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喬治市,這個成功入遺的北馬城市,究竟是甚麼樣子?上課賣弄,會投放標有“檳榔嶼”的《鄭和航海圖》。1786年英人“登陸”,打造為東方的商貿中心,也曾設想構築為東方的海軍基地。華人南來,有“本國”和“移國”的角色互換和離散,有殖民地風格中西合壁的海記棧,有號稱“東南亞最精緻廣府建築”的慎之家塾;有號稱“全東南亞最金碧輝煌”的宗祠龍山堂邱公司。有重口味的小吃,海邊和大橋,還有茶餘飯後對前朝政府和變天政府的對比話題。但若想找能代表檳城的標誌,卻常有新的體驗。

上週,韓江金帆論文獎閉幕之後,我的檳城古跡巡禮才真正開始。感謝古跡維護推動者林玉裳,連陪兩天行程滿滿的古跡導覽。古跡巡禮的第一個景點,竟是海邊的那一幢幢高樓,這個地方是姓郭橋原址。



(Feature Photo: 本頭公巷 Armenian Street by Wang Cheang Lim, www.facebook.com/wang.cheanglim

姓氏橋是檳城文化之寶。尤其原來的姓郭橋住民,祖籍福建泉州惠安白奇的衍支。據說他們在祭祀時不能奉獻豬肉。有可能是中國回族血統,頗具寓意。可惜,這姓郭橋抵不住經濟發展的洪流,消失得沒有一點兒蹤影。


檳城申請入遺之時,幸好其他姓氏橋被劃入古跡區,方得以保留,如今更成為了著名的旅遊觀光重地。時也,命也。


接著,玉裳來到海墘新路她的老家舊厝街巷,即看到街市普渡的慶中元,也跟我講解
了“五營”的擺設。更有意思的是,那裡竟有一間比龍山堂邱公司歷史還要久遠的邱氏海房文山堂。除了講解這座宗祠的歷史和建築特色,玉裳還說,宗祠左邊的民房,曾是她的書房。她在那裡學琴,隔鄰有人在吹蕭,但彼此不知對方是誰。直到後來才識得,那不曾見面的音樂同伴竟是某學校的校長。真是可以寫瓊瑤小說了。玉裳又指著右邊的民房住戶一位老婆婆,說她很會唱地方民謠。檳城處處是故事。


轉個彎,抵姓周橋。旅遊商品味愈來愈濃。是好是壞,見仁見智。但據說不少“橋民”是“回流”的。能促進商機,不是壞事。至於老檳城人對“懷舊”

之情的依戀,恐怕還要用心聽聽橋民們說故事。

夕陽無限好,只因近黃昏。


相機拍到了神奇的藍色的天與海,人的心都放下了,美了。我在姓周橋最大的感觸,已不是商品化的問題,而是吃驚於玉裳與橋民們良好的互動關係。打個招呼,就被親切迎請進入橋民的長屋,聽橋民說故事、觀景。橋民還請吃菜燕。


走在不算長的姓氏橋,不再是捍衛古跡的說教,而是一句句常民生活中的關心與問候。從未遇過這般古蹟維護者與帶來商機後住民間如此的互動,是那麼樣的和諧、親切。


要用心聽故事,也要會說故事。學術需要“下放”,也需要一點適度的包裝。說故事,要說得精彩。說起這事,誠如玉裳在我面子書的回應,她說:“走通俗路線,普及更多人。我們世遺區是由庶民所組成的,我們需要做的也是普及庶民的文化教育。

他們有認知後,就會有共鳴,會有更多人加入來維護我們的文化遺產。”

在檳城,不走古跡,不談文化,似乎是白來的了。我們夜訪孫中山開會的地方,戲仿孫中山夜逃的路線。我們來到隔鄰的潮藝館,學耍木偶。而牆上懸掛的木偶,文旦淨醜,想來也在笑看著人間的世態炎涼。


林玉裳帶我漫遊兩天的檳城古跡區,走到哪講到哪,幾乎每個駐足之處都有故事。玉裳說:古跡文化是要努力去“挖”出來的。友人也說:安老師,“檳城經驗”對“文化新山”有啟發借取作用吧!


我想了想,回說:不一樣。“檳城經驗”不能全盤移植“文化新山”。畢竟新山歷史文化的厚度,遠不如檳城。不能照搬。檳城故事,可以“信手拈來”,但這也需要有心人精彩說故事。“文化新山”則需整合各方人力物力資源,想想如何“豐富”其一直“打造”的文化。但也不能“吹”過頭,不然就“虛胖”了。(7.9.2014星洲日報/邊緣評論‧作者:安煥然‧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Views: 2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