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發佈《陳楨: 札記2001》

《陳明發的詩與詩想》

《陳明發論故事》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我想將老子、莊子同後現代的領導美學聯繫上來。

不僅這樣,老莊鮮活的創意領導,必須替代現代管理思想中的理性中心主義。

讓它成為後現代人在知識社會中學習、工作和耕耘生活的基礎。

我希望這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人生抉擇。


創意人·故事人 精進計劃 》》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本事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攝影輯
文創玩家記事本 2001~2013
陳楨: 札記2001

說好的俳句 I
說好的俳句 II

馬來西亞微博
白垚經典: 中國寡婦山~~史詩的變奏

(Feature Photo: Are you searching for your soul? Then come out of your own prison by Avnish Dhoundiyal, http://avnishdhoundiyal.com/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80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3:19pm


陳明發《魏源Ekolier》

我很猶疑要不要把自己的詭異際遇冩下來。20217月,在我平生閲聽經驗中完全陌生的晚清人物,魏源,一連三個凌晨同個時段入我夢來。

在第三天(21.7.2021)早晨,我實在按捺不住,顫栗地冩過一首短詩《夢魏源》

接着好長一段時間,我都在讀他的事跡。可是,魏老究竟為何入我夢来?千頭萬緒的,我這兩年多來我一直沒答案。

昨天 (22.9.2023) 早晨臨醒,夢見自己在上網,網麵內容看不清楚,唯頁首右側的其中一個標示,有個陌生的單詞特別地清晰:Ekolier

醒來趕緊查看這字眼是什麼意思。

互聯網説,Ekolier是法國的一個數字教育平台。再檢閱其他網絡材料,發現法語的écolier,是學生的意思。

魏源和Ekolier,對現實生活中的我來説,曾經都是極度陌生的詞。

二詞之間,互相暗示了什麽;召唤了什麽?我還在思索中。(22.09.2023)


附錄:

《夢魏源》一詩在(21.7.2021)同步發表在臉書“詩人俱樂部”社團頁面。并留言如下~~

人和他的存在,真的會有所詫異的感應。我研習釋夢藝術三十餘年,這一年來的世事變化給了我極不一樣的捕夢、釋夢實踐。這幾天的經歷,頗叫我好奇兼不安。坦白說,魏源對我實實在在是不曾聽聞過的人物,居然在大前晚到我夢裏來。我無從解釋此事,也不清楚其意涵。是故在第二晚、第三晚孵夢追問其符象,到目前為止還是不甚了了。我暫且當此夢是一齣“日常的玄學”好了,繼續觀察。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ugust 4, 2023 at 1:56pm

陳明發《語言如金錢,價值在使用》

《亞洲週刊》下文中提到維特根斯坦的那句話,如果沒弄錯,應該是他早期“邏輯哲學”時期的説法(見《邏輯哲學論》)。

維氏思想專業生涯的後半段,放棄了羅素教導他的那一套,而獨創地走向了日常用語語義的研究,包括提出“語言遊戲”等概念(見《哲學研究》)。

自此,他不再用那“邏輯推理得出來的東西,就能説清楚事象”的方式來看待人世間;反而更相信語言就像金錢那樣,使用得出來才有價值,使得哲學更貼近日常的實在生活。

而一般民衆對一些現象,縱使用了很大力氣去詮釋,其他人往往也不見得會被説服,我的見解是,藉他的“語言即金錢”來理解,就是彼此的貨幣不通用。

如何讓彼此的貨幣通用?讓我在思考“中華文創”時有點空間。

羅蘭巴特説:“作品誕生,作者已死”。閱聽衆如何超越作者的千百糾葛,而純然與文創作品(如刀郎的新歌)本體結緣,推進私己思考、理解,與自身的實際生活建立關係,或可看出一個作品美學流通(語言貨幣)更高的意義。

亞洲週刊《羅剎海市》出海 解讀刀郎天馬行空

(見2023/8/7-8/13 / 2023年32期《亞洲週刊》)

中國大陸歌手刀郎發佈新專輯《山歌寥哉》(圖),其中的歌曲《羅剎海市》引起許多討論。該曲歌詞脫胎於蒲鬆齡《聊齋誌異》中的同名小說,描述了一個美醜顛倒的「羅剎國」,建構了一個充滿荒誕諷刺的世界觀,《羅剎海市》歌詞也因此充滿了隱喻和解讀的空間。有人認為歌詞中「他見這羅剎國裏常顛倒,馬戶愛聽那又鳥的曲,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是刀郎在抨擊如今華語樂壇的「虛假繁榮」,影射與樂壇同行的恩怨;也有人指他諷刺的是流量文化下的「以醜為美」,刀郎本人也因此被譽為「樂壇魯迅」。

除中國古典文學典故外,歌詞中「西邊的歐鋼有老闆,生兒維特根斯坦」指的是奧地利哲學家、語言學家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他的著名觀點是:「凡是可以言說之物,都能說得清楚;凡是不可言說之物,必須保持沉默」,這句歌詞也將整首歌上昇到了哲學高度。一些中國網友將自發翻譯歌詞上傳到海外網絡,其中強烈的表現力與社會批判性同樣引發了海外網友的共鳴,使歌曲在海外得到廣泛傳播,以上線十一天八十億次的播放量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許多海內外網友也利用歌曲進行二次創作,藉助AI技術與已逝的維特根斯坦對話探討,或藉助剪輯技術對歌詞進行自己的詮釋。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ugust 1, 2023 at 10:54am



陳明發·星光禮物,黑暗的時刻發光

愛墾評註:
文化遺產是一份極好的禮物,一代傳一代,并附上祝語:看這份禮物在你的時代,借助你們最擅長的媒介,可以怎樣做新的撞擊、再發現與重新聯接。你看夜里漫天的星光,都是從宇宙的極遠處划走了萬千光年,才進入我們的視綫。文化就是那道星光。寫到這裏,忽然想起数月前看過的一部電影《人生大事》片尾曲《種星星的人》)。死亡是每個人最重要的“人生大事”,人世間萬千事,都要從那终點反思回来做打算。那整個的打算,在在都是我們的文化叙事,一朵一朵星光的种子已凖備好。禮物已凖備好。等我们離開,就是親自去天空里栽種。在黑暗的時刻,發光。(1.8.2023)

[摘錄] 如果不將禮物傳遞下去將會發生什麽。不被傳遞的禮物則失去了它作為禮物的價值。在威爾士人的傳統信仰中,如果仙女施捨給窮人麵包,這些麵包一定要在當天吃完,不然第二天面包就會變成毒菌。如果將禮物比作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那在故事中正確處理它,將禮物傳遞下去的小女兒,本身也就成為河流的一條支流。如果有人想攔截河水的流動,可能會發生以下兩種情況:河流不是淤塞了,就是灌入此人的身體,直到灌滿後從中迸裂出來。在這個故事中,並不是母親的詛咒令前兩個女孩遭受不幸。夜鳥給過她們第二次機會,如果她們慷慨一些的話,鳥媽媽就不會再次詛咒她們。相反,是因為她們試圖阻止河流的流動,認為擁有更多的東西更重要。結果很明顯,占有著禮物的人,最後將一無所有。她們沒有成為河流的一條支流,也無法享受傳遞禮物所能收獲的好處,而好處之一就是能使她們活命。母親的面包已經在她們的肚子裏變成了毒菌。
(見:路易斯·海德:禮物:創新精神如何改變世界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ly 24, 2023 at 1:38pm


陳明發〈詩與寫詩〉

詩可貴,在於它协助了我们

準確地表達一個意念或一组意象

冩詩更可貴,因爲那過程讓我们有機會

把一個自發的意念或泉生的意象

一再地翻轉,拒絶定型

像山水畫尚在散渙的水墨

充滿可繼續造就的可能

(24.7.2023)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ly 14, 2023 at 9:54pm


陳明發《和自己人生擦身而過》

外國友人從錢包掏出幾張不同面額的馬來西亞紙鈔問我:

這座大山在那裡?

我去那裡可以看見這海龜?

你們的油棕有何故事?.............

起初,我還信心滿滿,大有“我是本地人,這個我清楚”的神氣。

於是我答了:這山在沙巴,是東南亞最高峰!

他的眼睛馬上閃出光芒說:東南亞最高峰!?那一定是充滿神奇的故事;你說一兩個給我聽好嗎?

我的下巴立即掉了下來;我.........我.......我怎麼知道那麼多?

我賣點小聰明說:谷歌一下,上面多的是呢!

說回來,何處沒故事?只是我生性迷迷糊糊,許多有趣事都是不求甚解。

我也很可能曾和自己人生的許多精彩片刻擦身而過了,沒留下很多故事;也就沒多少記憶似的。

遇過的人與事,交流過的話語,當時的情景、機緣巧合,其實都是可以和人分享的故事。

現在有這個馬來西亞中文微博專頁,我想留點故事;便開始留意起生活中的一些細節。

我不懂神山的故事,不可原諒;不懂自己的故事,更不可原諒。(25.02.2014)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26, 2023 at 10:56am

本星期,给个机会自我赋予新思维、新能量,读透这系列文字,更看得起自己是个受过教育的人,而不仅仅是上过学,读过书,一味高亢狂热。


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1)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1224277

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2)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1224471

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3)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1224207

用静能量对抗狂热 (4)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1224278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24, 2023 at 10:18am


陳明發〈發電〉

電費又要起價了

我只好自己發電


能笑着開始新的一天


我一整天都有能量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leaf001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1, 2023 at 10:06pm


Don't Ever Neglect Local Reinvestment

When we are busy attracting FDI, we may have missed out one thing:

Malaysia might really go bankrupt if we are not careful, but how many Malaysian businesses are actually extremely wealthy?

If Sabah can come up with exciting plans, local Chinese businesses will still return.

We may not welcome casino,but Nagacorp's story is a good illustration of how some Malaysian Businesses are doing fine oversea, and even locally.   

当我们很努力招来外资的同时,我们忘記了一点:马来西亚一个不慎可能真的要破产了;但多少马来西亚商号其实是多么富有?沙砂二邦构思出有分量的计划,本地华商还是会回流的。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y 24, 2023 at 8:48am


吴海凉的感叹:替身人生

以後的世界是由"替身"组成,机器人取代智人, 机器女人取代肉身女人, 各階层的机器工人取代肉身的真工人, 人造虚拟的角色取代真实的真你(例如电台播报员), 什至人死后还能"还原"为虚拟人, 人造的心藏取代原生的心藏, 人造incubator 誕生的test tube baby 取代人体生的原生婴兒等等等...替代性人生人工智能时代的来臨, 真真假假难分难辨, 没有了纯种雜种组成也好的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你, 有何美好的期盼嗎?值得省思!

陳明發回覆

兄台在这里所举的几件事例,虽然都是“科技”的成果,对于人类的影响却有本质上的不同。

例如,人工心脏虽是后天人造的,让受益者维系的生命,却是再真实不过的原来的人。

“替代”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所需。像政治、艺术、医疗......,因为不“独沽一味”,所以才冲击、重新定域着各自领域的既有边际。

從传统教义来诠释,很多事確是“人心不古”而“堪虑”;但如果我们认为现有的人类生存状态并不完美,新建议、新方案,re-territorize 的作为,是无法阻扰的。

从宗教角度来看,设想怎样的心对策、新对策,会比“忧虑”来得更实在吧?(24.5.2023)

吴海涼(二)

略提两项哲学性的思考: 1) 由生物人biological变成非生物或半生物的人synthetic or silicon based, 例如把biological heart 换成synthetic heart 以延长生命,要如何为新造的人下定义,界定何为neuromorphic vs synthetic 优劣的新课题;2) 如果human enhancementre-territorise 整体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延长生命),没問题,但像AI 般的不分輕重狂风掃落叶般对人类存在的挑战,就值得深思。最近和黄亦樂博土(黄润岳校长的公子)談AI課题,他說Sun Microsystem 的联合念办人Bill Joy电脑專家)23年前就说过,有了人工智能, 将来就不需要人类了Future doesn't need human, 此言一出, 此君便隐尽居了!

陳明發 (二)

1 “一切都有人工智能了, 人在哪里?“ 我的理解是:问这问题的,是活生生的人;换句话说,既然是人在问,就表示人还在。

2 这问题,回到卡缪的”薛西佛的神话“存在主義。

3 從佛洛伊德的”利比多“学说到柏格森的”生命冲力“,我们要相信人有”向善“的能力;如何在”绵延“中定位它、体悟它,是个挑战。

4 人是还在进化中的物种吗?也许造物主借这AI的试炼,来使我们更完好。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y 4, 2023 at 4:16pm


陳明發〈南海文化特區設想〉

一般人即使不懂什麽是「文化」,對於「文化旅遊」也有些概念。例如參觀古廟上上香、許許願。或在文物館轉一圈拍些舊物件的照片,分享到社媒。

這是個好的開始。從神佛故事接觸到教義;從今天已不再使用的農具,體會到前輩開埠的原動力,便有機會進入一個地區或先民的傳下的生命力。

這生命力,是文化的核心。

佛像或老工具是故事載體、是象征;是儲藏、釋放生命力的空間。

若廟宇、神像、舊造物、原生態失去了,每個人精神情感上寄存敘事與象征的空間,便失去了具體地理的物質條件。日常生活所呈現出來的,經過時光淘洗與轉變,人文歷史中介的辯證關係。或雲:蛻變的軌跡。文化自信的根據。這一切,便變得抽象而模糊,久而久之失去聯系。

就像中國內蒙古文化,是中國與外蒙及俄國之間的緩衝區;西藏是中國與印度的緩衝區那樣,南海地帶可以成為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緩衝帶。

這個地區的文化事物,是闡明一带一路生命共同體最好的叙事。最自信的文化象征。
(04.05.2023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