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22 Blog Posts (233)

加斯東·巴什拉:圓的現象學 (1)

當形而上學家簡潔地言說時,他們能夠通達直接的真理,證明可能會磨損這個真理。於是我們可以把形而上學家比作詩人,把他們和詩人聯系起來,詩人用一首詩為我們揭開內心之人的真理。因此,從雅斯貝斯(Jaspers)[1] 的宏篇巨著《論真理》(Von der Wahrheit)中,我摘錄了這個簡短的判斷(第50頁):「Jedes Dasein scheint in sich…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December 12,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用好文化的「興觀群怨」功能助力鄉村振興 (下)

「群」而增強組織化

「群」的本意是「合群」, 讓人有認同感、歸屬感,能夠達到交流思想,統一認識,促進合作的效果。漫長農業社會孕育的小農意識形成了「私」的觀念, 「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農民善分不善合,導致分散小農難以融入現代化產業體系中。



「群」在鄉村振興中的功能主要體現為:



一是凝聚人心。文化應該成為一個精神共同體的凝聚點,能夠反映共同體的情感,「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深刻地說明了只有凝聚人心才能做到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鄉村振興,政府是引領者,…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12, 2022 at 4:30pm — No Comments

羅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國阿帕拉契亞的民俗實踐(2)

本論文根據田野調查探究如下問題:在變遷社會里,人們對地方感有怎樣的需求?地方感的意義何在?如何葆育地方感?

阿帕拉契亞:富土窮民與刻板敘事

2016年6月,畢業於耶魯法學院的詹姆斯·萬斯(J. D. Vance)出版了一部暢銷書《鄉下人的悲歌:家庭與文化危機備忘錄》。書中講述的「鄉下人」即美國阿帕拉契亞人,被標簽為「鄉下人、紅脖子、白垃圾」等。



萬斯以自傳體的方式描述這一鐵銹地帶居民的貧窮、懶惰、絕望和吸毒等問題,並將其歸咎於當地人由環境和文化傳統造就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2,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許紀霖:躺平文化報告書(6)

即使還沒有進入職場的大學生、研究生,他們的興奮點也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在變化。我所指導的研究生多從事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研究,近二十年所選擇的論文主題,在世紀之交多是抽象的思想史主題,十年前開始轉向社會文化史,關心「權勢轉移」,社會的上下流動問題,近年來,不少研究生對五四青年精神世界中的苦悶與焦慮更感興趣,考察他們是如何從焦慮到不滿、最後走向革命的。象牙塔的學術研究風向竟然與社會現實息息相關。由抽象的觀念追求,落地為實在的社會流動問題,最後轉向內心世界的焦慮與不滿,這條研究脈絡的變化,也是活生生的近二十年職場青年社會心態的演化。…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December 12, 2022 at 8:32am — No Comments

用好文化的「興觀群怨」功能助力鄉村振興 (上)

劉奇,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安徽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主要著作:《劉奇文叢六卷》《中國三農危與機》《貧困不是窮人的錯》《大國三農 清華八講》《鄉村振興:三農走進新時代》等十餘部。

文化是指除了物質生活之外的精神生活。先秦時代學習詩經就是純粹的文化活動,孔子對《詩經》的社會功能概括為「興觀群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深刻闡明了文化的四大社會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文化建設是其靈魂工程,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應充分挖掘和發揮好文化的「興觀群怨」 功能。

「興」而提升精氣神…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December 12, 2022 at 8:30am — No Comments

艾倫·德肖微:最好的辯護《審查自己厭悪的東西》(8)

流言一下子就開始在斯坦福大學校園裡傳開,說我把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攪進這個案子里來。有人抨擊我,說我不該干預邀請我來做客的主人的家務。萊曼校長在學校電台廣播中攻擊我:

所謂一切言論都在憲法意義上受到保護本來就是神話。美國沒有一個精通憲法的律師敢這麼說,甚至從哈佛降臨到斯坦福把我們從罪孽中拯救出來的德肖維茨教授,也不敢出此狂言。 

我在《斯坦福大學日報》上發表如下聲明,給予反擊:

在解僱富蘭克林一事中,牽涉到至關重要的民權問題。如果萊曼博士願意與我就憲法或民權問題,或就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主張一見高下的話,我願就此中的實體性法律問題與他辯論。…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December 12, 2022 at 8:30am — No Comments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3)

當唐王朝全盛之時,奇珍異寶為皇室貴族汲汲追求,源源不斷地從海上輸入。但遇到戰亂或南方沿海地方官員貪腐,會影響到中外貿易的開展和珠寶的輸入。李群玉《石門戍》云:「到此空思吳隱之,潮痕草蔓上幽碑。人來皆望珠璣去,誰詠貪泉四句詩。」(《全唐詩》卷570,第6616頁。)



杜甫《自平》云:「自平宮中呂太一,收珠南海千餘日。近供生犀翡翠稀,復恐征戎干戈密。」(《杜詩詳注》卷20,第1809頁。)杜甫《諸將五首》之四云:「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越裳翡翠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杜詩詳注》卷16,第1368頁。)杜甫這兩首詩皆作於唐代宗廣德年間。…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4)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毛海驍 許曉蒙·鄉村振興視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1)

摘要: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將其作為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鄉村文化振興必然成為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村文化發展的內驅力,蘊含著豐富的鄉村文化,具有多元價值。



當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遭遇困境,傳承斷層、保護與利用不當等問題製約著鄉村振興的腳步。因此,應該在習近平文化遺產觀的基礎之上,努力破解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復興的矛盾,建立健全相關法規、激活主體力量,增強村民的文化認同感,是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1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闡釋…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11,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張多·抖音里的神話:移動短視頻對中國神話傳統的重構(1)

摘要:媒介變化是影響神話文類傳承和傳播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為一種新興社交媒體,移動短視頻為中國傳統神話資源提供了新的轉化平臺和傳播媒介。在抖音中,神話以動漫配音、動畫微電影、真人主播講述等多種形式被重述,並且具有傳統口頭和書面媒介無法比擬的海量受眾和跨時空特征。神話短視頻的制作者成為新的「神話的積極承載者」,與其粉絲群一起形成了神話講述和接受的新場域。同時,神話的短視頻形式也帶來神話碎片化的問題,須站在神話主義的立場上對其進行反思。

抖音,一款2016年秋天上線的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成為認識當代中國流行文化不可忽視的工具。隨著各種短視頻平臺的紛紛上線,當代中國的互聯網社交文化全面進入視頻時代。2020年發佈的《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December 11,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我所見到的司徒喬先生》(下)

一九三三年我從青島大學到北京工作,又有機會見到了司徒喬先生。當時他住在什剎海冰窖胡同,已經結婚。經過社會的大動蕩,重又相見,彼此感覺格外親熱。談話間自然要欣賞他的新作。生活雖從無安定,他的畫卻已愈見成熟。



不久他就主動提出要為我畫張像,留個紀念,約好在北海“仿膳”一個角落作畫。到時他果然帶了畫具赴約,一連三個半天,他極認真地為我畫了張二尺來高半身肖像。是粉彩畫。朋友們都說畫得好,不僅畫得極像,且十分傳神。他自己也相當滿意,且說,此生為泰戈爾畫過像,為周氏兄弟畫過像,都感到滿意,此像為第四回滿意之作。他的熱情令我感動,這幅肖像成為一件紀念品,好好保存在我的身邊。…

Continue

Added by 客家 庫 on December 11, 2022 at 7:00pm — No Comments

羅安平·葆育地方感:美國阿帕拉契亞的民俗實踐(1)

摘要:在全球化與城市化進程中,當代民俗學研究朝向生活實踐,關注城市社會的「原子化」與鄉村社會的「空心化」等問題,而「地方感」作為日常而系統的社會-生態觀,乃民俗學研究人地關係的一種有效視角。



文章介紹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民俗研究中心在阿帕拉契亞的田野實踐,調查當地人對於地方的情感與行為。在面臨環境、經濟及文化變遷的地方,當地人有著怎樣的地方認同? 從調查中發現,地方感與環境理念、文化記憶以及社會互動等要素相關聯。地方感對於民眾獲得地方勝任力,建設美好家園;對於棲居之地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段義孚(Yi-Fu…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宗教交流(3)

同樣在公元前2世紀,佛教開始在中國傳播,並在公元5世紀南北朝時期得以弘揚,盛唐時期達到鼎盛。而公元十三世紀初,突厥人攻入比哈爾和孟加拉,印度最後殘存的佛教寺——飛行寺、那爛陀寺和超巖寺都被洗劫一空,僧侶多數被殺害,這標誌著在印度傳承1700餘年的佛教消亡,而佛教在中國卻作為大乘佛法而得以弘揚和發展。

佛教傳入中國有陸路和海路兩條路徑。但最早佛教是由陸路還是海路傳入中國,學術界說法不一,一直未有定論。佛教從陸路傳入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佛教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傳到中國新疆地區,然後到達玉門關、通過河西走廊傳到內地。海路則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漢武帝時期開辟了中國東南沿海與印度東海岸黃支等地的海上航道,佛教極有可能從印度南端印度洋入海,橫穿馬六甲,北上至中國東南沿海一帶。…

Continue

Added by 水牆 繪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水海剛: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近代演變——以環南中國海地區為視域(中)

數量龐大的華人移民群體的存在,深刻地影響和促進了近代中國與南洋的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一方面,在貿易內容上,南洋各地向近代中國出口商品以原料、食品及加工品為主;中國的出口商品,則涵蓋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類必需品,主要滿足該地區為數眾多的華人的消費需求。這一群體多傾向於消費來自中國特別是各自故鄉的商品。



之後隨著近代中國政治與社會的演變,又進一步將其與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國貨」相聯系,從而為近代中國的對外貿易構建了一個獨特的「外部經濟」。



早在1864年,時任廈門海關稅務司的喬治·休士 (G. Hughes)在貿易報告中即指出:「廈門是中國市場與南方市場的溝通點。南方市場包括曼谷、新加坡、馬六甲、檳榔嶼、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馬加撒等地。在爪哇、西貢、海峽殖民地(即新加坡、馬來亞、檳榔嶼等地)的中國人大部分來自福建。這些人自然希望能夠用上本國生產、制作的產品。所以廈門與海峽殖民地之間存在著不小的貿易。」…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December 11, 2022 at 8:00am — No Comments

齊別根紐·赫伯特(Zbigniew Herbert)〈摘自神話〉

最初是夜和風暴的神,一個無眼的偶像在那些蹦蹦跳跳的人面前,赤裸、沾滿血汙。然後,在共和時代,就有許多神了。帶著老婆、孩子,吱吱嘎嘎作響的床,並無惡意地響著雷霆。到最後只有那些迷信的神經過敏者,在口袋中裝著風趣的小塑像,象徵是譏諷的神。那時候已經沒有偉大的神了。

然後巴伐利亞人來了。他們也看重那譏諷的小神,他們用腳後跟把它踩碎,放進菜盤里。

達文 譯

Added by Zenkov on December 11, 2022 at 6:30am — No Comments

文創的審美體驗(下)

如何將經濟和審美進行結合?

縱觀其他歐美國家,在審美經濟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商業實踐案例。

《美學的經濟 2:美國社會變遷的32個微型觀察》一書的作者弗吉尼亞·波斯特萊爾跳出了藝術領域,通過對時尚產業、房地產、政治現象、建築設計、產品設計及經濟等不同領域的美學觀察,讓工程師、地產商、管理者、營銷人重新審視了審美與個人、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關係,以及在美學經濟時代中,生活與工作、樂趣與意義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December 11, 2022 at 4:00am — No Comments

陳平原:美食三柱(5)

關於食材的生產與配送,自有企業家及政府官員操心,我關心的是如何培養國人品鑒潮州菜的能力。說句玩笑話,食客的培養,同樣必須從小孩子抓起。想想麥當勞進入中國,除了口感與就餐環境,還有就是贈送各種玩具,以吸引眾多兒童。因此,在我看來,所謂「鄉土教育」,應包括培養孩子對於家鄉食物的好感與記憶。…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00am — No Comments

孫惠柱:中文系與寫作(下)

中國的文學教育的現狀是,有志於寫作的絕大多數年輕人只能全靠自己摸索寫作的門道。中學里倒是要求學生不斷地練筆,但那是以語文高考為唯一的目標。考上大學以後,多數進了非中文系科的學生都會有個「鬆綁」的感覺;而對那些迷戀創作的文學青年來說,進入只許研究不許創作的中文系「絕對是當頭一棒」(陳平原語)。



他們要麼從此放棄創作,日後回首時心間永遠有一絲莫名遺憾;要麼立刻轉入地下,偷偷地繼續自己的追求,全靠直覺瞎貓碰死老鼠。長期以來,有志於寫作的高中畢業生只有戲劇學院可以考慮——上海戲劇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文學系是中國僅有的兩個五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培養大學生(劇)作家的地方,從那里出來的作家如散文家余秋雨、報告文學家陳祖芬、小說家陳世旭、陸星兒、朱曉平等等,成就絕不低於他們的劇作家同行。…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December 11, 2022 at 12:30am — No Comments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2)

最受皇室歡迎的是域外珍品,這些奇珍異物有的通過入貢而得,而貢使是通過海上絲路先至南方沿海地區,再通過地方官員奉送朝廷。林邑是海上絲路沿線重要國家,頻入唐朝貢,曾向唐朝進貢珊瑚樹。



張謂《杜侍禦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越人自貢珊瑚樹,漢使何勞獬豸冠。疲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由來此貨稱難得,多恐君王不忍看。」(《全唐詩》卷197,第2020頁。)



南方沿海地方官員有轉送海外貢物之職責。韋應物《送馮著受李廣州署為錄事》詩:「大海吞東南,橫嶺隔地維。建邦臨日域,溫燠禦四時。百國共臻奏,珍奇獻京師。」(12)殷堯藩《偶題》:「越女收龍眼,蠻兒拾象牙。長安千萬里,走馬送誰家。」…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December 10,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林德俊的詩《老街》

脫掉昨晚的那件寂寞

不小心踩到雨後老街的一灘鄉愁

「詩是童年派來臥底的嗎?」

突然我成了背著彩虹出遊的蝸牛

愈走愈慢愈走愈慢,趕不上

名叫急促的文明病

 

甘脆坐下來聽老樹下的阿公說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December 10, 2022 at 10:3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