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54)

顏崑陽:詩是智慧的燈:「詩性心靈」特質與「詩意義」的感發(1)

一、詩,是人生智慧的燈



今天,我来到這兒,想從年輕人的身上找到詩;因為年輕的生命,就是一首詩。大約二十幾年前,我在大學課堂上講詩, 向台下望去,一張張年輕的臉龐都是詩,教室氣氛非常「唐代」。 可是,二十幾年後,最近我在一些場合講詩,看到的臉龐就很少有詩意了。我懷疑,這果真是一個沒有詩的時代呀!



沒有詩的時代,不僅指我們這個時代不寫詩、不讀詩;更指的是我們的生活已不存在「詩」的質素,人們的心靈沒有詩的美感,也不需要有詩的美感。



或許,清華大學不一樣吧!這兒是頂尖的大學,最優秀的年輕人才可以到這兒讀書,所以我 期望今天在這兒,從各位身上能找到詩。 現在,我已經找到詩了,從一張張燦爛著笑意的臉龐,連接到窗外那排洋溢著生意的花樹,都是詩。



幾年前,我曾經提倡過「生活詩人」這個觀念,也幫一個 出版社主編過一系列稱為「生活詩人」的書。什麼是「生活詩 人」?從字面意義来說,就是「能將生活過得像詩一樣的人」。 …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anuary 17,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邢廣梅: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考(1)

摘要 :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但由於其戰略地位及其資源價值凸現,至 今被南海周邊聲索國侵占多達 43 個。 因此按照國際法取得領土主權的規定詳細梳理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歷史與法理依據仍是學界需要繼續研究的課題。



本文采用大量翔實、確鑿的中外史料詳細論證了中國最早發現、命名並開發經營了南海諸島,中國歷代政府對南海諸島實施了持續有效的主權管轄,為宣示、維護與鞏固主權,中國政府與人民進行了不懈的鬥爭與努力,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已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以及南海周邊聲索國對南海諸島主權主張理由不成立,從而得出中國無可爭辯地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結論。
 

南海是個半閉海,面積約 350 萬平方公里 。南海諸島是中國現行地圖所示南海九段線內 200 餘個島、礁、沙、灘的總稱,分為西沙、東沙、中沙、南沙四個群島…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anuary 17,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劉士林:生態美學與詩性智慧的現代復活(2)

根據我提出的新二元論美學方法論[1],生態美學首先遇到的也是這個語境問題。具體說來,對生態美學諸關鍵詞的解讀,至少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語境或分析技術,一種是詩性智慧中的「生」、「生命」、「生態」,如《周易》中講的「大地之大德曰生」;《中庸》中講的「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在剔除了其上的倫理學闡釋之後,我把它解讀為一種讓人成為人、讓萬物成為萬物,即讓世界成為世界本身的審美澄明方式。



另一種則是理性智慧語境中極端狹隘的「人『生』」或「主體性存在」,一方面,它把主體日益封閉起來成為與宇宙萬物喪失了所有有機聯系的理性主體,另一方面,對象世界在理性智慧的編碼機制中也喪失了萬物之間全部的自然聯系,成為一種完全根據人類利益而機械組裝起來的「屬人的世界」或「人化自然」。…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January 17,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萬建中·構建以「講述」為中心的故事學範式(7)

在「聽」和「說」的場域中考察民間故事的動態過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為全程錄像文本使得研究者反復觀摩成為可能。同時,這對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應熟悉當地的方言和口頭傳統。故事學界呼喚這種生活狀態的民間故事研究成果的誕生,它們可能全面顛覆現有故事學的理論方法和觀點。

小結…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anuary 16, 2023 at 11:09p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3)

先民靠想像達成「詩性智慧」。想像使先民達成「各種人的完整化的意象」,詩性就來自想像⑩,它是人類與抽象推理能力相對的另一種能力。原始人缺乏推理能力,卻擁有強盛的感覺力和生動的想像力,憑肉體方面的「詩性想像」構思事物意象或觀念。詩、殊相、想像先於散文、共相、理性而興起。早期詩人(如荷馬)就以想像創造出豐富意象,奠立了人類文明的基礎。

維柯首先區分了「詩性真實」和「物理真實」。前者包含著理想的、應得的東西。詩性語句重具體殊相,哲學語句則重一般共相,詩人是人類的感官,哲學家則是人類的理智。但作為詩人的原始民族難道不具理智?維柯的回答不會如此簡單,他挑明了觸及文藝學和美學關鍵的一點:原初時期人們對詩性人物性格的創造,是通過形成「想像的類概念」實現的,(11)…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16,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杜麗特爾詩選〈冬之戀〉選段 3

7

合唱(向左舞蹈)

 

命運的手,沈重

鎖鏈沈重,捆縛沈重

命運的重量,重,重

無可逃脫

逃不了注定的刑罰和痛苦

在特洛依的石頭下碾碎…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January 16,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蒙田《論維吉爾的詩》(19)

然而,我天性喜歡學樣和模仿:當我冒昧寫詩時(而且我只用拉丁語寫詩),我的詩必然顯出我剛讀過的詩人的影子;我的頭一批隨筆中,有幾篇散發出別人的氣味。在巴黎,我的語言便多少與在蒙田莊園不一樣。我只要注意地觀察了誰,他就能在我身上留下一點他的痕跡。我觀察過的東西,就會被我據為己有,尤其是毛病與陋習,諸如某種傻相,某個不討人喜歡的怪臉,某種可笑的說話方式,等等,正因為這些毛病刺我的心,它們便沾在我身上,不使勁甩是擺脫不掉的。人們常聽見我賭咒發誓,那更多地是出於學樣,而不是出於我的本性。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anuary 16, 2023 at 2:11pm — No Comments

張多·抖音里的神話:移動短視頻對中國神話傳統的重構(9)

這種虛空的感官體驗、輕視深度沈浸的神話轉化,不僅僅是神話短視頻,同時也是當代文化產業和技術革新之下神話資源創造性轉化的共同問題。例如電子遊戲對神話的轉化越來越像《王者榮耀》這般稀釋神話的內涵,文化旅遊中主題公園的神話遊樂項目越來越傾向於遊客的一次性體驗,神話類兒童繪本也越來越青睞言簡意賅、圖多色絢的感官沖擊。…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January 16,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劉曉春·維柯的「詩性智慧」── 民俗學史的視野(1)

[摘要]本文從民俗學史的視野,通過梳理維柯《新科學》的關鍵概念,探討《新科學》的民俗學史意義及其價值。「詩性智慧」以想像、理解、移情的方式再現過去的歷史,發掘了被啟蒙思想家拋棄的神話、歌謠、寓言的歷史價值,這些古代民眾創造的民俗文化都具有歷史的真實性。

意大利學者維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的代表作《新科學》,由於內容豐富複雜,行文汗漫,前後相互纏繞,盡管已故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將這部艱晦的巨著譯成中文,卻很少引起中國學者的注意,民俗學領域更少人關注。從思想史的視野看,維柯的這部著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英國哲學家伯林(Isaiah…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anuary 16,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10)

Schurr C. 2013. Towards an Emotional Electoral Geography: The Performativity of Emotions in Electoral Campaigning in Ecuador. Geoforum, 49(1): 114-126.

施生旭,童佩珊. 2018. 基於CiteSpace的城市群生態安全研究發展態勢分析 . 生態學報,38 (22):8234-8246. [Shi Shengxu and Tong Peishan. 2018.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Trend Based on CiteSpace  Econometric Analysis. Acta Ecologica Sinica, 38(22): 8234-8246. ]

托馬斯·霍布斯 . 2011. 利維坦 . 北京:商務印書館 . [Hobbes Thomas. 2011.…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anuary 16,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杜麗特爾詩選〈冬之戀〉選段 2

3

現在有了冬之戀,一位冬季的愛人

他高興地——戲弄著脆了的落葉

用那墊著的爪子,帶上套的——高興地

 

發現在窩里,在聖潔的鋪墊上,

沒有誘惑的陷阱,貪婪的腰腹,嘆息和呻吟

沒有箭雨,沒有毒矛的穿刺,…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January 16,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9)

6) 居民方面的意義。探索居民與居住地的情感聯系,即居民地方感,揭示居民地方感形成的機理和影響因素,保持地方的原真性,塑造和維護地方良好形象,建設地方文化特色鄉鎮,提升居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情懷,喚起居民的鄉親、鄉情、鄉景、鄉音,增強居民對家鄉的眷戀與自豪感,助力留住鄉愁。強化居民環境保護、特色文化保護的意識和行為,熱愛家鄉保護家鄉,創造美麗家園。

深入研究人真實的情感需求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的必然之路,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為宗旨,建設具有人性關懷和情感關懷的現代社會。

5 結論…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anuary 16,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杜麗特爾詩選〈冬之戀〉選段 1

1

……十年

比這還長,比這還長;

你的手抓住我的——沒有主人?

 

當男人們角鬥時,我沒有主人,

我只找到一個精靈來配我的精靈,

當我遇到阿喀琉斯,在一個夢幻中,

 …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January 16,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林錦屏等〈中國內外情感地理研究熱點、內涵及意義〉(8)

4 研究意義

情感是社會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情感的世界是一個完全冰冷、物理化的、毫無生機的地理空間,人類沒有情感就無法生存 (楊薇,2014)。情感具有時間性、空間性和社會性,在改變人-人關係、人-地互動關係中具有突出作用,將情感融入空間或地域,從而將原本屬於地理的詞匯變成了一個帶有溫度的人文詞匯,這是情感地理研究的精髓。情感地理突出情感的空間性和時間性研究,彌補了人文地理對情感研究的不足,是對傳統地理學的挑戰(朱竑 等,2015)。

1) 教育方面的意義。教育是影響人的認知與行為方式的情感實踐活動,而教育的情感地理本質是研究教育主體和客體在時空中情感傳遞的路徑,揭示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的規律 (Quintana et…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anuary 1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杜麗特爾詩選〈喬基斯的婦女們的合唱〉(選段)

(改寫自歐里庇得斯的《陶洛人中的伊芙吉妮亞》)

一道閃光——

阿基里斯越過海灘。

(他是海洋女神的孩子

凱倫教出來的學生。)

 

阿基里斯的腳踝上

綁住了風,…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January 15,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阿來《大地的階梯》走過了那些村落(下)

記得當時校長準備給我的建校經費是500元人民幣。他把我帶到鄉政府,與鄉長見面。鄉長把文書叫來,文書寫了條子,鄭重地蓋上鄉政府的大印,呵著氣把印油吹幹了,封好信封交給我,說,交給村支書,他會安排勞動力來建學校。那幾百塊錢,只要交到村支書手里就可以了。而現在我所以回憶起這件往事,其實是與窗子有關。

從鄉政府回到學校,校長叫來兼任著保管員的嘎西老師,讓我領兩扇窗子。

有些漢語詞匯在藏族人中間——哪怕是在藏族教師中間——都沒有過準確的意義。所以我以為校長是叫我從嘎西那里領取玻璃。但是,當嘎西打開保管室的門,吭哧吭哧地從很多灰塵與雜物中搬出兩扇舊窗戶時,我真有些傻眼了。這是兩扇從舊房上拆下來的窗戶框子,上面並沒有半塊玻璃。…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anuary 15,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邵曉蕾: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上)

多元理解



1
是到底是什麽
 

本體論問題就是連接主詞與謂詞的系詞問題,即該如何界定主詞的問題。比如,愛是什麽? 勇氣是什麽? 生命是什麽? 政治是什麽? 世界是什麽? 諸如此類。 

那麽,為什麽人們要對"是到底是什麽"這種無聊的問題感興趣呢? 我們需要從古希臘的歷史談起。…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15,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劉士林:生態美學與詩性智慧的現代復活(1)

生態美學雖是作為一個時代課題而提出,但在這種關於美學本體結構與功能的話語形態中,實際上卻將美的本質、審美活動的本體內涵,以及美學探索的真正方向直接展示出來。



從生態學角度提出關於美學的新說法,如果僅僅只是要迎合環境保護這種迫在眉睫的現實需要,那不僅無助於改變美學本身尷尬的學術困境;那種被功利主義欲望歪曲了的生態美學,相反還會加深美學研究中已經越來越嚴重的學理危機。



因此,提出生態美學的概念與論題,本身就具有了雙重的批判意義。從純粹知識的角度講,它意味著對一直存在著嚴重邏輯缺陷的美學學術史的「純粹理性批判」。從精神一實踐方式…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January 15,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琦君〈電影與我〉

我原是個愛看電影的人,也曾寫過好幾篇看電影的回憶文。寫我對少年歲月的留戀、對許多名片中深長涵義給我的感觸與領悟。

如今說起看電影,卻嘆息那些絢燦的時日,已離我遠去。在台北的後來十年,我就從不去電影街擠。來美以後,除了在電視上偶然重溫舊片外,從沒進過電影院。真有點「情懷老去」的感慨。

倒是想起小時候,有一次去看日本大地震的電影,那情景留下深刻印象。那時我才六七歲,從不看電影的母親,難得由父親陪伴帶了哥哥和我一起去看。母親後來告訴我,那是唯一的一次「全家福」看電影。儘管電影內容驚心動魄,但在母親心頭的回憶,一直是非常溫馨的,因為我曾聽母親多次提起哪次的情景。 …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January 15,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故事:心靈真正的大新聞〉 ~~ 我看電影《讀報人》(News of the World)

63歲的傑斐遜·凱爾·吉德退伍上尉是個故事人。

他曾經擁有印務館、報社,第一時間在最接近的距離內看著世態的演變。他說,那是故事,一行行墨字印刷在紙張而成的故事。

一場解放黑奴的南北戰爭捲過,他從戰場上回到平民生活,發現自己什麽都沒了。最痛的,是妻子於他不在身旁時因霍亂死去。





屬於戰敗投降那一方的他放下戰鬥,雙手還可以拿起什麽;眼神落在何處?…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anuary 14, 2023 at 11:43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