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83》這裏有老鼠嗎?

在《創造力手冊》(劍橋,1999)中,讀到威廉姆斯和拉娜楊引述一句很有趣的話:“要制造一個好的捕鼠器,首先知道那裏是否有老鼠出沒,對你有好處。”(373頁)

這句話,使人想起莊子的《屠龍之技》―― 朱平漫拜支離益為師,散盡家產學習屠龍術。三年後學成下山,卻發現普天之下,根本就沒龍可殺。

一般人習慣了制造業的思維方式,對捕鼠器與《屠龍之技》的含義,很自然的就想到:沒市場的事物,就是沒用。

這想法沒錯。只是,面對文化創意體驗紀元,很顯然的,它不夠完整,應付不了更深層的生活盼望;對於傳統市場沒用的東西,在新興市場卻可能變成大用。


一套秘訣無數版本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斯藤博格(1995)曾指出,創意來自三種智力。借用他這學說來討論《屠龍之技》,我們能判斷朱平漫的“綜合能力”並不錯,因為他能擺脫傳統的意識束縛,別人學耕田或做聖人,他卻選修了一門冷學問。

“分析能力”就差了,他似乎“喜歡就好,工作畢業後再找”,沒搞懂學習屠龍術這想法,究竟值不值得追求。最差勁的,是他的“實用-情景(practical - contextual)能力”,一身批麟剝骨的好功夫,丟了那麼多金錢和時間才練成,豈知一發現世上沒龍,好像就山窮水盡了。

支離益師傅的“實用-情景能力 ”,則可說是第一等。世上雖無龍,他卻有本事弄出一套屠龍術,並說服了朱平漫高價買下。可惜,他缺少文化導師的胸襟與道義,而沒在朱平漫下山前,給他發表以下的畢業演說,算是上課的附加價值――

“徒兒,你先別衝動。坦白說,當今世上,龍,早已絕種。不過,你有創意;你當年本可以讀聖賢書去當官,也本可以舞刀耍拳去當武狀元,為什麼偏偏跑來學殺龍?就因為你的想法和人不一樣。

“現在,你要發揮你非一般的想法,看看這殺龍的本領,可能怎麼蛻變、轉移到別的行當去。秘訣是死的,就那麼一套;人是卻活的,一套秘訣可以變出許多套。而且,不僅年年可以弄出新版本;也可以各行各業都弄個自身的珍藏版。


屠夫當上了聖人


“聽說庖丁解牛,現在可是解出了一個春天來,成了文惠君身邊的紅人。可見耍刀耍得夠神,心頭的感悟夠清澄,屠夫也能當聖人。你可以參考參考他的情況。記住,參考,不是抄襲;世上可以有數不盡殺狗的、殺豬的、殺人的,卻絕對不需要兩位庖丁;有一位肯定是冒牌貨。你的宰龍法寶,要是能進化成甚麼做人的大道理,保健的大秘方,還是養兒育女、經國濟世的大智慧,等等等等真知灼見,徒兒,你沒碰上龍,自己遲早也會是一條龍!”

這樣,無用就變成了大用。

當然,支離益出世得早,不懂得什麼是文化創意體驗。看來,他的生意就只能做一次,就做不下去了。唯一的一位畢業生都失業,何來品牌?

不過,兩千多年了,他們師徒的許多同路人,倒還活在我們身邊。他們天天忙得團團轉,團團忙得天天亂。有的像徒弟,一直在往外尋索那條“龍”,遇上蜥蜴、變色龍甚麼的,大家便首先彼此廝殺一輪,既不顧世上今日是何年,也沒時間、氣力和腦子去思考,怎樣創意地發揮他們的分析、綜合與實用-情景能力,打造大家共享的太平年。

有的人則像師傅,生意能做一次算一次,從沒打算永續經營,也就沒想過自我蛻轉,更沒想過鼓舞旁人創新。

在人人拼制造業的年頭,創意人想創業、創富,在老鼠出沒的地方,創意就是要拿得出捕鼠器;或且,捕鼠器在手的時候,創意就是要找得到老鼠。

經濟往文化創意體驗轉型的當兒,創意人切記,捕鼠器與老鼠沒多大關系,與消費者的感受、個性與省察等內在歷程,反而更大些。比方說,今天買油紙傘的人,有幾人是為了遮雨?還不是為了那傘上的手繪美工,或對往昔時光的眷念?

風雨飄搖的時刻,這油紙傘是沒用的東西;夜深人靜、孤獨一人打開油紙傘,那紙質、油彩的觸覺與味道,使人想起年幼時,媽媽大雨天送傘到課室外的溫馨,那親情故事,卻是炎涼人世最大、最大的激勵。

文化體驗的創意,就是喚起人們的感動。(陳明發2008年9月2日《創意無價》專欄稿)

Views: 1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