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02)

柯靈·罪惡之花

人力車拉過幽黯的街道,迎著一片輝煌,從電燈牌樓底下穿進了巷口。巷子曲折而深邃,使陌生人著迷。因為白天下過雨,車輪軋轢中時而夾著水聲,路燈下反射出一帶的泥濘和積渚,我們就這麼轉彎抹角地到了滬西俱樂部。

  燈光如晝,戎裝的守衛在門口楞起眼珠,注視著面生的來客。

  一進門,最先刺進聽覺的是尖銳而悠長的喊聲,尾音向上直竄,彷彿一聲驚呼。樓上樓下連接著寬敞的房子,屋裡空空落落,除了些沙發几案,並沒有多少通常的陳設,只是每一間都有好幾張「台子」,人頭濟濟,正在集中心神捕捉那狡兔似的命運。…

Continue

Added by 寧靜心 on April 4, 2016 at 11:52am — No Comments

蔣勳《美的曙光》(13)

第十二講·青銅時代夏二裏頭文化

人類的價值,因思想而存在

人在大地上直立以後,變成所有的動物裏,腦的思維及手的能力發展最強的動物。

我們稱人類為靈長類,靈長類是所有的動物群中不只發展體能的高等動物;相反的,它發展了“智慧”。因此人類的腦容量範圍比一般動物要高出很多很多。腦容量在外表上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卻是人類從事思維工作、運用物質的能力來源。

如果我們問一個人:“人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也許他一時答不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4, 2016 at 11:51am — No Comments

慧眼·參悟方竹寺

開車沿著廬山北山公路上行,我靠著衛星導航尋找著廬山方竹寺,想去觀賞櫻花。也許是開車分心,在導航提示到達目的地附近時,竟然未發現方竹寺蹤影,只得調頭尋找,最後在距北山遊客中心四公裏處見到一花崗石碑上書寫著“方竹寺”,方知到了。

  淡黃色的石碑很不起眼,只有一米見方,側身立於樹叢中,與路融為一體,隱身於樹林中。走近石碑,才可見不甚清晰的碑文,寥寥數語記載著茂華基金會的善舉。我在進寺的小道不停思忖,為什麼此碑如此平常到路人能忽略的程度,是方竹寺住持所為,是善舉之人所約,還是寺風規制所限呢?…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April 4, 2016 at 11:47am — No Comments

D·波德威爾·香港電影的秘密(2)盡皆過火,盡是癲狂

反對大眾文化的人對這種手法不以為然,認為是兩面討好,寵壞觀眾。但大眾電影都追求最寬大的情感波幅,兩面討好正合此意。供人娛樂的東西,旨在表現高興時要最高興的,傷心時要最傷心的。“雙重結局”便把這種手法發揮得最淋漓盡致:角色在臨近結尾時運數跌至谷底,然後急轉彎變大團圓結局,有時這個大團圓甚至來得不可思議。張婉婷的《秋天的童話》(1987),故事圍繞十三妹(鐘楚紅)和船頭尺(周潤發)兩個移居曼哈頓的香港人發展。船頭尺是個樂天派,終日遊手好閑,只幹一些粗活,既嗜酒又好與人打架。十三妹試圖改變他,但他故態復萌,十三妹便答應替人家去長島照顧小孩換取三餐一宿。她正在搬走時,船頭尺賣掉心愛的爛車,並買了禮物飛奔找她。他趕到現場,發現十三妹的舊男友正要開車送她往長島,兩人靦腆道別並交換了禮物。車子開走之際,船頭尺拔足從後追趕,觀眾都希望他追得上變大團圓結局,但他結果半途而廢。…

Continue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April 4, 2016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葉大春·茶境

說茶,免不了要與酒比較。酒醉人,茶不醉人。酒誤事,茶不誤事。酒熏人,茶不熏人。

酒難成聖,茶能成聖。陸羽寫了世界第一部《茶經》成了“茶聖”,沒聽說過古今中外誰寫過《酒經》,只聽說有酒神酒仙之稱,還沒聽說過酒聖之譽……

當然,酒比茶容易營造熱烈歡樂的氣氛,無怪乎上至國宴,下至朋友小聚,都讓酒唱主角,而讓茶演配角。每逢盛宴喜宴,只聞祝酒詞祝酒歌,不聽祝茶詞祝茶歌。茶, 甘於寂寞,樂於做酒前飯後的點綴。茶永遠不會像酒那樣燃燒起人們的心中烈焰,掀動起人們的胸中狂濤,讓人們飛盞濫觥手舞足蹈物我兩忘喜憂兩忘榮辱兩忘,茶…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pril 4, 2016 at 10:48am — No Comments

《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の孔雀開屏利與弊

孔雀的婚姻形態是一夫多妻制。在野外,一群孔雀中只有一只成年雄孔雀,其余都是雌孔雀和小孔雀。雄孔雀的嫉妒心很強,兩只雄孔雀碰到一起,立刻就會打得你死我活。

圓通山動物園有個孔雀苑,養著一群美麗的綠孔雀。

提起孔雀,人們立刻就會想到孔雀開屏。長長的尾羽像把巨大的折扇刷的一聲打開,五色金翠錢狀斑紋在陽光下耀起一片炫目的光暈,燦爛艷麗,美不勝收。人們常把美麗的姑娘比喻為孔雀。其實,雌孔雀是不長華麗尾羽的,只有雄孔雀才會開屏。…

Continue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pril 3, 2016 at 9:02pm — No Comments

葉文玲·旅美三題

密西西比的笑眉 

從小學地理課本始知美國起,就知道了世界著名的大河密西西比。 密西西比河於美國的意義,就像長江黃河之於中國。作為母親河的密西西比,流經了許多州的重要城市,密蘇裏州的聖路易便是其中之一。

  前年訪問烏幹達時,曾興致勃勃地探源尼羅;可,今次在美國大陸旅行,當然更想順更尋跡密西西比,於是,承它滋養的密蘇裏州聖路易,就列入了必去的州城。

  密西西比在密蘇裏州流域很長,它的支流叫密蘇裏河,聖路易就像明珠,閃綴在兩河交匯中。河流是城市的血脈,一個州、一個城市有了兩條河流粼粼流動,那是怎樣的豐滿滋潤!…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April 3, 2016 at 9: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103》巴生河復興計劃

源自烏魯鵝嘜森林的巴生河,全長120公里。三個水庫加上十三條支流,算一算,整個流域占地1288平方公里。

從表面上看,河岸兩頭的大片土地,肯定吸引了房地產開發商的眼球;看得更深入些,巴生河真正與眾不同、無法替代的資源,其實是其沿岸古城的人文歷史。



百年近代史波瀾壯闊…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3, 2016 at 9:00pm — No Comments

趙世瑜/杜正貞·太陽生日:東南沿海地區對崇禎之死的歷史記憶

【專題名稱】明清史

【專 題 號】K24

【復印期號】2000年01期

【原文出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06期第10~19頁

【作者簡介】杜正貞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北京,100875。

趙世瑜,男,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北京,100875。

【內容提要】…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April 3, 2016 at 8:59pm — No Comments

周簡段《老俗事》(6)

正月十六日婦女走百病

在中國新年(春節)期間,串親訪友,無分男女,登門拜年,煞是熱鬧。在歡樂之際,老妻同女孩子們談起舊話來。她說:你們算趕上好年頭了。我年輕時候,女孩子們過年,只能呆在家裏,誰敢各處亂跑?

她說得不假。過去,春節前後對婦女的戒律束縛是很多的。

從臘月起,臘月二十三祭竈,不許婦女主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之說。除夕夜,婦女只負責做年飯的炊事工作,同樣不準到祭神拜祖的供桌前作主祭人。守寡的女人更不能接近供桌,而由承繼人長子主持祭禱儀式。…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pril 3, 2016 at 8:58pm — No Comments

王了一·騎馬

王了一(1900~1986),原名王力,廣西博白縣人,語言學家。著有《中國現代語法》、《中國音韻學》、《漢語史稿》、《古代漢語》、《龍蟲並雕齋瑣語》等。

兩洋的漢學家以為中國人本來是不會騎馬的,騎馬的藝術系從蒙古族學得。這話的重要證據自然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真的,咱們在詩經裏所看見的“四牡有驕”;“兩驂如舞”一類的字句都只描寫的是拉車的馬,而不是人騎的馬。

但是,咱們不必諱言騎馬是從胡人學來的,正像現在不必諱言飛機大炮是從西洋學來的一般,只要咱們有跟人學樣的本領就好。像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武士那樣神勇,學騎馬是綽有余裕的。依《左傳》裏說,當時中國的武士會跳上戰車,甚至可以在馬跑的時候跳上敵人的車輛去刺殺敵人。拿這種本領去學騎馬,不是易如反掌嗎?…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3, 2016 at 8:58pm — No Comments

梁曉聲《你在今天還在昨天》色 狼

在杭州偶遇作家馬原兄,率領一個電視專題片攝制組,闖入我的住宿處,正兒八經地言說采訪我。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曾以為此君一定做人也很“現代”,不料卻是那般的厚道而實在。起碼言談和模樣給我那麼一種印象。沒緣由的竟從心裏喜歡上這小子。

攝像機架著,鏡頭瞄準著,聚光燈舉照著,面對面的,彼此故作斯文狀地問答了些什麼。

他忽然說:“最後一個問題,希望你立即回答,不猶豫,不加思考——作為一個男人,你對性和漂亮的女人有何高論?”

我說:“性是關於我們人自身一方面的科學命題。我們談論它應和談論我們的任何臟器一樣坦率。不過我們並不會不分場合地談論我們的肝、腎和腸胃,所以性不應是普遍的經常的高談闊論的話題,大概因為多數人在性方面其實並不存在太大的危機。”…

Continue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April 3, 2016 at 8:57pm — No Comments

陸苗耕·南非的魅力——富饒、美麗與多種族的彩虹之國

20世紀90年代,我在南非度過了六年的美好時光。這是一個富饒、美麗和多種族聚集的國家,是地球村中一塊神秘而富有魅力的地方。

南非的礦產資源占非洲的50%,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它獨享了世界“黃金之國”的美譽。1886年有位幸運兒在約翰內斯堡附近撿到了一塊閃光的金礦石。後來人們就在約翰內斯堡地區勘探到了一條長約430公裏、寬約24公裏的弧形金礦帶,成為地球母親獻給人類的一份厚禮。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蜂擁而至,100年來,南非黃金產量一直高居各國之首,年產量一度達到900噸。2005年探明南非黃金儲量約占世界的40%,南非繼續穩坐世界“黃金之國”的寶座。南非的鉆石生產聞名於世,德爾比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鉆石生產和銷售公司,目前據有世界粗鉆石交易的60%。人們喜歡在南非購買鉆石,貨真價實,配有證書,讓人放心和自豪。黃金和眾多礦產品帶動了南非經濟的發展,真可謂一榮俱榮。…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pril 3, 2016 at 8:57pm — No Comments

山抹微雲《出發,總有新的世界在等你》(4)

自有靈魂在雅典跳舞

不好好幹活不說,時不時還要鬧情緒。出發之前,我們和一眾親朋好友被大罷工困擾,差點取消行程。抵達之後又親歷一次罷工、一次遊行。原本以為那是自己旅行經驗較少,後來發現所有有關希臘的旅遊論壇,每一年每一月都有網友討論會不會有罷工幹擾行程。要是不幸趕上希臘人別扭鬧得厲害,倒黴的遊客會碰到飛機停運、輪船不開、公交趴窩而嚴重幹擾行程。據說,當你一旦確定希臘作為自己的目的地,首先要做的是查詢當地的一些網站看看他們的“罷工”月歷、日歷,以免耽誤出行。…

Continue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pril 3, 2016 at 8:48pm — No Comments

李雙喜《一去二三里:關於故鄉,也關於旅行》(5)

回鄉

好友覃源也踏上了去往鄉間的路。

從北方到南方,一天的時間,輾轉兩千多公裏,他拖著倦怠的身體,回到了故鄉。

雖然他從小就生活在城市,但他的父親來自農村,每次回家,他都會跟著父母一起還鄉。

比起長途跋涉的疲倦,還鄉的道路顯得輕松自然。在山谷間穿行,眼前的道路時而平坦,時而陡峭,時而蜿蜒。清晨的空氣裏,霧靄飄散著稻米的香味,溪水宛轉流淌,浣衣婦人的笑聲正漫過盛夏的頭頂。…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April 3, 2016 at 8:25pm — No Comments

付貴·看《太陽的後裔》時,我們在看什麼

軍旅片是影視界的一大賣點。愛情劇配上肌肉男與表情帝,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觀賞性,在不少少女的夢中,多認為最帥的男人來自於軍隊。

近日以軍旅為背影的韓劇《太陽的後裔》在國內放映後,讓我見識了,有一種火的姿態叫瘋狂。韓劇在國內的影視市場一路高歌,從《大長今》到《來自星星的你》,再 到《太陽的後裔》,賺足國人的眼球。如今各大網站都是宋仲基與宋慧喬的照片,電腦手機屏保是他們的合照,朋友圈、微博裏刷他們的照片,不少人也把個人帳戶頭像也換成了他們的截屏。許多人表示它好看,值得看。但它為何好看,感染力在哪呢?…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3, 2016 at 6:22pm — No Comments

博爾赫斯·老夫人

1941年1月14日,瑪麗亞·胡斯蒂娜·魯維奧·德豪雷吉整整一百歲。她是參加過獨立戰爭的軍人中唯一健在的後代。…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April 3, 2016 at 5:05pm — No Comments

林語堂生活花絮

思想和生活,原是分不離的,個人思想改造生活環境,生活環境影響個人思想。 

林語堂生活的花花絮絮,本書所記,大多是從他的兩個女公子林阿苔、林阿娜的日記——《吾家》——抽出來的資料。 

講到《吾家》這本書的內容,先刊錄賽珍珠的序文。

《吾家》賽珍珠女士序

人們為甚麽喜歡介紹這群孩子——林阿苔,林阿娜,林妹妹——給愛讀本書的讀者呢? …

Continue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April 3, 2016 at 5:03pm — No Comments

契訶夫·牡蠣

我不必費力追憶,就能記起一件往事的全部細節。那是陰雨綿綿的秋天的一個傍晚,我和父親站在莫斯科的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感到一種奇怪的病漸漸控制了我。沒有一點疼痛,但兩條腿不由得彎下去,要說的話嘎在喉嚨口,頭無力地歪到一邊……顯然,我很快會倒下去,失去知覺。

這時如果把我送進醫院,醫生們一定會在我的病歷卡上寫上“饑餓”①字樣--這種病在任何醫學教科書裏是找不到記載的。

--------

①原文為拉丁文。…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April 3, 2016 at 5:02pm — No Comments

劉枋《吃的藝術》梅花宴

目前一般三五口人的家庭,平常吃飯,很多都是三菜一湯,因之,各報紙雜誌上的三幾十元的“每日菜單”,差不多都照此調配。偶有客來,加一個菜,成為四菜一湯,也還是極普通的家常便飯,若是存心邀三兩個朋友小聚,則略嫌“不成敬意”。

五菜一湯的梅花宴,曾是多少年來一直被提倡的宴客之道。說實在的,它和四菜一湯雖只一菜之差,可是調配得宜,的確也有“席”的味道。

梅花宴是應當菜和湯同時上桌,而所用器皿,也要力求統一,才能給人以梅花觀感。因為它不是“菜上五道”,所以它也就不宜於“酒過三巡”,只能每人一杯淡酒,喝完以吃飯為主,才正合適。假如過於鬧酒,便會使主人有無菜下飯的尷尬,盡管也許每個菜都極豐富。…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April 3, 2016 at 5: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