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可是很奇怪長到青少年的時候,可能開始想戀愛了,有一點失落憂傷情緒時,好像就不是那麽懷念甜的味覺,可能開始覺得“酸”也蠻有味道的。
我記得好像在中學的年齡吧!同班一些女同學有時候比男孩子發育得早,大概“國中”一二年級,她們常常喜歡吃一種帶酸味的蜜餞,像酸梅之類,整天嘴巴裏就含一顆酸梅,好像對酸味有很多的喜愛和回味。
酸跟甜是不是代表心靈不同階段的成長?
其實甜味久了慢慢會發酸,酸味其實好像是人生第二種不同味覺的品嚐,就是你會知道生命並不像童年想到的都是甜味,生命裏面也有一點點發酸的憂傷的感覺,慢慢從這些味覺裏面冒出來了。接下來譬如說辣的味覺,有的地區非常喜歡辣的味覺。寒冷的北方很喜歡爆裂的辣;可是在東南亞,不管越南菜、泰國菜還是緬甸菜,雖然都喜歡辣,但那個辣是跟甜味在一起,非常奇特,跟北方的鹹辣不一樣。特別是泰國菜,喜歡放酸味的檸檬草,再加一點甜味,同時也有辣味在當中,讓你覺得在炎熱中去逼出汗來的一種感覺,滋味也很復雜。
不同的民族會提供出很多不同的料理,這是口味的一種強調。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湖南、四川吃辣椒最厲害,但對不熟悉的人、不習慣的人,可能那辣一入口,你就覺得整個口腔都燙燒起來了。辣有一種強烈,有一種味覺上的刺激快感在裏面,所以可能也是到某一個年齡以後,你開始覺得辣很過癮,就像潑辣,就覺得不要有太多的遮遮掩掩、不要有太多的忸怩作態,直話直說。所以後來發現這些吃辣的民族,吃辣地區的人民,好像真的是講話很大聲,聲洪氣壯,個性也非常豪邁直爽。的確,你會發現味覺的美學是跟個性息息相關的。
我們看到甜的味覺可能發展成酸、多了一點憂傷,然後發展出潑辣的強烈度,然後又發展出鹹味。
鹹味多半是在比較辛苦比較窮困的地區,經常把食物腌漬得非常地鹹,只要吃一點點,就可以配很多的白飯。譬如說,某些沿海地區腌制的鹹魚,是吃一小口就可以吞下三四碗白飯,其實另外一個作用是減低食物的消耗量。
鹹可能跟勞苦的記憶也有關系。還有“辛苦”,“辛”是一種味覺,苦也是一樣。苦的味覺是在吃甜時難以忍受的事,童年最不喜歡吃苦,吃藥的時候會皺著眉頭,對於苦瓜也很排斥。
可是我們都知道,味覺慢慢到最後,會發現跟生命一樣苦裏回甘,會變成另外一種非常美好的回憶。所以最好的茶、最好的酒,其實常常是苦澀中的回甘,兩種味覺還是互相搭配的關系。
就像如果今天要過年了,你要請朋友到家裏吃飯,必須注意菜肴該如何搭配。
像非常油膩的冰糖燉肘子,絕對是一道好菜,可是你旁邊最好有一道酸甜的苦瓜來配合,可以讓我們的口味產生油膩之後的清爽。我想搭配才是最好的美學,你如果十盤菜都是冰糖扒豬蹄之類,大概別人真的會吃不消。
什麽是吃不消?就是覺得生命裏有一些東西太多、太重了。
我們覺得這個人真是吃不消、這個事情真是吃不消,都是因為太濃、少掉了搭配,並沒有好壞的問題。我的意思是說,冰糖扒豬蹄或冰糖燉肘子,還是一道好菜,問題是什麽東西可以來做搭配,例如一盤清炒劍筍,兩樣菜就相得益彰。所以美學在食物裏最容易表現出來,就是因為一桌子的菜肴中間,從前餐到甜點,其實就像是一個人生的搭配。你會發現你少不掉甜、少不掉酸、少不掉苦、少不掉辣、少不掉鹹,各種味覺搭配在一起,才是完美、豐富的人生,生活的美學也才真正得到一個完善的處理。
如果我們懷念一個地方,譬如說我懷念新竹,是因為那裏的城隍廟,因為城隍廟廟口的夜市,因為夜市的貢丸和米粉。就是在這個世界許許多多的角落裏,你會懷念幾個小小的市鎮,小小的一些街道,可能因為那個市鎮那些街道裏,有你非常懷念的一些小吃。我特別說是小吃,因為我一直覺得好像記憶裏面,你真正眷戀的並不是那些很貴的山珍海味或大飯店裏奇特的菜肴,而是一些在偏僻的巷弄裏的小吃。為什麽是小吃?我後來在想,可不可能因為那些小吃裏有人用他一生或者好幾代的時間,把心血全放進去了,所以我們會覺得他把那碗擔仔面煮好,裏面有一種認真。我覺得,這就是食物美學裏讓我感動的部分。
當我沖泡一杯茶給朋友喝時,我會跟他解釋:這是最好的大吉嶺紅茶,要用幾度的溫水,可以加入其他何種味覺,然後能達到何種效果。譬如說有一段時間我喜歡在紅茶裏放一片新摘下來的薄荷葉子,那是薄荷的嫩芽,放進燙水裏會跟茶香混合成另外一種清淡的味覺。
這個朋友可能上了一天的班非常疲累,或者今天被上司削了一頓,心情有一點不好。可是他坐在你的窗口,你給他泡了這杯茶,他可以感覺到這杯茶裏包含著關心。
所以我常常覺得最好的關心有時候不一定是語言,而是一種味覺上的照顧。
你讓他坐在窗臺邊,看著外面河流的風景,你給他泡這杯茶,跟他解釋這茶的來源,然後放入一片綠色的薄荷葉,他會看到綠色的薄荷葉在燙水裏慢慢變成透明,然後釋放出薄荷清清淡淡的香味。這時好像他進門時跟你嘮嘮叨叨抱怨的那些生活裏的不快樂,也隨著那一陣輕煙就散掉了。
這就是為什麽我會希望談生活美學的原因,生活美學其實是安慰我們自己、鼓勵我們自己一個最重要的方法。
我們並不需要一本講人生格言的書,或是沈重的哲學書,或者是很嚴肅的宗教儀式來讓自己快樂。我覺得:快樂可不可能建立在點點滴滴生活的一些小細節上?如果你選一個很好的瓷杯去泡一杯茶,放進一片薄荷葉子,這個過程本身會讓你快樂起來。所以生活美學有時候比宗教、哲學都還重要。很多朋友皺著眉頭讀一本宗教書、哲學書,希望有所開悟,讓自己生快樂起來;在跟這些朋友討論的時候,我並不是反對宗教或哲學,而是如果自己沒有關心生活細節,就還是離快樂很遠。我覺得快樂和開心在生活裏非常容易體現,就是從生活的小細節做起。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