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449)

無敵拉爾夫 (英語:Wreck-It Ralph) (上)

無敵拉爾夫 (英語:Wreck-It Ralph)是2012年一部與遊戲有關的動畫電影,迪士尼動畫製作,里奇·摩爾擔任導演,約翰·C·萊利、莎拉·席佛曼、傑克·麥克布萊爾、珍·林奇為主要配音演員。

拉爾夫

[對雲妮露普] 不要想著贏,你只要跨越終點線,就是真正的車手

巧克力?是巧克力!我愛巧克力!

結果我根本就不需要獎牌來證明我是好人,因為有個小女孩喜歡我,我又能壞到哪呢?…

Continue

Added by Sindumin on December 13,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羅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國阿帕拉契亞的民俗實踐(3)

俄亥俄州立大學位於美國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市,屬於南部阿帕拉契亞區域。該校的民俗研究中心記錄與研究區域民俗文化,力圖以地方性知識參與到廣泛的人類事務中。「俄亥俄阿帕拉契亞地方建設調查」便是其主要項目,旨在以持續不斷的實地定點調查與檔案記錄,反映變遷時代中人們的地方感及其身分認同。…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3,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宗教交流(4)

中國佛教傳入朝鮮半島可追溯至公元372年,當時前秦符堅派使者送給高句麗小獸林王佛經和佛像。7世紀中葉,新羅統一百濟和高句麗後,派出大批僧人來中國求法和巡禮,回國時攜帶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和文物,在國內開山授徒,形成了「五教九山」。



「五教」是5種佛教宗派,即涅宗、律宗、華言宗、法相宗、法性宗,「九山」指的是佛教禪宗的9個派別。繼新羅王朝的高麗王朝時代,中國與高麗的僧人繼續互訪、交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高麗僧諦觀、義通和義天。唐會昌滅佛,加上唐末戰亂,中國大量佛教經典被毀或散佚,當時中國佛教的兩大門派天臺宗和華嚴宗都面臨後繼無人的境地。



高麗僧義通…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December 13, 2022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巴莫曲布嫫 朝戈金·民族誌詩學 (Ethnopoetics) (上)

在口頭程式理論和講述民族誌(ethnography of speaking)的影響下,為推動口頭藝術文本呈現的新實驗,美國一些有人類學、語言學興趣的詩人與一些對詩歌頗有研究的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之間產生了共識,強調要將講述、經頌、歌唱的聲音還原給諺語、謎語、挽歌、贊美詩、寓言、公開演說和敘事等口頭表達文化。



丹尼斯•特德洛克(Dennis Tedlock)和傑諾姆•魯森伯格(Jerome Rothenberg) 聯手創辦的《黃金時代:民族誌詩學》(Alcheringa: Ethnopoetics)在…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December 13, 2022 at 9:00am — No Comments

水海剛: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近代演變——以環南中國海地區為視域(下)

以近代鼓浪嶼的發展演變為例,其所在的廈門便是這一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大量的人員、商品、資金乃至信息經此流動。在鼓浪嶼被辟為公共租界後,由於這里提供了相對安定的環境、較完善的制度及公共設施,大量富有的南洋華人移民紛紛返鄉定居,人員、資金、文化、信息等因素匯集該地,推動了近代鼓浪嶼獨特發展路徑的形成。…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December 13, 2022 at 7:30am — No Comments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4)

白居易《馴犀》詩:

馴犀馴犀通天犀,軀貌駭人角駭雞。海蠻聞有明天子,驅犀乘傳來萬里。一朝得謁大明宮,歡呼拜舞自論功。五年馴養始堪獻,六譯語言方得通。上嘉人獸俱來遠,蠻館四方犀入苑。秣以瑤芻鎖以金,故鄉迢遞君門深。海鳥不知鐘鼓樂,池魚空結江湖心。馴犀生處南方熱,秋無白露冬無雪。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歲苦寒月。飲冰臥霰苦蜷跼,角骨凍傷鱗甲蹜。馴犀死,蠻兒啼,向闕再拜顏色低。奏乞生歸本國去,恐身凍死似馴犀。君不見,建中初,馴象生還放林邑。君不見,貞元末,馴犀凍死蠻兒泣。所嗟建中異貞元,象生犀死何足言。(31)

上引兩首詩中提到林邑進獻馴象馴犀之事,集中在唐大歷、建中及貞元時期,這段時間唐與林邑國交往非常頻繁,德宗施政方面的變化在對待林邑入貢的犀象的態度上表現出來,君王不能善始善終,受到詩人的責難。…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December 12,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5)

(7)海上絲綢之路的衰落

到了明宣德年間,由於倭寇侵擾,明朝曾中斷海外貿易,重申海禁。嘉靖年間,倭寇對於中國沿海的侵擾加劇,「海禁」更嚴。直到隆慶元年平定倭寇,始放鬆「海禁」,海外貿易又有所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12,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張多·抖音里的神話:移動短視頻對中國神話傳統的重構(2)

楊利慧在有關電子媒介中的神話的研究中,初步揭示了神話進入電子遊戲、影視劇等領域的新現象,並闡釋了神話主義的理論視角。



祝鵬程進而對互聯網段子中的神話敘述進行分析,提出「神話段子」概念:「神話段子是橫跨神話與笑話的亞文體(sub-genre),它吸收神話的素材與內容,並采取笑話的表現手法,以戲謔的形式消解了經典神話的權威性與神聖性。這些段子集中出現在各類笑話網站、社交微博上,它的創編者廣泛地散佈在網民群體中。」



在這里,祝鵬程注意到了互聯網對傳統神話形式進行的重構。本文期望以抖音短視頻為案例,進一步深入討論互聯網重構神話傳統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December 12,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加斯東·巴什拉:圓的現象學 (1)

當形而上學家簡潔地言說時,他們能夠通達直接的真理,證明可能會磨損這個真理。於是我們可以把形而上學家比作詩人,把他們和詩人聯系起來,詩人用一首詩為我們揭開內心之人的真理。因此,從雅斯貝斯(Jaspers)[1] 的宏篇巨著《論真理》(Von der Wahrheit)中,我摘錄了這個簡短的判斷(第50頁):「Jedes Dasein scheint in sich…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December 12,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用好文化的「興觀群怨」功能助力鄉村振興 (下)

「群」而增強組織化

「群」的本意是「合群」, 讓人有認同感、歸屬感,能夠達到交流思想,統一認識,促進合作的效果。漫長農業社會孕育的小農意識形成了「私」的觀念, 「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農民善分不善合,導致分散小農難以融入現代化產業體系中。



「群」在鄉村振興中的功能主要體現為:



一是凝聚人心。文化應該成為一個精神共同體的凝聚點,能夠反映共同體的情感,「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深刻地說明了只有凝聚人心才能做到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鄉村振興,政府是引領者,…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12,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羅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國阿帕拉契亞的民俗實踐(2)

本論文根據田野調查探究如下問題:在變遷社會里,人們對地方感有怎樣的需求?地方感的意義何在?如何葆育地方感?

阿帕拉契亞:富土窮民與刻板敘事

2016年6月,畢業於耶魯法學院的詹姆斯·萬斯(J. D. Vance)出版了一部暢銷書《鄉下人的悲歌:家庭與文化危機備忘錄》。書中講述的「鄉下人」即美國阿帕拉契亞人,被標簽為「鄉下人、紅脖子、白垃圾」等。



萬斯以自傳體的方式描述這一鐵銹地帶居民的貧窮、懶惰、絕望和吸毒等問題,並將其歸咎於當地人由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2,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許紀霖:躺平文化報告書(6)

即使還沒有進入職場的大學生、研究生,他們的興奮點也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在變化。我所指導的研究生多從事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研究,近二十年所選擇的論文主題,在世紀之交多是抽象的思想史主題,十年前開始轉向社會文化史,關心「權勢轉移」,社會的上下流動問題,近年來,不少研究生對五四青年精神世界中的苦悶與焦慮更感興趣,考察他們是如何從焦慮到不滿、最後走向革命的。象牙塔的學術研究風向竟然與社會現實息息相關。由抽象的觀念追求,落地為實在的社會流動問題,最後轉向內心世界的焦慮與不滿,這條研究脈絡的變化,也是活生生的近二十年職場青年社會心態的演化。…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December 12, 2022 at 8:32am — No Comments

用好文化的「興觀群怨」功能助力鄉村振興 (上)

劉奇,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安徽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主要著作:《劉奇文叢六卷》《中國三農危與機》《貧困不是窮人的錯》《大國三農 清華八講》《鄉村振興:三農走進新時代》等十餘部。

文化是指除了物質生活之外的精神生活。先秦時代學習詩經就是純粹的文化活動,孔子對《詩經》的社會功能概括為「興觀群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深刻闡明了文化的四大社會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文化建設是其靈魂工程,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應充分挖掘和發揮好文化的「興觀群怨」 功能。

「興」而提升精氣神…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12, 2022 at 8:30am — No Comments

艾倫·德肖微:最好的辯護《審查自己厭悪的東西》(8)

流言一下子就開始在斯坦福大學校園裡傳開,說我把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攪進這個案子里來。有人抨擊我,說我不該干預邀請我來做客的主人的家務。萊曼校長在學校電台廣播中攻擊我:

所謂一切言論都在憲法意義上受到保護本來就是神話。美國沒有一個精通憲法的律師敢這麼說,甚至從哈佛降臨到斯坦福把我們從罪孽中拯救出來的德肖維茨教授,也不敢出此狂言。 

我在《斯坦福大學日報》上發表如下聲明,給予反擊:

在解僱富蘭克林一事中,牽涉到至關重要的民權問題。如果萊曼博士願意與我就憲法或民權問題,或就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主張一見高下的話,我願就此中的實體性法律問題與他辯論。…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December 12, 2022 at 8:30am — No Comments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3)

當唐王朝全盛之時,奇珍異寶為皇室貴族汲汲追求,源源不斷地從海上輸入。但遇到戰亂或南方沿海地方官員貪腐,會影響到中外貿易的開展和珠寶的輸入。李群玉《石門戍》云:「到此空思吳隱之,潮痕草蔓上幽碑。人來皆望珠璣去,誰詠貪泉四句詩。」(《全唐詩》卷570,第6616頁。)



杜甫《自平》云:「自平宮中呂太一,收珠南海千餘日。近供生犀翡翠稀,復恐征戎干戈密。」(《杜詩詳注》卷20,第1809頁。)杜甫《諸將五首》之四云:「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越裳翡翠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杜詩詳注》卷16,第1368頁。)杜甫這兩首詩皆作於唐代宗廣德年間。…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4)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毛海驍 許曉蒙·鄉村振興視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1)

摘要: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將其作為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鄉村文化振興必然成為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村文化發展的內驅力,蘊含著豐富的鄉村文化,具有多元價值。



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遭遇困境,傳承斷層、保護與利用不當等問題製約著鄉村振興的腳步。因此,應該在習近平文化遺產觀的基礎之上,努力破解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復興的矛盾,建立健全相關法規、激活主體力量,增強村民的文化認同感,是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1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闡釋…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1,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張多·抖音里的神話:移動短視頻對中國神話傳統的重構(1)

摘要:媒介變化是影響神話文類傳承和傳播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為一種新興社交媒體,移動短視頻為中國傳統神話資源提供了新的轉化平臺和傳播媒介。在抖音中,神話以動漫配音、動畫微電影、真人主播講述等多種形式被重述,並且具有傳統口頭和書面媒介無法比擬的海量受眾和跨時空特征。神話短視頻的制作者成為新的「神話的積極承載者」,與其粉絲群一起形成了神話講述和接受的新場域。同時,神話的短視頻形式也帶來神話碎片化的問題,須站在神話主義的立場上對其進行反思。

抖音,一款2016年秋天上線的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成為認識當代中國流行文化不可忽視的工具。隨著各種短視頻平臺的紛紛上線,當代中國的互聯網社交文化全面進入視頻時代。2020年發佈的《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December 11,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我所見到的司徒喬先生》(下)

一九三三年我從青島大學到北京工作,又有機會見到了司徒喬先生。當時他住在什剎海冰窖胡同,已經結婚。經過社會的大動蕩,重又相見,彼此感覺格外親熱。談話間自然要欣賞他的新作。生活雖從無安定,他的畫卻已愈見成熟。



不久他就主動提出要為我畫張像,留個紀念,約好在北海“仿膳”一個角落作畫。到時他果然帶了畫具赴約,一連三個半天,他極認真地為我畫了張二尺來高半身肖像。是粉彩畫。朋友們都說畫得好,不僅畫得極像,且十分傳神。他自己也相當滿意,且說,此生為泰戈爾畫過像,為周氏兄弟畫過像,都感到滿意,此像為第四回滿意之作。他的熱情令我感動,這幅肖像成為一件紀念品,好好保存在我的身邊。…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December 11, 2022 at 7:00pm — No Comments

羅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國阿帕拉契亞的民俗實踐(1)

摘要:在全球化與城市化進程中,當代民俗學研究朝向生活實踐,關注城市社會的「原子化」與鄉村社會的「空心化」等問題,而「地方感」作為日常而系統的社會-生態觀,乃民俗學研究人地關係的一種有效視角。



文章介紹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民俗研究中心在阿帕拉契亞的田野實踐,調查當地人對於地方的情感與行為。在面臨環境、經濟及文化變遷的地方,當地人有著怎樣的地方認同? 從調查中發現,地方感與環境理念、文化記憶以及社會互動等要素相關聯。地方感對於民眾獲得地方勝任力,建設美好家園;對於棲居之地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段義孚(Yi-Fu…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