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瀚·洪席耶的《感性分享:美學與政治》(1)

前言

這本書的內容實際上是Rancière對《艾莉絲》(Alice)季刊的主編慕希耶勒・ 康布斯(Muriel Combes)和柏納德・艾斯普(Bernard Aspe)1的提問所進行的回應。於〈前言〉中,Rancière便提到,他要處理的不是普遍意義下的藝術理論或藝術的某個理論,不是藝術作品對感性所造成的效果的問題,而是對種種藝術進行思考及其辨識(identification)的問題,或是我們究竟該如何—在前衛美學/政治理念已轉變為某種鄉愁情調(境遇主義者),在許許多多藝術終結/回歸、影像已死的論述、奇觀、擬像、「無法呈現」(l’imprésentable)或「哀悼」的思想(Lyotard)氾濫的今日—重新賦予「美學」意義或形塑「美學」與「政峙」(le politique)2扣連的種種新模式,形塑「感性分享」(partage du sensible)的種種新模式的問題。換個方式說,他要處理的乃是在種種製作/創作方式及其可見性形式、可思性模式間所進行的分享及對其進行模塑的特定政體的問題。

現代性問題

尤其,在藝術的終結與回歸的論述中,Rancière指出,佔關鍵地位的乃是「現代性」的問題,這在今天將所有現代主義實踐都捲入那融合著再現禁令與機械複製技術等論點的巨大混亂。正如同Rancière所寫道的,這乃是某種在「今天將荷爾德林或塞尚、馬拉美、馬列維奇或杜象全捲進那混合著笛卡爾式的科學及革命式的弒父、大眾時代與浪漫的非理性主義、再現的禁令與種種機械複製技術、康德式崇高與佛洛依德的原初場景;諸神退隱與歐洲猶太人的滅絕的巨大旋渦的所有混亂的法則。」3Rancière說,他所要思考的乃是藝術的「單純實踐」(« simples pratiques »)與某種生命形式、某種即將到來的共同體形象、感性形式或虛擬性間所進行的扣連問題,也就是說,「政治」(la politique)是如何出現或「美學」究竟是如何與「政峙」相扣連的問題。


1 這次提問的主題是「感性工廠」(« La fabrique du sensible »),主要收錄於《艾莉絲》1998年的秋季刊(現已移至《諸眾》雜誌)。《艾莉絲》的主編Bernard Aspe和哲學家Muriel Combes兩人同對對德勒茲影響極大的法國哲學家西蒙東(Gilbert Simondon)有所研究,Combes甚至還撰有《西蒙東:個體與集體性》(Simondon : Individu et collectivité)一書。兩人合撰的文章包括了有〈返回作為生命政治典範的集中營〉( « Retour sur le camp comme paradigme biopolitique »)以及〈瘋狂行為〉(« L’acte fou »)等。
2 我之所以將「le politique」譯為「政峙」主要是取決於Rancière將「政峙」指稱為「警治」與「政治」間「對峙」或「交鋒」(rencontre;「rencontre」在法文裡同時有碰見、遇見、會見、遭到、遭遇、交鋒、面對與對峙之意)的「舞台」、「場景」或「疆域」,以及「治」與「峙」在中文脈絡裡的同音異義和「la politique」與「le politique」在法語裡的同形異性以及同形異義間遙遠的類比關係。Rancière曾於《政峙臨界》(Aux bords du politique)一書中寫道:「……政治乃是兩種異質程序的對峙。首先乃是屬於政府的這種程序。它主要在於將人們組織集結在共同體以及他們的贊同中,並奠基在對於位置和功能的階序性分配之上。我將把警治(police)這個名字给予這種程序。第二種乃是屬於平等(l’égalité)的這種程序。它主要存在於受任何一個人與任何一個人間的平等預設以及某種對於驗證這種預設的關心所引導的實踐遊戲(le jeu des pratiques)中。指稱這種遊戲更為適當的名字乃是解放(emancipation)。我們說所有的警治傷害著平等(fait tort à l’égalité),而不是所有的警治否認著平等(dénie l’égalité)。我們說政峙乃是這平等的驗證在其上必須以對待某種錯誤(un tort)的形式呈現的舞台(la scène)。……政峙(le politique)將是政治和警治在對待某種錯誤中的對峙疆域(le terrain de la rencontre)。」請參閱Jacques Rancière, Aux bords du politique (Paris: La Fabrique-éditions, 1998), p. 112-113.
3 Jacques Rancière, Le partage du sensible: esthétique et politique (Paris: La Fabrique-éditions, 2000), p. 10-11.

(本文作者楊成瀚:20091101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班)

Views: 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