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06)

胡品清·法蘭西詩選(十一)

◇飛翔

  於池沼之上,幽谷之上,

  山之上,林之上,雲之上,海洋之上,

  於太陽之外,青空之外,

  眾星的邊緣之外,

  我的靈思,你敏捷地遊移,

  如在水波中搏擊的泅泳者,

  在深邃的太空,你愉悅地留下足痕,

  以不容描述的男性之狂樂。…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23pm — No Comments

林語堂·獨身者是文化上的怪物

  當我們接受這麼一個簡單而自然的生物學的觀點時,兩種沖突是不可免的:第一,個人與家庭的沖突,第二,乏味的智能哲學和比較溫暖的本能哲學之間一種更深刻的沖突。因為個人主義和智能的崇拜會使一個人忽略了家庭生活之美;而以個人主義和智能的崇拜而言,前者不象後者那麼有害。一個相信個人主義,實行個人主義的人,還可以做智者,可是一個相信冷靜的頭腦而排斥溫暖的心的人,卻不免變成傻瓜。以家庭的集合主義為社會單位而言,我們還可以找到代替物,可是一個人如果失掉匹偶和父性與母性的本能,便找不到可以代替的東西。 …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20pm — No Comments

賈平凹·藏者

  我有一個朋友,是外地人。一個月兩個月就來一次電話,我問你在哪兒,他說在你家樓下,你有空沒空,不速而至,偏偏有禮貌,我不見他也沒了辦法。

  他的臉長,顴骨高,原本是強項角色,卻一身的橡皮,你誇他,損他,甚至罵他,他都是笑。這樣的好脾氣像清澈見底的湖水,你一走進去,它就把你淹了。

  我的缺點是太愛吃茶,每年春天,清明未到,他就把茶送來,大致吃到五斤至十斤。給他錢,他是不收的,只要字,一斤茶一個字,而且是單紙上寫單字。我把這些茶裝在專門的冰箱裏,招待天南海北的客人,沒有不稱道的,這時候,我就覺得我是不是給他寫的字少了?…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18pm — No Comments

從設計師到創業家,規模化才能建構台灣文創產業生態

除了明星設計師,台灣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更需要的是規模化的團隊作戰。設計師如何從單槍匹馬的創意人轉型為企業領導者,帶領團隊走向國際舞台?他們從右腦跨向左腦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棘手難題?他們怎麼突破自己,熬過那些經營上的關卡?為什麼選擇團隊作戰,不繼續經營個人品牌?團隊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又會帶來哪些疑惑?

在文化創意篇中,邀請了Gogoro創辦人陸學森、RAW主廚江振誠、奇想創造董事長謝榮雅、掌生穀粒創辦人程昀儀、雷亞遊戲執行長游名揚與本專題策展人羅申駿一同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字字句句,全是經營者的真實告白。

圖說明

策展人:羅申駿…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13pm — No Comments

二毛·魯迅的北京美食地圖

2011年,是魯迅誕辰130周年。毛澤東曾評價魯迅:不但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還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這種評價實際上把魯迅推上了神壇。神壇之上,人們很難把魯迅與美食、美酒聯系在一起。實際上,在吃喝這件事上,魯迅是個地道的行家,不但會吃,還會做,對許多菜肴都有堪稱“行話”的獨特見解。

北京是魯迅從日本歸來後長期生活過的城市,從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5年,僅從這一時期魯迅日記中,我們發現他去過的有名的餐館就有65家!

魯迅對於北京菜、北方菜非常喜愛。著名作家蕭軍回憶說,魯迅對北方的面食和菜品非常喜歡,回到上海後還念念不忘。許廣平甚至曾想為其請一位北方廚師到上海,因為廚師薪水太高,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12pm — No Comments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 1》第10章·中國近現代史的拓荒者郭廷以先生

10.1~教我做research的啟蒙師

在海內外大中學裏教授文史學科,簡直就教了一輩子。行有余力則以撰文;以中英兩文著書寫稿,至今也在千萬言以上。不知老之已至,還在不斷塗鴉。引句時髦話,說我自己是個“職業史學工作者”(professionalhistorian),大致也不算過分。畢竟搞了一輩子嘛。

俗話說:“家有黃金萬兩,不如一技隨身。”我這個“職業”史學工作者,如果啖飯維生,也有“一技隨身”的話,想來想去,這個“一技”,就應該是英語裏的research了。…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11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83》這裏有老鼠嗎?

在《創造力手冊》(劍橋,1999)中,讀到威廉姆斯和拉娜楊引述一句很有趣的話:“要制造一個好的捕鼠器,首先知道那裏是否有老鼠出沒,對你有好處。”(373頁)

這句話,使人想起莊子的《屠龍之技》―― 朱平漫拜支離益為師,散盡家產學習屠龍術。三年後學成下山,卻發現普天之下,根本就沒龍可殺。



一般人習慣了制造業的思維方式,對捕鼠器與《屠龍之技》的含義,很自然的就想到:沒市場的事物,就是沒用。



這想法沒錯。只是,面對文化創意體驗紀元,很顯然的,它不夠完整,應付不了更深層的生活盼望;對於傳統市場沒用的東西,在新興市場卻可能變成大用。…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00pm — No Comments

王棟·美國媒體對話錄·《紐約客》 執行總編輯

雜志簡介

《紐約客》(The New Yorker)已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雜志研究者里雷(Riley)和塞斯諾(Selnow)寫道:"《紐約客》一直以高品質聞名:只刊發最好的小說、詩歌、評論、散文和插圖。"

goo.gl/mfmaop

1925年,哈羅德·羅斯(HaroldRoss)創辦《紐約客》,從一開始,它就是一本集成優秀文學作品與最新觀點的雜志。雜志研究者昆寇(Kunkel)寫道,《紐約客》的成功向世人證明:重要的觀點完全可以通過清晰、文學化和令人愉悅的方式向大眾傳播。在它問世的1925年,"格調高雅"還被認為是歐洲文化獨有的特征,而《紐約客》的出現為美國人帶來了文化上的自信。它的風趣和智慧幫助美國人挨過了經濟大蕭條的年代。在"二戰"期間及戰後,《紐約客》幫助美國人形成了全球化的視角和社會良知。…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院士文創營銷學磨課師札記:本地一日遊

開車,不必自己造車

你想到怡保,不會自己去建造一部車子,更不會自己去建造一跳路。科技已經存在:博客、網絡、手機、電郵、膝上電腦……。通路也已經存在,菲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說到,Wal-Mart的物流網。你也可以去了解E-Bay(電子海灣)的營銷模式。你就集中力量於自己喜歡的活動:旅行、收集藝術品,和人聊天、拍照、吃美食。個人與個人在線上的交易存在已久。現在只是加上推薦、共享、服務。敘說本身就是一種產品;故事內容符號消費也是一種收入來源;況且它帶動產品。軟性力量。(2005年札記)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法國)瑪格麗特·杜拉隨筆(7)

你不願意?…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蔣勳《品味四談》中學女生的酸蜜餞

可是很奇怪長到青少年的時候,可能開始想戀愛了,有一點失落憂傷情緒時,好像就不是那麽懷念甜的味覺,可能開始覺得“酸”也蠻有味道的。

我記得好像在中學的年齡吧!同班一些女同學有時候比男孩子發育得早,大概“國中”一二年級,她們常常喜歡吃一種帶酸味的蜜餞,像酸梅之類,整天嘴巴裏就含一顆酸梅,好像對酸味有很多的喜愛和回味。

酸跟甜是不是代表心靈不同階段的成長?…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周作人·心中

三月四日北京報上載有日本人在西山旅館情死事件,據說女的是朝日軒的*名叫來香。男的是山中商會店員「一鵬」。這些名字聽了覺得有點稀奇,再查《國民新報》的英文部才知道來香乃是梅香(Umeka)之誤,這是所謂藝名,本名日向信子,年十九歲,一鵬是伊籐傳三郎,年二十五歲。情死的原因沒有明白,從死者的身份看來,大約總是彼此有情而因種種阻礙不能如願,與其分離而生不如擁抱而死,所以這樣地做的罷。



(電影《殉情記》劇照)…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January 23, 2016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歐文·亞龍:《論人的成長》推薦序

在卡爾·羅傑斯第一份教學工作中,他與一群心理系的學生打成一片。在他快40歲的時候,磁帶剛剛出現,羅傑斯和他的學生們興奮地聽著心理治療訪談的錄音磁帶。羅傑斯會時不時地按下暫停,回放某些訪談片段。他這樣做一方面能夠指出訪談時咨詢師出現的失誤,另一方面可以指出訪談中來訪者表現出的顯著進步。

這是羅傑斯的這本《論人的成長》中的一幕。試想,二十年以後,這又會是什麽樣的場景。…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 庫 on January 23, 2016 at 11:57am — No Comments

法布爾《昆蟲記》石蠶

我往我的玻璃池塘裡放進一些小小的水生動物,它們叫石蠶。確切地說,它們是石蠶蛾的幼蟲,平時很巧妙地隱藏在一個個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蠶原本是生長在泥潭沼澤中的蘆葦叢裡的。在許多時候,它依附在蘆葦的斷枝上,隨蘆葦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動房子,也可以說是它旅行時隨身帶的簡易房子。

  這活動房子其實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很精巧的編織藝術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種被水浸透後剝蝕、脫落下來的植物的根皮組成的。在築巢的時候,石蠶用牙齒把這種根皮撕成粗細適宜的纖維,然後把這些纖維巧妙地編成一個大小適中的小鞘,使它的身體能夠恰好藏在裡面。有時候它也會利用極小的貝殼七拼八湊地拼成一個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納衣;有時候,它也用米粒堆積起來。佈置成一個象牙塔似的窩,這算是它最華麗的住宅了。…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23, 2016 at 11:56am — No Comments

張悅蘭《誓鳥》磨鏡記·下闕 (2)

一個失去性別的人卻仿佛觸碰到了兩個熾烈的烙字:愛情。仿佛得到了救贖,在女人的呻吟和哀叫聲中,鐘潛經歷了一次洗禮。但這美好的感覺稍縱即逝——她就要被帶走了嗎?…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23, 2016 at 11:53am — No Comments

王羲之·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January 23, 2016 at 10:42am — No Comments

畢飛宇《生活邊緣》(1)A1:冰排過後

畢飛宇·生活邊緣

簡介:黑龍江在解凍時就像出鞘的劍一樣泛出雪亮的光芒和清脆的聲響。陽光和春風使得封凍半年之久的冰面出現條條裂縫,巨大的冰塊終於有一天承受不住暖流的誘惑而訇然解體,奇形怪狀的冰排就從上遊呼嘯而下。洛古河、北極村、大草甸子、興安、開庫康、依西肯、鷗浦直至呼瑪和黑河這些沿江的村屯城市,無一不在回響著冰排遊走時的轟轟聲,仿佛上帝派駐人間的銀色鐵甲部隊正在凱旋,而天庭也的確呈現出了一派迎接戰勝者歸來的喜洋洋的氣息,無論晝夜都晴朗如洗,溫柔的光芒四處飄蕩。

A1:冰排過後…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anuary 21, 2016 at 6:30pm — No Comments

撰文‧攝影/安培淂 翻譯/林金源:被蹂躪的加里曼丹 走過變色大地

來到加里曼丹的外國人,無論國藉和性別,都會聽到「Hello, mister.」這句標準的問候語。除了全國採用的官方語言印尼話(Bahasa Indonesian)之外,當地印尼人對其他語言所知非常有限。縱然有語言與文化的障礙,外國臉孔總能引發加里曼丹人十足的好奇心和好客心。

在南婆羅洲馬辰市(Banjamarsin)繁盛一時的印度教王國,以及更早之前西加里曼丹的印度教王國只是其中兩例。十六世紀晚期,回教傳入加里曼丹,這些印度教王國的經濟與文化繼續昌盛,一直維持到荷蘭殖民者將整個加里曼丹併入他們的亞洲帝國為止,這個帝國的疆域,涵蓋現今印尼的大多數領土。

東加里曼丹人口超過兩百萬,是印尼婆羅洲四省中最大的一省。如同婆羅洲其他地區,東加里曼丹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最早進行開發者是殖民此地的荷蘭人;隨後是日本人,為期短暫;最終則是印尼人。…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January 21, 2016 at 10:15am — No Comments

一個寓言可能改變一生(3)

狼和小羊

強者的理由總是最好的理由。接下來我們就對此做一番揭示。

有一只小羊正在一條清澈的小河邊喝水。這時一只尋找食物的餓狼來到了這里。這只惡狼表現出氣得暴跳如雷的樣子,大聲地吼道:

“是誰容許你這樣無法無天,膽敢攪髒我的飲水之地,你這種膽大妄為的冒犯行為是要受罰的。”

小羊回答說:“尊敬的老爺,請您千萬別發火,您最好還是先看一看,我可是在您的下游喝水呀,離您可有二十多步遠呢。因此無論如何我是不可能弄髒您的飲水之地的。”

“你把它弄髒了,”凶惡的狼繼續大聲地吼道,“而且我知道去年你還說過我的壞話。”…

Continue

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January 21, 2016 at 10:14am — No Comments

郭明全《傳播力》(7)陽光關係原則

企業處理與傳媒的關系是一件十分嚴肅的工作,是企業整個公共關系中最重要的一環。

美國知名咨詢專家薩莉·斯圖爾特經過大量調查分析指出,一個擁有成功公共關系的公司都具有以下3個顯著的特征:

(1) 他們都為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包括時間和專註程度;

(2) 他們都以事實為基礎來傳播信息;

(3) 他們都認為公司的使命不是僅僅為了掙錢。

對照以上3條,企業可以自檢一下是否自身也具有這些特征。但,不管如何,企業在傳播戰略中,在與傳媒的關系管理中,必須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anuary 21, 2016 at 10:13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