法,效果會不一樣。…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4,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徐賁·美國的“野雞大學” 1

唐駿的加州理工大學假博士學歷被揭發後,又牽扯出他持有美國"西太平洋大學野雞大學文憑"的事情,有人問,這說明"野雞大學在國外也有市場,也有老外買啊。但既然英美等都很注重誠信,那麽怎麽還有老外買啊?"

說起"野雞大學",先得對"野雞"作一個簡單的定義。"野雞"的一個意思是指"虛假","野雞大學"就是假大學,假大學發的是假文憑。在美國,大學的真假是由專門的學術資格認證機構來認證的,這在後面還有談到。"野雞"的另一個意思是指不正規,"不正規"看起來是和"正規"比較出來的,但其實正規和不正規之間,存在許多不同的程度區別,所以,真大學也有不很正規的。我這里要談到的主要是第一種意義上的"野雞大學"。…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13, 2024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傅瑩:講好中國故事,改進國際傳播 1

一段時間以來,國際戰略和安全界以及國際學者發表了大量關注中國的文章和書籍,考察和分析這個新興大國將如何影響世界。我還記得1985年在英國留學時,經常在圖書館里翻看各國報紙,難得偶爾能找到一篇涉及中國的豆腐塊文章。現在關於中國的文章和著述已經多得看不過來,然而,一個基本事實並沒有大的改變,這就是,在國際出版物當中,仍然不多見中國人寫的關於中國的第一手信息。…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3,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呂新雨:故事·遊戲·動物·朋友 3

那麼,什麼樣的家可以給孩子心靈提供一個溫暖的所在?

我們看看古今中外的經典兒童故事,可以發現一個秘密,那就是它們往往都有著共通的精神血緣,和共同的故事原型。翻新的其實只是形式,是外包裝,是主旋律下的變奏。這些故事的原型都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民間故事是一個家族,都是由人類的希望與想像灌溉出來的果實。格林童話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全世界兒童的經典故事。眾所周知,它是格林兄弟從民間搜集來的民間故事。



筆者幼年正是文革後期,在家中偷看父親的“毒草”,60年代的《上海文學》,本不是給孩子看的,但我卻對每期一篇的“民間故事”如癡如醉,沒有大人的指點,完全是我個人的發現,在厚厚的合訂本目錄中專找這四個字,並不知道這四個字的意思,但是憑著本能就發現了一個兒童的精神樂園。…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蒂莫·馬倫文·地方性:生態符號學基礎概念 7

符號主體的地方性和語境性概念和強調自然與文化的二元主義截然對立。 在概念上,宣稱自然是文化的產物, 不可能學習處於文化之外的自然,這對於地方文化甚至是危險的。 ③ 這種論述使未然文化的自然環境,以及文化與它特有的地方環境之間的關係變得不重要。



另一方面,對文化在語境安置上的理解也可能會和自然科學、自然保護的看法相沖突。 為了保護自然環境,我們也應該保護它的非物質成分,即文化傳統,因為它支撐著這個環境,並增加了它的價值,這種思考方式有別於建立在荒野概念上的、二元式的自然保護。 在《風景和記憶》(Landscape and Memory)一書中,西蒙·沙瑪(Simon Schama) 勾勒出了不同文化和自然環境中的各種關係,特別是討論了地方的自然環境被納入文化記憶、被文化采用並在文學、藝術和神話中得以反映…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y 13, 2024 at 8:36pm — No Comments

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2

錢學森對於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有較多涉獵和思考,涉及文學、音樂、美術、書法、電影、電視、舞台、民族傳統藝術、工業設計、新藝術等多個領域。他的關注直達前沿,將藝術與科學的結合作為創新的新高地不斷地展開思考,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領域:

(一) 推動「技術美學」研究…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May 13,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呂新雨:故事·遊戲·動物·朋友 2

前蘇聯作家康•巴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里有一篇優美而著名的小說《夜行的驛車》,主人公安徒生在對陌生旅伴描述自己時說:

“去年夏天我在日德蘭半島,住在一個熟悉的林務員的家里。有一次我在林中散步,走到一塊林間草地上,那里有很多菌子。當天我又到這塊草地上去了一趟,在每隻菌子下面放了一件禮物,有的是銀紙包的糖果,有的是棗子,有的是蠟制的小花束,有的是頂針和鍛帶。第二天早晨,我帶著林務員的小女孩子到這個樹林里去。那時她七歲。她在每一支菌子下面找到了這些意外的小玩意兒。只是棗子不見了。大概是給烏鴉偷去了。您要是能看見就好了,她的眼睛里閃著該是多大的喜悅啊!我跟她說,這些東西都是地下的精靈藏在這里的。”

而同行的神父卻憤懣地說,“您欺騙了天真的孩子,這是一個大罪!”…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徐賁·徐賁·美國的“野雞大學” 2

在美國,這種"野雞大學"的通常說法是"文憑工廠"或"學位工廠"。有人說,"野雞大學"有辱斯文,把"學位"或"文憑"像商品一樣生產出來,賣給有需要的顧客。其實,許多"非野雞”大學做的也是這種生意,問題是,"野雞大學”是沒有得到"認證機構"認證的,由於不經認證,所以可以胡來,事實上也常常胡來,成為美國教育的牛皮癬。…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13,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孫維三·如何說故事: 幾個呈現經驗的現象學命題 10

(二)一個故事,除了告訴我們它的內容外,也一定有它的含義。

二十四孝故事,除了講述臥冰求鯉、戲彩娛親等內容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教育倫常關係。一個故事本身的意義從何而來,不同的理論典範,有不同的解釋。結構主義認為,故事意義來自文化中已存在的深層意義結構,故事只是透過符號的象徵效果,把深層意義帶出來。Culler(2000: 104-105)以希臘神話《伊底帕斯》為例,說明意義來源。這個神話描述伊底帕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父親,娶了母親。在得知真相後,母親上吊自殺,伊底帕斯刺瞎自己雙眼,帶著一對女兒,自我流放荒野。Culler的結構主義立場認為,這個故事的悲劇效果不是來自故事(story)內容,而是來自人類文化中對弒父和亂倫的既定論述(discourse)。故事的意義,並非來自作者安排的事件發展;故事只是一個將文化中既存的抽象意義具體化的象徵過程。意義是故事的因,不是果。…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y 13,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謝地坤·體驗:狄爾泰與胡塞爾 7

再次,狄爾泰的歷史性始終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他所說的歷史經驗和意義並不是對生命意義自省的結果。從根本上說,狄爾泰的所謂歷史意義只能是在客觀對象建構過程中不斷增加的意義累積過程,這個認識對理解知識的客觀性和普遍有效性當然是有積極意義的。對此,胡塞爾並不予以否認,但他所說的先驗主體創立意義的行為並不具有對象的客觀性,因此,他關於意義的論述,始終缺少對具體價值的自省元素,而這點在狄爾泰那里是不能或缺的。…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y 13, 2024 at 5:21pm — No Comments

潘知常:我心中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澳門文化命運 9

把澳門定位為"品質生活之城", 反映了澳門之為澳門的現實特點和整體優勢,更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源於對於澳門深厚歷史文化積澱與特色的洞察。

澳門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也是一座講究品質生活的城市。 澳門人懂生活,求精致、講素質、講品位,生活內涵豐富,生活方式新穎,善於將創業與生活彼此融合,善於在發展中創新生活,也善於生活。

也因此,作為幸福之島,澳門也必須將自己打造成為"品質生活"之城,也"讓市民生活得更美好"。 讓市民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讓每一個市民都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都能在澳門收獲幸福,應當作為澳門城市發展的最高目標。

最後,作為國際未來島,澳門也應該是一個快樂島。…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y 13, 2024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孫維三·如何說故事: 幾個呈現經驗的現象學命題 9

開店10年,卻因政黨鬥爭,導致關門(畫面:店門口懸掛 “Going out of Business Sale” 招牌)。她哭著說:「這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畫面:店主拭淚)。我如此辛苦工作,我想像我們這種小老百姓,沒人在意。」不止是這位店主,整個鎮都受到重創。記者訪問另一位餐廳老闆,他說:「之前的大火是棺材,現在這個事件是棺材上的釘子。」他原先期待10月的收入可以讓餐廳撐過沒有遊客的冬天,但現在生意少了百分之八十五。通常他有15到18個員工,「我已資遣了12個人,這真要命」,他說。國家公園關閉造成每天3千萬觀光財的損失。猶他、科羅拉多、紐約、以及亞利桑那等州,挪用州政府經費維持國家公園開放,但加州宣稱它們無力負擔境內23個國有公園。「他們(政客)做的重大的決定,完全摧毀了許多人的生活。我想他們不知道他們真正做了些什麼」,那位即將關店的店主說。當森林大火發生時,人們有森林消防隊的協助,但這場政治災難,人們投訴無門。…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May 13,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馮亞·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結合思想及當代啟示 1

摘要:從錢學森留存的豐富文獻中梳理他在藝術與科技結合方面的貢獻: 錢學森站在時代的制高點,關注藝術與科技的結合與創新。他從思維科學的角度,以系統論為指導分析了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意義、方法和策略。錢學森的藝術與科技思想對於當代文藝事業的超前預判、探尋人類形象思維的奧秘以及高校交叉人才培養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傑出的戰略家、思想家。在他為人類設計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文藝理論是11個部類中的一個,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是其中重要的內容。

關於藝術與科學技術,錢學森認為人類的主觀能力有科學與藝術之分,而實踐中二者又有著密切的聯系,相互依存,「文藝始於對事物的科學認識,然後才是藝術; 而科學始於對事物的形象探索,這需要文藝修養,然後落實到科學的論證。可以說文藝是先科學、後藝術;…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May 13,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蘇長和:為世界提供來自中國的新概念、新表述、新範疇 上

在中國學術話語的國際傳播中,時常聽到一種觀點,就是中國的學術話語在自說自話,別人聽不懂。還有一種外來的觀點認為,不只是學術話語,中國官方政治話語和外交話語別人也聽不懂,影響了外宣質量。有人指出,“親、誠、惠、容”周邊國家聽不懂,“合作共贏”“和諧”等概念太空,等等。於是有人建議要改造我們的政治和外交話語,用“國際主流社會”能聽得懂的語言表達自己。

對這種現象我們到底怎麼看,以及怎麼辦?

國際交流中的話語政治…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3,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呂新雨:故事·遊戲·動物·朋友 1

[內容提要]孩子們為什麼喜歡聽故事、做遊戲、愛動物,這里面體現了怎樣的兒童與現實世界的關係?本文試圖從孩子對生存意義的追尋中回答上述問題,以此建構兒童影視理論,來解釋想像力和參與對於孩子的意義,並探索讀解兒童影視作品的規律。

一.故事的意義

所有秉性各異的孩子都有一共同特點,就是喜歡聽故事。兒童作品的創作者總是困惑於如何講故事給孩子愛聽,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兒童作品不好看,是因為道德教化的重負壓制了想象力,所以頗有呼聲,要求從教化的牢籠中解放想象力。那麼是不是想象力天馬行空,故事稀奇古怪,孩子就愛看呢?我們的確看到很多胡編亂造的故事,但孩子並不喜歡,兒童題材的創作也並沒有因此繁榮昌盛。這其實是兩個誤區。…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May 13,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西爾瑪·拉格洛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170)

大學生回到家里,心情沈重而身體疲怠,幾乎連坐都坐不住了。他煮點茶喝了就上床睡覺。當他蒙起被子蓋住腦袋的時候,他不禁自怨自艾起來,想到今天早上還是那麼運氣高照,而現在卻自己把美好的前途葬送了大半。自己的旦夕禍福畢竟還是可以忍受的。“最糟糕的是我將會因曾經給別人造成不幸而終生懊惱,”他痛心疾首地反思。

他以為那一夜將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豈料,他的腦袋剛一挨著枕頭就呼呼沈睡過去了,他連身邊櫃子上的床頭燈都沒有關掉。

迎春節…

Continue

Added by baku on May 13,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地方性:生態符號學的一個基礎概念 5

由於外部文化因素而造成環境的突然變化,或者對另一個環境的進入也會帶來身份上不可避免的變化。作為符號結構的個體和文化為了自我維持總會要求某種語境,因此,當之前的環境消失時,對和新環境相關的新的符號關係的創造就開始了。



換句話說,如果語境缺失了,那麼文化和個體就會創造出他們自己的語境。 當一個人將他/她的自然環境替換成人工環境,在自己周圍創造出存儲他身份的新媒介,並以這樣的方式來試圖彌補記憶傳統的遺失時,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的符號過程。 霍恩伯格將這一過程描述為用感覺和語言符號來取代更多的、沒有鮮明特點的、表示價值交換的經濟符號。




但是, 對新語境的創造往往會帶來標准化和簡單化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環境可以通過多種模式和隨機的過程來提供創造性和新穎性,文化就可能(pg…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13,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