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梅·風笑天:文創青年:「去内捲化」的實踐邏輯 3

在學校教育方面,有的文創青年不了解專業而選擇錯誤,有的進入專業學習後完全不感興趣,從而都陷入學習動力不足、成績不好、前途迷茫的學業困境中,如策劃創意婚禮的洪康「糊裡糊涂進了數學系」,而做書坊運營的萬昆「分到了一個自己既不了解、也不喜歡的學前教育專業」。

在職場方面,文創青年要麼曾在體制內單位固守於重復性工作崗位,一眼就能看到職業上升的天花板;要麼曾在高度競爭的民營或私營企業煎熬於「996」的重壓,自己的潛能、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面對以上「内捲化」的困境,他們沒有抱怨、回避矛盾和衝突,也沒有遵循既定的觀念和行為模式,而是積極追問、探索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真正想做的事情。比如創辦集合民宿的林莉,之前就職於國有設計院時發現「在重復性的工作中越來越覺得總有哪些不對;……上班的時候雖然忙,每一個星期還是抽出一天時間學攝影、學做咖啡;人家上了班回去都太累了,而我可能熬夜到兩點還在學這些東西,做了比別人多的興趣堅持吧」。換言之,文創青年的興趣探索首先表現為興趣的抗爭,並以此來進行「去内捲化」。於是,與父輩文化、專業教育和職場的阻礙、背離、衝突演變為一種興趣的自我選擇,文創青年或者說服父母,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專業、職業,或者主動退學、辭職,重新探尋自己喜歡、擅長的專業或職業,並逐步走上了創業道路。

(二)興趣轉向職業:文創青年的社會支持

興趣不僅作為文創青年主體抗爭的手段,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將興趣轉向為職業。按照霍華德的職業興趣類型,即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傳統型[14],文創青年由興趣轉向的職業以藝術型為主,即專注於文化藝術領域產品的研發、創意、設計,追求原創性、想象力和審美感。這些藝術的審美、創造、技巧除了來自文創青年個人的天分,更多地依賴家庭、學校或其他外在環境的熏陶、培養。同時,文創青年兼顧企業型、社會型的職業興趣,前者體現為敢於冒險、擅長經商、組織運營管理,等等;後者則表現為社交關係的建立和維護,具體包括在獨立研發、設計和生產文創產品階段考慮他人、社會的需求,而在創辦、經營文創品牌或工作室階段,則涉及工商注冊、活動策劃、售後服務等業務關係。比如,軒彤愛好讀書、寫作,不僅自己撰寫、聯系出版社出版了小眾讀物,而且集結眾多青年寫作愛好者組成「小眾互助出版」社群,發起「小眾互助出版計劃」,開展原創紙書的互助寫作、出版和銷售活動。

文創青年轉向職業、創業的自主性興趣探索,除了依賴個人天分、動機和意願,更多地來自社會多方支持。首先,文創青年主動參加社會技能培訓。一部分文創青年是藝術相關專業出身,如油畫、國畫、服裝設計等等,其學校專業教育雖然能夠提供技能相關的藝術素養,但是以知識理論講授為主,技能訓練欠缺;另一部分則來自非藝術專業,甚至是理工專業,如數學、土木工程等。因此,他們有的主動拜師學藝,尋找資深、技藝精湛的師傅口傳心授;有的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搜集相關知識、制作教程和最新資訊;還有的積極與相同興趣的同輩線上、線下交流,切磋技藝,互相幫助。其次,文創青年獲得各類媒體的關注和采訪。

比如由銀行管理崗位離職而從事本冊文創的秦原,他的創業經歷曾被多家紙媒、電台、電視台和新媒體平台專題報道;制作創意咖啡的孟菁,因開創「咖啡烘焙工廠」得到了本地日報、電視台的報道。最後,部分文創青年受訪者還得到了社區和政府的扶助獎勵。有如木藝手作的南祥、樹脂工藝的文旭被推選為大學畢業生創業代表,參加區政府座談會,獲得了區政府頒發的「創業明星」榮譽證書;同樣還有如創意烙畫的龐非、香蠟手作的袁瑩在文創街區經營中享受到了各項優惠政策。

[14]Holland J L. 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Lutz,FL: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VPI Introductory Kit,1985,p.6.

Views: 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