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76)

林燕妮《不欠》完美?開心好了!

大概沒說過「我是個追求完美的人」這句話。

世上沒有什麼是完美的,所謂追求完美,不外是盡自己能力做到最好而已,你所做得到的完美,在能力較高的人眼中可能是不完也不美,你拼了小命所做到的一百分,在天賦較好的人眼中可能只是舉手之勞。

所以,懶得談完美。

其實,有缺陷的東西也很可愛。

不用說別的,我們自己所愛的人一樣充滿缺陷,說只愛完美的人其實不知道想愛什麼,也放找遍天下也無事可愛。

我覺得,開心便夠了,開心比什麼都好。…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October 3,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凸凹的詩·出生地

所有的人都是兩個人生的

一個名叫母親

一個名叫土地

所有的出生地都吸納過母親的精氣

得到過胎血的滋養

沒有沾過精氣和血水的出生地

是一小塊移動的飛地

投下的陰影…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October 3,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曹文軒:相信美 相信詩性 上

文學的意義是什麼?對我來說首先是美、是詩性,這也是中華文化的古典氣質。寫作最重要也是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就我作為中國作家而言,是中國故事;就個人而言,是個體經驗。

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文字永遠是我無法離開的。特別是當我在這個世界碰得頭破血流時,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我想,所有親近文字的人都會有類似感受。你可以調動文字的千軍萬馬,可以將文字視作蔥蘢草木,使荒漠不再,可以將文字視作鴿群,放飛無邊無際的天空。

文學之於我的意義首先是美、是詩性的探索與表達。曾經有年輕人問我:你的小說一直將美感作為一種精神向度,但是,美有足夠力量凈化人心嗎?我回答道:美不是萬能的,但如果連美都顯蒼白,那麼還有什麼有力量呢?…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October 3,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4

盡管也有非警察作者寫警察的詩(大多是對警察的贊美詩),或許這些作品也能寫出警察的特點,甚至是職業精神,但他們畢竟是旁觀者,這類詩至多成為警察詩歌的側翼。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詩盡管寫到了警察,但如果警察是親人(如筷子兄弟的微電影《父親》中的父親),或把警察作為群體中的一員或背景性的人物,這種詩實際上也不是警察詩:

 

那個理髮師/現在不知怎樣了//少年時的一個/理髮師。屋里有爐火/紅通通的/有昏昏欲睡的燈光/忽然,兩個警察推門/像冬夜的一陣冷風//「得讓人家把髮理完」 /兩個警察/掏出一副手銬/理髮師一言不發/他知道他們為什麽來,他等待他們/應已久。他沈默地為我理髮/細心、細致/偶爾忍不住顫動的手指/像屋檐上,落進光影里的/一株冷冷的枯草…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3,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文化賦予“山東手造”更多價值

8月1日下午,趕在最後一天去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掃貨”的市民,不少人空手而歸。“開展第二天,我們帶來的300個蒿酵棗餑餑就被客戶買走了,剩下的花餑餑也所剩無幾。”膠東沿海蒿酵傳統花餑餑非遺傳承人隋守波坦言,附近不少展台都空了,生意好得出人意料。

從人們吃的喜餅、餑餑,用的餐具、家居用品,到人們把玩的藝術品、玩具……在2022第十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暨首屆“山東手造”精品展上,暢銷的“山東手造”不在少數。“山東手造”精品涵蓋美術繪製類、織造印染類、雕刻工藝類、編織紥製類、燒製鍛造類、漆器繪製類、文房四寶類、美食消費類多個門類。…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3,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江夏堂譯 奥修·禪:單獨的鳥,森林中的布穀鳥 4 禪是最純粹的詩 上

敬愛的OSHO,

有一天晚上,仰山和石室善道一起賞月,仰山問他:「當這個月亮變得尖的時候,它的圓相去了哪裡,當這個月亮變得圓的時候,它的尖相又去了哪裡?」

石室善道說:「當它是尖時圓相仍然隱隱存在,圓時尖相也在。」

古文參考對照:

師一夕與仰山玩月。仰山問曰。遮個月尖時圓相什麼處去。圓時尖相又什麼處去。師曰。尖時圓相隱。圓時尖相在——《景德傳燈錄》卷第十四。

 …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October 3,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劉春華朱寶楊·維柯與馬克思關於歷史本質的理解 上

摘要: 研究歷史哲學必須要回到歷史哲學的開山祖師維柯那裏,維柯的歷史哲學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基督教的陰霆,開創了歷史哲學的新局面。馬克思肯定了維柯關於歷史觀的合理觀點,對於他的史學思想持批判繼承的態度,馬克思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唯物史觀。



維柯與馬克思都提出了人造歷史的觀點,但二者對歷史本質的描述卻存在很大的差異。維柯提出人造歷史主要是針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這一論斷,他對於笛卡爾討論觀念及實在的關係持否定的態度。馬克思是為了批判黑格爾的歷史哲學進而提出了人類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觀點,馬克思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理解人造歷史的這一觀點。



一…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3,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遊客的凝視:打卡旅遊學

中秋佳節到來,由新生代掀起的網紅景區熱潮又將如約而至。針對網紅景區,有兩點要意,一是「打卡」是什麽?二是內容生產做什麽?

本文所指的青年人還是承接前文的90後、00後的新生代,與國家35歲以下為青年人的標準略有不同。新生代旅遊力量的特征:圈層化信息獲取、個性化出遊、情感式表達社區、生活化旅行、叠代式消費。他們與打卡有何關係?如何進行內容生產去滿足他們?



網紅景區現象中,「打卡」成為新生代旅遊消費中頻繁出現的詞匯,正確的理解「打卡」這個詞的含義,有助於從業證正確的認識這些行為。…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October 3,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張清俐·書寫口頭藝術的詩性之美 下

捕捉口頭藝術的「活形態」

民族誌詩學最初在民俗學領域產生的影響尤為突出。楊利慧表示,在民族誌詩學、口頭程式等理論的推動下,美國民俗學在方法和研究視角上都發生了巨大轉變。主要表現為:從對歷史民俗的關注轉向對當代民俗的關注;從對文本的研究轉向對語境的研究;從大範圍的、普遍性的研究轉向區域性的民族誌研究;從對集體性的關注轉向對個人特別是有創造性的個人的關注;從對靜態的文本的關注轉向對動態的表演和交流過程的關注。

「民族誌詩學研究的重點是口頭藝術話語的語言表達效果和結構銜接特征,以及轉寫和書面表達的方法。特別關注的是如何識別『詩行』、節律和其他反復出現的語言特征或風格學特征。」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尹虎彬告訴記者。…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October 3,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3

這首詩真實複雜,極具張力。它啟發讀者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警察的工作對象是人,七情六欲的人,而警察本身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無論是以警察的身份還是普通人的身份出現,靖東的詩只要寫到女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色情傾向,對此他從不遮掩,這是他寫作中非常可貴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來說,靖東的警察詩是人之詩。從詩中的句子不難看出他也是一個被女色誘惑的人,但同時他又有超越傾向,如果把這種傾向歸結為他的警察身份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普通人在被誘惑時也會有警惕心理,如詩中提到的對「性病」的恐懼。…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3,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龔鵬程:何以中國沒有史詩?5

與變文同時發展的,則有講史;後來的陶真、崖詞、鼓詞、蓮花落等,亦屬說唱系統。崖詞多為六言詩,陶真則為七言詩體,據《西湖老人繁勝 錄》所載宋代杭俗「 凡傀儡,敷衍;煙粉、靈怪故事、鐵騎、公案之類。其話木或如 雜劇、或如崖詞 」、明田汝成《 西湖遊覽誌余》卷廿所說「 杭州男女瞽者,多學琵琶,唱古今小說、平話,以覓衣食,謂之陶真。大抵說宋時事,蓋汴京遺俗也。...... 若紅蓮、柳翠、濟顛、雷峰塔、雙魚扇墜等,皆杭州異事,或近世所擬作也 」,可知此類唱詞或與雜劇相似,且後來多衍成散文小說,其性質則為歷史故事與民間傳奇,與宗教的關係也很密切(紅蓮柳翠等均與宗教度化有關)。

蓮花落,本來也是宣揚教義的曲子,起於唐五代,稱為散花樂,到宋代才成為貧人的歌唱,元明間極盛,且發展成大型的敘事蓮花落。其體以七言詩體為主,較宋代的敘事鼓子詞、覆賺等更進一步。…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3,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露易絲·海《我的哲理》每日的功課(6)

做了幾個月的思想功課以後,我很驚喜地發現,我看上去年輕了。現在,我看上去比十年前還年輕!

愛自己、愛自己的樣子、愛自己的所作所為。如果嘲笑自己、嘲笑生活,你就什麽也得不到。一切都是暫時的。下一輩子不管怎麽說你都要變個樣兒了,那麽為什麽不從現在開始變呢?

你可以讀一讀諾曼·庫辛(Norman Cousin)的書。他微笑著把自己從致命的疾病中拯救了出來。不幸的是,他沒有改變那種導致疾病的思想模式,因此他又生了另一種病。然而,他再一次笑著康復了!

你有很多條道路能夠引領你到達康復的終點。把這些方法都嘗試一下,找到最適合你的方法。…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October 3,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王宗仁的詩·夜宿山村

熄燈後,我在被褥的陌生裏

翻來覆去尋不著熟悉的睡意

蛀痕斑斑的窗櫺外

一隻夜鷺乘著淡淡月光

在池塘邊梭尋扭動的胴體

蛙鳴從四方包抄而來

羨煞了路燈孤單的眼光

而毗連的孟宗竹們整夜未眠…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October 3,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楊克的詩·北方田野

鳥兒的鳴叫消失於這片寂靜

紫脹的高粱粒溢出母性之美

所有的玉米葉鋒芒已鈍

我的血脈

在我皮膚之外的南方流動

已經那樣遙遠

遠處的林子,一隻蘋果落地

像露珠悄然無聲…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October 3,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2

盡管這首詩並未顯示警察的介入,但它由一個警察敘述出來顯然不同於常人,更不同於看客。如果說警察的職責是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話,面對這樣一樁殺人案,警察所有的就不只是普通人的憐憫,更多的是痛惜和提醒,正如題目顯示的,這是一首悼念詩。可以說,作為一名警察,把它寫下來而不是輕輕放過,這本身就是一種面向塵世的備忘和預警。正如侯馬本人所說的:「這個案子折射出特別深刻的中國的真實、人性的真實。我用人性追問殘忍,把一名警察對人的關心,放在了社會轉型期對農民階層的關懷之中,讓樸素率真的情感和流淌在血液里的愛,凝聚成直取人心的詩。」(石楊:《侯馬:從警生涯使詩歌更真實更理性》,《人民公安報》2014年6月20日)…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3,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凸凹的詩·爸爸的果園

爸爸,你一個噴嚏

果樹

就開了花

爸爸,你一聲咳嗽

果子

就落了地

爸爸,你一次哈欠

果園

就隆起了一堆土…

Continue

Added by Copil on October 2,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奈莉·薩克斯·逃竄

逃竄

何其盛大的接待

正進行着——

裹在

風的披肩裡

陷在永不能説阿門的

沙之祈禱中的腳

被驅趕

從鰭到翼…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October 2,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孫周興:圓性時間與實性空間(9)

人在“時—空”之“瞬間”中承受這種內—外與外—內的推移——外推和內推。這種向外與向內的推移是一種在此時此刻一并發生的,也可以説,外化—內化,出—進,流失—接納,這樣一些“之間”關係是在此時此刻一并發生的,這樣的“之間”就是我們實際承受的“時—空”。海德格爾在“時空”中間加一橫來表明這種“之間”關係。我們大概可以説,傳統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是被抽象的線性維度,而“時—空”是要承受(tragen)的,是要我們自己“扛”着的。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承受這種“時—空”,它是具體的,“時—空”意義上的“時”的流逝和外推,以及“時—空”意義上的“空”的吸引和壓力。它們是我們當下“扛”着的,或者説“受”着的。這種原初的時空經驗是無以言表的,是不無神秘的。總之,海德格爾的大致想法是,傳統被維度化的“線性時間”和“抽象空間”不是原生的,而是衍生的,是從他所謂“時—空”即生活世界中真實發生的具體的、整體的“時—空”經驗中派生出來的。…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October 2,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雪裡紅·自我民族誌與俗民紀錄片 3

針對此部紀錄片之評論,多篇指出,美中不足的是,因攝影機終究只掌握於少數人手中,作品多大程度呈現出「真實」,並顧及群體內部異質性,仍有辯論空間。評論者指出,當地人熟悉並活用媒體科技、技術後,透過自身視角對現況、文化、社會組織創作出一套視覺再現形式;這套形式再由具動機與社會資本、科技能力的創作者傳播、強化、清晰化、再形塑。過程中,特定創作者有機會透過製播媒體來展示其個人認知的部落生活與文化,影像作品或許摒除了外部觀點可能隱含的偏見與曲解,但是否呈現「完整」、「具代表性」之在地觀點,是面面俱到或一家之言,卻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October 2,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石圓圓·詩性鄉土書寫 3

宮本常一筆下的流浪者,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個性,作者從來不把觀察對象當做經濟關係中一個結構性的存在,而是通過對其言行回憶的轉述,把「人」的主體性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比如土佐源氏,一位真正的流浪貧民,沒有因為落泊而失去話語的權利,恰恰相反,相信讀者對他的成長羅曼史印象頗為深刻,宮本常一將無數溫柔筆墨賦予這位一生摯愛著女人和牛的鄉村落伍者,讓他說出了「我騙了不少人,但沒有騙牛」、「其實每一個都是親切溫柔的女人」之類的名句。



宮本承認在閉塞的世界里存在著不可稱頌的盲區,但受到環境制約的人們也對應生出自己的法則;並且,這個渾厚世界中的文化積澱是錯層的,也是多元的。除了農村邊緣人,他在文化傳承者方面的記錄更為用心。…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2,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