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柱:中文系與寫作(下)

中國的文學教育的現狀是,有志於寫作的絕大多數年輕人只能全靠自己摸索寫作的門道。中學里倒是要求學生不斷地練筆,但那是以語文高考為唯一的目標。考上大學以後,多數進了非中文系科的學生都會有個「鬆綁」的感覺;而對那些迷戀創作的文學青年來說,進入只許研究不許創作的中文系「絕對是當頭一棒」(陳平原語)。

他們要麼從此放棄創作,日後回首時心間永遠有一絲莫名遺憾;要麼立刻轉入地下,偷偷地繼續自己的追求,全靠直覺瞎貓碰死老鼠。長期以來,有志於寫作的高中畢業生只有戲劇學院可以考慮——上海戲劇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文學系是中國僅有的兩個五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培養大學生(劇)作家的地方,從那里出來的作家如散文家余秋雨、報告文學家陳祖芬、小說家陳世旭、陸星兒、朱曉平等等,成就絕不低於他們的劇作家同行。

但每年這兩個戲文系所招的學生是全國中文系名額的多少分之一?諷刺的是,我國的語文高考中作文仍占相當比重,各地的文科高考狀元里熱愛寫作擅長寫作的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可是等待他們的中文系卻是一副鐵板面孔:不教作家!嗚呼,這樣的體製不知埋沒了多少年輕人的文學天賦!

請不要以為我這里是在影射韓寒那樣的青年,韓寒們倒是不進大學也罷。大學應該培養的是通才,而不是蔑視其它學問以偏才而自傲的人。其實,那些只能將文學史倒背如流但缺乏鑒賞能力更不會寫作的學者可算是另一種偏才,甚至是偏才中的偏才。大學出來的作家也應該是文學方面的通才,至少掌握基本的文學史知識,還要有相當高的文學趣味和鑒賞能力,也就是說,大學要培養出和那些自學成才者不同的作家——具有學者素養的作家。

我也絕不認為中文系應轉而以培養作家為主要目標。比起學者,作家的訓練畢竟更需要依靠自己的體驗,所以創作是無需博士學位的,但作為文學專業的一個分支則絕對有存在的必要。長期以來中文系只教研究不教創作,形成了史論和實踐頭重腳輕的怪現象。在我最熟悉的戲劇領域里,主要由各大學中文系培養的戲曲研究學者們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戲曲史和戲曲理論著作,且多是從古到今的通史通論;與此同時戲曲編劇的隊伍卻日漸凋零,新的演出十分稀少,很多研究戲劇的學者根本就無戲可看,只能把工夫花在從書本到書本的梳理之中。相比之下,美國的戲劇十分繁榮,大學培養的劇作家數量也大,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

我相信寫作課進入中文系是必然的趨勢,對各個學校來說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高等教育已經發展到了今天這個程度,如果還恪守著「中文系不培養作家」的老觀念,繼續給優秀青年的文學熱情「當頭一棒」的話,青年學子總有一天會作出自己的選擇的。 (愛思想 2008-05-29)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