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426)

蔣登科:地方性冩作中的超越性 | 胡中華新詩集《雪落土牆村》(3)

胡中華詩集《雪落土牆村》是一部很厚重的詩集,作者藉土牆村這一載體,用細膩的筆觸描冩了故鄉的風土人物,那兒有我們的親人,有我們的溫度和熱度。在許多人看來,故鄉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它幾乎變成了一個概念。但是這本書卻像一個萬花筒,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讓我們透過它看到了鄉村的寧靜與美好,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善良。我們也讀到了作者真誠的內心感受:思古,鄉愁,懷舊,團聚,離散,歡樂和疼痛。作者在土牆村尋找自己,那是他肉身和靈魂的發生地,也是他孤獨痛苦時常常回望的烏托邦,而我們,則在閱讀中尋找自己。毫無疑問,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是選擇語言在和時間對抗,只有在語言中,我們才有成爲勝者的可能。胡中華恰好爲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李葦凡(詩人)…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uly 25,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彭一田·湖

獨自在地角

大約無須説話

曾經的大海悄悄退去

被海水花費過的人,和落地開花的

雨滴不同,止步的海濤

身處時間源頭

 

街上的雪早已黑了

匆忙的行人昇起悲憫之心…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25,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李文倩:語言的意義在於使用——維特根斯坦語言觀探析(1)

摘 要:將語言比作金錢,是後期維特根斯坦的一個重要觀點,旨在表明語言的意義如金錢一樣在於使用而非指稱某物。這樣一種對於語言的理解,認爲人工語言有其自身的限度,而無法全面取代日常語言。金錢的意義在於它在市場中的自由流通和使用,哈耶克的這一思想,與後期維特根斯坦關於語言的思想,有着內在的相通之處。…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uly 25,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6)

在海德格爾這里,“時間性”不是此在的“本質屬性”,或者說不是此在的“共相”,而是此在通達其本真的個體性和私人性的源始境域,“時間性”意味著此在的“有限性”,意味著此在通過對這種“有限性”的領悟中擺脫形而上學的共相的專制而使“個人”真正成為“個人”,海德格爾曾這樣說:“本真的時間就是從當前、曾在和將來而來的、統一著其三重澄明著到達在場的切近。它已經如此這般地通達了人本身,以至於只有當人站在三維的達到之內,並且忍受那個規定著此種到達的拒絕著-扣留著的切近,人才能是人”[30]。海德格爾通過對人的有限性的揭示,消解和割斷了形而上學的普遍實體和抽象共相對生命個體的支配關係,並昭示了一個人們經常企圖閃避不予面對和承認的一個事實:個體生命是不可能真正達到“萬壽無疆”的,企圖逃避時間,遁入永恒,通過與某種超驗的實體和絕對本質合二為一,來達到“無限性”,不過一種自欺和逃避,勇敢地直面人的“有限性”,自律地度過那必有一死的有限生命,恰恰正是個體生命忠實於自身、真誠無偽地生活的內在要求。…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ly 25,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剖析刀郎2023年新歌《羅刹海市》(中)

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

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雞

驢不知道自己是驢,雞不知道自己是雞,完全沒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幾斤幾兩。

勾欄從來扮高雅

“勾欄”古指戲院,這里可以理解成娛樂節目。在娛樂節目里裝的很高大上。

自古公公好威名…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25,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技能強國:職業教育4.0時代的中國策略(5)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uly 25,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冒鍵《最後的神話:詩人自殺之迷》第3章·何謂詩人(下)

它像山間清新的空氣,那樣清淡,那樣純潔,那樣幽靜。沒有疾病和細菌可以在其中生存,沒有噪音、惡臭和塵土來玷汙它。當然,也沒有任何路徑可以通達它的身邊。”青年時期的魯迅在讀《扎拉斯圖拉如是說》時也禁不住讚歎尼采發出的是淩越千古之大聲。或許這才是詩人,這才是真正的詩人。…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24,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王燕青:傑里米·里夫金〈共享經濟〉(3)

看來,人類完全沒必要爲生存而擔憂。第三次工業革命完成後,人類能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生産、分享一切生活物質、精神資料。正如共産主義所描繪,那將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按需分配的社會。

里夫金重塑了“公民社會”、“社會資本”這些概念。“公民社會就像互聯網一樣,它的核心設想就是把個人融入更大的網絡團體,不僅會提昇團體的整體價值,而且也會提昇每一個成員自身的價值。”這是里夫金在書中的闡述。

從這個角度來看,里夫金提出的這些概念並無新鮮之處,只不過是對共産主義一些基本概念的改頭換面。比如,共産主義社會提倡共同勞動生産,而基本主體就是勞動者有序自由的聯合體。里夫金用互聯網技術對此進行一番改造。…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ly 24,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萊昂內爾·特里林·關於羅伯特·弗羅斯特的演講:(1959年)一次文化事件(2)

當然,勞倫斯是憎恨弗洛伊德的,而且一有機會就去譴責他。)上述讀者來信的個人和知識品質具有特殊的趣味性,因爲冩信的人都具有特定的職業:除了那位“遵從弗洛伊德主義的心理分析師”以外,其他的作者還包括《大西洋月刊》的編輯、《星期六評論》的出版商、兩位相當知名的詩人、一位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成員、一位知名且很有文化的小説作家兼專輯作家、一位傑出的文學研究學者。其中只有一位作者,即《大西洋月刊》的維克斯先生,親自聽取過我的演講,因爲他也曾出席當天的晚宴。他説他覺得我的講話“出現了判斷失誤,在一個原本應該表達感激之情的場合表現出居高臨下的優越感”,接着還説“如果讓W.H.奧登來發表演講,那麼效果將會更加合適,尤其是考慮到英國人早年曾認可過弗羅斯特的作品,因此我們就可以不用聽那一段冗長的弗洛伊德式的自我分析——沒幾個人是來聽這番講話的”。…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uly 24,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星光禮物,黑暗的時刻發光

愛墾評註:文化遺產是一份極好的禮物,一代傳一代,并附上祝語:看這份禮物在你的時代,借助你們最擅長的媒介,可以怎樣做新的撞擊、再發現與重新聯接。你看夜里漫天的星光,都是從宇宙的極遠處划走了萬千光年,才進入我們的視綫。文化就是那道星光。寫到這裏,忽然想起数月前看過的一部電影《人生大事》片尾曲…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July 24,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陸興華·智能人工化時代的知識狀況(2)

在《後現代狀態》出版四十週年之際,張生教授建議我們利用這一“第二利奧塔時刻”,邀請國內各學科的思想工作者,在這一關鍵時點,來像利奧塔那樣,重新敲定這個人工智能時代的知識的狀況,警示時代,點醒自己。恰好,中國美術學院也在這個時點召開“後現代及其之後”的《後現代狀況》出版權四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作爲呼應,我們就趁此機會,邀請了全國的哲學、文學、藝術、建築、音樂、電影、精神分析、社會學、法學等方面的30多位重要學者,集聚同濟大學,用我們的集體智能,開出一張對於雲計算平台、人工智能時代的知識和大學狀況的體檢報告。

二、知識:後現代狀態和人工智能狀態…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24,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小泉八雲《怪談》弘法大師的書法(下)

弘法大師有一次為皇宮的「應天門」題寫匾名,可這回他自己也忘了給「應」字加點。京都的天皇便問他為什麼,弘法大師答道:

「我忘了。但我馬上就能添上這個點。」

天皇立刻命人搬來梯子,因為匾額此刻已高懸於門樓之上。奇的是,弘法大師並不順梯攀爬,而是站在應天門前的大道上,瞅準匾額,將毛筆輕輕一擲。只聽「嗖」地一下,毛筆已應聲落到「應」字上方,不偏不倚,剛好添上了那一點。旁觀眾人無不驚嘆。毛筆在空中畫了個弧形,又飛回弘法大師手裡。

弘法大師還曾為京都皇宮的「皇嘉門」題寫過匾名。…

Continue

Added by Kehtay Dream on July 24, 2023 at 11:50am — No Comments

云南的野性,云南的诗​​​​​​​

云南多地域的生态里,藏着许多过去了的“人”与“事”,以及过去多民族在这里留下的信仰的力量、文明的痕迹、自然里野性的回响……

在这里,土地,以更加本质的身份,滋养着这里的人。边缘,距离城市里浓厚的工业化气息是远的,不拘束的生灵,才有了这样一种属于这个地方的野性与诗,到过这里的人,在云南总能有一段诗意的时光。

本次建筑档案将走进翟辉的思想里的“文质彬彬”,重新认识云南传统里的“诗”与“野”。…

Continue

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uly 24,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刀郎打堆维特根斯坦,维老到底说了什么?(珍藏版)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香港及台湾译作维根斯坦,1889-1951)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最近又红回来,因为中国游吟诗人创作歌手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火了;歌词里有那么两句:



西邊的歐鋼有老闆

生兒維特根斯坦



叫维老也跟着让非文化圈人看见了。



他在哲学上,究竟说过些什么?切来玩味玩味,或能更好理解,…



Continue

Added by 趁還來得及 on July 2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蒲松齡紀念館(上)

一、歷史沿革

蒲松齡紀念館的前身是蒲松齡故居管理委員會,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文化局。蒲松齡故居座落在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西距淄川城八里許。蒲松齡(1640-1715)去世後,一直由其後人居住。抗日戰爭期間,故居毀於日軍戰火,僅剩殘垣四堵。

1948 年,濟南解放後,人民政府即派員了解聊齋故址及蒲墓的毀壞情況。全國解放後,蒲松齡故居迎來了第一個春天。 1953 年,山東省政府於委派著名聊齋學專家路大荒等人前來蒲家莊考察認定, 1954 年進行了初步修複。當時隻有聊齋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東大門樓一幢,房屋均爲方正石及亂石牆基,青磚立柱,小青瓦接簷,土坯,草頂,正房三間,建築面積 27 平方米,東西廂房建築面積各爲 17 平方米,是…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July 24, 2023 at 10:00am — 1 Comment

賀來:“詩性”的自我創造與個人生活的目的(5)

如前所述,此在的本性就是“生存”,而“生存”意味著“可能性”,意味著此在“能夠在其最本己的可能性中來到自身,並在這樣讓自身來到自身之際把可能性作為可能性保持住”,[19]而“保持住別具一格的可能性並在這種可能性中讓自身來到自身,這就是將來的源始現象”[20],在海德格爾那里,這種“將來的源始現象”就是“時間”:“源始而本真的時間性的首要現象是將來”[21],在此意義上,“時間性問題”就是此在本源意義的生存可能性問題,生存於世的此在,其存在意義上在根本上是“時間性”的。…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ly 24,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胡銘超·特色鄉鎮精品文旅

合作與交流是大趨勢,必須順勢而爲,深化開放發展。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四川省大英縣立足國家發展大格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拓展開放新空間,打通合作新渠道,促進發展機遇有效轉化爲發展紅利。

一是推進經濟貿易融入…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July 24,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阿來《大地的階梯》上升還是下降?(中)

這樣的次生林,蘊蓄水量,保持水土和調節氣候的功能已經大大減弱了。不止一個地方的農民告訴我說,當那些森林消失在刀斧之下後,山里的氣候就越來越難以把握夏天的雨水和冬天的風越來越暴烈,隨著森林的減少,夏天的洪水總是輕而易舉就漲滿河道,成為農民收成的最大破壞因素;而一到冬天,一些四季低流,而水量穩定的溪流,就只剩下滿澗累累的巨石了。

對山里靠玉米,靠冬小麥,靠馬鈴薯為生的農民來說,森林調節氣溫的作用越來越弱,秋天的霜凍比過去提前了。霜凍的結果,使許多作物不能完全成熟。

在一個叫做卡爾納的寨子,主人從火塘里掏出燒熟的連麩麥麵饃,我拿在手里卻是軟軟的感覺。…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24,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陸興華·智能人工化時代的知識狀況(1)

“人工智能”這一譯法假設了有一種人之外的“人工的”智能,這一假設是完全錯誤的。本文強調,人工智能也是人的智能,原來的“人工智能”這一説法所要強調的,在本文作者看來,只是:智能的人工化。因此,本文在與利奧塔1979年提出的“後現代”對位,提出人工智能時代這個説法時,就更進一步將我們今天的這個用算法和神經網絡來訓練機器去學習(也就是認圖像)來習得人工智能,再將後者用到美團和阿里雲這樣的平台上去更高效地剝削廣大消費者的時代,稱作“智能人工化”的時代。下面我們將學者利奧塔的姿態,來討論智能人工化時代的知識狀況。

一、紀念之緣起…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24,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冒鍵《最後的神話:詩人自殺之迷》第3章·何謂詩人(中)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偏偏有那樣一些偽詩人,盡管沒有什麽天賦和才能,卻喜歡附庸風雅,裝出頗有修養的模樣,每遇良辰美景或能夠出風頭的機會,總要胡謅幾行,儼然一個什麽詩人或什麽行家裏手的,但最終免不了貽笑大方,讓人恥笑。其實這種人未見得把詩人放在眼裏,詩人在他們心目中不過是一個精神病人罷了,充其量一個無足輕重的文人,一個文化符號而已。這於轟轟烈烈的歷史主角或者微不足道的芸芸眾生都是一樣的,詩人於他們仿佛是一種奢侈品,只是在他們需要裝點自己的門面時,才會想到詩,想到詩人。為此我常常感歎詩人的命運乖舛,做人難,做詩人更難。…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24,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