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邊界的符號學》中譯本序 5 導言:步入符號學之旅

其目的是進行診斷和預後,並針對即將走向自我毀滅的全球化的世界,提出可能的療法,為總體化、為健康的符號過程創造美好的未來。

第十,權當結語:整個計劃描繪了具有巴里—萊切符號學學派特色的符號學的方向,我們對其施以洗禮,將它命名為符號倫理學。

導言:步入符號學之旅

I.1 符號學的兩個意義

「符號學」既指專門的人類符號過程,也指一般符號科學。

按照第一意義來看,符號學和人類具體的元符號過程能力相關。在包含符號過程的生命世界里,人類的符號過程具有元符號過程的特征——即反思符號的可能。我們可將符號作為解釋的對象來處理,它們與我們對它的反應無異。但我們也可以這樣處理符號:懸置我們對它的反應,從而得以對它進行審視。

在《形而上學》開頭,亞里士多德正確指出,探求知識是人的本性。從他這一說法我們可以進一步說,探尋符號是人的本性。人類符號過程是以符號學而呈現的。作為人類符號過程的符號學在整個宇宙中都可以探尋可以看作符號的意義。然而,人類思想史告訴我們,如果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待符號學,那就會出現使人類符號過程「絕對化」、過於簡單化地將人類符號過程視同符號過程本身的危險。

按照第二意義來看,符號學是有關符號的研究。有些學者視符號學為一門學科或科學(索緒爾),有些學者視其為一種理論(莫里斯),還有一些學者視其為一種學說(西比奧克)。符號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可以包括有機體的世界,或曰生物界(西比奧克),或者也可以包括整個充滿符號的宇宙(皮爾斯)。在這樣的情況下,符號學就是一種「總體符號學」。或者反過來,我們可以將其研究范圍局限於言語和非言語的人類符號過程。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陷入到有局限的、人類本位主義的符號學研究的危險之中。

符號過程就是某物充當符號的過程、關係或環境。符號與符號過程不可分離。要使某物成為符號,必須有其他某物在場。這第二件事物叫作解釋項。解釋項本身就是符號,因而和另一解釋項相聯系,依此類推,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無限的解釋項鏈(見I.3)。

這一切意味著:對於每一個符號來說都有一個符號過程。每一個符號是其符號過程的一部分,無法從中分離。這類似於細胞與細胞所形成的細胞組織之間的關係。而每個符號過程又和其他符號過程相聯系。所有符號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根無限的鏈;對符號來說,符號過程形成了一種網絡。正如符號是符號過程的一部分,符號過程也是符號網絡的一部分。

符號的研究已經沿著各種不同方向、在各種不同的領域獲得了發展。以下僅僅是已經發展起來的一些研究視角(及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語言符號學(索緒爾、葉姆斯列夫);語言—人類—文化符號學(雅各布森、洛特曼);心理符號學(弗洛伊德、布勒、維果茨基);哲學符號學(皮爾斯、維爾比、奧格登與理查茲、維特根斯坦、莫里斯、卡西爾);文學批評符號學(巴赫金);生物符號學(羅馬尼斯、雅克布•馮•烏克斯庫爾與托爾•馮•烏克斯庫爾、雅各布、莫諾);數學—拓撲學符號學(托姆)。因為符號學已經拓展至很多不同領域,所以托馬斯•A. 西比奧克的研究視角則顯得與眾不同。

鑑別符號學各種不同概念之間的差異的一種方法是:就考察一個術語symbol。這個術語已經被用作sign(符號)的替代性術語,具有好幾個不同意義(有時甚至是相反的意義)。該術語無論在日常話語還是在哲學—科學話語(包括符號學話語)中都是多義詞。

(作者: [意] 佩特里利蘇珊·彼得里利, [意]奧古斯托·蓬齊奧; 原作名: Semiotics Unbounded:Interpretive Routes through the Open Network of Signs; 譯者: 王永祥, 彭佳, 余紅兵;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5-9)

Views: 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