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4)

亞瑟·蘭波散文詩《彩畫集》の 壞血統(2)

異教的血液又回來了!“聖靈”近在咫尺,為什麼基督不來扶助我,給我的靈魂以高貴和自由。“福音”已經一去不返!福音!福音。

我在等待上帝,等得我垂涎三尺。我是永生永世歸於劣等種族了。

 

我現在在阿爾摩里克[4]海岸。讓都城在暗夜里放出光華,燦若白晝。我這樣的一天已告完成;我要離開歐洲。海風熏炙我的肺腑;遙遠海外的氣候把我炙曬成一身棕黑皮肉。在水中遊泳,咀嚼藥草,獵取野獸,吸煙;飲用多種烈酒,酒之酷烈如同熔化的金屬,——就像我可愛的祖先,圍著篝火,又是吸煙又是喝酒。…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4,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亞瑟·蘭波散文詩《彩畫集》の 壞血統(1)

我從我高盧祖先那里得到藍白相配的眼目,狹窄的顱骨,戰鬥中的拙劣無能。我發現我穿的衣服和他們一模一樣,同樣的野蠻。不過我不在頭髮上塗抹油脂。

 

高盧人是剝獸皮的人,在他們那個時代,他們是最荒謬最低能的燒草放荒的人。

我從他們那里還繼承了偶像崇拜和褻瀆神聖的惡癖;——哎呀!我還繼承了他們的種種惡習、暴躁易怒、驕奢淫逸,——奢華,多麼美妙;——尤其是說謊,還有怠惰。

 …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4,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馬丁松 (HARRY MARTINSON)詩選〈夜〉

俯身看吧!井里有星星。

璀璨的金星

在倒映著的羊齒葉間靜閃。

這是一個發綠的大地之夜。

星星紛紛露臉,何等清晰!

好像從地球的一扇窗戶出現。

 

 

李笠 譯

馬丁松(Harry Martinson 1904-1978),主要詩集有《鬼船》、《遊牧人》、《信風》、史詩《阿尼亞拉號》、《光明與黑暗之詩》和《草叢》。197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4,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陀思妥耶夫斯基·荒唐人的夢(8)

出現了各種宗教,崇拜虛無和自戕,以期在虛無縹緲中求取永恒的安息。這些人在徒勞中終於疲憊不堪,滿臉苦相,而他們還宣稱受苦是一種享受,因為在受苦中才有思想。他們編撰歌曲頌揚苦難。我痛心疾首地來到他們中間,為他們惋惜,不過,我也許比過去更愛他們,那時他們的臉上還沒有痛苦,他們還是純潔、美麗的。他們的這塊土地原本是天堂,而今被他們玷汙了,有了災難,我才更愛它。唉,我老是喜歡災難和痛苦,但只是為了自我擔待,而對於他們我憐憫得痛哭流涕。我祈求他們原諒,我無限自責、自咒和自我鄙薄。…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September 4, 2020 at 8:32pm — No Comments

陀思妥耶夫斯基·荒唐人的夢(7)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September 4, 2020 at 8:32pm — No Comments

莊慶達 何立德 廖君珮《漁村再生的願景與實踐》(3)

以上資源造就八斗子特殊的漁村背景,八斗子產業早期則以漁業為主,曾經是遠洋漁業的作業基地,現以沿、近海漁業為主, 主要漁法包含火誘網、延繩釣、籠具與少數鏢旗魚、採集漁業與漁獲加工為主要傳統漁業型態。漁獲以鎖管、花身雞魚、褐籃子魚、白帶魚、正鰹、九齒扇蟹、雨傘旗魚及飛魚卵、石花菜等為主,其中又以捕捉鎖管為最大宗,基隆市更以鎖管季做為主題, 舉辦海上體驗活動、鎖管美食饗宴與鎖管嘉年華會等活動,加以推廣逐步朝向協助漁業轉型、休閒觀光及多元海洋文化等效益邁進。



早期為了延後漁獲腐敗,以便送至基隆崁仔頂或台北等地販售,漁產加工盛行,以丁香魚、魩仔魚、四破魚及鎖管等漁獲為主,使八斗子衍生出特別的魚寮文化,然隨著漁業資源減少,加上宜蘭地區漁產加工興起下,目前八斗子魚寮只剩寥寥的 10 間, 加上沿近海漁業資源逐漸萎縮、作業成本上漲等原因,無法吸引年輕一輩投入,直接造成漁村人口外流原因。…



Continue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September 4,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昌耀詩選《慈 航》2 記憶中的荒原

摘掉荊冠

他從荒原踏來,

重新領有自己的運命。

眺望曠野裏

氣象哨

雪白的柱頂

橫臥著一支安詳的箭鏃。……

 

但是,…

Continue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September 4, 2020 at 11:30am — No Comments

信仰文化学 牛血洗罪仪式 宗教文化分析 (51)

最後一捆常稱作老太婆和老頭子。在德國,它常常是婦女的形狀和服飾,割這一捆或紮這一捆的人就算是“弄到老太婆了”。

在斯比亞的阿爾捏提希姆,農場所有的谷子都已割完只剩一行的時候,所有收莊稼的人都在這一行前面站成一排;人人都趕快割自己的一份,誰割最後一鐮,誰就“弄到老太婆了”。

在堆谷垛子的時候,大家嘲笑弄到老太婆的人(老太婆是所有谷捆中最大最粗的一捆) ,他們對他喊道:“他弄到老太婆了,一定要保住她。”有時捆最後一捆的婦女也被叫做老太婆,據說她次年就會結婚。…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September 4,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詩陽《世紀之末,關於同路的紀行》16 出創世記

誰取走地球取走房子取走空洞的真情

在人間發現自己的產期杳無音訊

誰坐在巴比倫河邊

一想起錫安就

在苦難的水里哭得傷心

 

於是以同樣善良的哀傷

在宗教中獲得另一個母體的化身…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3,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詩陽《世紀之末,關於同路的紀行》15 標本

誰在太陽下搶先死去

與風化的化石爭奪歷史孤獨的面容

東方的一角墓地

在日落西山前就已被誰小心

竊為己有

 

誰的良心囤積了或死過了千年

然後無休止地

舉行…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3,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詩陽《世紀之末,關於同路的紀行》13 忘卻,被反復塗改的歌

被優雅地禁止

曾被舉為思想的東西竟讓誰打著主意,此刻

無調性的歌被貶成

旋律的圈套

自無可奈何的天堂里墮落

 

例如,咳破的冬天被舞弊的語言威脅

誰的喉嚨因此被

刪節…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3,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槐花

山東的槐花,五月便開了,黃河口勝利油田的孤島,看過一種紅槐花,是水紅色澤,於綠葉間,柔潤而清新,據說不能吃。二次去黃河口,便專程看十萬畝槐林,我站在一座公路橋上拍了照,那是黃河沖積區一綠無邊的槐樹,無風。進林帶,內面有許多放蜂人,他們將草棚搭在林道邊,又在棚頂的槐樹枝上掛起若干個白色塑料桶,它是出售蜂蜜時盛蜜用的,也是出售蜂蜜的招牌,真正的槐花蜜。繼續前走,必定要走到一棵樹,一棵樹是黃河口綠化的標誌物,一棵樹已經死了,惟乘下一根樹桿,我沒認出它是什麽樹,相傳勘探勝利油田時,一位工程師拄著一根樹枝跋涉,離去時插在這里,它竟長成了一棵樹。那時,遼闊的黃河灘只有這一棵樹。後來,圍著它砌了一個花壇,立了一塊石碑,碑文刻著“一棵樹”。一棵樹周邊有十萬畝槐林綠化帶,我看到最闊大的槐樹林,我相信在那里面搭一個小屋住蠻好。…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September 3,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王鼎鈞·田園喧嘩(下)

我終於面對面看見遊擊隊。

那天我很苦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麽。門旁有一條銀色的細線貼在墻上隱隱發光,看見這條線就知道蝸牛從這裏爬過。我打開日記本寫上:“蝸牛有路,指南針有方向,唯我獨自仿徨。”

詞窮,心中郁悶未解,就再寫一遍。一連寫了七八遍。這時聽見外面有雄壯的歌聲,許多人引吭高歌,黃墩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聲勢。

我跑出去看。狹窄的街道上兩旁是人,平坦的打麥場上滿場是人,拿著槍,短衣外面扎著子彈袋。街旁的人隨意坐在地上,沒有一個人站著,打麥場上的人規規矩矩地站著,沒有一個人坐下。打麥場上的漢子唱“中國不會亡”,歌頌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這是我第一次聽見這支歌,聽一遍就會了,是一首容易普及的好歌。…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September 3, 2020 at 11:30am — No Comments

王鼎鈞·田園喧嘩(中)

抗日救國的情緒高漲,連土匪都自動變成遊擊隊。魯南的土匪一向有他們的哲學,理直氣壯。可是日本人打進來,他們覺得再當土匪就丟人了。

遊擊隊浩浩蕩蕩,在東方,西方,南方,隱隱現現,田野做他們的腳凳。北方隔著蘭陵,看不見。他們,有國民黨支持的,有共產黨支持的,也有單幹戶,左右雙方都在拉他。我們熟識的人都投入了。

小寶是拾豆的時候開始動心的。收豆子事實上等於搶割,百姓千家一起動手,田野裏佈滿了人。豆田的面積逐漸縮小,藏身其中的野兔驚惶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September 3, 2020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戶口與休假 (中)

政府為什麼保留或維護目前的戶籍制度呢?我們要知道,政府的做法永遠都不會是“不成立”的。它對政府來說自然有其道理,但制度的真正合理與否取決於它是否符合滿足國民幸福指數的客觀需要,是否成為了這一指數的客觀障礙。

從經濟的角度講,戶口制度是中國為了實現工業化采取的,為了工業的發展而消耗農村的制度遺留。現在工業化已經基本完成,進入科學、可持續、和諧發展的時代,政府再也不能利用戶口剝削農民了。從政治的角度講,農業戶口意味著極少的發展機會,保留農業戶口則意味著受社會的歧視。從教育的角度講,戶口在高考中作用極大,不同地區的高中畢業生在升學方面的待遇完全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September 3, 2020 at 2:00am — No Comments

馮夢龍《情史》從二姑

從二姑,是宣化里人從必達的女兒,她性情隨和,待人和睦,心地善良,樸實真誠,鄉裏的人沒有不誇她的。長大後,她與趙地結為夫婦。趙、從兩家都是種田的人,未曾聽說醒誡的話。 

日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打發過去了,轉眼間,小兩口已經結婚六年多。這一年,不幸的事發生了。趙地患病,眼看著就要死了。

 

他在生命彌留之際,眼睛睜得大大地看著妻子,什麽話也說不出來。從二姑見此,哭泣著說:“你千萬不要不放心我呵,我一定與君同穴!”於是趙驄才閉目死去。從二姑趴在丈夫的屍體上大聲坳哭,幾次哭昏過去。她的婆婆極力勸說安慰她,她也聽不進去,發誓要以死殉節。 …

Continue

Added by 梭羅河畔 on September 2,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李長青《躍場:台灣當代散文詩詩人選》

提到散文詩之起源,一般都認為始自波特萊爾,他的散文詩集《巴黎之憂鬱》(Le Spleen De Paris)也公認為最早的散文詩集。而這是台灣第一本散文詩選。書名「躍場」,係引用台灣已故著名散文詩詩人商禽先生之同名詩題。「躍場」原意為山路上的避車空間,這個岔出的空間引發了詩人種種超現實和現實的聯想,也正如散文詩以詩質為要件,兼容了散文與詩的美感,在逸出的自由空間裡自由揮灑。…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September 2,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亞瑟·蘭波散文詩《彩畫集》の 譯者前言(中)

蘭波從一八七年(十六歲)以後直到生命最後一息似乎始終處於一種躁動不安、焦灼求索狀態下。作為詩人他的詩作大體到一八七四年即告結束,有如流星從夜空閃過,在他的詩篇中可以突出感到那種力度和震動,奇麗炫目。當詩人捨棄文學遠走非洲,他的聲名在巴黎正與日俱增。



《彩畫集》於一八八六年在居斯塔夫·卡恩主編的雜誌《時式》(Vogue,五—六月號)上發表,距詩人棄世不過五年,詩人對此卻全不與聞。魏爾倫收集蘭波散文詩意欲發表時間更要早一些,其間幾經周折方將手稿找到,匯集在一起計有三十八首。這三十八首散文詩既無中心主題,也是無序的,發表時排列順序形式是刊物有關人士確定的。





同年又由《時式》出版單行本,編排順序又有變化。一八九五年瓦尼埃版全集本中《彩畫集》增加新找到的手稿五篇。一九四九年法蘭西水星出版社出版布伊阿納·德·拉科斯特評註本《彩畫集》,除其中有六篇拉科斯特當時不曾見到的原手稿外,其餘各篇均經精心考校訂正;直至一九五七年善本書社(Club du meilleur…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September 2,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川端康成《比王位高尚的誓言和愛》(上)

暮春三月的滿月之夜,王妃們親自動手,揮著寒光閃閃的月牙刀,宰了黑駿馬,用它犧牲的祭壇,祈禱眾神,保佑王子誕生。多蒙諸神福蔭,沒過多久,在柯薩拉國香花都城的阿耀托亞王宮裏生了四個王子。其中,第一王妃的兒子拉阿瑪最受寵愛,如果睡在白色的搖籃裏,就像開放於恒河清波上的青蓮之花。在一個滿月之夜,這孩子曾經把手伸向夜空的明月,又哭又鬧地纏磨人。

“王子啊,閃閃放光,美得很吧?”母妃讓他手裏拿上寶石他還哭。

“肚子餓了吧?”侍女給他奶喝,他仍然不停地哭。

 …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September 2,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北大師生缘與麥當勞 (下)

日本大學生基本不住在校內,而是在外面租房。國立大學的學費一般一年50萬日元左右(1人民幣=15日元左右)。最貴的私立大學醫學部一年要付600萬日元。拿東京私立大學文科這一比較平均的水準算一下:學費一年100萬日元,房租一個月6萬日元;吃飯一天2000日元,交通一天500日元,一年就需要260萬日元。家長只負責學費和房租的一半,即130萬日元。剩下130萬日元從何而來?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孩子打工賺錢。…

Continue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September 2, 2020 at 12: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