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卡塔爾舉行的本屆世界杯上,不少男性觀眾在現場都戴起了阿拉伯傳統頭巾,周邊商鋪也熱銷這一商品。這到底是觀眾們刻意入鄉隨俗,還是象徵著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理解?
(德國之聲中文網)熙熙攘攘的Souq Waqif市集吸引了眾多球迷以及遊客,這裏有仿造的夯土古建築以及狹窄的巷道。集市出售一切你能想象的物品:首飾、地毯、拖鞋、酋長畫像、金色鳥籠裏的鸚鵡。而在世界杯期間,有一件商品特別受歡迎:卡塔爾的傳統頭巾Ghutra。
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December 17,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鄉村振興離不開耕讀傳家精神。耕讀傳家是起於先秦,成於唐宋,盛於晚清的精神傳統。耕是為了生存,讀是為了發展。耕是為了小家,讀是為了國家。耕讀傳家透現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修齊治平的大格局,體現了炎黃子孫世代相傳的家國情懷。
縱觀歷史,絕大多數取得偉大成就的成功者都是從有著世代沿襲耕讀傳家風氣的世家大族、名門望族中走出來的。浙江臨安錢姓,自五代十國先祖錢繆留下家訓傳世,家族歷代名人輩出,今天在世界各國的院士級科學家群體中,出自這個家族的多達100多位。頭懸梁、錐刺股、囊螢夜讀、寒窗映雪的求知佳話, 成為古代教子讀書的範例。在知識傳播手段和條件異常發達的今天,…
Added by Temer Loh on December 17,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其四,層級結構。海上絲綢之路構成了一個等級分層、井然有序的國際貿易體系:歐洲、中國和印度是核心地區,有最大的國內市場並且出口產品;第二階層地區不生產和出口產品,但經濟規模巨大,東南亞地區就屬於此類;第三階層地區主要為較大型的市場提供原料產品。各地的產品「互相補充、互相吸引、互相調劑」,極大促進了不同地區文化與物質的交流和交換。
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之所以能夠改變15世紀以後世界的面貌,是因為它以其多樣性、開放性和分散性,突破了文化與民族的邊界,建立起了一個真正具備世界性的跨文化貿易網絡。…
ContinueAdded by CERI on December 17, 2022 at 7:00am — No Comments
他號召要關注呈現的問題,通過記錄、描述、闡釋來保存傳統,發現它們在演出中自然形成的終極目的,那就是交流。他全神貫注於口頭演述的詩學特質,如口語的範型、平行式、修辭結構等,並通過他的著作《「我想告訴你卻徒勞」:美洲土著民族誌詩學文集》(「In Vain I Tried to Tell You」:Essays in Native American Ethnopoetics)而將研究向前推進了一步。在重申了他認為切奴克人的敘事是詩歌的而非散文的觀點之後,海默斯系統地分析了這些敘事的修辭的和審美的特征。
此外,他在《突破演述》(Breakthrough into…
Added by 史識 庫 on December 17, 2022 at 7:00am — No Comments
“絲園”——絲綢之路博覽園
絲綢之路博覽園是西安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打造的全國乃至世界首座以“絲綢之路文化”和“絲綢之路商貿”為主題的國際商貿文化創意博覽園。
絲綢之路博覽園占地規模3000—5000畝,規劃建有絲綢之路主題園區、絲路文化商貿綜合展覽區、絲綢之路人文生態區,旨在全面整合與挖掘絲路沿線國家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打造絲路博覽會永久會址,搭建全景式展示絲路文化的博覽園,構建新型城市發展新格局,開創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新模式。
★絲綢之路主題園區…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Ⅳ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它有關一個超出一切現實主義、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含義的形象。
米什萊在毫無鋪墊的情況下,確切而言,在形象的絕對性中說:「鳥幾乎(是)完全球形的。」讓我們去掉這個「幾乎」,它毫無用處地修飾這個表述,它是對以貌取物的觀點的讓步。於是我們就明顯地分享了雅斯貝斯的「圓形存在」的原則。在米什萊看來,鳥是一個渾然的圓形,它是圓形的生命。米什萊的評論用短短幾行就賦予了鳥「存在模型」的含義。[6]「鳥,幾乎完全球形的鳥,顯然是活生生的聚集所形成的崇高而神聖的頂峰。人們無法看見,甚至也無法想像比這更高程度的統一性。過度的聚集形成鳥自己的巨大力量,但也包含著它的極端個體性,它的孤立,它的交際弱點。」…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元代所用鈷料來自波斯,古稱「蘇麻離青」或「蘇勃泥青」,其含鐵量高,富發散性,燒制後的青花在積釉處有鐵銹似的黑褐斑點,斑點處下凹入胎,呈色濃郁翠艷,視覺效果極為鮮明。
2017香港蘇富比拍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盌
明十五十六世紀 青花孔雀洞石牡丹紋盤…
Added by Place Link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中國古代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以及優秀小說《聊齋誌異》《儒林外傳》等被譯為多國文字,深刻影響著世界文壇。德國文豪歌德在比較中西文學後曾感慨地說:「當中國人已擁有小說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還正在樹林里生活呢!」中國戲曲和希臘的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三種戲劇文化,但發展至今,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卻只有中國戲曲和西方戲劇。中國戲曲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元朝時期,由於元朝大力發展海上絲綢之路,使得戲曲得到極大傳播,為世界文化添上了璀璨的一筆。…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基督教的交流
關於基督教何時傳入中國,中外學者有著不同的意見。根據英國著名宗教史學家、漢學家穆爾在《1550年前的中國基督教史》一書中說:「公元635年中國有景教會,這是我們認識中國基督教的頭一個確切的出發點」,可以看出,部分西方學者認為基督教於公元635年傳入中國。但中國學者持有不同觀點,上海師範大學孫景堯教授在《中西文化早期交往的復合媒介者——「扶南」的媒介特點與作用探》一文中提出基督教的傳入是在公元4世紀至6世紀之間。…
Added by 水牆 繪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這種論證方式極不可靠,對圖騰主義的理解也多有想當然之處,想起龍就說夏人以龍為圖騰,想起魚就說夏人以魚為圖騰,往往自相矛盾。岑家梧就對衛聚賢的研究很不以為然:「若果只拾取表面的三二圖騰現象,便證明中國古代某族已有圖騰制度的存在,則極為不智。如衛聚賢於嘉興新睦鎮發現一魚形刻石,便說吳人以魚為圖騰,又根據山西萬泉縣荊村瓦渣斜發現紅陶上的魚形花紋,便說陶唐為魚圖騰發明陶器的民族,又說:『夏民族有以魚為圖騰的部落,按貝加爾湖人尚有以魚為圖騰的遺跡,夏民族當自貝加爾湖來,以魚為圖騰。』此都失之疏略。」岑家梧認為:「今後茍欲斷定夏或吳族以魚為圖騰,必須證明夏人以撈魚為主要生產,夏人以魚為部族名號,以魚為禱告,以魚為一切裝飾的表現對象等等。凡此皆須根據豐富的確實的資料,作深入的系統的探索,始屬可信。」(54)…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然而,我們為什麽在說到豐富一個形象的同時,又把這個形象固定在幾何學的完美當中呢?我們或許可以給出一些例子,其中賦予球體的完美價值是完全口頭上的。這里就有一個例子,它可充當一個反例,它表現了對所有形象的價值的無知。
阿爾弗雷德·德·維尼(Alfred deVigny)[4]筆下的一個人物,一個年輕參議員在自學的時候閱讀笛卡兒的《沈思集》。維尼說:「有時候,他拿起放在他身旁的一個地球儀,長時間用手指轉動它,深深陷入最深刻的科學夢想之中。」[5]…
Added by 李蕙佳 on December 16,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二、“五絲”項目概況
“絲網”——網上絲綢之路
“網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網上絲路”)是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中國國際商會攜手西安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為積極響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9月提出的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而打造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December 16, 2022 at 7:00pm — No Comments
《綴網勞蛛》、《空山靈雨》、《無法投遞之郵件》,上述各作品作者落華生,是現在所想說到的一個。這里說及作品風格,是近於抽象而缺少具體引證的,是印象的復述。
在中國,以異教特殊民族生活作為創作基本,以佛經中邃智明辨筆墨,顯示散文的美與光,色香中不缺少詩,落華生為最本質的使散文發展到一個和諧的境界的作者之一(另外的周作人,徐志摩,馮文炳諸人當另論)。這調和,所指的是把基督教的愛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與古舊情緒糅合在一處,毫不牽強地融成一片。作者的風格是由此顯示特異而存在的。
最散文的詩質的是這人文章。…
ContinueAdded by 客家 庫 on December 16, 2022 at 7:00pm — No Comments
1959年,《民間文學》開辟了《關於搜集整理問題討論》的專欄,陸續在第6、第7、第8、第11、第12期上刊登了《搜集民間故事的幾點體會》《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從「聊齋叉子」說起》等12篇文章,主要商榷民間故事如何書寫。董均倫依據江源故事的搜集實踐,體悟道:「假如你依樣畫瓢地記錄下來,那一定會使原來的故事減去很多聲色,因為每個人說故事的時候,聲調的高低快慢,眉目的表情,以及手勢,都在幫助言語表達出故事的內容,他們的相互關係,好像紅花和綠葉一樣,所以就必須把聲調和表情烘托出來的氣氛用文字表達出來。」盡管這些觀點是建立在書面傳統第一性的基礎之上,但卻展露出學者們對故事口頭文本講述特性共有的學術關懷。…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16,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製作完車後,簽名時]
雲妮露普:原來你有牙齒,我從來沒看過你笑。
拉爾夫:我不是在笑,只是脹氣。
[雲妮露普把車開回拉爾夫身邊後]
雲妮露普:那我表現如何?
拉爾夫:嗯...你差點毀了整座山。
雲妮露普:對,我知道。
拉爾夫:你須要學會控制你的突波。…
Added by Sindumin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伊斯蘭教即使通過和平的方式在海上絲綢之路迅速擴張,但也有其本身的特點:
第一,敲門磚。商人通過商業貿易往來這塊敲門磚,使當地統治者被巨額商業利益吸引,進而在本國經商。這使得穆斯林可以廣泛分佈在各個地域,並留下居住,得以繁衍生息,為日後傳教建立平臺。穆斯林在長期居住地形成穆斯林聚居區,在此與當地人通婚,娶妻生子,甚至擔任官職。例如,穆斯林蒲壽庚在宋朝末年擔任泉州舶使,這些穆斯林後裔逐漸演變成了現今的回族。在穆斯林聚居區形成和發展的同時,伊斯蘭教傳教士和學者也緊隨著商人來到當地興土木,建寺院,例如廣州的懷聖寺,杭州的鳳凰寺,揚州的仙鶴寺等。…
Added by 水牆 繪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據統計數據分析,從1997年開始全國行政鄉的數量就呈下降趨勢,自2007年以來全國每年平均有18個村消失。其中超過50%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散落在農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村消失的背後必定是那些承載著文化記憶的古村落被拆毀,彰顯民風民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消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長此以往,幾千年來形成的農耕文化將不復存在。目前,鄉村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其所賴以生存的文化生態環境發生改變。…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其一,青少年通過排練演出的紀律、協作、創造力和樂趣,形成集體意識與自我認同感。
其二,就演出的內容來看,這部改編自《巧克力工廠》的舞臺劇講述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堅守真善美的人終獲成功與幸福,對於有相似處境的年輕人,無疑極為勵志。
其三,通過家庭參與,全社區都被動員起來。因為在這樣一個經濟並不景氣而且藝術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人們格外珍惜藝術活動這一平臺,紛紛給予支持援助以及志願服務,涓涓細流化作不容忽視的社區共建力量。…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6,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鄉村治理歷來是一個又老、又大、又難的問題。鄉村基層幹部形容自己是常年累月在「五加二、白加黑、夢加醒、夜總會(總是在夜里開會)」中忙碌,不僅身心俱疲,而且難見成效。如何跳出這種惡性循環,從雜亂無章忙得暈頭轉向中解脫出來,關鍵在於抓綱舉目,著力提升自身「慧眼三識」的能力,善於識人、識物、識勢。「三識」是鄉村治理的「三原色」,不論形勢多複雜,工作多繁重,做好「三識」,事半功倍。
識人。在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社會組織力越來越強的情勢下,善於識人選人用人是鄉村治理的首要問題。
一是選用產業能人帶領農民致富。中國農業一家一戶分散經營,…
Continue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16, 2022 at 8:30am — No Comments
毋庸置疑,近百年來,阿帕拉契亞地區的經濟結構不斷變遷,對於家庭農場而言,雖然它仍然在社區建設、食品供給、鄰里關係等方面有著自己的價值,但當代壟斷性企業如沃爾瑪等零售企業,強烈沖擊了家庭農場與社區的關係。這一點也在我們采訪另一些社區老居民時得到驗證:他們大多都熱衷於回憶多年前社區里的家庭式便利店、麵包店、補鞋店、花店等,街坊鄰居往往在這些店里拉家常聊八卦,一位女士說,「但是現在,大家要買東西,都得開車去沃爾瑪或者克羅格(Kroger,美國跨國公司)。」
地方性與全球化似乎處於二元衝突之中,然而身臨其境的人是否都只能唱一曲時代的挽歌呢?一位新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代表人物多琳·馬西(Doreen…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6, 2022 at 2:3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