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368)

劉永謀:科技世代與人類未來丨技-藝反思的「法國潮」中

自笛卡爾之後,經百科全書學派、聖西門、孔德、柏格森、巴什拉、科瓦雷、康吉蘭,到福柯、德勒茲、利奧塔,法國科學史傳統可以說佔據法國思想的半壁江山。在法蘭西學院,福柯擔任的是思想史講席。他認為,在當代法國哲學中,以巴什拉、柯瓦雷和康吉蘭為代表的「知識的、理性的、觀念的哲學」形成了與「經驗的、感覺的、主體的哲學」分庭抗禮的局面,後者的代表是薩特、梅洛-龐蒂。[2]

法國是社會學誕生的重要源頭。聖西門和孔德對於社會學創建居功至偉,後者1838年首次在《實證哲學教程》中提出「社會學」這一名稱,並建立起社會學的基本框架。之後,迪爾凱姆、布爾迪厄和拉圖爾的社會學均赫赫有名。聖西門對技術與工業的研究投入許多精力,其後科學、技術與知識一直是法國社會學研究的重要主題,以拉圖爾為代表的SSK「巴黎學派」崛起便是明證。…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May 6,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0

狄爾泰認為,由各種事件組成的流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流淌著,而組成這種社會的那些具體個體即在生命的發展階段上出現,之後又從社會中消失。(48) 他已經意識到,生命存在是某種「具有時間性的東西」,生命的特征「就是存在於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係」。(49) 人從出生到死亡,構成每個生命個體的生命歷程。在後來的卡塞爾講座中,狄爾泰已明確指認出「把死亡作為一種可能性」來面對,人總是「趨前跑向它」。(50) 而海德格爾將其更准確地描述為「有死者」。「個體雖然都是來來往往、生生死死的,但是,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個體都既是社會—歷史實在的這種無限結構的承載者,也是這種結構的共同發展者。」(51)

第二個問題更複雜。在狄爾泰看來,一切歷史的研究者同時也是歷史的創造者,所以對於歷史過程,「個人不僅從外部思考它,而且他們本身就交織其中」。(52) 馬克思的話為,在歷史過程之中,我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里克曼形象地將其稱為主位和客位的「雙焦原理」,(53)…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y 6,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趙汀陽 阿蘭·樂比雄:跨文化對話,是為了消除誤解 1

2019年6月22日,趙汀陽先生和法國著名人類學家阿蘭·樂比雄在北京大學的北大書店進行了一場跨文化的交流對談。他們所談離不開《一神論的影子》一書中的十封信的內容,他們又進一步地思考“文化之間什麼方面最有可能找到聚點”。



趙汀陽:我想先介紹我的老朋友,阿蘭·樂比雄先生。他是法國人類學家,歐洲跨文化研究院的主席,他大概在40年前開啟了一場跨文化的思想冒險,並與意大利作家、哲學家翁貝托·艾科創建了跨文化研究院,艾科是跨文化學術委員會主席,已經去世。我與阿蘭的結識是在上世紀的90年代末,由中國最好的人類學家王銘銘教授引薦的,他說,來認識個想法與眾不同的人吧。阿蘭提出的“互觀人類學”(reciprocal…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May 6,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陳仲義:體驗的親歷、本真和自明:生命詩學 5

是誰?是誰?是誰?

他敲著流水的小鼓,他敲著鋼刀的鋒刃

他敲著朋友那如紙的臉皮

是誰?是誰?是誰?

他敲著所有風中最簡單的風

他敲著自己的雙眼

他敲著天空的肋骨……

他敲著跌落的牙齒,他敲著失掉的鞋…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y 5,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2

本文的主題是: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所作的議論難免與我自己此前的討論有一些重合之處。但這一回,我希望趁機把自己關於「未來哲學」的思考作一次盡可能系統化的表達。我想說的是,主要由尼采所開啟的「未來哲學」至少有四重可能的特性或規定性,即:世界性、個體性、技術性和藝術性。這四項的意義並不是完全顯赫的,且有不少歧義(比如所謂的「技術性」),故需要作一番解釋。

一、晚期尼采的「未來哲學」概念

我們看到,前期和中期的尼采並未使用過「未來哲學」概念,這個概念屬於《權力意志》時期的晚期尼采。在《權力意志》時期的遺稿中,尼采有一則筆記提到「未來哲學」,它看起來是一本名為《快樂的科學》(Gai…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5,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錢學敏:論錢學森關於科學與藝術的思想 3

《紅樓夢》中各種人物能夠被寫得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感人至深, 並成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這與作者曹雪芹的經歷和社會關係分不開。從他的曾祖父起, 三代世襲江寧織造, 祖父的兩個女兒被選作王妃, 康熙六次南巡, 有五次以他家為行宮, 後因其父獲罪落職, 家產抄沒, 一敗涂地。如果他沒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和客觀環境, 是寫不出《紅樓夢》的。

藝術源於生活, 又高於生活。生活是極為復雜的, 它與現實的自然、社會以至整個世界密切相關, 一位藝術家要對人民有個正確的認識和引導, 就必須對人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有所認識, 而要認識現實世界就需要廣博的知識, 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以至正確的哲學等。也還需要豐富的閱歷和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親身體驗。有了這樣的科學素質, 創造出的藝術品不僅具有鮮明的個性, 而且有可能閃現出真理的普遍性。

可見,…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9

與文學的情況十分接近,歷史與概念的關系也是對立和對抗的。關於歷史,狄爾泰亦曾毫不猶豫地斷言:「它是一個整體,但從來不會完成。」因為歷史只在時間的流動和流逝中展現自身,沒有終點,甚至可能連起點都沒有,所以歷史不能形成一個整體。平素所謂整體者,不過是歷史學家在意識層面提升生命實在的結果而已。整體是意識的虛構,是哲學對實在的限定性規劃。在狄爾泰,歷史是不可整體闡釋的。說到底,這是因為歷史是生命的外化和活動,與概念本質上不屬於一類。…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奥修占卜卡詮釋》十二、接受性 (Receptivity)

現在已經是停止積極尋找答案的時候了,完全將你自己掏空,變得對整個存在具有接受性,只要放鬆、等待、好好享受。

有一個哲學教授去到南音禪師那裡,他問他開於神和靜心的事,同時又問了很多其他的事。師父靜靜地聽他講,然後說:「你看起來已經疲倦了,你爬上了這麼高的山,你來自一個很遠的地方,讓我先泡一壺茶給你。」

那個教授在那裡等著,他頭腦裡面的問題還在沸騰,但是當那個茶壺在唱歌,茶香開始四溢,師父告訴他說:「等一等!不必那麼急,誰知道?甚至就在喝茶的當中,你的問題或許就會被回答。」

那個教授開始懷疑他這整個旅程是否是一個浪費。「這個人似乎是瘋了,藉著喝茶,我那開於神的問題怎麼能夠被回答?」…

Continue

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李碧華《橘子不要哭》空氣中的回魂

小貓養久了,非常"戀主",一天到晚纏著主人鉆入她的被窩。若主人夜返,等得好不焦灼。"久別重逢",還嗚咽抱怨。主人外遊,怕家務助理欠親和,便把自己穿過的衣服放進貓藍中,它嗅到熟悉的氣味,"衣在人在"——小貓果然"受騙",見不到人,在籃中也睡的香甜。

一位忙碌的媽媽,職業婦女當然得早出晚歸,但女兒同她很親昵,經常擁抱,還時刻擁吻(響吻)。女兒8歲了,原來有個嗜好,睡醒一剎,常稚氣地找媽媽的睡衣,感覺媽媽留下的氣味。

人同人之間,相處親密,一切已相互適應,最不能以清潔劑"一噴一抹"去掉的,是習慣了的氣味。…

Continue

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孫周興:尼采與未來哲學的規定 1

【摘要】未來哲學將是何種哲學?哲學如何取得其未來性?文章從尼采晚期的「未來哲學」概念出發,對未來哲學作一種基於歷史反思的展望,認為未來哲學具有世界性、個體性、技術性、藝術性四大特性和規定性。所謂「世界性」,是指未來哲學的人間-大地-生活-世界性,未來哲學是一種基於境域語境的關聯性哲思;所謂「個體性」,是指未來哲學將接續現代實存主義/實存哲學的思想成果,以個體之思與言為己任,以個體自由的主張和維護為目標;所謂「技術性」,是指未來哲學將直面技術統治模式,成為一種受技術規定又力圖超越技術的命運性思考;所謂「藝術性」,是指未來哲學將與未來藝術在「奇異性」意義上構成共生互構的關係,未來哲學將是一種藝術化的哲思,正如未來藝術是一種哲學化的創造。…

Contin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5,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鮑遠福·副本模式、游牧身體與生命政治新範式 5

網絡科幻小說的「游牧身體」揭示了「後人類」近乎無限的生命機能與身體經驗的多重可能。它不僅是人類身體的技術延伸,也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在可然與或然相統一的生存空間的無限延宕,即身體主體性建構永遠處於未完成狀態。網絡科幻小說建構的各類「游牧身體」讓每一具身體都能衍生出無限多的「分身」或「子體」,一種生命可以體驗無數種身體經驗。它讓生命體驗不再局限物理—生理—心理機理共同決定的面目、結構和功效,獲得可以自由形塑、賦義和創構生成豐富多樣生命體驗、生活形態和生存狀況的潛力,單一有限的人生體驗在語義表征中被注入了無限之「多」的審美價值追求。

網絡科幻小說的「游牧身體」也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元身體」…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5, 2024 at 2:00pm — No Comments

潘知常:我心中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澳門文化命運 5

無疑,實事求是說,面積、人口、自然資源和市場規模的限制的"小澳門"要發展"大經濟 "困難重重,澳門發展博彩業也並不具有壟斷優勢,無非只是因為別人沒有開而已,因此只是地域壟斷。 對於澳門來說,成本優勢、歷史經驗的積累是一個優勢,但是也很容易被復制;澳門的自身的建築品質、人文景觀、交通條件、配套服務,其實也不比香港新加坡要好。 而且,在新加坡、南韓陸續開賭場後,賭客可能就會轉到南北韓或者東南亞區賭博了。 因此,實事求是地到說,澳門不僅與相鄰香港相比缺乏優勢,即便與相鄰的"小特區"珠海比較, 也沒有優勢。 珠港澳大橋的建成,有利於加快區域間的經濟合作,不過,珠港澳大橋建成後,澳門要吸引內地旅遊業會更加艱難。 例如,這可能使原本過夜率不高的澳門,更有可能雪上加霜,成為區域旅遊中的"客廳",而不是" 臥室",遊客穿堂而過,數量大,但是品質不高,而且,更要命的是,只遊覽,但是卻不消費。…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y 5, 2024 at 2:00pm — No Comments

露易絲·海《我的哲理》財富 3 の 愛你的賬單

金錢是最容易得到的證明!你對這個陳述句如何反應?你相信它嗎?你生氣了嗎?你有異議嗎?你想把這本書朝對面的墻壁扔過去嗎?如果你有以上任何一種反應,好!我已經觸動了你內心深處的某一點,就是那一點引起了你的抵觸。這正是我們需要下功夫的地方。敞開你自己,接受向你流淌而來的財富和所有的好事。現在是時候了。

讓我們停止對金錢的擔心,以及對賬單的憎恨。許多人把賬單看成是需要盡可能逃避的懲罰,其實,賬單是對我們支付能力的承認。債權人認為我們有足夠的錢,因此他們先把服務或產品提供給我們。我用愛保佑來到我家里的每一張賬單。我用愛保佑我簽寫的每一張支票,並且親吻它們。如果你付錢時心懷怨恨,那些付出的錢就很難再回到你的手中。如果你在付錢時滿懷愛和喜悅,你就打開了迎接富裕的大門。把你的錢當成朋友,而不是那種捲起來塞進口袋的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May 5, 2024 at 6:00am — No Comments

徐贲·美國教育改革中的國家利益和核心價值 下

從布什到奧巴馬的這十來年,教改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集中貫徹的政客運作,它在一些理念和操作上都與民主價值不符,並有所衝突。這是教改引起許多強烈批評的根本原因。美國的民主制度保證了公民批評政府的權利和自由,教師工會更是教育人士有力的組織保護,使他們可以有原則地提出與政府不同的主張。對現有的教改,社會和教育人士提出的批評主要集中在這樣四個方面,都與民主核心價值有關。

第一,公民個人的自由思想和獨立判斷是民主社會的基礎,不能增強學生思想和判斷能力的教學和考試對美國的民主社會基礎是有害的。官僚化的教改依賴數量、計量、單一標準來要求和評估"改革成果",遏制了教師的能動和創新作用,迫使教師為考試而教學,也迫使學生按考試來學習。這種考試機械地對學生的推理、假設、歸納、聯系、綜合、參與等"高段"思維能力做標準化、數量化的限定和測試,起到的是窄化學生思想和判斷能力的作用。…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4,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讀書筆記:艾布拉姆斯的《鏡與燈》中

摘錄:一、藝術批評的諸種坐標

解讀:作品即藝術作品本身;藝術家即創作作品的生產者;世界即由人物和行動、思想和情感或者超越感覺的本質所構成(類似於客觀世界和主觀情感的總和);欣賞者即聽眾、觀眾、讀者。

運用這個圖式,可以把過往闡釋藝術品本質和價值的種種嘗試的批評家們大體上劃為四類,其中有三類主要是用作品與另一要素(世界、欣賞者或藝術家)的關係來解釋作品,第四類則把作品視為一個自足體孤立起來加以研究,認為其意義和價值的確不與外界任何事物相關。…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May 4,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王鹤鸣·從家譜看炎黃子孫的尋根情結 上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有濃濃的尋根情結:我從哪裡來?我的根在哪裡?要回答這個問題,只有依據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這就是家譜。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房譜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親集團,以特殊的形式記載本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內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世系圖錄、人物事跡、風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世系圖錄,即記載始祖名錄,這是確認是否是家譜的重要標志。

一、家譜種類與沿革

中國古代家譜不僅名目眾多,而且種類豐富多彩,根據家譜傳承、記載方式不同,可分為結繩家譜、口述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書本家譜等。此外,還有塔譜、布譜等。…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y 4, 2024 at 6:30pm — 1 Comment

鮑遠福·副本模式、游牧身體與生命政治新範式 4

在網絡科幻小說「星叢式」文本系統中,角色成長、冒險、尋寶和戰爭等情節是在不同路徑的副本網絡中生成的。不同副本故事線對於人物形象及其情感關係的塑造亦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如此特殊的文本路徑設定與人物形象刻畫也必將產生新的敘事藝術與審美經驗。「遍歷式」文本使網絡科幻小說在敘事中產生了一種新角色,即擁有德勒茲意義上的「游牧身體」[16](P.240-280)的形象。



這類角色類似於網絡游戲玩家控制的虛擬人物,它們以「工具人」形式存在於小說的眾多副本中,參與任務,構建情節,探索小說中的各種「異世界」,「完形」故事情節的每個「節點」,進而展現小說的世界圖景。「游牧身體」「在屬於別人的土地之間遷徙,就像游牧民族在並非自己的寫就的田野上一路盜獵過去,掠奪埃及的財富以獲得自我的享受。」在此過程中,「文本於是成了文化武器,成了一片只供私人打獵的禁獵地。」…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4,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王小姣:喧囂的雜語—評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6

而在這一二重體系的另一面則是個人化的、前社會化的散漫語言,是與所謂文明以及律法相對的「生食」狀態,也是未被社會秩序干擾的現實界。克里斯蒂娃的象征態與符號態延續了這一對立體系的模式,與借助語法和句法等各種規則運行語言的象征態體系相對,詩歌文本中所充斥著的節奏、韻律和語調的形式,使得符號態能指滲透進象征態體系,從而讓詩性語言呈現出一種動態的、愉悅的、非意義與意義混雜的效果。[9]克里斯蒂娃引入符號態的概念還有著拓展女性主義理論在語言學層面的疆域這一訴求,她借用柏拉圖的《蒂邁歐篇》(Timée)中的「子宮間」(chora)一詞來描述這種與母性身體息息相關的,對抗父系社會邏各斯以及律法的和具有多重內涵的陰性語言體系。…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4,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蔣浩·九月二十六日訪明德學院羅伯特·弗羅斯特舊居—給亦來

這浪花般落葉簇擁的未走之路,

踩上去,有些綿軟。

一再托起我們身體的微漾之力,

來自心與心的吸納和折射;

腳底下窸窸窣窣的脆響,

悠遠得像地心在分泌心聲:

此刻,大地咀嚼了一些辭章,

又把個別的字句輕輕地咬合在一起。…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May 4,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師陀《果園城記》《郵差先生》

郵差先生走到街上來,手裏拿著一大把信。在這小城裏他兼任郵務員,售票員,但仍舊有許多剩餘時間,每天戴上老花眼鏡,埋頭在公案上剪裁花樣。因此──再加上歲月的侵蝕,他的脊背駝了。當郵件來到的時候他站起來,他唸著,將它們揀出來,然後小心的紮成一束。

“這一封真遠!”碰巧瞥見從雲南或甘肅寄來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裏嘆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比這更遠的地方。其實他自己也弄不清雲南和甘肅的方位──誰教它們處在那麽遠,遠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們的小米飯或大頭菜呢?

現在郵差先生手裏拿著的是各種各樣的信。從甘肅和雲南來的郵件畢竟很少,它們最多的大概還是學生寫給家長們的。“又來催餉了,”他心裏說:“足夠老頭子忙三四天!”…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May 4,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