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沿著廬山北山公路上行,我靠著衛星導航尋找著廬山方竹寺,想去觀賞櫻花。也許是開車分心,在導航提示到達目的地附近時,竟然未發現方竹寺蹤影,只得調頭尋找,最後在距北山遊客中心四公裏處見到一花崗石碑上書寫著“方竹寺”,方知到了。

  淡黃色的石碑很不起眼,只有一米見方,側身立於樹叢中,與路融為一體,隱身於樹林中。走近石碑,才可見不甚清晰的碑文,寥寥數語記載著茂華基金會的善舉。我在進寺的小道不停思忖,為什麼此碑如此平常到路人能忽略的程度,是方竹寺住持所為,是善舉之人所約,還是寺風規制所限呢?
  進寺的路不足300米,是一條陡峭彎曲的水泥小道。在百米之前,極目所致,只能見到晚春時節的塔尖山,她仿佛像一幅翠綠長卷掛在你的眼前,探究不出方竹寺身在何處。只是在轉過無名山岬後,才見眼前環峰欲合,山谷如城,前方的坡底,蒼翠古樟掩映著一道土黃色的院墻,若隱若現,這就是千年古剎方竹寺了。
  山谷幽深,林中寂靜,遊人很少。我輕步繞至院前,穿過拱門,但見兩側小小的抱廈簇擁著一座簡寂的殿堂,門額上“方竹禪寺”直落眼簾。整個院落不足一畝見方門前是幾畦菜地,種植著農家一些時令蔬菜;墻後,矗立著五棵近十米高的櫻花樹,沿院墻一字排開,新抽枝條在微風中婆娑,烘托和護佑著寺院;墻根,茂盛的杜櫻樹花期已經過去,地上散落著雕謝的花瓣,微風中仍有櫻花的清香;墻內兩圍小竹郁郁蔥蔥,典雅植立,高齊屋檐。陽光越過墻頭,輕撫著枝葉;春風斜掃,枝搖葉動,映照在墻上和地上光影斑駁,讓人恍如置身世外,到了仙境。
  出家人隨和睿智。進了寺門後,一位僧人和兩位尼姑不經意的伴隨我們,用簡短的語句回答著我們的提問,解釋著我們的疑惑。
  “燒不燒香都可以,你在佛像前站一會兒就行。”於是,你會微閉雙眼,佇立在佛像前,仿佛有域外的力量讓你呼吸變慢,思緒變緩,時間似乎停頓了,大地似乎寂靜了,世間的一切似乎與己無關了。
  “櫻花期很短,不看也罷!”言外之意,千年古剎之中,你來此地要參禪的地方很多,花開花謝是過眼的煙雲,不足為奇。
  “你手摸一下,就知道竹子是方的。”在他的指引下,我把手舉過頭,沿著修竹,閉著雙眼,慢慢摸下,圓圓的竹枝漸漸變方,甚是神奇。
  一群小鳥落在門前,一位年輕的尼姑,興奮地叫我為鳥兒拍照,還不停囔著:“鳥兒就快要回來了!”兩位從南昌來的信眾充當知客,一邊忙碌一邊告訴我:“這裏哦,空氣是真好!我們是來幫忙的,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吃齋飯!”吃飯時候雖然已過,但從簡陋的廚房和眾多的桌椅擺放可以看出吃飯時候的熱鬧和虔誠。
  方竹寺占地不大,遊玩停留時間不長,但這裏的一院一殿,一草一木似乎充滿著靈性,她不停的帶著你的好奇,帶著你的想象,帶著你的思緒,穿越於現實與古老之中,仔細品味這裏的一切,不由得回甘無窮,不吐不快。
  方竹寺因方竹而起名。方竹大多細如面箸,最粗者也僅及拇指圍。枝葉是對生的,密密的節上有短刺,紮手。流傳很久的故事是,朱元璋當年兵敗陳友涼時,插地為標的竹筷竟然生根長葉,繁殖成林了。隨之這方竹顯示出特有靈性,大家都說自朱元璋之後數百年間,其生長範圍沒有變動過,新竹當年露筍當年成林,年久老竹則自行枯死。有人試著把方竹移植別處,很少見活,即便成活了,也會變成普通的圓竹。稍有常識的人知道,茂林修竹,不過三十年,時間一到,竹子開花,竹林衰敗,只有種植新竹,才能成林,但方竹寺的方竹為何能有著超自然的能力呢?
  傳說流露我們對時間美好事物的向往,歷史則記載著我們民族文化的源頭。朱皇帝與方竹寺不會有很深的關系,而佛教凈土宗開山祖師慧遠大師在此可追遺蹤。1600多年前,慧遠大師遊方至此,見山巒峻秀,氣象萬千,便決定駐足修禪。可是四處打量,才知水源難覓,於是他以杖刺地說:“若此可居,當使朽壤抽泉!”,話剛落音,果見一股清流汩汩湧出。如今,距方竹寺不及一裏之地龍泉寺泉水依舊汨汨流淌著。康熙版《廬山誌》記載龍泉寺附近的方竹大者可為杖,當地人有砍方竹做拐杖的傳統手藝,據說上世紀五十年代仍有人以此謀生。不起眼的方竹寺,有史記載立於此地近兩千年,不能不說底蘊悠長。
  匡廬到處是浮圖,方竹何留此山中?也是,唐宋盛時,廬山有寺廟幾百座,宗教流派百家爭鳴,各色僧眾逾萬人,現又留幾家?
                 
  當今世界,名剎古寺比比皆是,方竹寺只是滄海一粟,然而它傳承近兩千年,又有幾家能比?何人何時給方竹寺奠基,已經無從考證,也沒有必要考證了。可以想象的是,當年的吳障古道從方竹寺門前通過,每日多少人從古道攀行而來,踏步而去?厭倦了旅程的遊人,心向恬淡的過客,就在漫長的山道旁放下行囊,壘起三兩間陋舍,帶來竹種,栽下櫻樹,過著觀竹影,聽蟬鳴,澆瓜菜,讀經卷的修行生活。常人看來,如此之人沒有抱負,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其實他們有著一般人沒有的大志向:他們在此天天誦經讀書,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就是這些修行在寺的僧人,來到寺裏的信眾,曇花一現的路人,一心向往自然,向往恬靜,才有方竹寺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香火千年。

Views: 1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