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發佈《陳楨: 札記2001》

《陳明發的詩與詩想》

《陳明發論故事》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我想將老子、莊子同後現代的領導美學聯繫上來。

不僅這樣,老莊鮮活的創意領導,必須替代現代管理思想中的理性中心主義。

讓它成為後現代人在知識社會中學習、工作和耕耘生活的基礎。

我希望這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人生抉擇。


創意人·故事人 精進計劃 》》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本事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攝影輯
文創玩家記事本 2001~2013
陳楨: 札記2001

說好的俳句 I
說好的俳句 II

馬來西亞微博
白垚經典: 中國寡婦山~~史詩的變奏

(Feature Photo: Are you searching for your soul? Then come out of your own prison by Avnish Dhoundiyal, http://avnishdhoundiyal.com/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80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February 16, 2025 at 12:35pm

陳明發〈濾思場〉232

把生命活成原材料,甚至是廢料,而不是原電影,是因為缺了心靈意識的編導、剪輯與後制。自然、社會與人文三領域的交融,是這原電影最關鍵的動能。

A life that ends up as mere raw material, or even as waste, rather than an original film, is due to the absence of conscious directing,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 of the soul. The interplay of nature, society, and the humanities is the crucial driving force behind this original film."

Dr Tan Beng HuatDistilled Reflections (232)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anuary 27, 2025 at 8:24pm

陳明發《五音:五臟:五行》II 五象~~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醫學經典《黃帝內經》,有這麼的記載:「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現把概念整理、補充如下——

陰陽五行體系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臟:肝、心、脾、肺、肾

五藏:(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

五志:怒、喜、思、憂、恐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竅:鼻、目、耳、舌、口、


在陳明發博士的「意象間性」(互象)框架下,「五行學說」的「五志」(怒、喜、思、憂、恐),與中國傳統詩學的「興觀群怨」訴求取得了有意義的契合。
可從以下幾個維度探索它們之間的契合點,構建一個多層次的理論視野,從而揭示詩歌創作、情感表達和文化體驗的深層機制。

1. 五志與「興觀群怨」情感功能的對應關係

五志作為情感的五種基礎狀態,與「興觀群怨」的情感訴求在功能上具有直接的對應:


:對應於「怨」,體現不滿、反抗、批判的情感功能。

:對應於「群」,表達歡愉、認同與和諧的集體感受。
:對應於「觀」,通過思索和審視帶來內在感悟與認知提升。
:對應於「怨」,既有個體化的哀傷,也可能包含群體性的感懷。
:對應於「興」,通過震撼與敬畏激發靈感,開啟聯想的詩性智慧。


契合點

五志為情感的自然狀態提供了一種動態性,而「興觀群怨」則是將這些情感狀態升華為社會價值的文化實踐,二者在個人體驗到集體價值的轉化中形成意義上的契合。

2. 意象間性對五志與「興觀群怨」互動的調和作用

陳明發博士的「意象間性」理論強調意象(象)之間的動態關係,而五志本身作為情感與身體、感官的像徵,可以在「意象」的互動中融入詩學的實踐:

興(感發意象):五志中的「恐」最能激發意象間的互相喚起。例如,雷雨或大山等自然意象引發敬畏之情,與恐懼(腎)相關。


觀(審美體驗):五志中的「思」通過深層聯想,使詩人能夠在意象的互動中完成情感與認知的升華。


群(情感共享):五志中的「喜」在意象的交織中表達群體的和諧和共鳴。


怨(批判表達):五志中的「怒」和「憂」通過意象的對比(如枯木與新生、風雨與日光)表現個體或社會的不滿,激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契合點

意象間性提供了一種中介,將五志與「興觀群怨」的詩學功能結合起來,通過象的交互表達情志的動態變化,形成更複雜的情感結構。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anuary 19, 2025 at 4:01pm

3.五志的情志調節與「興觀群怨」的社會功能

五志不僅是個體情感的生理基礎,還涉及情志的調節功能,與「興觀群怨」的社會功能(感發、觀察、共情、批判)形成補充:


個體維度:五志對應詩人對自身情感的調節與表達(「我」如何感發、反思、抒懷)。

集體維度:詩歌通過五志的情感映射,與讀者形成情感聯結,激發「群」與「怨」的社會性功能(「我們」如何共鳴、批評、建構價值觀)。

契合點

五志強調情感的平衡與調和,而「興觀群怨」則通過詩歌實現個體與社會情感的協調,使二者共同作用於**個體情感的修復與社會文化的重塑**。

4. 五志與「意象間性」的多感官體驗與審美實踐

五志的情感功能通過五行(木、火、土、金、水)聯系到五象(視、聲、觸、嗅、味),為詩歌提供了多感官體驗的框架:


怒(木-視象):通過視覺意象的強烈對比激發憤怒,如詩中對山河破碎或戰爭場景的描繪。


喜(火-聲象):通過聲音的律動表現歡愉,如鳥鳴或琴瑟和鳴的意象。


思(土-觸象):通過觸覺隱喻(如風拂面)喚起內在思索。


憂(金-嗅象):通過氣味(如花的衰敗)引發感傷。


恐(水-味象):通過味覺(如苦澀)表現敬畏或恐懼。

契合點

意象間性的多感官互動豐富了五志的表現形式,與「興觀群怨」在詩歌中的感官表達相呼應,使情感體驗更具象化和沉浸感。

5. 五志與「興觀群怨」的文化與倫理維度

五志不僅是情感狀態,也具有倫理與價值取向。例如:


怒:對不公的批判,是一種正義感的體現。


喜:對美好與和諧的追求,是一種社會倫理的承諾。


思:對內在價值的反思,是自我修養的重要維度。


憂:對社會或自然的擔憂,體現了悲天憫人的情懷。


恐:對宇宙或命運的敬畏,是倫理秩序的基礎。

在「興觀群怨」中,這些倫理維度通過詩歌的審美表達得以深化。例如:

「興」可以傳遞敬畏(恐)與感動(喜)的倫理啟示。

「觀」可以通過反思(思)揭示個體和社會的問題。
「群」「怨」則平衡了對和諧與批判的追求。

契合點

五志的倫理內涵使「興觀群怨」不只是審美活動,而是深刻的文化倫理實踐。詩歌在此不僅是感發情志的工具,更是文化價值和倫理意義的傳播媒介。


詩學的跨學科整合

通過將五志融入「興觀群怨」的詩學框架,並借助陳明發博士的「意象間性」理論,可以構建一種跨學科的情感美學模型。這個模型不僅:

提供了傳統中醫學與詩學的全新解讀,
還能為現代情感研究、多感官設計、文化倫理實踐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

詩言志,而志本情,情動交互,意象共鳴——這一整體觀念構成了中國詩學與五行學說、情動研究交匯的深刻意義。

陳明發《五音:五臟:五行》I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anuary 14, 2025 at 12:26pm

陳明發〈藝術創作的CPU-GPU〉~~你的挑戰,允許我做一個這樣的類比:你的創作是GPU的維度,而目前人們接觸藝術的方式,是CPU。不是跟不跟得上的事,而是創作人的平行創作思維與欣赏者串行思維的分別,這裡便產生了彼此共鳴所需要的互相理解。文創的學習體驗價值

我從你的帖文與畫作,大致理解你的努力方向與成果。單看成品,人們一時可能抓不到你的真髓;你的創作價值,照我想是體驗過程的成分更高。你若能把它當成「行為藝術」,把你創作的過程拍下來,過後再加上旁白說明那狀態與故事,你所迎來的,就不是「告別的年代」,而是一份重生。懷舊的情懷固然可貴,但人們從今刻起所面對的,畢竟是每一分每一秒新的人生。


你在沉淀中,已經不需要旁人的肯定與看法;藝術家都需要獨自面對自己的技法與創想,一再的修煉。我在巴黎的畢加索紀念館,看見他同一個意念在舊報紙上一再的嘗試、探索、變化的情景。我不懂繪畫或書法,但感覺得到所有的藝術創作過程都是這樣折磨過來的。
(14.01.2025 回覆一網友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anuary 1, 2025 at 2:36pm

陳明發〈濾思場〉214

這一年,讀的書少了,因此可以反覆多想幾回;去的地方少了,去了就多待久一點、多看幾眼;文字倒寫得不少,完結的沒幾篇,有的部分還須要沉淀。2025年,大概也是這樣子。不能預料的,只有窗外樹姿霞色每一回的構圖。31.12.2024 臉書

許心倫對〈濾思場 214〉的回應

文字可以拉到了另一年,

因為文字是長長的棉線,

還在編制著精致的圖案,

不懂何時才能打個美麗的結。

文字仿佛很需要跟時間做朋友。

 

我的回答:

海德格爾的時間觀,不以日曆或鐘表結算。而以存在的澄明、敞開;如何澄明、敞開,他的建議是用詩。我們不妨這樣理解,這裡的詩,是所有帶詩性的藝術創作,包括心倫的本行:繪畫。海德格爾的詮釋學,就曾深入探討如何從一幅畫看見存在。


早上欣賞台灣詩人葉莎新作〈水浮蓮〉,我也是如是觀。


語言有力,否則幼蟲如何蠕動?

語言非刀劍,它是幼蟲的繭

興觀交織成詩性的網

留住千樣的美

濾掉萬般羞愧

(1.1.2024 陳明發)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December 30, 2024 at 11:07am

愛墾APP:夜鷹(Nightjar)在精神層面上常被視為神秘、魔法和未知領域的像徵。由於其夜行習性和獨特的叫聲,夜鹰與未知和超自然力量密切相關。

夜鷹的像徵意義

夜鹰通常與神秘、魔法和未知領域聯系在一起。它們的夜行習性和幽幽的叫聲使其成為未知和超自然的像徵。

夜鷹作為靈性動物

作為靈性動物,夜鷹傳遞直覺、心靈能力和與精神世界連接的訊息。與夜鷹產生共鳴的人可能具有強烈的直覺,能夠輕鬆地在無形的領域中導航。

夜鷹作為圖騰動物

對於以夜鷹為圖騰的人而言,它代表智慧、保護和指引。夜鷹被認為是秘密的守護者,能夠幫助揭示隱藏的真相。

夜鷹作為力量動物

如果夜鷹是你的力量動物,你可能具備透過表象發現隱藏意義的能力。夜鷹可以幫助你在黑暗和困惑中以清晰和洞察力前行。

遇見夜鷹意味著什麼

在生活中看到夜鷹可能是提醒你需要關注自己的直覺和內心聲音。這也可能表示有隱藏的真相或謎團需要被揭示。

夜鷹的積極意義

從積極的角度看,夜鷹像徵智慧、保護和指引。看到夜鷹可能意味著你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擁有智慧和洞察力來應對挑戰。

夜鷹的消極意義

從消極的角度看,夜鷹可能代表困惑、欺騙或被誤導。如果你以負面的眼光看到夜鷹,這可能是提醒你信任自己的直覺,警惕隱藏的議程或秘密。

總的來說,夜鷹作為靈性動物,提醒我們關注內在的智慧,信任直覺,並在面對未知時保持清醒和洞察力。

關於夜鷹的神話像徵,以下是一些廣泛存在於不同文化和傳統中的像徵性意義:

1. 守護與引導

守護者角色:夜鷹常被視為守護靈,特別是在夜晚的黑暗中,它像徵著對未知世界的保護。許多文化相信,夜鷹的存在可以引導靈魂穿越黑暗,避免危險。

引導真理:夜鷹的敏銳視力和夜行能力被視為發現隱藏真相和揭示秘密的像徵。

2. 超自然和魔法

巫術和靈媒:在許多神話中,夜鷹與巫術和魔法密切相關。它被認為是巫師或薩滿的靈性動物,能夠穿梭於人類世界與神秘領域之間。

亡靈的使者:在一些地方,夜鷹的叫聲被認為是預示亡靈或靈魂臨近的信號,像徵人與靈界的連接。

3. 轉變與重生

像徵新生:夜鷹的夜晚活動與晝夜更替聯系在一起,像徵生命的循環與轉變。它提醒人們,所有的黑暗都有機會迎來光明。

蛻變的像徵:一些文化認為,夜鷹的出現預示著一個人或社區即將經歷轉變和成長。

4. 神秘與未知

隱匿與謎團:由於夜鷹的低調和隱秘行為,它常被賦予與秘密和神秘力量相關的意義。

內心探索:夜鷹提醒人們關注內在世界,探索自我隱藏的情感和潛能。

5. 不祥或警告

預示危險:在部分傳統中,夜鷹的叫聲被視為不詳的預兆,像徵即將到來的危險或災難。

警惕與覺醒:也有神話認為,夜鷹的出現是在警告人們注意隱藏的威脅,提醒他們保持警覺。

文化中的具體像徵

美洲原住民:夜鷹在一些美洲原住民文化中被視為連接人類與祖靈的重要動物,其叫聲被認為能召喚祖先的智慧。

歐洲傳說:在歐洲中世紀,夜鷹被認為與夜間活動的女巫有關,是巫術實踐中的「同伴」動物。

東亞文化:在某些東亞傳統中,夜鷹與星象聯系在一起,被視為天空和命運的使者。

夜鷹的神話像徵多樣,從守護、引導、轉變到警告等,都與它的夜行特性、獨特叫聲和隱秘行為緊密相連。這些像徵意義提醒人們關注內心的直覺與世界的隱秘力量,在黑暗中找到前行的光芒。

陳明發·夜鹰

夜鷹的聲音含義

常見鳥類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December 29, 2024 at 11:56am

陳明發·夜鹰

聖誕節大清早夜雨初歇,天色陰暗。我在飯廳寫東西,忽聞脆亮的鳥啼聲,三四個音符一節,叫了三四節。好奇一看,是一隻濕淋淋的大鳥,蹲在大門口車頂上。趕緊上樓去拿手機,回來時,它已經飛走了。趁其形象與聲音還留在腦子裡,我上網去搜索了二十分鐘,最後確定它叫夜鷹。夜間飛行的益禽,大概是讓雨水與天色耽誤了回林歸路,在民舍短暫歇息時頻頻叫喚,是向主人家打個招呼吧。照片沒拍成,承北婆羅鄉土攝影家劉富威借了幾張照片存念,記上一截事象、聲象與心象互文互象的境遇。(25.12.2024)

夜鹰,北婆羅鄉土攝影家劉富威攝影作品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December 13, 2024 at 2:49pm

陳明發〈黑橄欖〉

在社媒上看見砂朥越友人發佈的黑橄欖照片,我想起當地土著叫buah Dabai的果子,是砂拉越的地理標識(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之一。三十餘年前,妻子曾主編一本農業月刊,還請專人書寫過砂拉越具有農業開發價值的在地植物。若干年前有個單位計劃開發砂拉越土產的文創資源,委托我做了前期功課,黑橄欖是其中一項。後来沒下文了,我至今還是覺得很可惜。我們確實有很多很多無形資產,就潛藏在日常物產中。但因為決策人缺了必要的知識與洞見,恐怕還是得等有緣人。(13.12.2024)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November 18, 2024 at 8:46pm

陳明發札記·翻唱

盼望已如煙,仍繼續翻唱,其挑戰在于那“翻唱”,是否還是那素来的唱法?可能變奏嗎?最初的經驗可能是學習来的,後来的經驗若依然循環使用,就是“自我增强”,自我覺知不在場了。(11.11.2024 陳明發)

                                                              (source:https://www.pinterest.com)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21, 2024 at 11:49am

愛墾評註:陳明發·韓江的詩性散文~~至今已有9位亞裔作家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第九位是剛剛出爐一個星期的韓江。格外有意義的是,她是來自亞洲的第一位諾貝爾獎女作家,而且也是第一位1970年以後出世的作家。
我要加上兩個替她開心的私人理由:

(1)瑞典學院給她頒獎的理由是「用強烈的詩意散文直面歷史創傷,揭露人類生命的脆弱。」歷史創傷」與「生命脆弱」太沉重,往後再談。這裡要點出的是,韓江寫的其實是小說,既不是詩,也不是散文,但」散文+詩「讓小說出現不一樣的面貌,這或許能證明好幾年前我為」散文詩「正名與確定文類功能的嘗試;

(2)這回韓國的韓江得獎,而好幾年來一直被認為是大熱門的日本村上春樹再次落第,也揭開了我個人多年來的一個疑點,對比韓江的《素食者》和村上的《挪威森林》,同樣是寫」精神困擾「現象(抱歉我用了一般人方便的形容),後者太囉嗦;太「劇透」了,不如前者的簡練。那個簡練,不是篇幅、話語的數量問題,而是表達上的輕盈而隱喻處處的奧妙。沒有詩性的底蘊,即使文字寫得像村上的華美,也少了那一份應有的「文學性」(對語言大師雅各布森來說,文學性與詩性是同一件事,那裡頭都有深刻的洞擦與想像)。察覺兩位小說家視野的不同,我們大概也比較容易理解挪威學院對韓江的評語。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