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興:圓性時間與實性空間(9)

人在“時—空”之“瞬間”中承受這種內—外與外—內的推移——外推和內推。這種向外與向內的推移是一種在此時此刻一并發生的,也可以説,外化—內化,出—進,流失—接納,這樣一些“之間”關係是在此時此刻一并發生的,這樣的“之間”就是我們實際承受的“時—空”。海德格爾在“時空”中間加一橫來表明這種“之間”關係。我們大概可以説,傳統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是被抽象的線性維度,而“時—空”是要承受(tragen)的,是要我們自己“扛”着的。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承受這種“時—空”,它是具體的,“時—空”意義上的“時”的流逝和外推,以及“時—空”意義上的“空”的吸引和壓力。它們是我們當下“扛”着的,或者説“受”着的。這種原初的時空經驗是無以言表的,是不無神秘的。總之,海德格爾的大致想法是,傳統被維度化的“線性時間”和“抽象空間”不是原生的,而是衍生的,是從他所謂“時—空”即生活世界中真實發生的具體的、整體的“時—空”經驗中派生出來的。

四、新生活世界的時空經驗

現在讓我們來做個總結。我上面講了,尼采的“相同者的永恆輪迴”學説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非線性的時間理解,一種專注於當下時機化生成的“圓性時間”觀。“瞬間”(Augenblick)是過去與未來的“碰撞”之所,是創造性的“瞬間—時機”。所謂“圓性時間”不是自然人類的時鐘時間,也不是科學(物理)計算的時間,而是藝術創造的“時機”——其實這里不應該説藝術創造,而毋寧更是在“人人都是藝術家”意義上來説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創造性的個體,每個人都有這種創造性時機。只要“時機”合成,個體生命是可以通過奇異化和差異化的創造性活動獲得意義的。藝術的形而上學性由此獲得重新確認。

接着到了海德格爾,他所謂的“瞬間時機場所”是一種原始的瞬間—時機(Kairos)與位置—空間(Topos)一體貫通的“時間—空間”(“時—空”)。這里我用了兩個希臘文,一個是Kairos,另一個是Topos,即“瞬間—時機”(Kairos)與“位置—空間”(Topos)。這種“時—空”意義上的空間不是物理學的抽象的絶對空間,而是“位置空間”,一個物體放在那兒就有一個位置,一個位置就是它的空間,所以空間是多樣的、具體的,每個物體都有它的空間,都有自己的Topos,這種空間是不空的,而是“實性的”,所以也許可以稱之爲“實性空間”。“瞬間—時機”與“位置—空間”連在一起,就叫“時間—空間”(Zeit-Raum),一個“時—空”相通的境域,一種本源性的未分化的“時—空”。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説,這就是存在之真理(“本有”)發生的原始境域;我認爲,這也是人在生活世界里的實際處身承受。我們每個人都在承受,都在擔着扛着,我們擔着扛着,我們才能活下來,然後我們才可能進行時間和空間抽象,才能測量和計算時間和空間。我首先要承受着,要是我承受不了了,扛不下去了,這時還去計量嗎?計量還有意義嗎?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到底哪個是更爲原本的?這實際上又回到了前面講過的康德和哈曼之爭,到底是藝術更原本還是科學更原本?這就是問題所在,我説的是每個人在生活世界里實際的處身和承受。

時間爲什麼是圓的?現代哲學和科學已經作出了証明,但實際上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個體對自己生命的經驗,對自己生活世界的理解,這才是最重要的。就是説,我們每個人要自己去經驗,在經驗中証明,這個經驗和証明的過程也就是每個人生命的展開和完成,這才是關鍵點所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和世界經驗是個體化的、差異化的,我們根本就不可能一樣。爲什麼我們今天還需要哲學和藝術?原因之一是現代技術工業正在把我們變得一模一樣,變得毫無差別。世界已經被抽象了,物已經被同一化了。我們已經離開了自然生活世界,面對的是一個完全同一化、同質化的機械世界。這時候我們的經驗就飄起來了,無法落地。尼采哲學爲什麼有力量?我認爲他始終是要告訴我們,實際上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每個人自己的,必須自己去“扛”起來,就是剛才我説的“承受”,我們要去“承受”,“承受”是第一位的,後面才有其他的經驗,諸如科學的經驗、物理的經驗等。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