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深入窺探陳氏書院的人,算起來不多,所謂的“熟悉”也只不過是視覺上日復一日掠過的風景線,就和走樣了的茨場街一樣,只有一小撮人當寶似地呵護、捍衛、極力保存。…
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宗祠即是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上古時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廟,宗廟為天子專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 祠堂是族權與神權交織中心。祠堂中的主祭---稱宗子,管理全族事務稱宗長,還有宗正、宗直等職。宗祠體現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它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不但巍峨壯觀,而且註入漢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與古塔、古橋、古廟宇相映,成為地方上的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漢族民俗文化的代表。
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征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February 15, 2015 at 4:33pm — No Comments
屬於建置類的「宮室」往往含有珍貴的社會史資料,如宗族資料就是一例。徽州的地方誌重視宮室記載,弘治《徽州府誌》卷 10、嘉靖《徽州府誌》卷 21、萬曆《祁門縣誌》卷4 都設有「宮室」門類,記載「祀先之所」、宗祠,是我們了解宗族祠堂的重要資料⑦。不過萬曆《祁門縣誌》記載「宮室」是在「人事誌·恤政」,至清代,同治《祁門縣誌》記載祠堂則屬於輿地誌的「祠宇誌」。而清修《黟縣誌》祠堂屬於「政事誌」,《婺源縣誌》祠堂於「建置誌·宮室」,《休寧縣誌》「宗祠」附於「建置誌·壇壝」,《績溪縣誌》「族祀」屬於「祀典誌」。總之,建置(或祀典類)類記載祠堂建築,為我們研究宗族提供了資料。…
Continue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8,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陳氏書院今年114歲了,屹立在繁華都市中,見證同樣已逾百歲高齡的繁華吉隆坡逐漸老去。
一再說陳氏書院,讓人覺得厭膩,很多人甚至覺得對它非常熟悉——不就是一座處於隆市中心的旅遊景點,百年建築,遊客“到此一遊”的地方嗎?就像其他華人古廟一樣,布滿斑駁的歲月痕跡,與先進時代和周圍建築格格不入的異類。
真正深入窺探陳氏書院的人,算起來不多,所謂的“熟悉”也只不過是視覺上日復一日掠過的風景線,就和走樣了的茨場街一樣,只有一小撮人當寶似地呵護、捍衛、極力保存。…
Added by Easy Tree on May 8, 2016 at 7:00pm — No Comments
“洪武八年,詔淳泥山川之神附祭於福建山川位次。"(陳平平《試舉析鄭和船隊到過淳泥的若干明代史料依據》90頁, 2009,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洪武八年:1375
祔祭(fù jì):在祠廟中配享﹑附祭。
配享:
1.亦作“配饗”。
2.享,通“饗”。合祭;祔祀。古帝王祭天,以先祖配祭。…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May 20, 2019 at 7:53pm — No Comments
許多年過去之後,每與人論及故鄉名勝大水井,首先閃回腦海的,依舊是一位孤獨的老人,在如血殘陽回光返照下的古堡漫步。其身影矮小灰暗,然而李氏宗祠的巨大庭院和山墻,卻仿佛始終只是他生命的一道背景,是他悲劇一生從始至終的區區舞台。而今,大水井名揚海宇了,他卻在我無從查考的某個黃昏悄然而逝,枯澀的眼瞼終於從此永遠地落幕了。我相信,除我之外,沒有人會如此固執地念紀,但經我提及,依舊還有一些野老遺叟會想起。
二十年前我曾是利川官廨裏的一員惰吏,承恩公韓漢祥部長看顧,特允我四鄉遊逛以編一冊《閑話利川》完差。因此我於某日雲遊到了大水井。雖然少年時修階級鬥爭教育課,便已熟知此一媲美劉文彩莊園的去處,但寶幢初拜,仍覺懵然如驚。畢竟在這兩省交界的大巴山深處,一派荒涼的艽野之鄉,驀然突起這麽一片雄渾古雅的高築巨構,確確乎有些匪夷所思。…
Continue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March 14, 2017 at 10:10pm — No Comments
對於僅僅作了一個建築就對整個此類型的建築作設計總結是不合適的。然而如果將祠堂設計放到整個社會背景下去研究,會發現很多值得思考的現象。只是在有機會經歷這樣的設計歷程後,對於祠堂這樣類型的建築設計還是有些個人思考體驗的。
單個的祠堂設計對設計師而言並不是太難,相對而言只是一個房子而已。但是祠堂這樣的建築對於一個有責任感的設計師而言,就不單單是一個房子這麼簡單了。祠堂對於修建方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的。祠堂是傳承中國最本源的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新時期完全可以擔當農村文化重構的重要基地。因此,現代祠堂的設計就是一個系統工程。…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22, 2016 at 10:21pm — No Comments
早期會館亦多首設於宮廟。即使在19世紀末會館成為華社主要組織後, 宮廟仍為各幫派凝聚本籍會眾之宗教和習俗活動中心。尤其是華人所重視之喪葬, 仍為宮廟的重要職責。在海峽殖民地, 各幫均有宮廟理義冢事宜, 如新加坡福建幫之恒山亭, 廣府幫之碧山亭[ 19] [ 2] , 客家幫之綠野亭[ 21 ] , 潮州幫之泰山亭。自青雲亭始建至清末, 英屬馬來亞之宮廟如雨後春筍, 林林總總不下數百個。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 殖民政府強力推行天主教,…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8:37pm — No Comments
像他們的創業人尼阿康本人一樣,每個希盧克王死後都建有神祠,接受禮拜,神祠設在他的墳墓上,國王的墳墓總是在他出生的村子里。國王的墓地神祠與尼阿康的相似,由幾個小屋圍上籬笆組成,有一個屋是建在國王墓上,其餘的由看守者居住。
尼阿康的神祠與國王神祠,確是沒有什麽不同,在所有神祠里舉行的宗教儀式形式都一樣,只在細節上略有差異。其不同點顯然是給予尼阿康神祠的尊嚴要大得多。國王的墓地神祠由一些老年的男人或婦女看管,數量與那些尼阿康神祠的保衛者相同。這些人通常是已故國王的寡妻或年老的男仆,他們死後就由他們的子孫接替職位。還有,國王墳地神祠里要用牲口上供,跟尼阿康神祠的祭祀一樣。…
Continue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November 28, 2019 at 4:15pm — No Comments
奉厝慈湖,他棺木不入土,只盼落葉能歸根。
他在清明去世。
他要是還活著,今年滿整120歲,
如今,臺灣同胞回鄉一定要去溪口,南京大陸遊人赴臺一定要看慈湖、中正堂。年初,臺灣旅遊機構更針對大陸遊客的興致設計開通了“蔣公生活一日遊或二日遊”套裝旅遊行程。
蔣介石,一個在大陸和臺灣都留下了深深印跡的人物。
溪口 …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pril 12, 2016 at 12:34pm — No Comments
開閩王氏始祖之王潮,唐光啟元年(8 8 5年)與二弟扶母隨軍,從河南固始率義軍入閩。唐光啟二年( 886年)克泉州,權泉州刺史。唐景福二年(8 9 3年)克福州,盡有閩嶺之地。累官工、戶部尚書,唐授以福建觀察使。唐乾寧三年(8 9 6年)敕授威武軍節度使。唐乾寧四年十二月蕣,贈司空,追封秦國公,謚廣武王。
王潮墓位於惠安螺陽盤龍村西北的鳳旗山麓,東連盤龍山,西鄰五虎山,背靠鳳旗山,面對鼓山,俗稱“東龍西虎,坐旗看鼓”,頗具王者之氣概。其墓系石構券頂,多室,平面呈“幹”字形,象征府第院落布局,分有封門、甬道、前廳、前室、中室、後室等部分,南北長18. 24米,東西最寬7.39米,高約5米。…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anuary 21, 2019 at 3:45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anuary 4, 2017 at 7:19pm — No Comments
神廟和宗祠在巴特的神話符號論中不僅是文化產品,更是通過符號和技術形成的文化再生產工具,使傳統通過不斷的像徵系統得以維持。這個「文化再生產」和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 的說法有何相同或相異之處?
相似性
文化的象征性維持:兩者都強調文化如何通過像徵系統維持社會結構。在巴特的符號學中,文化產品(如神廟、宗祠等)作為符號,通過複雜的像徵系統(如神話)來維持傳統和集體認同。布爾迪厄的「文化再生產」也同樣關注文化如何通過教育、習俗和社會實踐在一代代中傳遞下去,以維持社會結構和權力關係。…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6, 2024 at 12:10a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始於西漢(公元前2世紀)的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外政治、經濟交往之路,更是文明相遇、文化交流之路。其中絲綢之路的連接和保持亦有著重要的宗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絲綢之路的生命力乃靠宗教的往來得以維系和延續,故而體現出其典型的宗教之魂。本文將探究絲綢之路歷史上的各種宗教交往及其在中國的傳播,論及佛教、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並對這種宗教文化的交流在絲綢之路發展歷史上的作用及意義加以分析、評價,由此明確指出宗教對於絲綢之路的價值,使人們能夠以史洞今,為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建提供有益的啟迪和借鑒。
…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0, 2017 at 4:00pm — No Comments
二、家譜內容
明清以來家譜,內容豐富,盡管編纂形式有不同,收載內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譜,大致包含以下內容:
(1)譜名:為明血統,防亂宗,譜名一般包含裡籍,如《韶山毛氏族譜》、《鎮海橫河堰包氏宗譜》(包玉剛),有的還加編修時間、次數,如《同治九年進賢劉氏重修族譜》、《中湘陳氏六修族譜》等。
(2)譜序:內容涉及修譜緣由、姓氏淵源、家族遷徙、修譜理論等,續修譜一般保存以前的譜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寫,也有名人撰寫,如朱熹、文天祥等。…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y 11, 2024 at 8:00pm — No Comments
檳城喬治市,這個成功入遺的北馬城市,究竟是甚麼樣子?上課賣弄,會投放標有“檳榔嶼”的《鄭和航海圖》。1786年英人“登陸”,打造為東方的商貿中心,也曾設想構築為東方的海軍基地。華人南來,有“本國”和“移國”的角色互換和離散,有殖民地風格中西合壁的海記棧,有號稱“東南亞最精緻廣府建築”的慎之家塾;有號稱“全東南亞最金碧輝煌”的宗祠龍山堂邱公司。有重口味的小吃,海邊和大橋,還有茶餘飯後對前朝政府和變天政府的對比話題。但若想找能代表檳城的標誌,卻常有新的體驗。
上週,韓江金帆論文獎閉幕之後,我的檳城古跡巡禮才真正開始。感謝古跡維護推動者林玉裳,連陪兩天行程滿滿的古跡導覽。古跡巡禮的第一個景點,竟是海邊的那一幢幢高樓,這個地方是姓郭橋原址。…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8, 2014 at 12:16pm — No Comments
義山尋祖盛事
中國報C4今日隆雪版報導:在出席吉隆坡廣東義山111周年紀念晚宴時,馬來西亞國內事務部副部長陳財和促請國內擁有悠久歷史的華團組織,確保他們的文獻、文物和檔案記錄妥善保存,以作為史料研究,並培養出有歷史感的新一代。
吉隆坡廣東義山透露,義山內的道路,逐一將以華社命名,並豎立路牌,同時也編輯一份完整的義山地圖,供遊客及觀眾查覽。他們已經聘請專人繪制一份完整的義山地圖,並編輯一本精裝手冊,列入路名古跡名人墓園文物館及紀念碑等地。…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December 17, 2015 at 11:08am — No Comments
我的童年是在浙江富陽的一個叫蔣家門口的鄉村裏度過的,那個村莊很大,有孫權故裏龍門鎮一樣覆雜得像迷宮一樣的弄堂,也有大村莊特有的豐富的民間文學。村莊裏的大部分老人都是不識字的,但說起祖宗八代、鄉裏鄉外的奇聞軼事,不乏行家裏手。祖上的人情故事似乎也就這樣代代傳承下來。這些故事中有兩個耀眼的主人,一個是徐文長,再一個就是於謙。他們的故事幾乎每一個老人都會講,不同的老人講著不同的故事,或者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就這樣,兩位歷史老人就像我祖上的兩位先人,雖然見不了面,但總覺得時刻都在我的身邊。…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January 15, 2017 at 12:26pm — No Comments
10月19日,馬六甲興安會館主辦“馬六甲媽祖文化節”系列活動之媽祖文化講座,有幸受邀去馬六甲,與林源瑞局紳和李雄之同台,談媽祖文化。我此次的講題是《媽祖信仰與海洋文化》。
馬六甲興安天后宮和興安會館執事告知,馬六甲媽祖文化節之倡辦,是因一次扶鸞指示,需於今年閏九月巡境祈福。天后宮執事乃策劃,號召馬六甲古城內五十餘間有安奉媽祖的宮廟集聚,將於閏九月初九(亦即陽曆11月1日)舉辦古城首次的媽祖巡境祈福大遊行。…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November 1, 2014 at 3:11pm — No Comments
“乾坤平分晝夜,卻是燕子來時,水邊新綠野菜,陌上粲然花枝。”這是一首贊美春分的詩。進入春分,大地泛春潮,梅蘭吐爭芳,鳥語花又香,燕子雙雙飛,桃花招蜂引蝶,岸柳青青,油菜花開,小麥拔節。農諺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幹金。”
春分這一日,晝夜等長。因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董仲舒也在《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裏記載:“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說的春分在二月中,正當春季九十日一半。既平分了春季,也平分了晝夜,故稱“春分”。歐陽修的詩對春分的獨到描述更為精彩:“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蘇軾的“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到了春分,桃紅李白,春風遊蕩,沐著春風,帶著暖意,讀著古詩,別有一番春天的情趣。…
Added by 心勢 紀 on April 16, 2016 at 7:06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