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ne 15,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ne 15, 2020 at 1:39pm — No Comments
Like the crews in Hokusai's masterpiece, those on the COVID-19 frontlines are today fighting towering waves. But - just as the sailors can spot Mount Fuji - they do so because they have a strong sense of purpose. Theirs, then, is a lesson in leadership for all. (What can this painting tell us about leadership in the COVID-19 era?…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une 15, 2020 at 8:00am — No Comments
各人說他住在玻璃屋內,一舉一動,均為群眾注目,生活痛苦,沒有私隱,沒有自由。
言重了。
有許多事,可以控制。
玻璃屋不好住,搬到密實的磚屋去隱居好了,很多更出名的名人都做得到,堅決不透露生活細節,報館與雜誌社也不見會天天派記者或私家偵探跟蹤。
又另外有些名人,專愛挑向大街的當風窗戶來對著寬衣解帶,完了又抱怨眾人有偷窺欲,未免太不公平吧。 …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14,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有一種食物,叫番薯糖水,真好吃。
一般超級市場裏買得到番薯,分紅肉與白肉,紅肉比白肉好吃,紅肉本身已經夠甜,切塊,水中加一塊冰糖,煮廿分鐘,已經可吃。
香、糯、甜、最適合吃,秋冬季下午,一覺睡醒,不管有沒有好夢,就可以大快朵頤。
因為簡單省時容易做,有價廉物美,大可天天吃。
…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14,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友人希望把課文拍成三十分鐘短篇,並且問我,選擇哪幾篇。
拍劉姥姥一進大觀園吧,不過,鏡頭可否自板兒的目光看出去呢,可能制作成本太過龐大,劃不來。
那麼,拍魯迅的棗樹吧,黑白,選一個春寒料峭的清晨拍攝,可能,道具組要鬼叫:什麼地方去弄兩株並排的成長棗樹?
冰心的紙船應該至易拍,可是寫得那麼壞,十三歲的我已在課室公開表示過這一點,招致國文老師異常不滿,從此成為汙點學生。…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14,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2月8日)大力神飛機在彭塔降落,汽車把我們送往來時住的那家旅館。一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路旁的樹,草,白色的或黃色的小野花。是啊,很普通的植物,可是在一千多公里之遙的喬治王島上卻是絕對看不到的,因此給人一種久別重逢的驚喜。
我們在彭塔住一夜,明天中午就飛聖地亞哥。原先計劃中的旅遊項目,包括照例給離站的考察隊員安排的火地島和國家公園之遊,都被取消了。 …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ne 14, 2020 at 9:32am — No Comments
文學透過語言的越界(「每一真實詞彙都是越界」)折返回自身, 在文學的去與返之間,「傅柯時刻」出現(語言越界);文學只能折返文學自身(「文學不再能被給予它本身之外的任何客體」),但那個使其得以廻返自身的轉折點卻是越界的語言(薩德 600…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3, 2020 at 10:24am — No Comments
如果書寫透過越界與摺曲怪異地懸擱了詞(思想)與物(存有) 的關連,並不意味這兩者從此各自游離於無意義的虛空之中,並因此導致一種語言的虛無主義或意義的相對主義。相反的,書寫創造了一個由「與」所隱晦說明的白色空間(布朗修的「中性」[neutre]),這是由強勢越界(交互解疆域化)所激生的「間」(entre):詞與物、思想與存有、經驗與超驗、真實與虛構、實際與虛擬…在此取得嶄新的意義與「非關係」(non-rapport)。
一切在此都是雙重的,但一切雙重性也都指向被倍增的差異;在傅柯諸多由鏡像、雙重性、摺曲、折返、襯裏 (doublure)…
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3, 2020 at 10:23am — No Comments
參、懸擱詞與物關連的白色空間:文學布置中的重複與差異
一、文學倫理型我是我不思考之物與我思考我不是之物
對傅柯而言,存有似乎就等同摺曲。被傅柯以一種特異折返形式(自我再現)所定義的文學存有,似乎總是秘密關連到某種倍增或雙重性的實驗。然而雙重性並不意味相同或相似者的內在加乘,也絕不是同一性的外在引入 21,相反的,透過語言表面的曲折運動,書寫對傅柯而言成為差異化作用 (différenciation)…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13, 2020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王蒙唱起了《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老張開車去東北,撞了。肇事司機耍流氓,跑了。來了一個東北人,送到醫院縫5 針,好了。俺們這旮都是東北人……翠花,上酸菜!”
聽前文化部長像街頭混混那樣地學唱流行,夠顛覆。
王蒙在生活里隨處發現可笑的、可愛的、有趣的、好玩的事,再用他的嘴一加…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ne 12, 2020 at 3:42pm — No Comments
我近期一個人流落江南,偏偏夢溪幾次來電要我去青島。我真是不知“驢”(如)何是好。夢溪說那是王蒙60年的創作研討會啊!我說王蒙寫了60年啦?王蒙今年是69歲呀。夢溪在電話線那頭掰著腳趾頭算減60等於多少,嘴里還念念叨叨的,終於算出是創作生涯50年。
我認識王蒙是二十多年前,八十年代初,那時候是北京作協的極盛時期,每次開會三十來個作家濟濟一堂。有次會議休息時王蒙笑指我:祖芬一開會就沒精神,我一講話她就來神了。…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ne 12, 2020 at 3:41pm — No Comments
砂拉越特色農作十指數不清,而近幾年在國內外市場名堂響當當的就有黑橄欖。這種砂州獨有的天然山果營養成份相當高,可加工制成果醬、果幹、脆餅、蛋糕等。不止帶來舌尖上的享受,它還可以制成沐浴香皂,果核也能成炭用來燒烤食物,總之壹身都是寶!
砂拉越黑橄欖(Dabai Sarawak)的原生地在砂拉越河岸,尤其在詩巫、加帛及泗裏街河岸旁最容易看到黑橄欖樹。早期黑橄欖只是本地人喜歡吃的壹種果子。盛產季節到來時,人們最愛將新鮮果實洗凈,投入熱水浸泡約10分鐘,果肉變軟再調點醬油和糖壹起吃,下飯也特別開胃。…
Added by 邊鄉 岸 on June 12, 2020 at 12:30pm — No Comments
周村薄餅(下图)是在青島流亭機場發現,青島是一個美食城市,可以吃遍海洋世界,發現周村薄餅十分納悶,什麽好東西,居然擺上流亭機場?我買了一袋,邊等飛機邊細細吃。周村薄餅很薄,約一毫米厚,發的白麵,上面撒芝麻攤炕,乾酥脆甜香,芝麻與麵粉的香,可以做文人小吃,看書時,漫不經心隨手送到嘴里細嚼,吃十張也是不會飽。好處還在於它不見油,不會汙染了書頁,這是一種好情操。吃了半袋,另半袋帶回北京細細吃。再一次去青島時,我買了兩袋,八塊錢一袋。此次不幸,為讓周村薄餅不至於揉碎,我將它單拎著,上飛機先擱進行李箱里,再擱電腦包,外面擱外套。下飛機時,只記得拿外套和電腦包,兩袋周村薄餅就忘在飛機上了。…
ContinueAdded by 美食 庫 on June 12, 2020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做女人先要有禮貌,這是最基本的,溫柔就跟著來。現在的人很多不懂。像說一句謝謝,也要發自內心,對方一定能感覺到。誠意是用不盡的法寶。(蔡瀾語錄)
晚上,看電視節目,拍到開平的古騎樓中,架子上有一罐Single牌子的滑機油。
東方譯名為“勝家”,我們家里曾有一架該廠出品的縫衣機,相信你們家中也有一架。 …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June 11, 2020 at 11:26pm — No Comments
賈昌頭戴雕翠金花的帽子,穿著錦袖繡花的襖褲,手拿鈴鐺,在前引導著雄雞群,使它們很有秩序地站在廣場上。賈昌左顧右盼,神氣活現,指揮靈活。雄雞們豎毛振翅,磨嘴蹭爪,抑住怒氣奪取勝利,一進一退都符合章法;隨著鞭子的指揮時而低頭時而仰首,都沒有越出賈昌的規定。決出勝負以後,勝者在前,敗者在後,跟隨賈昌有秩序地排隊回到雞場。那些摔倒很多人的摔跤手,舞劍的、爬高竿的、踢球的、走繩索的、在竿頂作舞的,看了賈昌的表演都垂頭喪氣,神情沮喪,不敢再上場表演。賈昌難道是教猿猴、馴天龍這一類的人嗎?
…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June 11, 2020 at 9:34pm — No Comments
加納第二大城市、阿散蒂地區首府庫馬西(Kumasi),位於國境中南部,座落在誇胡高原西南麓,東距首都阿克拉、南距西南部港市各為180公里左右,形成全國經濟中心的三角形地區。
該城始建於公元1700年左右,曾是古代西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的阿散蒂王國的首都,向來為阿散蒂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市西北部的一些土、木、草結構的住房,是阿散蒂古文明的最後痕跡。庫馬西1979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名錄(見以下三圖)。…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11,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元和年間,潁川的陳鴻祖帶一個朋友從春明門出來,看見竹子柏樹長得很茂盛,燒香的煙味在道上都能聞到,二人便到塔下拜見賈昌。光顧著聽賈昌說話了,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賈昌便把鴻祖二人留宿在讀經齋戒的屋子中,敘述自身的經歷,講得很有條理,自然就提到朝廷過去的一些制度。…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June 11, 2020 at 8:49pm — No Comments
前言
這本書的內容實際上是Rancière對《艾莉絲》(Alice)季刊的主編慕希耶勒・ 康布斯(Muriel Combes)和柏納德・艾斯普(Bernard Aspe)1的提問所進行的回應。於〈前言〉中,Rancière便提到,他要處理的不是普遍意義下的藝術理論或藝術的某個理論,不是藝術作品對感性所造成的效果的問題,而是對種種藝術進行思考及其辨識(identification)的問題,或是我們究竟該如何在前衛美學/政治理念已轉變為某種鄉愁情調(境遇主義者),在許許多多藝術終結/回歸、影像已死的論述、奇觀、擬像、「無法呈現」(l’imprésentable)或「哀悼」的思想(Lyotard)氾濫的今日—重新賦予「美學」意義或形塑「美學」與「政峙」(le politique)2扣連的種種新模式,形塑「感性分享」(partage du…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ne 11, 2020 at 8:35pm — No Comments
本文藉由 呈現 和 探討柏格森 論述 內在與外在不可 共量的 觀點 反 思 人 論 。科學實證主義 的規則 長期 以來 主掌 著 知識界 人 普遍 以柏格森所稱的「量性」的外在世界以及智性所建構出來的準則來衡量自己、衡量 他 人。 人類的知識大廈已經習於從觀察量性的世界 尋求建造 規則,如今 腦 科學在高度精密的儀器 之發展和 協助下信誓旦旦地 描繪 人類圖像 、定義人的本質, 使 「人是什麼?」 成為全然攤在手術台上 以 及 置 於 磁核 共振成像(…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ne 11, 2020 at 8:35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