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集體意識在現實中的例子
回到現實中的例子,將人看作一個個細胞那麽人所組成的社會、國家、政治經濟體也將是一個智能體,當你覺得它沒有意識或者不夠那麽聰明的時候,你又怎麽知道它的思維或者行動方式呢?如稍微簡單一點的期貨市場,如大豆、原油等,其價格走勢所受影響因素之多(主要種植地、當地政治經濟環境,當年天氣環境受災情況,運輸條件航道的改變,主要投資人出於自身利益背後的博弈,全球經濟周期與環境資金出於避險或各目的對其投資的增減,是否有新技術大幅提高其產量,替代品是否出現,人們對其預期的改變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而多方面的因素(相比湧現現象來說極少)綜合起來使其更加不可預測。
…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1,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一
最近綽號“針屋(針灸)又助”的山崎蒸天天夜不歸宿,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泡在劍術道場里。
當時大阪,從上町往西走就可以看見好幾家劍術的道場,這些道場大多是為了給禦城代屋敷(城市官員宿舍)的家來(家臣)和兩町奉行所(區政府)的與力同心(衙役)的子弟,有空時進行劍術練習的,當然有的町家(老百姓)的孩子也到那里學習。
位於谷町的鏡心明智流劍術道場是所有道場里最熱鬧的,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道場里水平最高的居然是武士階層之外町人的子弟。
又助算是這些高水平群體中的精英。…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September 1,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黑塞1925/26年發表《伊甸園之夢》一詩,以《聖經》傳說中亞當與夏娃的原罪為母題,形成夢的內容框架,通過對春夢情欲的描寫、抒發,詩人生動展現了人類的欲望世界。
伊甸園之夢
藍色之花飄香四溢,
蓮之蒼白目光把我盯牢,
每片葉上默默伏著魔咒,
蛇從所有的枝椏間靜靜巡視。
花萼里長出挺直的身體,…
ContinueAdded by 瑪琳娜 on September 1,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只有一種死亡,那就是念頭的死亡,但是頭腦做不到,因為如果你通過頭腦來做,那麽頭腦還是做者並且繼續活著。
下一次,間宮來到師傅面前,師傅再次問他有什麽可顯示……因為這些問題並不是你能回答的,你必須通過你的眼睛,通過你的存在,通過你的臉才能顯示答案,答案必須通過你被顯示,你必須變成答案。你無法給予答案,因為如果你給予,那是頭腦在給予——你就能是答案。
所以……他被再次要求顯示關於一隻手鼓掌的聲音。
間宮立即倒地,就好像他死了。…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September 1,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編者按】新詩百年,詩歌理論並不少,但絕大多數都是西方理論的販賣和嫁接,真正本土的理論少之又少。張嘉諺,一位年逾70的學者,幾十年致力於中國本土詩歌理論的創建,其遠見和治學精神令人佩服,中國詩歌的發展還是需要中國特色的理論來指導。
本文為論者「字詩學」理論研究的核心論文《論「詩性」》的節選,因「詩性」作為詩的根本「全子」,層層打開廣涉詩歌整體。本文僅論及其內在核心構成,其結構派生的若幹機能及其顯化為詩歌的若干功用,已在另外章節論述。用以回答「詩歌有什麼用?」的問題。即此文是回答:詩是什麼? 明白了詩性,詩是什麼? 的問題也大致明白了;而論述詩性機能與詩歌功能部分,則是部分回答「詩有什麼?」的問題。…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September 1,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所以師傅說:「那個聲音也已經變成了執著,你在不斷地想著如何解決它,不要執著,解出它,好,但是不要執著!努力用功,但是不要瘋狂。」——你死了才會更好些。
但是間宮誤解了,就像通常所有的門徒那樣誤解了,師傅說,你死了才會更好些。師傅在對誰說:「你死了才會更好些」?對頭腦,不是間宮,因為間宮不會死,間宮是不死的,是頭腦、自我正在試圖解出這個無法被頭腦解出的問題。
只有當念頭停止時,問題才會被解決,當頭腦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然而卻是徒勞的,才會說:「沒有出路了,我退休了。」當頭腦退休時,剩下單獨的你,第一次沒有念頭——意識在,觀照在,但是思想不在——問題解決了,你聽到了一隻手鼓掌的聲音。…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ugust 31,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9月4日晚間新聞時,美國三大電視臺全都報道了社會輿論對奧巴馬9月8日將要對美國學童講話這件事的強烈反應。奧巴馬曾在8月份接受一位11歲兒童的訪談時說,他在9月8日,也就是新學年開始之際,要對全國學童作一次電視講話, 談談教育和上學對學生和國家的重要性,「我希望大家能夠收看。」
總統在開學日對全國學童發表講話, 不是第一次, 里根和老布什總統都有過,為什麽奧巴馬宣布這一計劃,就造成了美國輿論的軒然大波呢·…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August 3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邊鄉 岸 on August 31,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正由於感知性在特定意義下是可塑的,因此,像是所謂的造形藝術便可予以感動。這種感動構成了一種特定的感動性(affectivity),且無法被化簡為雅各.馮.魏克斯庫爾(Jakob von Uexküll)以壁蝨的感覺動力(sensori-motor)迴路所描述的那種循環;對具備神經系統的生物而言—無論多麼原始—這類循環是所有感動性的特徵。…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31,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摘要:認知詩學的基本理論來源於認知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其哲學理論基礎是認知體驗哲學,研究對象是詩歌類文學作品。筆者運用認知詩學中的基本分析理論對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再別康橋》進行了逐句地深入賞析,希望能夠幫助讀者對本詩從一個新的角度產生更加深刻細致理解。
一、認識詩學理論
認知詩學理論產生於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由以色列語言學家Reuxen…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August 31,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1. 引言
在C.G.榮格眼中夢使我們更靠近人類生活基本事實。在徳裔瑞士籍文學家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看來:「誰要是從記憶、夢和無意識聯想中尋找心靈的根源,……他會把許多通常留在無意識中的,只會出現在沒有被重視的夢中的東西拉到光明之處( [1] , p.354)」。夢成為他們接近心靈真實世界的通道。
「吸引詩人的是在詩學創作中應用夢這一主題可以表現浪漫主義觀點,表現對天堂的渴望,以及用來逃離現實或者模糊現實與幻想的界限…
Continue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30,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穆拉·那斯魯汀去看醫生,對他說:「請幫幫我!我現在被惹得心煩意亂,我妻子晚上說得太多了。」
醫生說:「你妻子在哪里?帶她來,我給她看看。」
穆拉·那斯魯汀說:「你沒有理解我的意思,對她沒什麽可看的,給我看看,好讓我保持清醒!這真有趣!我會睡著了……而她一直在說,這真有趣,她說著如此美麗的事,顯示了這樣美麗的事,當她醒著的時候,從來不會那樣說,當她醒時,她一直在講些廢話,所以,請幫幫我,好讓我保持清醒,繼續聽下去。」
如果你觀察人,他們整晚都在講話——不停地,他們的嘴一直動著,他們發著聲音,做著各種事情。…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ugust 30,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2020-08-21 本文由王立秋譯自 Alexander R. Galloway 亞歷山大·R·加洛韋, 「in French Theory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Possible Futures」, A pamphlet series documenting the weeklong seminar by Alexander R. Galloway at the Public School New York in 2010,TPSNY/Erudio Editions;感謝譯者和「潑光PULSASIR」原載;海螺社區轉載。)…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August 30,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康德(Kant)提出的「低階官能」(lower faculties)—直覺(亦即,覺知度或感知性)、理解、想像與理性—或許很容易令我們深信不疑,但其實,感知性並非一勞永逸的天賦,就這麼賜給稱之為「人」的此等存在。人既是生命的技術形式,也是亞里士多德所謂的心智靈魂(noetic soul)。感知性會發展,如同理解、想像與理性。這種發展,這種精進(elaboration),發生在一代又一代的創作過程中,就像我們從馬奈(Edouard Manet)的例子理解到的一樣—十九世紀下半葉,當他談到來自觀眾的負面評價時,宣稱:
他們的眼睛將被打造………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30,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德里達把解構的第一個目標指向傳統形而上學的邏各斯中心主義。
在德里達看來,理性主義是設定意義先於語言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代名詞,而理性主義的秘密就在於預先設定的意義理論“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它不僅充當着所謂的“真理”“價值”的權威,而且還限制、束縛了自由遊戲創造的可能性。因此,必須予以徹底“顛覆”之。
德里達在《論文字學》中説:“傳統哲學的一個二元對立中,我們所見到的惟有一種鮮明的等級關係,絶無兩個對項的和平共處,其中一項在邏輯、價值等方面統治着另一項,高居發號施令的地位”。[3](P303)…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30,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湧現過程或行為可以在許多其他地方看到,如城市、經濟學中的壟斷現象、計算機模擬和元胞自動機中的組織現象。無論何時,只要有大量的個體相互作用,一種秩序就會從混亂中產生(無序就會產生秩序);一種模式、一種決定、一種結構或方向的改變就會發生。
經濟學
股票市場(或任何市場)就是一個大規模湧現的例子。作為一個整體,它精確地調節著世界上各地公司的相對安全價格,然而它沒有領導者。當沒有中央計劃的時候,就沒有一個實體控制著整個市場的運作。經紀人或投資者只了解其投資組合中有限的幾家公司,他們必須遵守市場的監管規則,對交易進行單獨或大規模的分析。趨勢和模式的出現則是由技術分析師深入研究的。…
Continue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ugust 29,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當你說:「我正在努力用功」時,師傅知道那只是你的一部分在運作。心理學家們說,即使一個非常有天賦的人,即使一個天才,也從來沒有用到他能量的15%,甚至愛因斯坦也從來沒有用到他的能量的15%,何況普通人呢?他們用了大約3%,最多5%,你的95%的生命能量都被浪費了,所以當你說:「我正在努力用功。」你並不知道你正在說什麽,你正在使用著的是零星碎片,或許正在努力用功,但是這只是十分之一的部分,其余的九個部分都睡著了。師傅要你全部投入,因為當你是全然的,只有那時才會蛻變。…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August 29,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而這一場景反過來説也決不假裝是在忠實地複制那被宣 稱的”原初場景”。它是”新的”,那是因爲它被感覺到是新的。從已發生的事上,我們可以説出它就在那兒,活潑着,有生命。它並不作爲一種對像出現,如果一個對像竟可以在場的話,而是作爲一種”韻味”,作爲一種微弱地呼吸着的輕風,作爲一種暗示在場的。普魯斯特的《追憶》、本雅明的《獨特的意味》和《柏林的嬰兒》,就是根據這同一種技術(當然是一點都不省減地)來運作的。儘管冒着被人説成是怪異的風險,我還要加上一句,自由和平等地浮動着的關注過程,也是蒙田散文的本色。…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29,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通過這些我們稱爲個人數據第三持存的個人來促進生産和自動-獲取,這些個人數據使他們的心理時間空間化;通過使個人數據以光速進行流通,以干預超個性化過程,這個過程是與自動地、功能性地形成的循環交織在一起的;通過這些循環,通過自動形成的而不是超個性化地形成的集體第二持存,反過來干涉,幾乎是直接地干涉心理的第二持存,也就是説,干預前攝、期望,最終干預個人行爲。從而一個個地、遠程控制和電子指導每一個網絡成員成爲可能,這就是所説的“人格化”。[30]
在他看來,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愚昧性的瘋狂,歸根到底,是外部的數據處理重新建構了我們在網絡生存中的虛假電子人格化。海量數據造成了個人心理時間的空間化,這原本是要通過自己內心認真鑒別和挑選的過程;現在只要有一定量的點賞和好評數據,自動獲取的行爲就以光速發生了。…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2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他哭不出來。
頭上薄薄的紗麻覆蓋不了蜷曲髮絲,與臉上不斷抽長的髭鬚。陽光亮晃晃地大片大片撒下,把他裁成幾小塊破碎的黑,陪她和她照片上的微笑飄晃完最後一程。
恰巧有鼓動的翅膀從上方經過,發現許多細緻的情感佔據了整個午後,將山坡綑綁成某種奇異、雜亂的圖案。而那是一種訊號嗎?又不停有鳴叫聲漸漸遠離天空。
樹蔭下的豔紫荊,是否也會有被焚燒的感覺?橫倒路旁的野狗屍體上,一群蛆蟲努力想擺脫熾熱,卻鑽不出逐漸凝涸的血色屏障。隊伍緩緩在山徑上蠕動。
他抹了抹額頭的汗水,再偷偷帶到眼角旁,想像那是自己的眼淚。…
ContinueAdded by Zenkov on August 28,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