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愛墾APP:文化創意發生論共鳴點~~回顧中國文學理論發展階段,兩晉至唐宋(陸機、劉勰、鍾嶸和姜夔)強調情感與形式的交融,形神並重,詞語為情志載體;南宋姜夔以詞為情感深層書寫,展現文人情志的高雅疏淡風格。與西方哲學家班雅明的“靈光”比較下,我們可能發現文化創意發生論共鳴點。
讓我們從三個層次來展開:(一)基本概念對照、(二)思想共鳴分析、(三)文化創意發生論的詮釋深化。
一.基本概念對照:中國文學理論(兩晉至宋,以陸機~姜夔為核心):
概念 |
說明 |
情感為本 |
如陸機《文賦》:「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文學創作源於內在情感的激動。 |
形神合一 |
劉勰《文心雕龍》:文字為形,神為情志與靈性,創作須達成形與神的共振。 |
情志即風格 |
鍾嶸《詩品》與姜夔詞論:文風品評不止於技藝,更重詩人內在風神與氣骨之展現。 |
意象傳情 |
姜夔詞中的情感多以極簡、白描意象傳遞,如「綠楊堤畔」映照離情,蘊藏幽約情感。 |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靈光”(Aura)理論:
概念 |
說明 |
靈光(Aura) |
原作在時間、空間、歷史背景中的「不可複製的臨在感」;是一種距離與神秘感。 |
技術複製與靈光喪失 |
班雅明認為攝影與機械複製技術使藝術作品的靈光消逝,失去原創性與宗教般的權威感。 |
靈光與情動 |
靈光是一種「凝視之感」(Erlebnis),觸動觀者的情動、記憶與神秘感官經驗。 |
與創作的關係 |
真正有靈光的作品是「歷史之物」,承載不可替代的記憶與創作者的「當下現場感」。 |
二、共鳴分析:形神與靈光——兩種傳統的深層接觸
中國美學 |
班雅明靈光理論 |
共鳴點 |
神采風韻(神)是文學的靈魂 |
靈光(Aura)是作品的神祕氣場 |
皆強調藝術中「不可言說」的精神臨在 |
詞語為「情志」的形象容器 |
作品為歷史與身體的情動介面 |
創作與觀者互動的「神秘距離」 |
情景交融、詩有餘韻 |
靈光來自距離、不可重複性 |
反對「過度再現」與技術再製 |
創作來自心靈情動觸發 |
創作是歷史感召、情動與現場性的凝聚 |
注重「發生性」與「感通性」 |
簡言之,中國的“神韻”觀與班雅明的“靈光”學說,皆屬於「詩性臨在」(Poetic Presence)或「感發之道」(Pathos-Logos)的表現,這正是文化創意發生論的核心。
三、與文化創意發生論的共鳴(Affective Genesis in Cultural Creativity)
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總結這種跨文化的共鳴:
1.情動感發作為創意的「原初發生點」
中國古典「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與班雅明「靈光因凝視而啓動情感」,都將內在情感的觸發視為創作的真正起點。這與文化創意發生論強調「從受動到生動」的情感流轉一脈相通。
2.不可複製性與創意的現場性
不論是班雅明「靈光不可再製」,還是姜夔詞中的「清空疏影」,都重視文創作品的「一次性生成」。這也正是文化創意產業難以僅靠模仿與複製成功的原因——真正的創意源於特定時空與情感觸點的爆發。
3.語象、物象、心象的互感機制
陸機、劉勰與班雅明都指出,「象」不只是形式,而是喚起神韻的載體。這為文化創意中「形象化敘事」與「情感符號學」奠定了基礎。
小結:若從文化創意發生論來看~班雅明的「靈光」是西方現代性對神聖創作原初場域的追索;而中國古典的「神采」「風韻」等,則是東方語境中對詩性生成與創意生命的表述。兩者的相遇,形成一種「詩性的文化再思」:創意不只是形式的再製,而是心靈震動的共振。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