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56)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4)

從詞源看,「棲居」德文為「wohnen」,含「居住、住在某處」之意,在詩歌中常用來表示「存在」(sein)的意思。所謂棲居,固然是針對近代社會日益凸顯的技術物化等弊端而發,卻並非指人在辛苦勞作之餘的心理休息,而是指渾然成一整體的人生在世,如果棲居只是人勞累之餘的棲居,那世界就仍以供人消除勞累的工具對象面目出現,人對世界的開采和征服行為就仍舊受到預設和默許,人與世界的頑固二元對立就仍未從根本上得到反思和超越。(19)



而海氏哲學的基本出發點卻是主客融合。在此意義上,呈現為純粹心理活動(純精神活動)、仍暗中將心靈與身體對立起來、因而仍設置下了(不同於海德格爾的)身心二元論的「詩意」這一譯法,容易引發學理方面的不準確的理解。…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19,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邢廣梅: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考(3)

在尚未形成現代領土主權概念的古代,最早發現、命名南海諸島並在其上居住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具有重要的國際法意義 。首先,最早發現、命名南海諸島,就使中國取得了優先占有南海諸島,進而實施有效管理的權利,只要不放棄主權,「最早發現」將成為阻卻他國以發現為名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可能 ; 其次,中國人在南海諸島上的生活與生產實踐是中國實際占有南海諸島的體現 。



國際司法實踐已表明,一國人民在某個區域生活或進行經濟活動,對確定這個地區屬於該國具有決定意義。與 15 -16 世紀西方國家海外 拓展殖民地時,通過「本國國民看到並登陸」這樣簡單的事實就取得無主地主權的情況相比,對待像西南沙群島這樣「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島礁群,中國僅憑發現、命名並在西南沙群島上居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這些事實,就足以取得對南海諸島的原始主權…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anuary 19,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上)

對「體驗」(Erlebnis)一詞在德國文獻中的出現所進行的考察,導致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結論,即這個詞是在19世紀70年代才成為與「經歷」(Erleben)這個詞相區別的慣常用詞。在18世紀這個詞還根本不存在,就連席勒和歌德也不知道這個詞。這個詞最早的出處似乎是黑格爾的一封信。但是據我所知,這個詞在[19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也完全只是個別地出現的,甚至在50年代和60年代這個詞似乎也很少出現,只是到了70年代這個詞才突然一下成了常用的詞。看來,這個詞廣泛地進入日常用語,是與它在傳記文學裡的運用相關聯的。…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19,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劉士林:生態美學與詩性智慧的現代復活(3)

而中國上古文明則直承了詩性智慧的生命精神,它的兩大特征則是非主體化與非對象化。一方面,它通過天人合一這種詩性智慧否定了物我二元論,使人與世界的鬥爭關係轉化為一種和諧的秩序;另一方面,又通過宗法倫理這種詩性倫理學否定了個體對生命的私有權,從而限定了個體主體性結構的極端化發育可能。因此我把它稱為以「生命」為最高理念的生命倫理學。由此可知,一種智慧屬於生命還是屬於死亡的問題,主要是根據它們對主體化與對象化的價值態度密切相關。

對此還可以對中國詩性智慧與西方理性智慧進行兩點更深入的比較。…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January 19,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唐亞華 翟婷婷《道家詩性精神——兼與海德格爾比較》評介(上)

《道家詩性精神——兼與海德格爾比較》(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是王凱教授繼《道與道術》之後的又一部關於道家精神研究的巨著,全書內容豐富,視角新穎,構思獨特,哲思深刻。作者基於對詩性智慧和詩性精神的細心體悟,從詩性的角度切入道家和海德格爾的研究,體現出自己的原創性。正是因為對詩性智慧獨有情鐘,有著特殊的敏感,作者才能敏銳地發現道家與海德格爾思想上的內在聯系,因而把他們放在一個新的視野下進行考察和審視,開辟了一條道家研究的新路徑。以「詩性精神」為紐帶,將道家思想與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相貫穿和連接。這是中外哲學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融合,是打通中外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跨文化研究的特色。…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19,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此在素描(1)

存在(Sein)同存在者(dasSeiende)有別。存在是最高的普遍性,一切存在者都存在。但存在不是族類上的普遍性,因為族類是用來區分在者的。所以,從族類上說,無所不包的普遍性沒有意義。存在又是不可定義的,無論我們用什麽東西來定義,都會把存在弄成了存在者。最後,存在是不言自明的:存在就是存在,無法證明亦無須證明。但康德曾說:哲學家的事業正在於追究所謂自明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January 18,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陳 琳·從生態譯詩論翻譯建構性(2)

我們認為,這些論述可以歸結到一個論斷,即翻譯具有話語建構性。 該論斷基於三個前提假設,即語言的話語建構性、翻譯的片面性與操控性、翻譯的跨文化話語性。

首先,在後現代的語境下,人們普遍認識到語言是社會建構的手段,因而語言不僅具有工具性,也有話語建構性。 福柯呼籲「我們必須把話語想象成我們施加於事物之上的暴力」(Foucalt 229)。 塞爾登揭露「作家能夠犯的最嚴重的罪行是妄稱語言是一種自然透明的媒介,讀者能夠通過它理解一個可靠的和統一的『真理』或者『現實』」 (Seldon 74)。…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anuary 1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石雲濤〈3至6世紀中西間海上航線的變化〉8

這個故事反映了葛洪的時代中國人對扶南以西水域和航線的了解。阿拉伯海諸地主要是印度和斯里蘭卡商人,所以《神丹經》卷下云:“隱章國,去斯調當三四萬里,希有至共處者。數十年中,炎洲人時乘舶船往斯調耳,云火珠是此國之所賣有也。故斯調人買得之耳。”《藝文類聚》卷80引《十洲記》云:“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崖九萬里。”而據《神丹經》,炎洲在斯調東南,其地當在今印尼蘇門答臘或爪哇島。因為斯調人有經商至隱章者,所以炎洲人能通過斯調人了解到隱章的物產。…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anuary 18, 2023 at 6:47p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曆》鳥之夢(上)

蜘蛛都凍僵了,蜘蛛網被風雨撕落,唯有那主人不惜用最好的材料織成的最好的網,在秋天陰雨的日子里還能完整無恙地留下來,仍在捕捉那在空中活動的東西。眼前空中只有落葉在飄零,於是一張色澤艷紅、綴有露珠的山楊葉子,落到了蜘蛛網里。



它躺在無形的吊床上,給風兒吹得搖搖晃晃,太陽露了一下臉,葉子上的露珠像寶石般地閃閃發光。這使我目眩神移,隨即想起了今年秋天,當山楊葉子成為松雞最佳美食的時候,我這個老獵人一定得熟悉一下松雞的生活。



我還不止一次地在書本上看到和聽人家說起,到那時候,仿佛在日落前的一小時左右,它們會飛落在山楊樹上,啄食到天黑,睡在樹上,次日早晨又醒來啄食。…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18,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歐用生:教師的課程理論化:從詩性智慧到 A/r/t(1)

過去,教師在課程理論化方面多採取認識論或方法論的觀點,結果課程理論無法與實際產生辯證關係,教師亦不能發展自己的實踐智慧。最近詩性智慧和 A/r/t 的概念企圖依據存有論的典範,從詮釋學、美學和藝術的觀點,探討教師課程理論化的新途徑。本文主要探討詩性智慧和 A/r/t 的概念及其內涵,並由此提出存有論的辯證觀,以作教師課程理論化的另一途徑。

在「語言學轉向」、「再現的危機」等思潮影響下,課程研究領域興起了一股自我研究(self-study)的風潮,強調課程研究者用自己的聲音說自己的故事,以生產自己的知識(Pinnegar &…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anuary 18,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顏崑陽:詩是智慧的燈:「詩性心靈」特質與「詩意義」的感發(2)

桓溫從當年種柳到現在重過金城,前後已隔了二十八年。 他見柳樹老了,因而感受到自己也老了,都經不起歲月的摧殘, 因此才掉著眼淚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桓溫是大將軍, 擁有那麼高的權力、地位,在沙場上又是何等驍勇!然而對著 自己手種的柳樹,卻怎麼脆弱到掉眼淚呢?這是非常深沉的生 命存在悲情。



生命存在的基底就是「時間」。用權力、金錢可以 買得一切,卻買不到「時間」。歲月的流逝,生命的有限與無常, 就是存在的本質;再大的權力、再多的金錢也改變不了它。人 一旦感受到這種生命存在的有限與無常,悲涼之情就會從心靈 深處湧現出来。 生命的「存在」,不能只從先驗本體,以抽象概念去認知, 那只是理論。柏拉圖所說的「理型」、亞里斯多德所說的「第一因」,對我們来說都非常遙遠,太抽象、太理論了;一點兒都不 切身、不實在。



依照中國莊子或西方存在主義者的說法,生命 的「存在」就是:一個獨特、具體的「自我」;沒有誰問過這個 「自我」同不同意,他就被「拋擲」到某個特定的時空場所而…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anuary 18,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阿爾丁頓詩選·意象(六首)(上)

1

像一隻滿載嫩綠芳香的果實的平底輕舟,

在威尼斯暗黑的運河上徐徐飄來,

妳,噢美艷絕倫的人呵,

駛入了我荒涼的城中。

 

2

蔚藍的煙躍起,仿佛…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January 18,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石雲濤〈3至6世紀中西間海上航線的變化〉7

扈犁國或作扈利、枝扈黎,《太平禦覽》卷790引《南州異物誌》云:“扈利國在奴調洲西南邊海”,即今印度西孟加拉邦胡格里(Hugli)河口泰姆魯克(Tamluk)一帶。《南州異物誌》記載,自迦那調洲西南七百里至扈利河(今印度東北胡格利河)口。



《水經注》卷2《河水注》引康泰《扶南傳》云:“從迦那調洲西南入大灣,可七八百里,乃到枝扈黎大江口,度江徑西行,極大秦也。”《神丹經》云:“扈犁國,古奴斯調西南入大灣中七八百里,有大江,源出昆侖西北,流東南,注大海。自江口西行距大秦國萬餘里。”所謂“大江”當指扈利河。扈犁國又稱多摩梨(一作栗)帝國,法顯《佛國記》云:“順恒水東十八由延,其南岸有瞻波大國……從此東行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國,即是海口。”〔23〕…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anuary 18, 2023 at 2:55pm — No Comments

尤金·T·簡德林〈存在主義與體驗式心理治療〉(14)

我知道你可能不想說,但是任何時候你能夠說或者想要說的話,我都歡迎。」或者,對於沈默的、不情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師可以說:「我不知道剛才工作人員如此粗暴地把你推進這裏來你有什麽樣的感受,但我為此感到難過。我很不願意看到你被推來推去。」或者可以說:「我知道等以後你出院了,我們可以在城裏見面的時候,我會感覺好很多,但我想這對你來說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你還沒有提到你對這些事的感受。」或者可以說:「我很高興看到他們把你的鞋還給了你。我很不願意看到你穿著他們讓你穿的那些破爛衣服。你也感到開心嗎?」…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18, 2023 at 2:52pm — No Comments

邢廣梅: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考(2)

從宋代開始,各種文獻比較明確而集中地以「長沙」、「石塘」(又作「千里長沙」、「萬里石塘」)指稱南海諸島 。據不完全統計,僅宋元明清四代以此為名記載南海諸島的民間及官方書籍就達上百種。明代王佐《瓊臺外紀》記載 : 「(萬) 州東長沙、石塘,環海之地」; 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 「漲海,萬州誌東外洋有千里長沙、萬里石塘」等。

至遲於清初(18 世紀初) ,中國海南島漁民就在指導其到西、南沙群島從事漁業生產 的《更路簿》(又名《水路簿》) 中,根據方言、特產、島礁形狀及羅盤方位等為西、南沙群島各島、礁、灘、洲命名,其中,南沙 73 個,西沙 33 個…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anuary 18,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張福海·論海德格爾的本源之思與詩性突圍(1)

「本源之思」說的是對本源的思考,由於本源在海德格爾那裏是境域生成性的,所以人們思考本源的方式也必須是境域生成性的。「詩性突圍」說的就是海德格爾用境域生成性的思維來思考本源。對於這一點,我們將在與傳統形而上學的比較中來進行說明。傳統形而上學是用理性邏輯的方法來通達「本源」(即本體)的。



他們認為的本體是固定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一」, 不具有境域生成性。而海德格爾則改變了表象思維的固化模式,而轉變為一種非對象化的詩性思維,強調思維的境域生成性。思與境偕,思歸屬於境域。思要從境域之音中獲得音信,思是對境域之音的回應。而最本源的境域是天地人神源初的相互歸屬性,是作為「之間」的命運。



我們所說的境域不是一塊由邊界而來的區域,而是一種無邊界的邊界,…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January 18,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劉曉春·維柯的「詩性智慧」── 民俗學史的視野(2)

維柯並不懷疑人道的創建者們都是某種詩人和哲人,關鍵是哪些人屬於「某種詩人和哲人」?他認為,一切研究古代異教民族智慧的哲學家和語言學家們都本應該從原始人,從這些愚笨的、無情的、兇狠的野獸開始(維柯,1989:181)。他將「新科學」研究的對象定位為描繪每個民族在出生、進展、成熟、衰微和滅亡過程中的歷史,也就是在時間上經歷過的一種理想的永恒歷史。他運用各民族的神話材料作為探討「新科學」的語言學證據,因為這些神話將顯現最初各族人民的民政(civil)歷史,最初各族人民到處都是些天生的詩人。…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anuary 18,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邵曉蕾: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下)

3 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



4 本體論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質的哲學理論

該詞是由17世紀的德國經院學者郭克蘭紐(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的。

此詞由…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18,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葉淑媛:維柯「詩性智慧」說與浪漫主義文學觀(1)

內容提要:維柯思想的核心概念「詩性智慧」在文藝學中可看作是藝術想像。他對詩性智慧的闡發中指出想像是詩的本質,具有獨立的地位,並聯系古代語言的起源、神話的本質等在寬廣的視野中論述了藝術想像的心理機制及其情感性等特點。維柯對想像的重視和闡發在其時代表了一種新的文學觀念,提出了新的詩學原則——想像的原則。由此出發,維柯建立起自己的詩學新體系。維柯的詩學是浪漫主義美學的先聲和組成部分,對此後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有著深遠的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anuary 18,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胡英·美國荒野文學研究綜述(5)

作者在第二部分將大覺醒與美國革命聯系起來看,反對將美國革命歸因於政見不合的傳統看法,認為革命者們上戰場是去保衛他們加爾文主義者的身份,反對英國國教的外來文化。



當然,此書內容的集中也導致一些缺陷,比如作者為了集中火力證明他的觀點,就將西進運動中大遷徙的原因過於簡化,此外還忽視一些美國早期的重要作家,如菲利普·弗雷諾(Philip Freneau,1752—1832)、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等。因此,此書的主要價值在於它以荒野為關鍵詞,通過應用心理學、神學以及文學的方法來解析近三個世紀的美國文學,這是一個大膽而且令人振奮的嘗試。…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17,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