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雲濤〈3至6世紀中西間海上航線的變化〉8

這個故事反映了葛洪的時代中國人對扶南以西水域和航線的了解。阿拉伯海諸地主要是印度和斯里蘭卡商人,所以《神丹經》卷下云:“隱章國,去斯調當三四萬里,希有至共處者。數十年中,炎洲人時乘舶船往斯調耳,云火珠是此國之所賣有也。故斯調人買得之耳。”《藝文類聚》卷80引《十洲記》云:“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崖九萬里。”而據《神丹經》,炎洲在斯調東南,其地當在今印尼蘇門答臘或爪哇島。因為斯調人有經商至隱章者,所以炎洲人能通過斯調人了解到隱章的物產。

不過3世紀初,中國舟人對斯里蘭卡、印度地處中國與大秦之間的地理位置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了解到從印度前往阿拉伯海諸地的海道。除了《神丹經》的記載說明這個問題以外,劉宋時曾至天竺的僧人竺枝《扶南記》中說:“安息國,去私訶條國二萬里,國土臨海上。即《漢書》天竺、安息國也,戶近百萬,最大國也。”〔27〕也反映了這方面的信息,此安息即指地處西亞的薩珊王朝。“私訶條”,據藤田豐八《葉調斯調及私訶條考》,即三國時萬震《南州異物誌》中提到的海中洲名“斯調”,乃巴利語Sihaladipa(師子國)的音譯〔28〕。說明這時中國人已經了解從斯里蘭卡、印度前往波斯灣的海路。《神丹經》卷下提到的察牢國和葉波國,當是中國人聽聞的印度以西國家,“葉波國去天竺三千里、人民、土地、有無與天竺同”,“察牢國在安息、大秦之間,大國也,去天竺五千餘里”。如果把這里的大秦理解為埃及亞歷山大里亞或阿拉伯半島的漢誌,此二國可能在阿拉伯半島波斯灣以西。大約在5、6世紀,中國商船已經有不少駛往波斯灣。阿拉伯古代旅行家馬蘇弟在《黃金草原》一書中就說到人們常看到印度和中國的船隻來到阿拉伯古國希拉王國。書中還說:“幼發拉底河還可上航至巴比倫西南的希拉時,經常有人看見印度的船舶和中國的船舶停泊在該城的房屋前邊”,“中國和印度的船隻溯流而上去見希拉王”。希拉國是3世紀至7世紀初葉的阿拉伯古國,其首都希拉城在距古巴比倫廢墟3公里處。希拉國極盛時的拉克米德王朝在5、6世紀之交,當時幼發拉底河的支流阿蒂河流經希拉城,由於海道的暢通,中國的商船遠航至此。〔29〕

印度至埃及之間自古就有交通,3至6世紀這種交通仍然存在。《那先比五經》卷下記載:

那先問王:“王本生何國?”王言:“我本生大秦國,國名阿荔散。”那先問王:“阿荔散去是間幾里?”王言:“去是二千由旬,合八萬里。”那先問王:“曾頗於此遙念本國中事不?”王言:“然,恒念本國中事耳。”那先言:“王試復更念本國中事,曾有所作為者。”王言:“我即念已。”那先言:“王行八萬里,復覆何以疾!”王言:“善哉!善哉!”〔30〕


〔25〕〔唐〕玄奘、辨機原著,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卷10,中華書局,2000年,第806頁。

〔26〕參前揭韓振華文,第241頁。迦那調洲何在,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爪哇、緬甸、斯里蘭卡、紅海西岸阿杜利港諸說,韓振華先生認為迦那調洲又稱姑奴斯調、姑奴、古奴,皆為羯羅孥蘇伐刺那(Karnasuvarnua)的省譯,在印度恒河河口附近。大秦,指兩河流域的報答,即今伊拉克的巴格達。


〔27〕〔北魏〕酈道元著,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證》卷2,第33頁。


〔28〕藤田豐八:《葉調斯調及私訶條考》,見《中國南海古代交通叢考》,何健民譯,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541-574頁。


〔29〕〔古代阿拉伯〕馬蘇第:《黃金草原》,耿昇譯,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1頁。


〔30〕參鄧端本《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和發展》,見《論廣州與海絲綢之路》,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13頁。


〔31〕《大正大藏經》第32冊“論集部”,第702頁。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