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 Male
  • 沙巴:靈魂休憩的神山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s Friends

  • Kolkata Bachcha
  • Bayrut Alhabib
  • Chiron人馬
  • Suyuu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Taklamakan
  • SRESCO
  • Kehtay Dream
  • Qyzylorda
  • 中砂礁群
  • Spratly Island
  • TV Plus
  • Jambatan Tamparuli

Gifts Received

Gift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s Page

Latest Activit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盛婷婷 楊 釗〈國外地方感研究進展與啟示〉(4)

5.4 特定人群地方感研究Ortiz等探討了在鄰里女性地方感形成過程中公共空間利用的作用[26] 。Vandemark研究了流離失所者的自我認同感、地方感和地方歸屬感,強調地方在自我認同和自我效能感中的作用 [69] 。Eby研究在漢密爾頓地區單身女性及其鄰里的地方感[70] 。Leah以非洲西南部為案例地研究了教育對學生地方感的影響,發現學生在學期結束返回家鄉後,他們的地方感得到了加強 [71] 。Hallak等研究了旅遊企業家的地方認同,發現地方認同有利於企業更好發展 [72] 。Soltani等研究了伊斯法罕地區女性的地方感,發現城市生活可以增強女性的自我認同和滿意度 [73] 。Ngo等探討了處於逆城市化現象中新型農民的地方感,並研究他們是如何成為農村景觀的一部分,發現城鄉的物質和社會環境導致新型農民產生不同的地方感 [ 74] 。6 研究結論與啟示上述分析顯示國外地方感研究不斷深入,並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地方感的層次、尺度和關係上都有深層次的拓展;研究方法的運用也較為多樣,除運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等傳統方法外,在研究方法上也進行了創新,如可視化的方法…See More
Feb 20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盛婷婷 楊 釗〈國外地方感研究進展與啟示〉(3)

4.3 混合研究混合研究成為當前地方感研究方法的運用趨勢。基於同時對概化推廣和深度解釋的追求,定量與質性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進入當下一些地方感研究者的視野。如Qian等通過SEM定量分析和深度訪談法研究中國廣州城市移民的地方感 [7] 。Ardoin 用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法研究美國三個生態社區居民的地方感和環境行為 [56] 。Puren運用照片、觀察法以及基於問卷調查的結構化訪談等混合方法探析了弗里德堡隕石坑居民的地方感 [57] 。Derr運用探索性調研、民族志、半結構化訪談、主成分分析和地圖等方法研究希斯潘諾家園兒童的地方感 [58] 。Venables等通過入戶深度訪談和回歸分析等方法研究英國歐布里核電站和欣克利核電站附近社區居民的地方感以及公眾風險認知 [59]…See More
Feb 19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盛婷婷 楊 釗〈國外地方感研究進展與啟示〉(2)

3 地方感形成機制3.1 地方感影響因素對國外地方感影響因素的總結發現 (詳見圖2) 主要有三類:個人因素、物理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個人因素是地方感的基礎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居住或停留時間、職業、地方經驗、出生地、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如Jorgensen認為,地方感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居住時間等[25] 。物理環境因素是現實環境因素,包括地方特征、環境狀況等,如Ortiz認為影響地方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共空間和基礎設施的利用以及對周邊社區的態度等 [26] 。Hay認為物質環境和社會歸屬感是地方感的重要影響因素[27] 。Steele認為地方感形成的影響因素之一為物質環境因素,包括大小、規模、多樣性、結構、裝飾、顏色、氣味、噪音、溫度等 [28] 。社會環境因素是地方感的最主要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基礎設施、社會聯系等,如Williams認為地方感受建築環境、社會經濟地位 (SES)、福利和健康等因素影響 [29] 。三類因素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於地方感的形成變化。 3.2 地方感形成機理…See More
Feb 17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盛婷婷 楊 釗〈國外地方感研究進展與啟示〉(1)

提  要 : 地方感是人文地理學人文社會轉向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國外已經構建了比較完善的地方感框架,國內對地方感的研究也日益興盛。論文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闡述了地方感的維度及層次劃分,分析了地方感的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總結了地方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同時指出我國的地方感進一步研究在理論建構上應加強地方感的維度、尺度、層次和過程的類型化研究,學科視角上應將地方感引入管理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研究方法上應突出可視化的表達和混合方法,研究對象和案例地的選擇上應進一步擴大研究案例和研究主體,在大量實證研究基礎上構建中國特色的地方感研究理論與方法體系。1 引言1970年以來,段義孚等人文地理學者將「地方」一詞重新引入人文主義地理學研究中 [1] ,地方感逐漸成為人文地理學「人—地」 關係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幾十年來,地方感概念被應用在地理、建築和城市設計研究中,在社會學、文化和心理學研究方面具有廣泛和多樣化的影響 [2] 。二戰後至20世紀八十年代,物質環境的情感依戀是地方感研究的焦點;隨後,個人空間、地域、空間群體功能和地方意義等這些成為地方感研究熱點 [3]…See More
Feb 14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一臺六分儀·簡評段義孚《戀地情結》(下)

重新發現人、回歸人本位的趨勢同樣值得歷史學界注意,多年以來,歷史學界沈迷於制度史研究,同樣偏離了對人的關注。制度史研究並非不好,恰恰相反,它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歷史學發展,但與此同時,學界不應該輕視傳統上對人的研究。歷史學界與社會大眾的脫節有目共睹,為什麽社會上那麽多歷史愛好者和中學生都口口聲聲說自己喜歡歷史,卻討厭歷史學,大抵原因就在於此。地理學對人的研究自然體現在不同區域人的差異上。段義孚在書中《戀地情結與環境》這一部分的觀點值得重視。他在書中區別了兩種愛國主義:地方性的和帝國性的。地方性的愛國主義必定以地理事物為基礎,而帝國性愛國主義的基礎是「自我中心主義和自豪感」,完全沒有現實存在的地理事物為支撐。他強調,「人的生理需求是建立在一個尺度適當的地域中的」,「人的情感無法覆及一個帝國」。[11]因此,一個國家中,不同地域居民對疆域、國家的認同感也是不同的。以日本為例,即使所有日本居民都支持日本對北方四島的主權要求,但北海道居民對北方四島的情感一定會比九州島居民的情感更強烈,因為他們在地理上更接近。在歷史學、邊疆學的研究中,族群認同一直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議題。葛兆光、姚大力、黃興濤等學人在…See More
Feb 8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一臺六分儀·簡評段義孚《戀地情結》(上)

著名地理學家段義孚(TuanYi-Fu)的代表作《戀地情結》(Topophilia),簡體中文版已經在2018年由商務印書館發行,這一著作的合作譯者是志丞、劉蘇兩位老師。國內地理學界對段義孚不會陌生,他是人文主義地理學(Humanistic Geography)的重要代表人物。段義孚早年學習地貌學,但很快便將學術興趣轉向人地關係與人文主義地理學。他將地理學、現象學、符號學、生理學、歷史學等多門學科融會貫通,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地理學研究。《戀地情結》就是這樣一本代表了他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水準的學術著作。這本書由15個部分組成,分別從生理感受、心理狀態、宇宙哲學、民族中心主義、個體、文化、環境、土地、景觀、城市等方面與地理學的關係來闡述「戀地情結」這一主題。是書一經出版,便在西方地理學界名聲大噪,成為美國很多地理院系的參考書目。「戀地情結」一詞的所有權屬於美國詩人W. H. Auden,他於1948年在一篇推介英國詩人John…See More
Feb 7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鄉韻

"胡文虎與台灣七虎藍球隊 籃球運動於清光緒年間(西元 1902…"
Feb 1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鄉韻

"社區文創玩法經過2016年初地震後的廠區整修與結構加固,2017年3月下旬,含括廟壁大畫、巨幅門神、繪師畫稿、門神門板、廟牌木雕、攝影、設計、建築、物件、錄像、拼貼、檔案、繪畫、雕塑、紙藝、互動裝置、廊道影像等不同媒材與空間的作品,在文化園區全境開展,共有三十八組國內與國際藝術家,於十個展間、四條廊道、十座城市浮洲建築參與展覽。臺南市沙淘宮的壁堵石刻版畫拓印修復、平面設計者參與園區視覺意象構成、藝術家與策展團隊參與佳里金唐殿的蜈蚣陣繞境、仁德大甲慈濟宮的交陪借展、傳統藝師與當代藝術家的駐村與對場…"
Jan 29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愛墾慕課·影像篇

"全球2023年度熱門串流與線上影視網站排名 1 youtube.comyoutube.com 2 netflix.comnetflix.com 3 imdb.comimdb.com 4 miguvideo.commiguvideo.com 5 disneyplus.comdisneyplus.com 6 hotstar.comhotstar.com 7 hbomax.comhbomax.com 8 aparat.comaparat.com 9 hulu.comhulu.com 10…"
Jan 24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地方文化營銷 0.3:口號動力

"走路的科學|在城市中行走文:Shane O’Mara 謝恩・歐馬洛譯:謝雯伃在城市中行走是瞭解一座城市的最好方法。當你在開車或是坐在車上時,你無法知道一個地點的氛圍、它散發出的能量以及它的步調。用雙腳行走,你可以直接在這城市所有的汙垢以及榮耀之中,接觸到城市生活的氣味、景象、人行道上輕敲的腳步聲、在不同地點與位置與你擦肩而過的人、街燈,以及對話的片段。 我不是唯一熱愛優質城市的人。文學史上最知名的都會人,可能是夏爾.波特萊爾(Charles…"
Jan 23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韵文化:鄉韻

"西方地理学“情感转向” 由于地理学长期受理性原则的支配,情感在地理学的研究中一直处于较边缘的地位。随著近期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对情感研究热情的不断高涨,地理学也开始关注情感对空间和社会的塑造,并由此引发西方地理学的“情感转向”。 情感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著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认知的方式。近期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对情感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人类学 、社会学 、哲学 、政治学…"
Jan 16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6)

徐聞港口。古代徐聞港位於雷州半島,為現在的湛江市行政區域內,位於徐聞縣地區。雷州半島是中國大陸的三大半島之一,位於今廣東省西南部,西北接廣西北族自治區,東邊是太平洋南海海域,西邊是北部灣海域,南面緊臨瓊州海峽,與海南島隔海相望。徐聞縣位於雷州半島南部,東臨南海,西瀕北部灣,南為瓊州海峽,與海南島隔海相望,是大陸與海南島交通的咽喉之地。徐聞縣是低緩丘陵地帶,沒有高山,屬平坦地貌。境內只有少量的河流,兩地都是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港灣星羅棋布,作為海港,雷州半島的條件遠不及合浦和廣州。(2)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航線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多條航線,因其運送貨物的不同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藥之路之稱。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由東和南兩條主線路構成,後期又開辟了北美航線,擁有遠超陸上絲綢之路的悠久歷史。東線。東海起航線始於周王朝建立時期,公元前112年,武王派遣箕子到朝鮮傳授田蠶織作技術。箕子於是從山東半島的渤海灣海港出發,走水路抵達朝鮮。這樣,中國的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通過黃海最先傳到了朝鮮。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時,齊、燕、趙等國人民為逃避苦役而攜帶蠶種和養蠶技術不斷泛海赴朝,從而也大大加速了…See More
Jan 16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5)

(7)海上絲綢之路的衰落到了明宣德年間,由於倭寇侵擾,明朝曾中斷海外貿易,重申海禁。嘉靖年間,倭寇對於中國沿海的侵擾加劇,「海禁」更嚴。直到隆慶元年平定倭寇,始放鬆「海禁」,海外貿易又有所發展。…See More
Jan 14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4)

南宋孝宗元年進士周去非(1135-1189)在期《嶺外代答》一書中,對宋代「海上絲綢之路」西段南海西南、印度洋航線及諸國有較詳細的記述:「諸幕圍士樁海為界限,各為方隅而立國。國有物宜,各從都會以阜通。正南諸國,二佛齊(今印尼蘇門答臘島東南之勃淋邦港)其都會也。東南諸國,閣婆(今印尼爪哇)其都會也。西南諸國,浩乎不可窮,近則占城、真臘、窪里諸國之都會。遠則大秦,為西天竺諸國之都會,又甚遠則麻離拔國(今印度半島西南),為大食(阿拉伯)諸國之都會。又其外則木蘭皮國,為極西諸國之都會。……於是西有大海隔之。是海也,名曰細蘭(今孟加拉灣),細蘭海中,有一大洲,名細蘭國(今斯里蘭卡)。渡之而西,復有諸國。其南為故臨國(印度半島西南),其北為大秦國、王舍城、天竺國(今印度)。又其西有海,日東大食海(阿拉伯灣)。渡之而西,則大食諸國也。大食之地甚廣,其國甚多,不可悉載。又其西有海,名西大食海(地中海)。渡之而西,則木蘭皮諸國。更西則日之所入,不得而聞也。」周去非這一段文字,可以將其視為南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及沿線諸國分佈圖。元朝政府對於海外貿易依舊十分開放,並且有很多的鼓勵政策。在元朝23年,…See More
Jan 13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3)

公元3世紀,是魏、蜀、吳三國鼎立的紛爭時期。由於海外貿易的大力發展,促使造船技術進一步精進,即使在三國的長期戰爭時期,中國造船業也發展迅速。吳國的疆域主要是在長江中、下遊南岸以南加上東南沿海地區。吳國在孫權在位時期,利用連接外海的優越地理條件,不僅發展了海外貿易而且進行友好海外國事活動,既增加了國庫財政收入,又穩固了後方。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和東南亞及西方的海上交往日益頻繁,既有友好互訪,也有物資交流。「南海、印度洋上,巨舶穿梭,風帆片片,一派繁盛景象。」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內紛亂局勢使得中西交流呈現變化多端、錯綜復雜的特征。由於南方經濟的發展,政府采用了積極的海外關係政策,這一時期南海和東海海上絲綢之路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此同時,對外貿易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當時中原王朝的對外貿易發展涉及到了15個國家和地區,不僅包括東南亞諸國,而且也包含了西到印度和歐洲的大秦(羅馬)等國家,促進了這一時期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南北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西面的終點進一步從印度半島東南部向西推進,跨越阿拉伯海,抵達波斯灣,不過這條航線當時沒有固定化。歷史學家王仲葷引阿拉伯人《古行紀》中的記載:…See More
Jan 12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posted a blog post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6)

(3)文化交融在物質文化交流的同時,自古以來,通過絲綢之路的精神文化交流也在不斷地進行。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西漢末年就傳入中國。後經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高僧頻頻向外求法,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更是為佛教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例如達摩一葦渡江前來中國傳播佛教禪宗。 到了隋唐時期,佛教已經深入民心,並且由中國的高僧創立了中國化的宗派,逐漸演變成了帶有中國色彩的佛教文化。到了晚明時期,由於整個社會是由單一的農業社會轉型到多元社會,原有的社會秩序和等級身份紛紛被打破,程朱理學下的儒學(與傳統儒學不同)的危機也隨之而來,社會道德急轉直下,當時大多數人認為:「學者以任情為率性,以媚世為與物同體,以破戒為不好名,以不事檢束為孔顏樂地,以虛見為超悟,以無所用恥為不動心,以放其心而不求為,未嘗致纖毫之力者多矣。」…See More
Jan 9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s Blog

盛婷婷 楊 釗〈國外地方感研究進展與啟示〉(4)

Posted on February 11, 2023 at 1:30am 0 Comments

5.4 特定人群地方感研究

Ortiz等探討了在鄰里女性地方感形成過程中公共空間利用的作用[26]Vandemark研究了流離失所者的自我認同感、地方感和地方歸屬感,強調地方在自我認同和自我效能感中的作用 [69]Eby研究在漢密爾頓地區單身女性及其鄰里的地方感[70] 。…

Continue

盛婷婷 楊 釗〈國外地方感研究進展與啟示〉(3)

Posted on February 7, 2023 at 9:30am 0 Comments

4.3 混合研究

混合研究成為當前地方感研究方法的運用趨勢。基於同時對概化推廣和深度解釋的追求,定量與質性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進入當下一些地方感研究者的視野。如Qian等通過SEM定量分析和深度訪談法研究中國廣州城市移民的地方感 [7]Ardoin 用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法研究美國三個生態社區居民的地方感和環境行為 [56] 。…

Continue

盛婷婷 楊 釗〈國外地方感研究進展與啟示〉(2)

Posted on February 6, 2023 at 1:30pm 0 Comments

3 地方感形成機制

3.1 地方感影響因素

對國外地方感影響因素的總結發現 (詳見圖2) 主要有三類:個人因素、物理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個人因素是地方感的基礎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居住或停留時間、職業、地方經驗、出生地、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如Jorgensen認為,地方感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居住時間等[25] 。物理環境因素是現實環境因素,包括地方特征、環境狀況等,如Ortiz認為影響地方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共空間和基礎設施的利用以及對周邊社區的態度等 [26]…

Continue

盛婷婷 楊 釗〈國外地方感研究進展與啟示〉(1)

Posted on February 5, 2023 at 10:30pm 0 Comments

提  地方感是人文地理學人文社會轉向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國外已經構建了比較完善的地方感框架,國內對地方感的研究也日益興盛。論文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闡述了地方感的維度及層次劃分,分析了地方感的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總結了地方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同時指出我國的地方感進一步研究在理論建構上應加強地方感的維度、尺度、層次和過程的類型化研究,學科視角上應將地方感引入管理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研究方法上應突出可視化的表達和混合方法,研究對象和案例地的選擇上應進一步擴大研究案例和研究主體,在大量實證研究基礎上構建中國特色的地方感研究理論與方法體系。

1 引言…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