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u Empatbelas
  • Male
  • Iskandar, Johore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Batu Empatbelas's Friends

  • 厚數據才厲害
  • Ashgabat
  • 中砂礁群
  • Scarborough 黃岩
  • Uta no kabe
  • Poèmes lieu
  • Khalak Khalayak
  • Pabango
  • 冬菜一斤
  • Wir sind ein volk
  • Berlin im Speicher
  • Mystikós kípos
  • 開麥啦 馬來西亞
  • Temer Loh
  • 美索 布達米亞

Gifts Received

Gift

Batu Empatbelas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Batu Empatbelas's Page

Latest Activity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eNet&Ciweek解讀《技術與時間》の 死亡與遺忘 上

解讀《技術與時間》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區分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框架。信息技術是工業技術的反向技術,因此具有革命性。一般人對此難以置信。不信,就來看思想家怎麼想同類問題。在海德格爾之前,西方人對技術的看法是外在的,看到的只是技術的中介性質,即所謂代具性。認為技術異化反對人本身的原因,在於技術外在於人的本質。這種觀念的代表是盧梭(老子、莊子也是這樣認為),他把人的本質理解為與技術對立的自然性,因此從根子上就與人本身不相容。而斯蒂格勒反對這種說辭。認為技術也是人的內在本質的一個方面。換算成盧梭的話語,相當於認為,人有技術(反自然)與自然雙重本質,技術異化不是技術從人的外部反對人的本質,而是人的本質自身就存在技術性與自然性這一對矛盾,技術異化是人自身的矛盾,是人自身內部反自然的那一面在反對自然的那一面。斯蒂格勒將同質性、異質性的含義區分引入了對技術本質的分析,說明技術代表人類本質中本身具有的兩種相反性質。他用時間性來刻畫人類本質,「時間性的意義不僅僅取決於死亡,而且取決於來自性的差異的繁殖。」死亡隱喻的是基於同質性的理性,而繁殖隱喻的是基於異質性(如「性的差異」)的人性。普羅米修斯原則是理性(物…See More
Aug 19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eNet&Ciweek解讀《技術與時間》の 遺忘和盜竊 下

斯蒂格勒從人的這對基本矛盾出發,劃分出技術的相互對立的兩種原則,「古希臘的技術神話給歐洲語言留下兩個得自神的共同的概念:普羅米修斯原則和愛比米修斯原則。」其中,死亡就是普羅米修斯的原則,死亡喻指心物二元對立中「物」的原則(理性原則);而遺忘則是愛比米修斯的原則,愛比米修斯原則即是指通過對過去失誤的反思獲得的經驗積累,遺忘喻指心物二元對立中「心」(「誰」)的原則(人本原則)。死亡這個隱喻,源自西方特有的理念。與中國人的仙是以對自然的推崇為背景不同,西方人的神是以對理性的推崇為背景。「人類起源只有放到神的起源之中才有意義」,人與神的區別「涉及的是人(死)與神(不死)的關係,因此,人類起源說首先就是死亡說」。在西方觀念中,神是不死的,而理性是普遍永恆的,因此神是等於理性的;而人是有死的(原子論的個體是有限的),人要成為神,必須掌握理性。普羅米修斯通過盜竊獲得火,就是人類掌握工具理性的象徵。因此死亡與工具理性型的技術(專業化技術)是對應的。「人類在這個背景意義上,通過雙重過失——尤其是盜竊——獲得神性,為不死的神設立祭壇」。遺忘這個隱喻,典出古希臘。柏拉圖說,回憶是對理性層面之上的「上界」的覺…See More
Aug 12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eNet&Ciweek解讀《技術與時間》の 遺忘和盜竊 上

網絡智酷首創了「思想劇場」這樣一種形式,對數字化經典進行領讀。我領讀的是斯蒂格勒的名著《技術與時間》。先後在長安俱樂部和網絡智酷本部做了兩場講座,現將主要內容整理後分享如下。閱讀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的現實意義,在於加強對技術革命本質的認識。歷史上反覆發生同樣的現象:技術革命發生20年到50年後,人們對新技術的細節和應用已經十分熟悉,但仍把技術的本質,理解為革命前的本質。例如,稱工業技術為農業4.0,或稱信息技術為工業4.0。其特徵是體用顛倒,舊學為體,新學為用。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可以幫助我們系統地建立關於如何辨別技術之「體」的思維框架。這有助於我們超越當代的歷史局限,站在未來立場上,提前認識當下的信息技術革命的革命性所在。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一共有三卷,全書貫穿著一個關於普羅米修斯與愛比米修斯兄弟倆的隱喻。在古希臘神話中,愛比米修斯給各種動物分派技術,唯獨遺忘了給人賦予特長。普羅米修斯為了彌補這個過失,通過盜火,給人帶來使用工具的獨特技能。宙斯不僅懲罰了普羅米修斯,而且還讓愛比米修斯迷上潘朵拉,打開了災難之盒,帶給人類。斯蒂格勒用普羅米修斯與愛比米修斯兄弟倆的相反行為,比喻存在…See More
Aug 4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刘永谋·斯蒂格勒的“技-艺”反思:技术如何解决“艺术危机”?5

再者,大家不能仅仅做观众或听众,而要借助数字技术成为业余爱好者。数字技术被视为“毒药”,让人上瘾且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所有人的美学经验被齐一化而产生“精神危机”。但是,电子媒体亦可帮助普通人进行艺术创作或表演,打破业余爱好者与职业艺术家的界限,比如用手机拍摄短视频、用单反相机完成摄影作品、用作曲软件谱曲等,艺术的“门槛”在数码时代不断降低。按照斯蒂格勒的说法,“它(技术)既是毒药也是解药”。第四,艺术应重新政治化。斯蒂格勒认为,政治问题是美学问题,反之亦然。因为政治讨论需要他人的同情(sympathy),这样大家才能共同生活,相互支持,超越独立性和利益冲突。政治要在个体化中求得团结状态,意味着要寻找共同的美学基础,因为在一起也意味着一起感觉。斯蒂格勒认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爱”意指“政治共同体也是感觉共同体”。艺术聚焦人的感觉,因而美学与政治学是相通的。现在的问题是,感觉共同体完全被记忆术所控制,艺术世界不再讨论政治。在“艺术危机”中,艺术完全被非政治化,与政治和批判性脱节,只剩下技术性维度。因此,艺术政治化意味着对艺术异化的反抗。此外,关注艺术的哲学家也应和艺术家一道思考,相互鼓…See More
May 4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刘永谋·斯蒂格勒的“技-艺”反思:技术如何解决“艺术危机”?4

进一步而言,“艺术危机”是整个西方社会迷失方向的集中体现。在斯蒂格勒看来,技术是不确定的。新技术发展速度太快,社会抵制增加,历史主义盛行,此即斯蒂格勒所谓的“迷失方向”,有时又被称为“中断”。在迷失方向的社会中,审美体验被调节而齐一化,消费主义剥夺了审美能力,因为审美被简化为计算,行动被还原为消费,欲望倒退为驱动力——其最终的结果是人们行动困难。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进入加尔布雷斯所谓的“富裕社会”。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陷入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满足的消费主义中,成为丧失批判精神和创造性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语)。从艺术异化的角度来看,斯蒂格勒承自法国技术哲学家前辈的诸多相关思想,如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和德勒兹的欲望机器理论等,都在控诉消费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他将这些理论融会贯通,自成一派。简言之,拟像理论批评大众传媒的崛起使消费社会加速堕落为后现代拟像社会(拟像指的是无原本之物的摹本,即当代社会幻觉与现实混淆的仿真社会)。景观社会理论则认为“世界已经被拍摄”,这使得当代社会进入以影像物品生产与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景观社会;…See More
Apr 24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刘永谋·斯蒂格勒的“技-艺”反思:技术如何解决“艺术危机”?3

艺术产业化意味着艺术被商业逻辑俘虏,艺术为消费主义和消费社会服务。艺术品是技术物保存的人类意识,使得艺术可以被用来交换而商品化。在斯蒂格勒看来,艺术产业化意味着艺术的衰败。斯蒂格勒常举泰勒主义者[2]的例子来说明艺术如何为商业所俘虏:他们使用摄影记录方法(chronocyclegraph)来研究工人劳动,即在被测者的关节和身体某些部位装上小电灯泡,用摄像机拍摄工人劳动的过程并进行研究,目标是提高劳动效率,实现科学管理。而“艺术危机”的真正到来,是从记忆术成为当代技术体系的主导技术开始的。按照斯蒂格勒的观点,记忆术自古就有,但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才占据了技术体系的主导地位,即整个技术-工业系统是以记忆术为基础运转的。由于技术与社会之间一直存在冲突,而当代技术的加速发展极大地加剧了这种冲突,因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必须想方设法让社会接受新技术,才能让消费主义经济顺利运转。包括电影、电视、电台和数码艺术等艺术形式在内的记忆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因为它们可以在不同的观众和听众中形成共同意识,甚至塑造某种全球性共识。“在文化工业的演变过程中,被销售的是意识本身。”[3]斯蒂格勒特别界定了一…See More
Apr 18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刘永谋·斯蒂格勒的“技-艺”反思:技术如何解决“艺术危机”?2

本文以斯蒂格勒为例,谈谈法国技术哲学家对“艺术危机”的看法。斯蒂格勒所谓的“艺术危机”指的是什么?他有否想过该如何解决这一危机?这得先从他如何看待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说起。斯蒂格勒主张“泛”技术,他认为“人的行动即是技术”,舞蹈、语言、文学、诗歌、音乐乃至政治,无一不属于技术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技术”一词指称人类行为中只有优秀者掌握的专门技能,如声乐技术——虽然人人都会唱歌,但只有歌唱家才掌握声乐技术。而艺术则是技术的最高级形式,特定技术最终升华为艺术。斯蒂格勒对技术的理解如此之“泛”,根源在于他对人之本质的理解。他曾用故事“爱比米修斯的过失”来隐喻其人性论:爱比米修斯负责给动物安排技能,结果忘记了人类,所以人一开始就是被遗忘的、有缺陷的。后来,普罗米修斯盗取技术和火给人,才让人类能生存下去,因此,人从源头上便是依赖技术的有缺陷的存在,人离不开技术。技术之于人并非简单的工具,而是类似于义肢或假牙的代具(prothesis)——没有技术就没有人,没有人就没有技术,人性就是技术性或代具性,技术代具与人的缺陷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简言之,人本质上是工具制造者(homo…See More
Apr 17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刘永谋·斯蒂格勒的“技-艺”反思:技术如何解决“艺术危机”?1

不少谈论技术问题的哲学家也喜欢谈论文艺,比如,海德格尔喜欢讨论诗歌和荷尔德林。此种风尚在当代法国思想家中尤为常见,福柯、鲍德里亚、德勒兹、德里达和斯蒂格勒均如此。福柯更是提出生存美学的理论,要求哲学家做出表率,把生活当作有自己“风格”(style)的艺术品。他曾道:“艺术成了一种专业化的东西,成了那些搞艺术的专家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人的生活不能成为艺术品?为什么灯或房子可以成为艺术品,而我们的生活反而不能呢?”显然,福柯要求哲学家同时也应是艺术家。斯蒂格勒同样抱怨艺术的专业化,希望艺术家成为福柯意义上的哲学家,或按照生存美学来“哲学地”生活。他认为,“何为艺术家?艺术家是个体化形象的典范——这可以理解成是心理的和集体的个体化过程”。这里的“个体化”与福柯提及的“风格”可谓异曲同工。显然,两人对哲学家和艺术家的要求太高,赋予他们的责任太大。在中国,“哲学”是理性、呆板和枯燥的代名词,“艺术”则意味着感性、不羁和浮华。然而,在当代法国,哲学、艺术和技术却常常在技术哲学中交织在一起。今天的时代无疑是技术时代。哲学家常自诩其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先锋法国哲学家当然勤于反思高新技术问题。而思考技术问题…See More
Apr 13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斯蒂格勒:解放心靈無産階級(9)

似乎,斯蒂格勒充分肯定莫斯與巴塔耶的觀念,他的一般器官學和所謂“逆人類學意義上的智性生命觀念”正是建立在上述兩種浪漫主義構境之上的。其次,斯蒂格勒提出必須建立一種新型的集體個人關係。顯然,這又是基於西蒙棟的個性化理論。正是針對了數字化資本主義現實中個人,被遠程登陸的網絡存在非個性化奴役的現象,斯蒂格勒才提出:“社會個性化會創造出團結關係,並由此持久地、一代代地建立起社會體系。塑造集體個人的社會體系是基於超個性化的循環而形成的,而這種超個體化本身又是建立在知識和紀律基礎之上的。”[41]這是第三持存好的方面。 相反,當第三持存被資本(特別是數字化手段)所控制時,它則會取代個體心理的和集體的持存,造成社會主體創造性和選擇性功能上的無知性的系統愚昧。再次,建立全新的解放性的數字化認識型。斯蒂格勒認爲,今天基於數字化資本主義現實的、大規模發生的自動化生産過程,這種自動化進程中發生的“超個體過程而導致的心理的和集體的個性化的短路”,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是簡單地否定和批判,而是“對這種數字化的藥的非凡新穎之處進行思考和細致分析”,來使得這種數字化的技術毒藥轉化爲自身包含的解藥性。…See More
Sep 12, 2023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斯蒂格勒:解放心靈無産階級(8)

有趣的是,斯蒂格勒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他不相信什麼外在的救世主,也不相信左派知識分子,他認爲,解放者就是所有在數字化資本主義奴役下的“無産階級”自己,作爲毒藥學的解藥性處方並不在外部的解放者手上,而就在每一個處於數字化資本主義統治下的服毒者自己手中。這種處方是科學界、藝術界、法律界、一般精神生活的世界和市民——首先是市民的代表們——世界的責任。 需要更多的勇氣:這是一場必須面對和反抗的無限的利益之鬥爭,既包括部分遭受這種毒性的人們,也包括以這種毒性爲食的人們。正是這段痛苦時期構成了蛹的階段(the stage of the chrysalis)。[34]一切在數字化生存中沉溺於網絡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服毒者都是起來鬥爭的責任主體,今天會是我們從蛹中破繭而出的時刻。 這個蛹的隱喻,讓人想起《黑客帝國》第一部中黑衣人帶着尼奧所看見的那個數字化母體上的無數蛹狀的個體寄生情景。這種新的理解或智慧將會顛倒藥的毒性邏輯(the toxiclogic of the…See More
Sep 9, 2023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斯蒂格勒:解放心靈無産階級(7)

通過這些我們稱爲個人數據第三持存的個人來促進生産和自動-獲取,這些個人數據使他們的心理時間空間化;通過使個人數據以光速進行流通,以干預超個性化過程,這個過程是與自動地、功能性地形成的循環交織在一起的;通過這些循環,通過自動形成的而不是超個性化地形成的集體第二持存,反過來干涉,幾乎是直接地干涉心理的第二持存,也就是説,干預前攝、期望,最終干預個人行爲。從而一個個地、遠程控制和電子指導每一個網絡成員成爲可能,這就是所説的“人格化”。[30] 在他看來,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愚昧性的瘋狂,歸根到底,是外部的數據處理重新建構了我們在網絡生存中的虛假電子人格化。海量數據造成了個人心理時間的空間化,這原本是要通過自己內心認真鑒別和挑選的過程;現在只要有一定量的點賞和好評數據,自動獲取的行爲就以光速發生了。 這其中的秘密在於,個人的第二持存,即對一個事物和經驗的回憶,也是通過電子數據生成的,這種“遠程的電子指導”直接建構了個人主體的網絡人格化。所有網購幾乎都是自動發生的,這是一個被數據人格中的偽第二持存裹脅而致的惡果。…See More
Sep 6, 2023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斯蒂格勒:解放心靈無産階級(6)

對於這個數字化的第三持存的惡果,斯蒂格勒有如下分析:以數字第三持存的形式進行的數據處理能夠(以光速)實時地、在全球範圍內、以處理幾十億千兆數據的水平進行着,並通過遍佈全球每一個角落、滲入社會幾乎每個體系的數據收集系統運行着——那麼,這是因爲數字第三持存和算法使“大數據”能夠得以産生和開發出來,然而,理性作爲一種綜合能力也有可能因爲“大數據”具有極速運轉的自動的知性分析能力而發生短路。[26]⑧ 在這個第三階段中,數字化的第三持存上的海量數據以光速不斷生成統計、處理和決斷,這使得所有主體性的綜合理性能力完全短路,由此産生一種可怕的斷裂。依斯蒂格勒的説法,“因特網是一種藥,這種藥將會成爲一種實現超級控制和社會分離的技術”[27]。 這應該是毒藥,因爲它是社會主體系統性愚昧的根本性緣起。今天,我們所説的斷裂問題在於似乎不可能重建任何知識,在於行爲不是由社會系統、文化和知識生産出來,而是由利用大數據和數字第三持存的市場營銷生産出來,因爲大數據和數字第三持存是可計算的、可編程的,並構成世界性的數據經濟。[28]…See More
Sep 4, 2023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斯蒂格勒:解放心靈無産階級(5)

應該説,這是斯蒂格勒這一課程研討中最重要的斷言之一。此處的利用主體並非人,而是資本,它利用網絡化的無所不在的遠程行動和遠程作用對象,一是使原來在一個民族國家內部的生産去地域化了。也就是説,一個生産過程可以分解爲多空間運行,比如資本跨國集團的創意中心通常在本國,而生産對象化的流水線可以在其他勞動力和資源廉價的落後地區,這使資本與勞動的僱傭關係變得具有彈性和更廣闊的可能時空。 二是這種遠程互聯也必然創造了巨大的遠程覆蓋的無形市場,無數剁手族只要坐在電腦前或手持智能手機就能買賣一切。 三是遠程操控的電子金融市場也被創造出來,它不斷光速生成着一種非人爲的“自動決策”。 四是這種自動産生的控制開始是大衆傳媒支配,而現在則是由人之外的數據經濟決定的。這就必然生成一種新的社會存在狀態:系統性愚昧。…See More
Sep 1, 2023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斯蒂格勒:解放心靈無産階級(4)

這一點,確實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機器化大生産中,物質生産的過程已經成爲科學技術的對象化實現的過程的一些預見性的分析,但馬克思不可能提出什麼文碼化和生産流水線等問題。然而,“儘管《大綱》是以我所説的第三持存的形式描述知識的物化, 但工業社會中關於知識的一般問題,並沒有被辯証唯物主義真正提出來:技術沒有被主題化爲知識和非-知識的一個要素,沒有(提出)一種知識的器官學或力比多經濟學——即昇華的欲望意義上的一種知識經濟學”[17]。 這個第三持存⑦是斯蒂格勒技術哲學中的關鍵詞。這沒有説錯,可是讓斯蒂格勒預見在22世紀中發生的科學技術發展和以後工業生産中的新成果也是不可能的,這並不能証明斯蒂格勒比馬克思要更高明。斯蒂格勒這里的邏輯線索爲:首先,在19世紀的資本主義工業生産中,馬克思已經看到了技術與勞動過程的分離,勞動者失去了原來在手工藝生産中那種技能與勞動的總體性,機器化大生産成了科學技術的對象化過程。…See More
Aug 27, 2023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斯蒂格勒:解放心靈無産階級(3)

在此,超個性化的進程也必然被中斷。這里産生的惡果是:“消費者的無産階級化、去象徵化、非認同化以及痛苦的分娩,使一切獨特性都屈從於可計算性,後者使當今世界變成一片荒漠,置身其中會荒謬而日益強烈地感到,隨着工業創造的越來越多,結果卻是生活被創造的越來越少。”[12] 因爲,在認同和超個性化這二者之中,象徵性注意都是這一欲望經濟過程的核心。可是,當這種象徵性注意在新的數字化資本主義工業中發生變形和轉移之後,象徵性符號本身就發生貧困化和萎縮,甚至變成去象徵化。正是這種象徵性貧困所導致的知識短路,也就造成了斯蒂格勒所指認的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存在中的無産階級化。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那段著名的表述⑥在這里被改冩了:“隨着工業創造的越來越多,結果卻是生活被創造的越來越少”!無産階級化的第三階段斯蒂格勒很快宣告了一個新的看法:今天,資本主義社會中發生的掏空認知力的無産階級化已經進入到它的第三個階段。…See More
Aug 23, 2023
Batu Empatbelas posted a blog post

張一兵·斯蒂格勒:解放心靈無産階級(2)

斯蒂格勒認爲,這里知識的短路主要是指工業對人的關注的控制。這又是一個很難進入的精神分析學的構境層。他説,依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的注意力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歷史過程。“注意力是通過教育、通過認同(這是在弗洛伊德意義上而言的第一認同和第二認同)過程而塑造的,關於如何生活的知識佔據着代際關係的核心,而構成這種代際關係的教育是精致而複雜的。”[7] 這里有兩個核心概念:一是注意力,這是人異質於一般動物的重要心理特徵,專注導致人格的心理積淀;二是認同,這是在注意中對特定觀念的肯定。在斯蒂格勒看來,這二者都是由教育中知識傳遞所建構的。當然,這里的教育通過兩種途徑:一是家庭教育,“養育子女就是以獨特的方式傳遞一種關於如何生活的知識,然後子女會接着將這種教育以獨特的方式傳遞給他或她的夥伴、朋友、家庭以及無論遠近的同輩人”[8]。 在拉康那里,這正是小他者認同反向投射關係的起始。二是學校的教育,在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習中,通過各種知識教學(象徵符碼)所塑造的“如何生活的知識”。與動物的生物性關注不同,這是一種通過象徵符碼面對世界的特殊注意能力。在拉康那里,這正是大他者認同的塑形。…See More
Aug 18, 2023

Batu Empatbelas'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Batu Empatbelas's Blog

eNet&Ciweek解讀《技術與時間》の 死亡與遺忘 上

Posted on July 26, 2024 at 5:30pm 0 Comments

解讀《技術與時間》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區分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框架。信息技術是工業技術的反向技術,因此具有革命性。一般人對此難以置信。不信,就來看思想家怎麼想同類問題。

在海德格爾之前,西方人對技術的看法是外在的,看到的只是技術的中介性質,即所謂代具性。認為技術異化反對人本身的原因,在於技術外在於人的本質。這種觀念的代表是盧梭(老子、莊子也是這樣認為),他把人的本質理解為與技術對立的自然性,因此從根子上就與人本身不相容。而斯蒂格勒反對這種說辭。認為技術也是人的內在本質的一個方面。換算成盧梭的話語,相當於認為,人有技術(反自然)與自然雙重本質,技術異化不是技術從人的外部反對人的本質,而是人的本質自身就存在技術性與自然性這一對矛盾,技術異化是人自身的矛盾,是人自身內部反自然的那一面在反對自然的那一面。…

Continue

eNet&Ciweek解讀《技術與時間》の 遺忘和盜竊 下

Posted on June 30, 2024 at 8:30pm 0 Comments

斯蒂格勒從人的這對基本矛盾出發,劃分出技術的相互對立的兩種原則,「古希臘的技術神話給歐洲語言留下兩個得自神的共同的概念:普羅米修斯原則和愛比米修斯原則。」其中,死亡就是普羅米修斯的原則,死亡喻指心物二元對立中「物」的原則(理性原則);而遺忘則是愛比米修斯的原則,愛比米修斯原則即是指通過對過去失誤的反思獲得的經驗積累,遺忘喻指心物二元對立中「心」(「誰」)的原則(人本原則)。…

Continue

eNet&Ciweek解讀《技術與時間》の 遺忘和盜竊 上

Posted on June 24, 2024 at 10:00pm 0 Comments

網絡智酷首創了「思想劇場」這樣一種形式,對數字化經典進行領讀。我領讀的是斯蒂格勒的名著《技術與時間》。先後在長安俱樂部和網絡智酷本部做了兩場講座,現將主要內容整理後分享如下。

閱讀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的現實意義,在於加強對技術革命本質的認識。歷史上反覆發生同樣的現象:技術革命發生20年到50年後,人們對新技術的細節和應用已經十分熟悉,但仍把技術的本質,理解為革命前的本質。例如,稱工業技術為農業4.0,或稱信息技術為工業4.0。其特徵是體用顛倒,舊學為體,新學為用。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可以幫助我們系統地建立關於如何辨別技術之「體」的思維框架。這有助於我們超越當代的歷史局限,站在未來立場上,提前認識當下的信息技術革命的革命性所在。…

Continue

刘永谋·斯蒂格勒的“技-艺”反思:技术如何解决“艺术危机”?5

Posted on April 12, 2024 at 6:28am 0 Comments

再者,大家不能仅仅做观众或听众,而要借助数字技术成为业余爱好者。数字技术被视为“毒药”,让人上瘾且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所有人的美学经验被齐一化而产生“精神危机”。但是,电子媒体亦可帮助普通人进行艺术创作或表演,打破业余爱好者与职业艺术家的界限,比如用手机拍摄短视频、用单反相机完成摄影作品、用作曲软件谱曲等,艺术的“门槛”在数码时代不断降低。按照斯蒂格勒的说法,“它(技术)既是毒药也是解药”。

第四,艺术应重新政治化。斯蒂格勒认为,政治问题是美学问题,反之亦然。因为政治讨论需要他人的同情…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